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轮法师:「积极力行」的人生观


   日期:2025/3/21 21: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积极力行」的人生观

今天大家来参加禅修班,可以说是福慧双修。禅坐事实上就是一种高级的享受,对穷人而言,禅坐令其得到心灵的财富;对烦恼者而言,禅坐令其得到解脱;对富有的人而言,禅坐令其真正享福,所以禅坐是有善根的人才能享用的一道「佳肴」。

在五浊恶世中,烦恼每天都可能降临我们身上,想要破执着、断妄想,就必须学会「放下」,这是佛陀给我们伟大的教示。要知道轮回是有一种吸力的,就像地心引力一般,人总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入轮回的深渊。

轮回的苦,总是躲在我们「享乐」的后头,佛陀为了拯救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还慈悲地示现「生老病死」诸苦,告诉我们生死无常的真理。虽然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但还是有许多的菩萨乘愿再来,就是为了拯救众生,教导众生转化自我的私心,变成一种大爱无私的菩萨心,来关怀别人、慈爱众生。

现代工商社会中,我们所努力追求的,多半只是为了自我的满足和成就,或个人小家庭的幸福而已,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思想,在大乘佛教来讲是不足取的。

自许为乘愿再来的菩萨

有些学佛人都发愿往生净土,等到修行成就后乘愿再来度化众生,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当世努力,修持行菩萨道的重要性,而将希望寄托在未来世。我最近写了一副对联:「乘愿再来做菩萨,当世成就为觉者」,横批为「大雄宝殿」,就是在启示学佛人一种积极力行的人生观。

我们常常发愿将来要「乘愿再来做菩萨」,但是那可能已是久远劫后的事情,对于现在的众生又有何帮助呢?其实,我们应该观想自己过去世已发过愿,早是一尊「乘愿再来」的菩萨,我们既已皈依学佛,就要力行菩萨道,有菩萨的心、菩萨的行、菩萨的愿、菩萨的道,那么你现在就是一尊道地道地的菩萨,何必等到未来世呢?

学佛的人要特别注重当下的这一世,只有这一世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我们要发愿「当世成就为觉者」,在这一世就要有修行上的成就,譬如:打坐要有成就、当志工要有成就、出家要有成就、弘法度众要有成就,我们做什么佛法事业都要有成就,千万不要苟且偷安。这一世就是成就的最好机会,你若不能把握,因缘一失就再也没有了。

我一向以「三百岁的人生」自我期许,在这一生就要做三百岁的佛法事业,我总是觉得人生太短、时间不够用,念念都在弘法利生的道业上,也希望大家能够有这样的心志,每天的思惟念头、举手投足都为众生想,如此必定会产生很大的度众力量。

多为众生着想的人,绝对不用烦恼会没饭吃、没房子住,二十五年前我从台北放下高薪的美好工作发愿到台中来弘法利生,就是发了「乞丐愿」─即使真的没饭吃,捡破铜烂铁、摆路边摊来维生都没关系,我就是发了这种弘法利生的愿而来。古圣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其实,上天绝不会亏待有菩萨愿行的修行人,到了今天,我不但没有饿死,还在弘法利生上有了少许的成就。

有许多人遇到困难来向我求救,我往往会告诉他:你去佛前许个愿,如果度过困难要做多少功德来还愿。其实,这只能得到佛菩萨一半的加持而已,我之所以如此说是怕他做了功德,结果菩萨没有让他如愿以偿而退失道心,所以就让他发这种中下等的愿,等到度过困难再做功德。

发愿真诚 不求回报

但是如果是上等根器的人,当你碰到魔难、业力、困境或生重病时,你希望佛菩萨能助你一臂之力,你除了要发愿做大功德外,还要如是地许愿:「佛菩萨,如果我的病可以好,就让我赶快痊愈;如果真的好不了,就让我安详往生。」这种发愿才是真的立愿,不会为难佛菩萨。

你如果向菩萨发愿说:「大慈大悲的菩萨,我已经病了这么久了,我如今做了大善事,希望以此功德能让我的病业减少二分之一也好,三分之一也好,五分之一也好,甚至一点点也好,请菩萨慈悲尽力帮忙。」菩萨听了一定会动容,因为你做了那么大的功德,却没有向菩萨要求太多,菩萨只要有机缘,一定会想办法帮你的。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累世的业力,当碰到病苦、魔难、障碍时,就是在消我们的业障,有时不是菩萨不帮忙,而是众生业障太重、定业难转。

因此,懂得佛法的人永远与佛同在;不懂佛法的人,与佛就相处甚难,甚至不久就离佛而去。我希望大家要真正懂佛法,我们要尽力去修持自己,坚守自己的戒律,一个守戒的人才会有福报,你戒守好了,就断了恶因缘,祸患灾难就消失了一半。

其实,佛陀的经教中已经明白告诉我们修福修慧的方法,佛已经将祂的福报、智慧时时加持着我们,只是我们不愿意领受罢了。众生总是不修福、不修慧,却来向佛求福、求慧,让佛非常为难。

所谓:「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佛陀已经慈悲地教导我们这么殊胜的佛法,求福求慧的方法已在三藏十二部中宣说无遗,重点就在于我们必须去依教奉行,力行佛陀所教导之修福修慧的法门。如果你光会许愿、光会祈求,却不肯去广种福田、力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襌定、智慧等六度波罗蜜,佛陀也帮不了你。

做个为众生而活的菩萨

一切的福要在世间来造,一切的道要在世间来修,「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教也不离生活中去体悟的。一般人所祈求的健康、事业、婚姻、幸福、安乐等,在佛陀的经教中都已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只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力行「五戒」、「十善」,自然会招致福善的果报。当然,如果我们尽了人力都还得不到好报时,应该就要请求佛菩萨的加持,譬如说透过法会、持咒、念佛、拜忏等方式,也是很好的辅助方法。重要的是,我们平常就要积极去力行佛法,如此你本身就可以承当一部份的功德力,人力加佛力,就有大力,必能感得好的功德果报。

很多人为什么会中途离开佛法、退转道心?就是因为他没有正见和智慧。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还背负着累世的业力,所以并非今天来做了几件好事,就可以万事顺利、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如果你有这种做些好事就无往不利的想法,那你就是个不了解佛法的人。我们若真正了解佛法,则在苦恼之中,就会去接受这个苦,并了解人生本来就是苦的,而加紧用功修持佛法。

学佛人有感于世间的无常,应该发起正念以及精进道心,时时怀着感恩、惭愧的心来发愤图强。我们这一世只有几十年的寿命,到底对世间、社会、道场、众生能够做出多少的奉献?成就自己,并不值得骄傲;能够成就别人,才是个可歌可泣、令人尊敬的菩萨。

希望大家都能具备这种上上等禅的无我精神,积极地去做一个为众生而活的人间菩萨,如此你将时时刻刻保持在无愧无怍的安详状态。即使有一天你世缘已尽,椅子一坐、沙发一躺、床上一睡,都能含笑往生的。谨以此与大众共勉,阿弥陀佛!

2000年9月16日 开示于佛法山台中圣德禅寺共修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圣轮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圣轮法师)  

 圣轮法师:心能转境无罣碍 雨中采茶乐开怀─ 「以心转境」 

 圣轮法师:浅释「皈依三宝」的殊胜谛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圣轮法师:直心是道场 当下即是禅─ 浅释「禅」的真义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圣轮法师:“吃茶去”现代解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圣轮法师:六好生活禅──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