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日期:2025/3/24 17: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什么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指的就是「心法」。「心法」的重点为何?就是离相进到你内心的细微处。佛有大证悟力、大智慧力,了知众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故能说出一切法,对治众生一切烦恼;凡夫众生不知道过去、更不知现在,也遑论未来,所以凡夫众生每日过的是生死流浪的日子,这就叫做「流浪三途」。

世人既丰衣足食,住有高楼大厦,出入有车代步,为何说是「流浪」?流浪表示「心有不安」。多少人开着豪华轿车,内心却充满了苦恼烦忧;虽然银行内有巨款,衣食不虞匮乏,却终日忐忑不安;或是位高官厚,却饱受盛名之累,安全堪虑,工作压力甚大,非外人所能想象。由此看来,富人也有苦处。但穷人更苦,此餐稍可饱腹,下一餐却无着落,到处遭受轻侮嬉蔑,身心交疲,苦不堪言。

更何况,人有轮回,有前世来生,轮回中或为东家男或为西家女,或为地上蚁或为水中鳖,古云:「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过去已无从追溯,但是现世是可以掌握的,应该好好去打拼一番,所谓:「勤有功,嬉无益。」善尽己力去利益社会,广修我们自身福田慧命,多替人想,时时莫忘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行菩萨的六度万行,念念光明,心中有佛法,广结善缘,多行慈悲,才能把握今生。若是今生再迷糊度日,虚掷光阴,那是可怜可悲的。

每逢考期,一、二百个考生在「圣德文教馆」地下室的读书中心为考前做全力冲刺准备,但是他们心中对未来是不可测知的,「是否能考上理想学府?」「未来是否有出路?」无形中心里产生很大的压力。有一些关爱子女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请教我,他们的孩子考运如何?「会不会考中呀?」我都说:「会考中,但是还要再加油!」因为每辆车都是可以开的,只是要「加油」!明知他考不中,我还是会勉励他一番,而不直接说:「你不会考中。」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对孩子的刺伤太大了。他还没上战场,就否定了他,对他说:「孩子,你会战败的。」这不是太残忍了吗?所以我会用慈悲、鼓励的口气对他说:「你会考中,但是要多多加油喔!」使他们亦能怀着希望与信心上战场应考。

我也曾特地到佛法山圣德文教馆读书中心替他们做开示与打气,题目是「考试不用怕」。记得第一次参加联考时,我很紧张,所以进入考场,脑中顿时一片空白,看到考卷,只念得出题目,答案却一题也写不出来,紧张和压力将我平日的努力心血一并吞没。所以在第二次考试时,我痛定思痛的对自己说:「考不上就算了!」此刻,心情有种「豁出去」的感觉,得失再也不那么在乎了。答题时,答案在课本第几页反而一清二楚,于是高分录取了。由以上经验,我告诉那些即将应考的同学,进入考场要念真言:「考不上就算了!」多念几次,反而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

所以,若是正在备战时期要念:「考不上会死,会很惨,我要拼命读……」,一旦进入考场要放轻松,改念「考不上就算了!」这和念「阿弥陀佛」、「上帝」一样,也是「无上甚深微妙法」。

八万四千法 为治众生心

佛陀涅槃至今约二千五百多年,祂为众生讲述了八万四千法,这些法是为了对治众生的一切烦恼、痛苦与执着。其含意如同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有坑洞就填土,想过河要坐船,翻山可搭飞机,下雨天得撑伞、穿雨衣,口渴便喝茶,肚子饿要吃饭,想上厕所就快去……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怎样来你就怎样对治。所以《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举凡能利益众生的,不论是廉价草枝,或昂贵金粉,都是佛法,所以四祖道信禅师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因此,无上甚深微妙法即是心法。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皆由心起。譬如肚子痛或身中一刀,假如没有心识,即使身子被剁三截也不会感到痛楚;又好比人死了,身体被虫叮咬,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记得小时候玩累了,躺在树下或田埂间睡着了,当眼睛张开时,已在自家床上了。父母亲在我沉睡时将我抱回家的那段时间,我却一点也没知觉,所以在我沉睡的这段时间里,与人死亡现象稍有雷同。人死亡时神识脱离肉体,你怎样解剖他、殴打他、刺伤他,他都不会跳起来和你理论,仍如如不动地躺着。因此神识的敏感度是由于自律神经、神经丛、神经系统起觉受作用。如果气脉不通、手脚发麻,神经的感觉作用就会消失。

一个人心情若开朗了,身心自然舒畅,精神焕发,身体亦会健康。但是有些人很容易生气,生气时还会拍桌子、撞墙、摔电视,「功夫」架势都摆出来了,本来没功夫,一生气起来连电视机都敢砸了。怒极思动,代表他非常生气了,因此夫妻若吵架、摔东西,让对方摔没关系,你让他摔东西,顶多损失一两万,若是他把气憋在心里,憋久了可能会得癌症或精神分裂,虽然他没摔东西,却弄坏了脑神经和身体。

有某位居士曾因想不开而自杀两次,第三次跳海时被海水冲上岸,后来到「圣德禅寺」来找我,我度他到佛法山,叫他每天清晨对着青山大笑三百声,以治疗他的郁闷。「龙发堂」治疗精神病患,让病患养鸡,患者见自己养的鸡生蛋了,有成就感,就非常开心,比吃镇定剂、开心果更好,所以有的人会一大清早就去查看鸡是否生蛋?准备捡蛋了。我叫那位居士多唱歌,每天大笑,藉以纾解他的沉郁,结果没多久他病就好了。由此可见,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能治众生病的即是妙法;同样地,佛法不一定只在念经,只要能治众生病,法法都是佛法。

淡欲守精气 内观自在林

密宗修炼气脉涉及到神经丛系统,从人身的气来说,是有依据的,就像平日身体割伤或长疮,当要痊愈时会有痒的感觉,那即是神经系统要恢复正常运作,伤害将消除,气正要通过的现象。在中医的理论上,人的气脉有奇经八脉,任督二脉。而任督二脉是沿脊椎运行,脊椎是主干屋脊,支撑着人的身体,若脊椎断了,人也瘫痪了。

在古印度的瑜伽术,视脊椎的修炼为一门学问,而认为其中有一股巨大能量储备着,但密宗注重的是中脉的修炼,藉由自身精气、明点,从「生法宫」配合呼吸观想及拳法。犹如飞机飞行在空中的航道一样,由中脉所开发的巨大力量对成就是非常快速的,因为由丹田升起的「拙火」,可烧尽我们的无明、业障,达到精满气足。生法宫(丹田)是我们生殖力的根源,由它来升华提炼气脉直达顶轮。因此,平日宜多注重摄闭,让精气不外漏,并且淡欲才有助于修行,因为它是「种子」、是「能量」,开发潜能要靠它来修炼,若没有这个种子,很难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就。

有时候人因用脑过度,神识不断地耗损,潜力与能量不停地流失,身内所藏的明点能量,也因纵欲外漏太多,让人多病,渐渐衰老。对修禅者而言,无漏为贵,所谓「顺者为人,逆者为圣」。为何学佛人强调内观、内修?因心外放会使灵能、意识分散,所以修行者要减少漏失甚至不漏。拙火燃烧,热力会往上推,这就是所谓的「明点」、「光」、「种子」、「道果」、「火中栽莲」。

修行首先要由「戒定慧」入手,以「戒」来修持,过规律生活,否则法不易修成。例如一个人喝酒过多,头昏脑胀怎能灵修?只有作息规律,顺应宇宙循环,保持生活有节度,才有利禅修。否则,过度疲劳,能量耗损,疾病生焉。譬如车子长期不断使用,不让引擎休息,车子寿命也不会长。所以为什么要有睡眠?就是要让细胞得到充分休息,重新获得生命的原动力。

弥陀心头住 净土当前现

一句「阿弥陀佛」,时时不离口,念珠不离手,佛号要念得清楚明白,用心想,口念耳听,放下万缘,摄心专注,念似不念,智慧自会现前,无量光、无量寿也在我们自身。「生法宫」是我们的身中净土、生命最光明处,若时时刻刻持佛号,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会「认识」你,我们自性的阿弥陀佛也会涌现出无量光、无量寿。就禅宗而言,它是不需要太多名相和繁琐手续的,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无住、无我,当下直入空性,其意境是超越时空的局限,直入「照顾脚下,提起正念」,进而「放下一切,不起一念」,「自我承当」「真理不二」的绝对性。

心纳宇宙万相,如弥勒菩萨广修「慈心三昧」,以慈悲为怀,忍让为先。终年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皆大欢喜,所以只要看到笑佛弥勒,烦恼会顿失而不禁快乐起来。不执有也不着空,若只是着空便流为「顽空」,这是所谓的狂禅、颠禅,是不会成佛的。修禅要把握住禅定思惟,用于待人接物上,并非坐定一处不理别人,或自筑藩墙,一意孤行。

禅是安定、冷静、周全、客观、从容不迫、圆满应事应物,将无我空性融入整个虚空宇宙中,自在理性的保任自心,故而触境起念,万事无扰,自控生死。每一个触机都能运用智慧去了知,心才不会时时懊恼、痛苦不平,接受一切的所闻所见所遇,能时保意念的定静。

修行是在时时探讨自身起心动念,抓住念头就能抱住自性,所以能「一日三省吾身」,对一位真修行者而言,是必修的一门功课。一位禅修者修到最后会有大情大义与宽阔的胸襟,例如你正在禅坐时,有人告诉你:「你爷爷往生了!」这时你的心若仍安住在禅坐中,即安住在定中,待禅坐后你才回去,这就超越了时间、空间。

因为有人处理、通报,即使你迅速赶回家也无法让他复活,所以事有轻重缓急,能从容不迫,一件事一件事地处理,这就是超越外界给我们的讯息。以这件事来说,下课后立即赶回家处理,再向爷爷报告:「爷爷,圣轮法师今天开示的真好!你先不要往生,我讲一遍给你听。」你爷爷会说:「好孙子,幸好你下课才回来,否则我就听不到这么好的佛法了!」于是他会很快乐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虽是笑话,其中却也蕴含很深的涵义。

若是禅坐时遇到有人骂你,向你吐口水,你不是没有感觉,但能不为所动,在「出定」时甚至可以用手按摩脸部,滋润皮肤,废物利用,将口水当作是营养剂也不错呀!因此弥勒菩萨曾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脸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少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色空体不二 放心莫外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密宗修「气脉明点」,净土宗修「专持念佛」,禅宗「见性成佛」,不管是由有入无,或是由无入有,不外乎「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所谓「生如逢春百花发,死同黄叶落秋风。」觉者在生灭起伏中,能观察到不生不灭的我空真理,进而安住方便有余,有股「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惊叹。所以「空」不是空空如也,「空」会生妙有。肚子也是空的,但却想吃东西,照理说一切皆空,为何还要吃东西呢?因为「空」需用「有」来补充,若吃了东西都不消化,那就惨了。因此,「空」与「有」互为关联,「有」是权借、是短暂、是运用,而本体、实相则是「空」的。肚子若不空怎么吃得下东西?那么「有」是什么?有饭吃、有道场、有师父、有功德、有法可修;但你们也不能整天看着师父,待会儿共修下课,夜已深了,我要养息,你们也要回家,这又变成「无」了。自身的身体也是一样,有一天总会离开它,所以人千万不要太计较、太执着,随缘随份好度日。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要恢复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对所有感受,要看透它的表相。因为一切的有形有相,缘生缘灭,随时都在变化。它不是不存在,只是请你不要执着当真,好比有人十分钟前打你一拳,骂你一大堆脏话,十分钟后,他又与你谈笑风生,无话不说。又例如有些弟子若私下埋怨我,我总会原谅他,因为过一阵子他会自己知错来忏悔,若是我当时执着当真,一定会气出病来。

所以别人曾亏待你,你要回想彼此曾经共处的美好时光,一位真正有修持的佛弟子,是有度量的,更何况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就原谅他吧!否则自己心里一定很难过、很伤心。夫妻打架吵着要离婚,但是想到过去美丽的回忆,大丈夫能屈能伸,会向她(他)道歉,请她(他)不要生气,这就是「恢复本来面目」,因为「本来」是「美好」的。

宇宙运转法则,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生生不息,若能体会无常,便可使人迈向「真常」。虽然另一半现在待你不好,你还是要好好对待他,因为「无常」虽令人无奈,但以佛法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是一生顺遂,不知人间疾苦,不知烦恼为何物,会使人对世间没有觉悟。就像若你已结婚二十多年,日日仍想着你们当初热恋时的情形,一定也会想来世夫妻仍在一起多好,如此要生出「出离心」便很难。可是佛陀早就预言「合会当别离」,其实小我以外还有许多人有待关怀。佛陀贵为太子,锦衣绸缎、山珍海味,富贵荣华,游生、老、病、死四城之后,才弃贵舍亲,苦行矢志悟道。

「众生有苦才会得道,烦恼即菩提。」佛陀出家时,若没有经过几年苦行,如今也不会留下这么多发人省思的智能经典。世间人虽集诸苦于一身,但若能依「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来起修,渐断苦因、烦恼因,终契真如,「真如」就是佛的境界。一位已证悟的师父,一切都在他自身的大宇宙里,他能随时与诸佛相辉映,佛光四射无穷,普照大地,利益众生。当真理已融入心中,则能千磨万难,不退道志,视弘法利生为本务。这是我发自内心的一席话,希望各位运用智慧去参证,精进修行。

因缘法生灭 慈悲定禅心

已得到真理的人,听到别人说佛法不好,他会挺身而出,替佛法申辩;人家批评时事,他会去为它「降温」、「灭火」。我们要不思善不思恶,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张三脾气坏,但很热心,你是要说他脾气坏,还是说他好热心?李四讲话直,但很有才华,要翻译英文非找他不可,这样的人难道你要舍弃他吗?莲花就是出于淤泥中,万物本是共生共荣,各有各的天地存在。就像我们的脸,有凸有凹,如果都是平面能看吗?同样的,究竟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较易成佛?没有定论,因为成佛是在「心」,不是看表相。

佛经指世间为「娑婆世界」(意译「堪忍、忍土。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本来世间就是不完美、不圆满,我们身为修行人,更应慈眼视众生,用爱、关怀、怜悯、安慰、同情世间,不要挑起是非,好揭人疮疤,涉入他人因果,而是应该用冷静的心去结善缘。

「因果」很可怕,例如有三个人想结伙杀人抢劫,你正好路过听到了,于是说:「杀吧!那可以得到很多钱。」若他们真的杀了人,依据法律来说,你是「共犯」;若以因果来说,如果死者知道你曾说过这句话,来生来世只要他能力所及,他一定也会报仇说:「杀死你!让你死!」种如是因,结如是果,一切终究还报己身。反之,你如果当时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杀他啊!」就算他不幸死了,来世转生为人还会找机会报答你。

世间为什么有很多看起来傻傻的人,却财源广进?因为在某世曾帮助过别人,对人说过勉励的好话,无形中就会有许多贵人、助缘。所以皈依三宝的佛弟子,一定要守住这个戒:「不道人是非,要劝人和合,多赞叹他人。」不管他人对不对,只要他们互相伤害,我们就要调解双方,他们恩怨能化解,你就有福了。来世你若没工作,只要有机会,他也会帮你的忙。要是你常与人结恶缘,来世你找工作时,本来要录取你,他也会来阻挡、反对,因果报偿法则是丝毫不昧的。

师父弘法利生,度众修行,希望以真正的实力、实证、真理来教导每一位皈依的弟子,你个人遇到人事不顺,或是有人得罪你、误会你,你就负气、生起无明、不来修行,这是自己的选择,与佛法、佛陀无关。不管是任何人得罪你,你都要修行,因为那是个人因缘,也是「逆增上缘」。师父也常遇到逆境、挫折、毁谤,都要有「难忍能忍」的心胸,为了众生,为了弘法,永不退转。佛法是无辜的,大家不要因芝麻小事,或受人毁谤就轻言放弃修行。

精进不退转 回光体禅性

人的一生本来就是毁誉参半,好坏都是因缘。没有福报,屡遇不顺,更应勤加精进,广行善举,不要怪罪别人待你不好。我们是凡夫,别人待我们不好是应该的。福报不足,没有护法,没有支持赞叹的人,自己就该多结善缘、广种福田、勤做志工。有些人要来共修,突然肚子痛,或交通工具坏了,就想:「啊!这不吉祥,去了可能会倒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应勇于面对事实、探讨问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愈想精进,你的魔障干扰得愈厉害,令你产生无明、困境、障碍、打退堂鼓,如遇此境,自身更应坚固道心,把持正念,千万不要因此就放弃修行。

修行人要时时摄心、内观,莫向外驰求。礼佛若有所求,亦应如法:「佛啊!请您赐给我力量,让我对佛法的信心稳固,生起对三宝的拥护,坚定精进不退转的道心。」我们是要仰赖佛的加持力,来实行佛法,为众生做事,而不是只求佛菩萨赐福消灾。

「行尽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误人」,我在此勉励大家,不要轻易放弃修行,佛陀一生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挫折都不退转,凡夫更不应该退转。

希望各位勤参自悟,早日得到真理。得到真理的人,一定要把真理再贡献给大众。就像师父看到人,不说法度他,心中便备觉痛苦。

我为了报佛恩、为了度众生而出家,我要贡献我的生命,走遍各地,弘法利生,这是我的使命。而你们身为佛弟子,希望你们好好发心,多为道场、三宝做事,利益大众,成为佛菩萨的分身,共同荷担如来家业。阿弥陀佛!

1997年6月28日开示于台湾佛法山台中圣德禅寺共修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圣轮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圣轮法师)  

 圣轮法师:心能转境无罣碍 雨中采茶乐开怀─ 「以心转境」 

 圣轮法师:浅释「皈依三宝」的殊胜谛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圣轮法师:直心是道场 当下即是禅─ 浅释「禅」的真义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圣轮法师:「积极力行」的人生观 

 圣轮法师:“吃茶去”现代解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圣轮法师:六好生活禅──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