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日期:2025/3/24 9: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循身观(20)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身定的人举止稳重,心定的人头脑冷静

提要:

■ 身定的人举止稳重,心定的人头脑冷静
■ 剧烈运动促进运转也促使老化,身不定故
■ 匆忙的动作促使身不定,也带来心不定
■ 走路不准摇摆,佛行走缓步安祥
■ 禅定起作用,全身就松弛
■ 天天修禅定的人,外表也能看出有定力
■ 紧张会促使病情发展与死亡
■ 修习禅定能消除紧张,好处讲不完
■ 头发发白是焦虑反应
■ 人在紧张慌乱中能力就要降低

身定的人举止稳重,心定的人头脑冷静

昨天讲五欲要放下,贪五欲的人心里定不下怎么能开智慧?去掉一分烦恼,开一分智慧,所以身定心定两个都要。世间法也讲头脑要冷静,就是指心定,举止要稳重就是指身定,听起来是普普通通的话,如果你真能做到,这就是我们讲的身定心定。所以我们至少要学会头脑冷静,举止稳重。

剧烈运动促进运转也促使老化,身不定故

“身安定,有利体内增长运转”,比如步行比跑步锻炼的效果更好,跑步是剧烈的运动。凡是运动都会使身体好起来,因为身体得到了锻炼。可是剧烈运动身体容易老化,尤其是运动员,一到40岁就不行了,因为消耗能量太大,老化得快,只能当教练。所以世间上的一切法都有漏洞,叫有漏法。

匆忙的动作促使身不定,也带来心不定

从运动来讲,步行比跑步好,从心理来讲,步行心也比较安定,跑步时心很着急,慌乱。你在步行的时候,有人问你:“哎!小黄,哪儿去?”你就会很安祥地回答他:“我去上班。”如果因为快要迟到了,拼命跑,你一定急急忙忙地说:“我去上班!”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

走路不准摇摆,佛行走缓步安祥

佛陀走路就很慢。出家人走路不准快,要非常安详,不能着急。因为一着急身子难免会摇摆。出家人的威仪,走路不准摇摆,就像一阵风那样。佛是从每一个角度来指导我们怎么去修行。

禅定起作用,全身就松弛

心安定有利全身舒适,心一定,全身就松弛。一个人为了一件事着急,急得坐立不安,在房里走来走去,突然冲进来一个人,“东西找到了,找到了”,啊!(师作松了口气状,众笑)没事了,全身松掉了。我们修禅定,心一定就起这个作用。

天天修禅定的人,外表也能看出有定力

非但要心定,还要培养定力。前两年福鼎有位青芝和尚,在福鼎算是老前辈了,有一次他跟福鼎居士说,“傅老师这些学生,个个有定力。”因为有些学生他见过。肯定看得出来,因为我们天天修禅定。

紧张会促使病情发展与死亡

心安定了,全身舒适,能消除紧张。紧张最不好,身体上的病绝大多数跟紧张有关系,病好得慢,病情的发展与死亡,跟紧张都有关系,重病人一紧张会马上死去。

修习禅定能消除紧张,好处讲不完

心能指挥生理,心里一紧张,生理也在紧张,拿血管来说,毛细血管就堵塞了。为什么有人一紧张脸色就苍白?因为脸上皮肤毛细血管通不过去呀。一个紧张的人会发抖,因为脑血管发生痉挛影响了脑神经,所以紧张的危害性讲不完。反过来说修习禅定就能消除紧张,就等于修禅定的好处讲不完。

头发发白是焦虑反应

伍子胥一个晚上发愁,因为城门口有他的画像,逃不出去,紧张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头发全白了,头发一白倒成了好事,卫兵就放他走了。

人在紧张慌乱中能力就要降低

一个紧张,一个慌乱,人的能力就要降低,事情就很难完成。可以做个实验,拿一块长板,两块砖头两头一垫,你能够稳稳当当走过去,因为它离开地面很低。你用四块砖头加高,你走过去就不自在了,并不是这块长板变窄了,而是你心里紧张了。假如高度加到像桌子这么高,你再走过去更要发抖了,再高一点呢?一走上去身子就要摇了,一摇就容易掉下来。同样这块板,板没两样,你的心两样了。

循身观(21)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证阿罗汉不是人两样,而是心两样

提要:

■ 证阿罗汉不是人两样,而是心两样
■ 来这儿变了,实际是心变了,娇生惯养变成女中丈夫
■ 在家跟妈学,长大做妈妈
■ 跟佛学出离心、菩提心,将来就成佛
■ 远离恐怖颠倒也是个大成就
■ 修行人不为自己担忧,世俗人却为你担忧
■ 既然长大了,后半生会饿死吗?
■ 世俗女人怕没男人,追个修行人不肯放
■ 看小说瞎紧张,书掉下紧张也没了
■ 行为失常,往往是心理失常

证阿罗汉不是人两样,而是心两样

在没有证阿罗汉之前,是这个人,证了阿罗汉果也是这个人。同样吃饭睡觉,还不是一样?他脸上又不会,这面贴“罗”,这面贴“汉”。(众笑)到底什么两样?心两样。

修行讲现实,男人修,仍然是男的,女人修,仍然是女的,可是修行前跟修行后的心两样了。

来这儿变了,实际是心变了,娇生惯养变成女中丈夫

从前的你,小姑娘,胆子小,整天绕着妈转。一直到长大,妈说:“哎呀!脾气坏,懒得很。”可是来到这儿就变了,娇生惯养的宝宝,变成女中丈夫啦。人家说这个人变了,人还是这个人呀,实际上是心变了。

在家跟妈学,长大做妈妈

怎么在家里不变,13岁是这个样子,18岁还是一个样子,因为在妈妈身边,就跟妈妈学,学成就了,将来也做妈妈。

跟佛学出离心、菩提心,将来就成佛

在这儿呢,是跟释迦佛学啦,跟佛学,心就变了,一颗出离心,一颗菩提心,没有志气变成很有志气,将来的成就呢,当然跟佛学,将来就跟佛一样。

远离恐怖颠倒也是个大成就

很多年前,我收到一封四川的来信,信中告诉我,有本书上说:“如果真正想消除紧张,只有佛教的禅定才做得到。”一个人能够消除紧张,这也是个大成就,他没有畏惧心,《心经》上讲,要远离恐怖颠倒。

修行人不为自己担忧,世俗人却为你担忧

你们新同学初次到这里来,思想斗争矛盾得很,想走又舍不得走,反反复复,你的亲戚朋友,虽然修行跟他没关系,他也为你担忧。我想起前年,有个来小住的人,特地跟一个同学个别谈话,“你们大学毕业,这么好的文化,辞了工作来,不对呀,你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引起了同学们对她的反感,此后她也没再来。

既然长大了,后半生会饿死吗?

我一生的经验告诉你们,所谓害怕是不必要的。我6岁死了父亲,母亲是文盲,生活怎么办?如今我们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长大,也没事嘛。你们今天都已经长大了,一个人只要不懒惰,后半生会饿死吗?都是瞎担忧。

世俗女人怕没男人,追个修行人不肯放

你们老同学呢,至少有几点不怕,不怕以后的生活怎么办,不怕以后婚姻怎么办。差不多老同学男的都有女朋友,女的都有男朋友。后来女朋友来信,没看就丢进了废纸篓里去,女朋友亲自上门来,也避而不见,还是我软心肠,说见还是要见的。我跟他女朋友说:“如果你是真离不开他,你也应该到我这儿来。(众笑)如果你不来,说明你离得开他。”

看小说瞎紧张,书掉下紧张也没了

做心理治疗工作的人还不是为了消除病人的紧张忧虑?有智慧的人多想想,有什么好紧张的?有人看《水浒》,《三国志》,越看越紧张,实在打瞌睡了,书掉下去了,第二天醒来一点没事,瞎紧张了,昨天因为拿着书,被书蒙蔽了,书掉下去了还紧张什么呢?

行为失常,往往是心理失常

紧张容易致病啊,有个大学生,考试太紧张,晚上看书时,无意识地出现了一个念头,就往桌子底下看看。这个莫名其妙的动作是无意识的,当然桌底下什么也没有。可从此以后,每天晚上看书,他总要往桌底下看看,(众笑)这样就形成了病态。

循身观(22)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没有智慧的培养下一代,致成病态

提要:

■ 没有智慧的培养下一代,致成病态
■ 老人着急会导致高血压和中风
■ 修行人求心安,怎能紧张、激动、着急
■ 信梦容易上当,没事也会想成有事
■ 禅定为了使心力高度集中

没有智慧的培养下一代,致成病态

小孩有时晚上睡着了,会无缘无故吃惊地哭起来,这往往是妈在他未睡前恐吓他,“你再不听话,我叫老虎来咬你。”所以他做梦,老虎在咬他,唉!没有智慧无知的人,去培养下一代,搞得下一代都成了病态。

有个女孩子,她最害怕她的手碰到动物的毛,长到三十来岁,一碰毛,“啊”会怕得惊叫起来。这种打针吃药治不好的病,后来通过心理治疗治好了。分析到她童年,原因爸爸给她买了一本动物图画书,妈指着书给她看,说:“你看,这就是老虎,你不听话,就叫老虎来咬你。”孩子对老虎就有了印象。她家里养了一只猫,孩子好玩,就去跟猫玩,一只手刚碰到猫身上的毛,妈就紧张地说:“别动,它会咬你。”孩子想:“这就是老虎。”因为猫跟老虎很像。(众笑)可是她已经有指头皮肤触到猫身上毛的这种感觉了,从此以后她的手指一碰到毛,就会害怕得叫起来。所以,成年人只要说错一句,就会给儿童致成心理病态。

老人着急会导致高血压和中风

佛门里有些当师的没有智慧,却尽收徒弟,愚痴的话说多了,搞得徒弟也都像病态那样。比如说,“老人来不及了,唸佛唸四个字可以多唸一点。”老年人听了,对啊,我年纪大了,来不及了,就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想越多越好。心里在着急,非但不能一心不乱,还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其实说这种话的人连普通的心理常识都不懂。从前你听不出毛病,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听不出来呀。

修行人求心安,怎能紧张、激动、着急

很多高血压病人就是一着急而中风的,有一年春节,南京报纸上报道因春节打牌死了五十几个人,这就是由于着急,紧张,激动,就这么一下子就完了。打牌的,一激动,一高兴,啊!杠上开花,那么是脑子开花啦(众笑)。拿起一只“中风”牌,一激动:“中风”,中风了。(众笑)所以紧张,激动,着急,对不修行的人都有害,何况我们修行人,哪可以不防止?

信梦容易上当,没事也会想成有事

没有一个人不做梦,我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梦,最好不要相信梦,如果你相信,你就会上当。有一种梦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有一种梦它是第八意识的种子,在你睡着的时候,跳出来表演一下。拿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梦是下意识的化妆表现。还有一种梦是鬼在给你捣乱,跟你开开玩笑,你相信,你大上当。你怎么会相信梦?因为也有灵的时候啊。我也上过一次当,84年,我在包头电视广播局讲学,快到春节,局长留我在包头过节。可是我梦见我原来住的老房子整个的墙,倒了下来,我想家里可能要出事了。怎么去信老不回信?我女的有心脏病,我估计送到医院里去了,怕我着急所以不回信,我连忙下定决心回家去看看。(众笑)路多远啊,坐了火车回去,准备一回家就叫家里人陪我到医院去。一到家,她坐在房里,一点没事,我说:“你没事?”她说:“我是没事。”(众笑)“你没生病啊?”“我哪里生病啊?”“我连寄几封信,你怎么不回信?”“哎!天天下雨,我也忙,所以我也没给你回信。”所以,信了梦,第一容易上当,第二容易受苦。感情深的人最容易受苦,回家才知道上当了。既然没事,你又何必想天天有事,《心经》说的最好,要无有挂碍。

禅定为了使心力高度集中

要提高机体的功能,只有在专心的情况下,才能完成高度复杂的操作,尤其是科学一发达,仪器精密度高,你达不到高度集中心的能力,是很难操作的。禅定就是为了使心力高度集中。

循身观(23)

(带修禅定前开示)⑥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 傅味琴

禅定靠传承,乱观出障碍

提要:

■ 循身观是以观想力循环全身
■ 人体是在循环运转下生存的
■ 抓不到宝,也不要空手而返
■ 人命在呼吸间
■ 相聚又离别,有缘成无缘
■ 思维也是在生灭的循环中产生的
■ 心不安,身沉重,都与身心矛盾有关
■ 身轻路短,身重路远
■ 禅定靠传承,乱观出障碍

循身观是以观想力循环全身

前面都是讲禅定的利益,禅定的作用。循身观是以观想力循环全身,所谓观想力,就是以心里想像的力量从上观到下,从下回到上,这就是循环。

人体是在循环运转下生存的

循,人体的血液呼吸,起心动念都是在循环运转下产生作用。呼吸,又称吐纳,吐就是呼出去,纳就是吸进来。呼出去又吸进来,吸进来又呼出去,就产生了能活下去的作用,假如呼出去吸不进来了,那就死了。

抓不到宝,也不要空手而返

从前佛问弟子,“人命几何?”一个弟子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七十岁的人已经很少了。我今年七十三岁了,也算稀了。你叫啥?(下答:“老师,我叫顾慧。”)智慧的慧,你说我稀不稀啦?稀是什么啦?稀是难得,是宝呀!(众笑)我这个稀,这个宝你要不要啦?(下答:“要啊,当然要啊。”)要,就有两种办法(众笑),一种办法你把我抓到你家里去;一种办法,你就别走了。(众笑)没有第三种办法。即使要回去也不要深入宝山,空手而返。

人命在呼吸间

第二个弟子说:“不对,吃饭前我看这个人还是挺好的,吃饭后他就死了,所以人命在一顿饭的时间。”第三个弟子说:“你说得也不对,人命在呼吸间,吐出去吸不进来,就要死了。”佛就说,“你说的最对,人命在呼吸间。”

今天咱们都在打如意算盘,你能活多少年,算过没有?说我起码能活到五十岁,现在二十八,还有二十二年了,等你到了五十岁结果没死,又打算盘,我能活到八十岁。火葬场死的人,连小孩都有,人命在呼吸间,不要打如意算盘喽。

相聚又离别,有缘成无缘

我年轻时给我算命的人都说我早该死,可是今天还活着,并不是我要不死就不死,我没有这种本事。是什么原因呢?我说是护法的力量,护法跟阎罗王打过招呼(众笑),还有些有缘的人要来。那么等你回去几年又来了,傅老师怎么走了?不等我,我也是有缘呀。不对,是无缘,等我死了再来不是无缘吗?

思维也是在生灭的循环中产生的

心生灭,一个念头出来了,生;一个念头下去了,灭。脑子怎么会一直在运转,因为生了又灭,灭了又生,不断的生灭,就形成了思维。所以思维的作用也是从生灭的循环运转中产生的。

心不安,身沉重,都与身心矛盾有关

循环正常,人就轻安,也就是说人自身没有什么矛盾,没有什么障碍,在正常的运转,必定会达到身轻心安。有时我们心烦燥,心不安,身子好像很沉重,都与身心矛盾有关。

身轻路短,身重路远

昨天早晨出门散步,我觉得走得很远,今天同样走这条路,奇怪,我没走多远就看见前面山坡,就是我们捡柴的地方,今天怎么路变短了呢?实际上今天我身体没有像昨天那样沉重,这不是路长路短,而是身心有没有障碍。

禅定靠传承,乱观出障碍

我们修禅定也是这样,最最稳当靠传承,传承是不能由你自己去改变,最高的传承就是释迦佛,要完全根据佛法来修。从前我年轻时也想过,为什么一定要观明月,可不可以我喜欢观啥就观啥。例如我看见茶杯,就把茶杯观在心里。幸亏我没有这么做,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心里有茶杯这个硬梆梆的铁罐罐,心不疼才怪呢。(众笑)再说,你随便乱观,把椅子桌子观在心里,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观月轮只能观光体,不能观星球。观日轮,只能观日光,不能观火球。如果把火球观在心里,岂不全身火烧啦。所以不能简单去理解,一切都要有传承,有传承就必须要由你所依止的师给你细细的讲清楚才行,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2002.7.12 第六讲完)

循身观(24)

(带修禅定前开示)⑧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3
◎ 傅味琴

循身观有止有观,亦动亦静

提要:

■ 循环正常,则身心轻安
■ 循身观有止有观,亦动亦静
■ 血脉畅通故,改善贫血
■ 粘液要通过运动,才能排除

循环正常,则身心轻安

前两天已经把禅定的作用和利益都讲了。循身观就是以观想的力量来循环全身。昨天讲到,人也是靠循环的作用而生存的。“循环正常,则身心轻安”,人所以体内产生障碍都离不开循环上的障碍,无论哪一部分受了伤,或者发生了病变,这一部分气血就通不过去,在循环上就产生了障碍。我们每天生活还不是同样循环着?假如由于工作上出了一些麻烦,某一部分也就运转不起来了。所以无论生活,工作,正常的循环,身心都会感觉到比较轻松,出了矛盾,有了障碍,就感觉到吃力,这是讲循环的重要性。

循身观是在人体上作循环的观想,从头发到脚趾,从脚趾到头发,这样循环作观。

循身观有止有观,亦动亦静

“既动亦静,亦止亦观也。”前两天讲,“修禅定有动中修,静中修,修禅定有止有观。”循身观里就有止有观。我们在作循身观时,在每一个环节上稍微停留一下,即是“止”。在观的过程中,纠正我们所观的错误,就是“观”。修禅定时,我们心不打妄想,身不动摇,这就是“静”。而我们的心在全身作观想的运转,这就是“动”,所以说“既动亦静,亦止亦观也”,这是讲“循”。

身~血脉畅通故,改善贫血;细血管通故,促进整体的自我康复。


血脉畅通故,改善贫血

再讲身,为什么运动和劳动对人体有好处?因为它能使血脉循环畅通。当然劳动,运动都必须合理,过于猛烈就不合适。我看了你们这两天写的禅定日记,你们反映一修禅定身子都能发暖,由于血脉畅通,所以能身轻心安,还有的人反映:修了禅定,饭量就增加,这就是体内的活动量增加了,所以那天讲“禅定是人体最好的运动”。

细血管一畅通,就改善了贫血。现在城市里的人往往有一种错觉,有些人总以为自己是贫血,所以吃了很多补血的药,其实有很多的贫血症状是虚假的,或者只能说是局部贫血。实际上这些人吃的都很好,往往是由于营养太好了,这种消化不了的东西都变成了粘液,粘液也就是一种浓缩的营养所变成的。它到处都遍布渗透,慢慢渗透到血液里去,这时你血液的浓度就淡了,就好比在茶里冲白开水,茶的浓度就降低了。即使局部贫血的人,往往也不是真的贫血,是由于某一部分毛细血管不通,运输上有困难,结果这一部分就出现了贫血的症状。好比现在国内物产很丰富,可是山沟沟里的人,还是很贫困,因为交通不发达,输送不过去啊!假如血液循环良好,毛细血管都畅通,血液的营养全都能周遍,局部的贫血也就会改善。

粘液要通过运动,才能排除

这种人体内的粘液很难消化掉,积累多了就会形成粘液性浮肿。由于粘液的粘性很强,又很难排除掉,人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影响。粘液是过剩的高蛋白,高脂肪所形成的,高营养虽好,可是你消化、吸收能力太差,吃进去太多又消化不了,只好留在体内,形成粘液。

实际上关节炎并非单纯的炎症,如果是单纯的炎症,那么吃消炎药就能好,这也是由于粘液的关系,因为粘液性寒,停留在关节部位,关节就会怕冷、发炎。粘液留在毛细血管,就会把毛细血管堵塞了,通过运动,才能把它从大便里排泄出来,那时的大便粘性很强,连水都很难冲得掉。

循身观(25)

(带修禅定前开示)⑧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3
◎ 傅味琴

人自找麻烦,又忙着去解决麻烦

提要:

■ 粘液霉化,会产生风湿痛
■ 人自找麻烦,又忙着去解决麻烦
■ 要增强自身的能力来处理自身的矛盾
■ 修禅定能促进自我康复
■ 遍身暖,就是增长自身的力量
■ 修心不可疏忽于身
■ 拜佛是礼节,哪有拜不停的拜
■ 不要得了点好处,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 礼拜、做手印都能促进中枢神经活动

粘液霉化,会产生风湿痛

人们总以为营养是好东西,但是营养吸收不了留在身体里就不是好东西。粘液留在体内,年数久了,还会发生霉化作用,会产生风湿痛。

人自找麻烦,又忙着去解决麻烦

所以人的种种苦恼矛盾都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人身上的一切病痛也是人自己找来的麻烦,有了病又通过很多科学家辛苦的努力去找治病的办法,人不断给自己找麻烦又不断去解决自己的麻烦,弄得团团转。

要增强自身的能力来处理自身的矛盾

如果不给自己找麻烦,又能防止自身的矛盾,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那不是更好吗?所以说增强全身的能力,以自己的能力处理自己体内的矛盾,实在是一个最好的医疗方法。

修禅定能促进自我康复

我们修禅定就能起到促进整体自我康复的作用,因为细血管畅通了,血液走到哪里营养就到哪里。人体的血液里就有人体需要的营养,能使血液全身畅通,当然能促进整体性的康复。

遍身暖故,自力增长。


遍身暖,就是增长自身的力量

修禅定你们都有发暖的感觉,暖要暖得很舒服,暖不是热,热就不舒服了。当然细血管畅通了,就会遍身暖,这就是自身促进康复的能力。

底下讲修行的话:

身强则智大,智大则身强,但身体需仗不动(定)的力量而发生极细的智慧。


修心不可疏忽于身

心身不可分离。有的人信佛很虔诚,但修行却搞片面,搞久了他的观点也片面了。今天的修行人一般都偏向于心而疏忽于身,没有身你怎么修呀?应该是讲心就不能离开身,讲身不能离开心,心身一体。

拜佛是礼节,哪有拜不停的拜

现在很多信佛的人,就是不想学佛法,专门搞烧香拜佛,有的还特别把拜佛提出来,作为一种用功的方法。我年轻时到福州,有个居士对我说:“以前我一天能磕二、三百个头,现在一天能磕到五百。”他指着包在头上的纱布告诉我,有一天磕完就昏倒了(众笑),头撞到屋柱上流了血。我想笑却又笑不出来,释迦佛叫你这么干吗?听说从前还有一种修行人他用功的方法,叫“拜经”,唸一个字要拜一拜,当年佛在人间的时候是不是教导弟子这样做的?现在佛门一般的善男信女,佛法并不懂,只知道拜呀拜呀。顶礼是个礼节,顶三个礼,礼节表示过了就可以了,留下来的时间应该好好去学法修行。例如跟领导握握手也是表示一个礼节,握完手就该去工作了,哪有握了再握,不停的握(众笑)。

不要得了点好处,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不顶礼不好,恭敬心起不来。顶礼只要三礼,多了也没有这样的礼节,修行不要在某一点上得了好处,钻进去了就不肯出来,那样会搞成奇形怪状。我现在磕三个头也不能磕到底,我不是不恭敬,因为我有高血压,头太低了有危险。如果叫我一天磕一百个头,我磕完就昏倒,死掉了(众笑)。

礼拜、做手印都能促进中枢神经活动

礼拜既能培养自己的恭敬心,又对身体有极大的好处。人体最重要的就是一根背脊骨,叫脊椎神经,也叫中枢神经。礼拜时脊椎弯下去,又起来,这就是脊椎运动。从生理上来讲,人体必须要活动,你们修文殊法做手印,手是末梢神经,这就是以末梢神经的运动来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末梢神经运动能使脑子灵活起来。

循身观(26)

(带修禅定前开示)⑧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3
◎ 傅味琴

消业障最好的办法是断除烦恼

提要:

■ 听法能产生正知正见,增强心的灵活度
■ 不能吃得太苦太好,胖了容易气短
■ 消业障最好的办法是断除烦恼
■ 身强则智大,身体是个重要的工具
■ 智大则身强,少烦恼身体就会好起来
■ 禅定能使粗心转细心,产生极细的智慧
■ 不可一心注意身体上的利益

听法能产生正知正见,增强心的灵活度

还有,听法能疏通心理,能产生正知正见,心的灵活度也会增强。可是有些人听法效果却很少,因为他是在听故事。有人在日记上写:“我是一个脾气最坏的人,可是我很喜欢听傅老师讲法,因为傅老师讲法很幽默风趣!”如果你真的听进去了,那么你的脾气也应该好起来呀!听喜欢听,就是脾气没好,那岂不是在听故事,听风趣,听幽默吗?

不能吃得太苦太好,胖了容易气短

还有,要身体好,就得注意营养,不能吃得太苦,也不能吃得太好,虽然吃的都是素菜,但也不能太油了,否则吃得太胖了也很不好,胖的人容易气短。我现在唸百字明咒唸到一半就没气力了(众笑),因为胖了,胖了气短呀。胖的人想瘦,就有瘦不下去的苦。身体好,不是胖而是强壮,强壮才是好。汉地的出家人,一般身体都并不强壮,有的还体弱多病,这是由于汉地的佛教不大注意身体的缘故。

消业障最好的办法是断除烦恼

还有的生了病不看医生,却反认为生病是好事,能消业障,这些都是不懂佛法的人所产生的错见。消业障最好的办法是精进修行,断除烦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个修行人,应该照《金刚经》所说的来修行,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怎能以病来消业障呢。相反,一遇到人家批评,他两只眼睛就瞪起来了。你不动瞋恨心,才是真正在消业障。释迦佛告诉弟子生病就要吃药。有病不看病,不吃药,这种不恰当的做法很容易使人产生邪见。

身强则智大,身体是个重要的工具

佛说:“身强则智大。”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学生体弱多病,成绩就不好。我念书的时候,成绩就不好,现在想想,这也跟我体质虚弱有关。一个人要开发智慧,身体是个重要的工具,好比技术再好的人,使用的工具太差了,他的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智大则身强,少烦恼身体就会好起来

“智大则身强”,智慧大的人少烦恼,少烦恼,身体就会好起来。因为智慧大,烦恼轻,心理开朗,体力也会强。

禅定能使粗心转细心,产生极细的智慧

“但身体需仗不动(定)的力量而发生极细的智慧”,不动的力量就是定的力量。我们的身心,要靠定的力量,才能发生极细的智慧。细的智慧从哪里来?细的智慧从细心来,修禅定就能使身子原有的粗四大转成细四大,细四大转成极细四大。能使粗心转细心,细心转极细心。

如果没有细智慧,问题看不细,解决问题也不够细致,只能够解决个大概。

那么心怎么细下去啊?要心不散乱,要达到心不散乱就得修定。

能海上师说:“修定不可一心注意求身体上的利益,应加入皈依三宝之信心及四谛之了解,否则恐增加身执,且不得三宝加持力,身体所得利益亦小也。”


不可一心注意身体上的利益

无论修什么观,只要一修定就会对身体有好处,可是,“不可一心注意身体上的利益。”所以,听讲是非常重要的。不懂佛法的人修行,就成了盲修瞎练,容易走错路。因为佛门广开,各种因缘,各种发心的人都可以进佛门。如果你不听佛法,你原来错误的知见无法改正,也就修不出一个好结果。有些人因为身体有病,别人劝他信佛,叫他烧香,吃素,拜佛,身体慢慢就好起来了。叫他听法呢,他就不大感兴趣,好像他信佛只为了求身体好,别的就跟他信佛没关系,这岂不是在跟佛菩萨做买卖,“我来烧香,你得让我别生病。”这样也不像佛教了。这跟求天神地祇保佑有啥区别?

循身观(27)

(带修禅定前开示)⑧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3
◎ 傅味琴

喜欢出神通,容易起身执

提要:

■ 进佛门是求智慧断烦恼,不是为了出功能
■ 追求神通,实在是浪费时间
■ 喜欢出神通,容易起身执
■ 对病有感情,病就不肯离
■ 不要根本法,成了假花无果实
■ 从觉上去信佛,就跟佛的觉相通了

进佛门是求智慧断烦恼,不是为了出功能

还有的人进佛门是为了升天,修禅定是为了出功能。我年轻时候,有一次有个大学请我去讲学,讲课中间忽然有人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写:“傅老师,请你露一手(众笑)。”我就笑笑说:“你把我当猴子(众笑),要我来表演,你来给我卖门票是吗?”年轻人喜欢看神奇的玩意儿,也不想想,你凭什么来叫我露一手(众笑)。这种人非但社会上很多,佛门里也很多,他们始终不接受学佛法就是为了求智慧断烦恼,使众生离苦得乐的教导。假如我真的会腾空,飞到了也得赶快休息,还不如买张飞机票。

追求神通,实在是浪费时间

追求神通的人,实在是浪费时间。确实有修神通的法,我就有。为什么不肯拿出来?我自己都不修,我叫你修干什么?我没这么多时间去修,如果辛辛苦苦修十年,即使修出天眼通,那还算是好的。那么再修十年得天耳通,再修五年死掉了(众笑),结果了生死的法却一点没有修,我才不这么干呢!人生几何?赶快抓紧时间学了生死的法,今生能得漏尽通,证阿罗汉果,阿罗汉都有神通,何必花个几十年时间去修神通?

喜欢出神通,容易起身执

外道修神通,也有几种,一种是吃药得神通,一种是身上修出神通。修神通的人容易起身执,对身体的执著会越来越厉害,尤其是没有什么佛法基础的人,发心又不正,只喜欢修神通,那身执就更厉害了。像我从前在各地方办禅定班时,后来学的人越来越多了,基本上以两种人居多,一种是学气功的,想到我这儿来拿功法,其实我一个功法也没有,我批评气功时,他们就怄气跑掉了。还有很多是因为身体有病,说:“我是某某人介绍来的,他的病就是跟你学禅定好的,所以他叫我来学。傅老师,我的病就在这儿,你等会儿发功时就朝我这儿发(众笑)。”啊呀!我也不会发功,也不懂气功这一套,这些就是身执。

对病有感情,病就不肯离

心理疗法上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你对自己的病太注意了,你就会把病留下来。用佛教的观点来说:就是你执著病了,放不下了。这对病人的心情和病的本身都会有不良的影响。我有时也说些风趣话:“你太关心病了,说明你对病很重感情。”有的人确实对病很重感情,从早想到晚,晚上做梦还在想,所以我说:“你对病这么有感情,这病也舍不得离开你呀。你一想,它马上就来(众笑)。”有人就这么告诉我:“我这个头疼,如果不想它倒没事,一想它马上就疼(众笑)。”那还不是你想了以后来的吗?

不要根本法,成了假花无果实

所以修禅定虽然对身体有极大好处,但不要专门去求身体上的利益,“应加入皈依三宝之信心及四谛之了解”,学佛法首先要对佛法产生信心,四谛法是佛法的根本,你对根本的法都不学,后面的东西就成了假花无果实,因为没有根啊!要从根上长出来才能开花结果。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一开始就是讲四谛法。后来说法四十九年,都是从四谛法里广开出来的,所以四谛法一定要了解。

从觉上去信佛,就跟佛的觉相通了

“否则恐增加身执,且得不到三宝加持力。”要得到佛的加持力,首先应该要了解佛是什么,从了解中相信,你就有了一定的觉悟,那才不是迷信。佛是觉,你也是从觉上去信佛,就跟佛相通了,就容易得到加持。

循身观(28)

(带修禅定前开示)⑧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3
◎ 傅味琴

要得正加持,不可求邪加持

提要:

■ 要得正加持,不可得邪加持
■ 巫是鬼加持,到后来就会被它所害
■ 在自力基础上,能得三宝加持,就更好
■ 有觉、证、净的功德,方能称宝
■ 不要把假和尚当真,僧尚且假,宝在哪里
■ 四谛法是四个不可改变的真理
■ 修行常因执着而不得自在

要得正加持,不可得邪加持

说到加持,可不要把加持看得太神奇了,佛能给你加持力,法也能给你加持力,僧也能给你加持力。也有人求我老师加持,那我也就给他加持。还有,大众也有加持力,同学跟同学之间也有加持力。还有,魔也有加持力,鬼也有加持力,你修行路子走错了,傲慢贪享受,就会得魔加持,常与鬼打交道,就会得鬼加持,这二种都是邪加持。要得正加持,就得皈依三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在信仰的基础上,通过心理上的作用,得到的力量,这就叫加持力。

巫是鬼加持,到后来就会被它所害

关于魔加持、鬼加持,有个故事,苏州有个人,学了佛法禅定后说:“我听了佛法才明白,我过去的一切都是巫。我也感到很奇怪,有一天忽然耳朵里有人跟我说话:‘你听我的,你去给人家看病,病就会好。’我过去不会打太极拳,从这天开始我也会打太极拳了。人家有什么腿疼之类的,我根本不会看病,就在他腿上摸摸,他就不痛了,所以人家就称我‘观世音菩萨’(众笑)。”这就是鬼加持。所以大家既然学了佛法,要求三宝加持,三宝不会害你,否则你得到邪的加持,它要害你,说不定哪天他就告诉你:“你时候到了,海龙王找你作女婿了,你赶快跳下去吧。”是有这种事发生过。

在自力基础上,能得三宝加持,就更好

你不得到三宝的加持,你身体的利益也小。自身的力量叫自力,三宝加持叫他力。你在自力基础上再得到他力,那不是更好吗?可是千万不要得到魔力、邪力、鬼力,那样你非但会被它们所害,而且跟它沟通了还很难请得出去,进来容易出去难,因为它跟你老交情。

三宝~佛宝(觉)、法宝(证)、僧宝(净)


有觉、证、净的功德,方能称宝

三宝,佛宝就是觉,法宝就是证。法宝有教证二法,教,我们学的理论就是教;证,我们得在修行中去亲证。僧宝是清净,僧以清净为体。人生什么叫宝?能觉悟过来,不受迷惑,这就是宝,是佛宝。你有智慧的法,能够断烦恼,能够亲自证到烦恼断尽后的常乐我净的境界,那就是宝,是法宝。佛弟子照佛讲的话去修清净,能够身口意清净就是宝,是僧宝。清净了就叫宝,你不清净怎么叫宝?为名为利就是不清净。

不要把假和尚当真,僧尚且假,宝在哪里

现在由于很多人都不懂佛法,确实有把假和尚当作真和尚的。前几年,我们在某一个地方,有个出家人就告诉我:“喏,这个是假和尚。”刚刚喝了酒吃了肉走路还摇摇摆摆,你不恭敬他,他就说:“你不恭敬僧宝。”你是啥个宝?难道吃饱了就能称“宝”(众笑)?假和尚不能称为出家人,他是假的,搞不清净的,怎能称宝呢?对他们另外有个称呼,佛说是“狮子虫”,是狮子身上的一条虫。或许有人听不下去了,这个傅老师又在打假了。如果不应该打假,那么现在我们国家极力在打假,难道也错啦?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呀!我们佛门里要打假,是保护三宝的利益,是保护众生的利益。既不修行,品德又败坏,处处作假,开口我是僧宝,闭口我是僧宝,你僧尚且是假,宝在哪里?

四谛~苦集灭道为解脱生死痛苦的四个不可改变的真理。


四谛法是四个不可改变的真理

三宝有觉、证、净的功德,四谛就是苦集灭道,是解脱生死痛苦的四个不可改变的真理。苦,人世间是苦的;集,苦的根源是烦恼的聚集;灭,消灭了烦恼才是极其安乐的彼岸;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要学、要修这样一条道路,才能通向彼岸。

身执~心念中执着于自己身子利益而不得自在。


修行常因执着而不得自在

身执,我们应该把它放下。修禅定,身体自会好起来的,你去执着它干什么呢?“我为了身体好而修禅定”,开始你这样发心也可以,你真的来学来修啦,就要跟你讲,不要去执着身体,你只要修禅定,身体自会好起来。如果你过分去注意身体,关心身体,就是执着身体,一执着,起的效果就不大。今天讲到这。(第七讲完)

循身观(29)

(带修禅定前开示)⑨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4
◎ 傅味琴

修禅定应学好四谛法

提要:

■ 戒定慧要具足
■ 佛教是修行,不是欣赏
■ 学佛法要全面,不能只取其一搞片面
■ 修禅定应学好四谛法
■ 修行的路要从皈依三宝开始,走偏了就得不到三宝加持力
■ 不懂法很难生起对三宝的正信,亦难得正加持
■ 四谛法不修怎能了生死

戒定慧要具足

今天我们都是皈依三宝的佛弟子,皈依三宝后就要修行。怎么修啊?修戒定慧,所以禅定不能不修,但你单取一个禅定,仍是不圆满的,佛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在戒定慧里,三学你只取其一,从圆满的角度来说,就不恰当,戒定慧要具足才行。

佛教是修行,不是欣赏

为什么末法众生修行很难成就?因为搞片面,搞片面就不能达到圆满的成就,世间上的事情经常在搞片面。艺术上往往不画整个茶杯,只画茶杯的一个边,一个角,即使把茶杯打得粉碎,哪怕捡块小片也叫艺术。可是你要喝水,那就必须要一个完整的茶杯才行。画一颗树是艺术,画一片树叶也是艺术。佛教的道理是修行用的,而不是供人欣赏的,世间上的艺术可以被佛教利用,但艺术不能代替佛教。佛门使用艺术,可不能跟在世间法屁股后面转。现在的修行人受世俗影响很深,贪五欲,为名为利。画佛像只画个头,因为只讲艺术,却不知佛像不全,就是末法现象。

学佛法要全面,不能只取其一搞片面

喜欢搞片面的人,戒定慧也搞片面,有的只学戒律,而不学定慧;有的不重视戒律,像茅山道士那样整天打坐;有的喜欢文化,只研究佛学理论,这样搞片面,戒定慧就被一分为三了,那怎么能得到圆满的成就呢?所以我们皈依以后学佛法,是应该学全面的佛法。

修禅定应学好四谛法

今天我们修禅定,就应该要学好四谛法,苦集灭道四谛法给我们讲清楚了人生的苦和苦的来源,断除苦应走的道路,灭掉苦以后的境界。四谛法是佛最初讲的法,也是根本的法,这个法怎么可以不要呢。

修行的路要从皈依三宝开始,走偏了就得不到三宝加持力

以前,在各地请我去开办的禅定班里,有的人没有皈依三宝,他也不信佛。因为禅定班讲的是佛教禅定啊,自然要讲一些佛学禅定的理论,加上他从禅定上获得了利益,就开始产生信仰。其实你们的老师都是我从前禅定班的学生,所以,要听法,要皈依三宝,要了解四谛法,这条路就不错了。要持戒,没有受戒的要明白戒的要点,在生活中尽量要做到。修行路不能走错,路一走错,不管你走邪了,还是走偏了,都不庄严,不庄严怎么能成佛呢,哪一尊佛不庄严?

“否则恐增加身执,且不得三宝加持力。”增加了身执,又不得三宝加持力,当然“身体所得利益亦小也。”有些佛弟子对身子的执着心很重,因为他不懂佛法,佛法讲要放下我执,法执,身执就是我执。说句笑话,如果不懂法,你把泥塑木雕的佛像执着得厉害,像信神那样信佛,你将来也成个泥塑木雕。佛教讲空,执着什么呀,有的修行人懂得空,却又执着一个空,所以很难成就。

不懂法很难生起对三宝的正信,亦难得正加持

不懂法当然很难得到三宝加持,得加持靠对三宝的信心,靠自己的觉悟,信要正信,要正信就必须对三宝有个正确的理解。正信了才能得正加持,邪信只能得邪加持。巫婆说她就是观世音菩萨,你信她就得巫婆加持,信外道的就得外道加持,搞名利的就得魔加持。

四谛法不修怎能了生死

所以皈依三宝后要明白三宝的功德,就是“觉、正、净”,要了解四谛法,要修四谛法。人人都说要了生死,可是了生死的四谛法不懂、不修,怎么了生死呢?有人说,“唸佛往生极乐世界就了生死了”。其实,极乐世界的众生,仍然是众生,在《佛说阿弥陀经》里称为“彼国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是好事情,但又有谁给你打保票。只有一心不乱再加上不谤法,不造五无间罪,才能往生极乐。有位法师说,“人死了肯定会往生,往就是去,生就是生出来了,至于往生到哪里就难说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平等爱徒的乐趣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律海十门》开示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80~8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50~5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