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


   日期:2025/3/27 22: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的生命观(连载五)----静波法师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整理人:悲松 校稿人:悲贤
 
  (接上)那么修行够了,我们就会转物,修行不够,你就会抱怨,修行够了,你就能够转变这种心态,不执着了,不挂碍了,那么做什么应该像什么,而且在承当的过程中定位。

如果在承当过程中你能转物,你会对你所承当的责任,义务会非常的负责。在家里做母亲好好做,单位做职工好好做,做妻子好好做,做丈夫好好做,都做的非常到位,因为你一个人在社会中演不同的角色,所以会高度地负责任,因为你能转物。如果你不能转物,那你会非常的痛苦,做不好你的身份。所以我们认为修行很够的人一定是一个高度负责的人,是一个在社会上让人感受他比较优秀的人,如果在社会上他是不负责任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也很难说他会负责,当然我们不能说是定法,因为他是改变的。

所以说关于这一点我们给生命的现象定位,你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你的心态改变了,你容易转变外境。所以这符合楞严经所说的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名凡夫。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就是不断转物的过程。如果你被物转你就失败。你能转物你就解脱,其实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于是我们可以做苦瓜,我们可以做老师,我们可以做学生,我们可以做清洁工,我们可以做出家人,我们可以做在家的佛教徒。我们非常的负责任,我们定位,我们在定位中快乐着,自在着。所以应该说就是解脱。

因为你的因缘是这样,你要对你的因缘负责任,因为你现在的身份就不要期望把头发和我一样剃掉。因为我现在的因缘是这样,所以我也没理由说你长头发就很好,我已经习惯了,如果过一段时间不剃,就会发痒的。这没办法,习惯了,养成了。你也一样啊,习惯了,我也一样。只要负责任,就是最好的感觉。当然我们也可以做菩萨,也可以做佛。请问你是佛吗?你们说我是,请问那个时候你就是一种成长了。当然你是用身心在成长,你是用改变在成长,不然的话,你说我是,那是假的。你说我是,承当就很不容易。当然这要去转物,你不转物就很麻烦,所以能随心转,整个功能就会自在发挥出来,于是你解脱了,于是你自在了,于是你非常的快乐,苦难不再是苦难了,幸运也不再是幸运了,那都是缘起法。缘起法都是如幻如化,其实是这样的。这是第二个本有。

第三个死有,人都怕死,不死不行啊。谁不怕死,佛教徒也怕死,必须理性地定位。佛教徒不怕死,真正的佛教徒不怕死,但我们离真正的佛教徒有没有距离?我想是有的,包括我自己,我从来不吹牛皮,吹牛皮有什么用?糊弄自己,那不很尴尬?现在马上让我死的时候,我在犹豫在考虑,当然我也在锻炼自己。死是可怕的,但是我们又没有办法回避死,没有办法不面对死,所以我们就面对死亡吧,来研究死亡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去解决它。不然你怕死,怕死能解决吗?怕死死得更快。因为怕身体机能受影响,有副作用啊,然后怎么样啊?就死得更快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家乡有个老人怕地震,弄个地震棚在外面,最后在屋里没死,在外面死了。怕死不能不死,我们终究要告别我们拥有的这段因缘,这个世界。但生命没结束,是换了另一种状态,依然存在。只是按着这种标准我们死了,按着另一种我们活了,我们生了。就是换个频道而已。生命因为身心结合而变化,我们的精神物质身体结合,在不断地变化,最后怎么样?这个物质的身体坏了,心当然离开了。合作的时候没关系,四大和合,没问题,五蕴和合的时候,是很好的身体,一旦不和合,就坏了,分家了,这没有办法,缘聚缘散而已,你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就会受伤。

缘聚缘散而已,最后身心必定分离,这就是死亡,谁也无法抗拒,无论他活多大年龄。据说我们中国古代有个彭祖活了八百多岁,那是年龄很大了,但是八百岁之后还是死亡。没有办法,所以说最终必定死亡,也就是身心结合的生命体变化到元素分离为止,四大五蕴和合,然后又回归四大。称之为死有。分离了,就是死了。让我们分析一下,就六大而言,地,水,火,风,空,识。地是什么?是我们的骨骼,没有骨头,你这个人没有架子啊。骨头要是散了,你就完了,骨头坏了,你就完了。水是血液,尿液,唾液,血液要坏了,膀胱坏了,也不行啊。火是我们身体的温度,你现在三十六度五,一下子三十八度,你就病了。三十五度低烧,三十九,四十度高烧,你三十四度,你死了,没办法,风是呼吸,呼吸要停就完了,空是我们身体中空间的间隙,你的骨,这里没间隙(指骨节接合处),你能回过弯来吗?所以说要有间隙啊。识,就是我们的心意识,我们的分别心啊,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没有了,完了,不能产生作用了。当然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尤其是前六识。他不能发生作用了,完了坏了,没有办法。

楞严经讲六大是空皆如来藏,因为空了不可得,就如来藏。你现在不愿意空,老认为有,有是变化的,告诉你,你都不信,比如说学佛难,一点都不难,就是你不愿意,不愿意不执着,不愿意不生气,不愿意不犯傻。你要愿意的话,你说能不容易吗?每个人都会成佛,所以说六大分离了,坏了。就器官而言,六大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六大是这样,器官而言,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是这样的,六识六根,你外在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还有感觉,第六意识,而且你想想看,你相信这些东西带给你的信息,当你面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外界,眼睛能看到的,张三李四,看见张居士,看见王居士,看见很清楚。然后你相信有个实在的张居士,王居士,我也自己认为有个实在的法师,我。于是轮回就这么产生了。如果你认为法师假,王居士,张居士,假的,我的眼根是假的,都是不可靠的,我利用他,我不相信他,那你就会解脱。但你现在很难解脱。所以就身体器官而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它表现出六根,但是你要坏了,六根就得坏,六根不坏,你就不老不死啊。所以没有一个人死了,耳朵还在听,瞪着眼睛在看,那不是死啊。还能感觉别碰我,那你一定吓死了。肯定的。所以你还能闻闻别人弄点饭给你了,闻闻这个味好不好,那你可是没死,因为死了,这些东西都坏了,那就是这样的,不能发生作用了。所以叫死亡。那么识有分别、了别的作用,可以认识意识到很多的知识和常识。

我们今天学佛首先要有知识,知识是工具,所以我们说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工具啊,没有工具你没有办法,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烦恼障碍?你没有办法下手啊,所以说它就是工具,这也可以认识到很多的知识和常识。很多的知识常识就是我们修学的工具,就是你的下手处,下手处,怎么样去改变这种执着和烦恼,我们的根,境识和合才产生了别的作用,所以眼对外境,然后发眼识,于是你看见那是佛像,那是地藏王菩萨,你明白了,那是张居士,那是王居士,因为你熟,于是你凭着经验,你一下给了了别的结果。但是如果王居士离你二里地,你一下说,哦,那是王居士,你不正常。如果他靠近你,你说是王居士,也不正常,你靠近没距离怎么靠近,就像我们把手靠近了,你能看见手是什么样的吗?靠近不了。这是缘分不具足的过程。缘分具足了,恰到好处,你能认识,它也是不固定的。那你不要认识这个东西是固定的,哪有固定的啊。所以说恰到好处,缘聚,所以有最健康的时候,有身体最糟糕的时候。那没有办法。

第六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前六识我们都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们都知道,你不知道,你也不正常。我们都习惯了,但是我们不知道第七识,甚至也不知道有第八识。但是佛教告诉你有潜意识,他就有第七识,第八识,没有生命没有办法来完成。所以我们要走进潜意识,你根本感觉不到,因为你知道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潜意识你不知道,所以我们来认识他,山在水面上凸现出来,山是浮在水面上的吗?不是。下面的你不知道,所以下面我们就告诉你下面的那一块,上面的那一块谁都知道。毛主席有个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书,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那里面也说了,下面的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探讨不知道的这一块,这个第七识啊是以自我为中心,我告诉你,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第七识在作怪,前六识不能完成,第七识完成了。就像我举个例子,你在床上睡觉,你在床上睡觉的过程,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起没起作用啊?没起作用啊,睡觉啊,酩酊大睡,悍然入睡,睡的很香,但是在睡梦中你就做了一个梦,请问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不起作用了,前六识都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你还能做梦?为什么你还是活人而不是死人,第七识在,没第七识你就死了。前六识都不起作用了,所以你要记住,第七识在做怪,我们打七,就是把他打碎了,把执着打碎了。有这么一说,你就上第七识的当了,你才转圈没完没了,不让你转你还受不了,所以你就上第七识的当,没第七识你就不能活,只是根深,紧紧抓住这个身体。也就是末那识,翻译过来我们叫他意根,意识的根就是第七识。

第六意识所依的这个根,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的病根在哪?就在第七识这。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比如说捐钱,我们一定要比别人多捐点,当然你有能力多捐点没关系,但是你捐的过程中我执就大了。我比别人多,别人还恨你,他老出风头,别人都恨他,都有我执啊。没有我执,赞叹真好啊,你了不起,大菩萨,没人这么说,恨他,背后叨咕他,装什么装,就是这样。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彼此之间不能相容,这就是轮回啊。

无论法师也好,无论居士也好,都有这个病,法师要是没这个病就成佛了。你要没这个病,你也成佛了。所以以自我为中心,这是根本的病啊。前五识和第六识在面对境界时,会产生种种的执着,前五识看见佛像欢喜了,看见你不喜欢看的人烦恼了,前五识靠第六识所产生的一个结果,于是你产生了种种的执着,于是根源就在第七识。所以我们消灭第七识,而消灭不是把它干掉,自杀,干掉还是我执啊,那是我执的另一种转换形式,存在形式,还是不行。自杀了我执还在,你脱离不了。它的作用是从哪里来的?而且第七识有四根本烦恼跟着它,跟着你的第七识,于是你怎么样啊,我慢,我了不起,我比别人强啊,我听法师讲经了,我听的比他多,我比他念佛念的多,我比他走路走的多,你看我归依证比他多。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啊,有我慢,我了不起,偷偷地说,你看谁给我传法了,谁给我印心了,故事都挺多的,我慢我了不起啊。接下来,我爱,我喜欢这个东西,然后你就住在这个东西上面,你又上当了。我爱,都是我啊,就是我,没有这个我,就不会坏事,有我就麻烦了,所以我爱,不是别人爱它,是我爱它,为什么爱它?我跟它有缘啊,我就跟它有缘,那缘是借口,事实上你就住在里面了,是一种错觉。但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然后你就爱,然后你就钻牛角尖,然后你就烦恼痛苦,这是我爱。

我见,我以为是这样,我认为是那样的,我认为是怎么怎么样的,都是错误的。包括我们今天认为的净土法门是最好的。包括我今天认为佛法的生命是最好的,这也是我见。因为我们往往觉的心里不够安全,因为身边没有什么人陪伴,想拉几个增加一种安全感。请问,这个是不是我执?我执啊。是因为你希望大家都跟你学,而你还没有受益,这里面体现的问题就是我执。就是我见,我认为是这样的,你认为是那样的,跟佛法没关系,所以我们说,那个佛字是个人,只要是人都可以来学,但你不能是人的思维你才能成佛。所以你在向别人推销佛法理念的同时,是不是带着我执啊,带着我见啊,带着!所以你要改变。我曾经坐火车的时候,我一路上一句话都不讲,那法师你也不慈悲啊,没事我瞎讲啥?法师一上车,就把你拉过来,我给你讲法,你不听就白活了。那是瞎撤,人家腻死你了。他问我就讲几句了,不问拉倒。很多人不感兴趣,让我算卦,对这个感兴趣,我说不会。不会算卦没本事,没本事就没本事吧。你说法师为了显示本事说我会算,瞎算,你不是让佛教走进误区了吗?那不行。他不感兴趣,不能给,感兴趣的,就跟他说说,我也自在。要不我说了半天也累,法师你讲的啥,那我也很尴尬。弄了半天我一厢情愿,得两厢情愿,你愿意听,我愿意讲,这才有用啊。我愿意讲,你不爱听,那不行。你愿意听,我不爱讲,也不行。两厢情愿,还是缘分聚足。我见,我们大家都有,这是第三个。

我痴,我痴什么,贪嗔痴慢疑嘛,不正见嘛,我自己看不透,看不明白事理,我什么都不懂,一个居士到我屋里,他是好人,真是好人啊,到我屋里的都是上级机关的、宗教局的领导,然后我们的居士说啥:老居士你好啊。管人叫老居士,还好人家有点心量,要是换一般人急了,会告诉你我不是佛教徒。我就担心你让人烦,这也不行啊。他们不是老居士,他们是领导,所以你不要管人家叫老居士。那就是有点我痴了。他认为寺院了,都是老居士。管他老的小的,都让你信佛,全给你戴这顶帽子。不行,人家是什么就给人家戴什么帽子,你别好心,总说我觉得吃素好,吃肉有毒,吃肉身体不好,弄得人家跳了起来,该信就信你的,管我干什么?还是你不平衡,所以这里面我痴,我就犯傻。

一个居士给我打电话,法师,我们这里有个师父给他看了,犯什么东西,最后说要花九百九十元,给他破一破,法师你说他犯吗?我说不犯,那他犯啥?我说他犯傻。可不是就这么回事嘛。你自己不改变自己,老让别人拿个小旗晃悠,然后你就跟跑,你说你犯不犯傻?学佛嘛,是最有智慧的人,应该变成最有智慧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变成有智慧的人。把根本烦恼给他转化了,什么我慢,我见,我爱,我痴啊,都消融,都化解,都改变了,那你不就是没有了吗?转成第七识,成为平等性。平等啊,我和你一样。没有我,不就平等自在了,我执转化了,变成智慧了,不一样的。

所以要改变,改变当然很难。它的作用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有情生命如何从前生到今生?我说怎么从前生跑到今生来了啊?所以很多人很关心前生,尤其是因果的故事,这是很多佛教徒执着的,高度执着的,要知道我是什么变的,我说你甭关心你原来,你现在已经是人了,你别再考虑原先当牛做马了,现在是人,你考虑过去干什么?我们珍惜现在的缘不好吗?佛缘,非常好,非常非常好,你为什么不珍惜现在呢?老是计较过去,不要再计较了,过去已经过去,亡者以依依,已经过去了。所以今生到来生的不断轮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来生,是怎么轮回的呢?我们又如何把昨天学的生命的经验牢牢记住,而且越到老,你记得越清楚。所以一个加拿大医生把一位老人的脑壳打开,一个仪器碰到一个敏感的神经,这个人就唱起儿时的儿歌了。请问这是为什么?种子的潜意识嘛。

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没有办法完成,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然后生命的流转过程,从前生到今生,从今生到来生,我们必须把这些经验牢牢记住的。那是什么,阿赖耶识,种子识,我们轮回就是这么来的。它不计较好啊坏啊,它什么都要,就是让眼耳鼻舌身意在第七识的作用下,都收缴。我都搜集,储藏了大堆的种子,录像带摄像带,都在那放着。其实就是这样的,这是具有种子观储存的功能,显然不是身体部分能承担的。你说大脑吗?不可能的。大脑的细胞新陈代谢,一会儿生,一会儿死,一会儿死,一会儿生,一直都这样,你说它有储存功能?没有。它只是一个辅助的条件,因缘。即使你的胳膊断了,你的耳朵没了,怎么样啊?也不会影响我们回忆过去的经验,也不会影响啊。耳朵断了,我的耳朵为什么断了?胳膊断了,为什么断了,不会影响的。你会记忆力非常好,也不可能有我们的脑神经细胞来承当。脑神经细胞是生生灭灭的,因为他们是在不断的生灭变化过程之中,他们在无常,都无常,应该随着生死没有了。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们不能承当这样的责任,这个使命。

小时候的经历应该早就忘掉,可年龄越大,印象越深刻。所以老年人往往经常的回忆过去,年轻人经常憧憬未来。将来不可知,于是他对将来充满了很多憧憬啊,幻想啊,甚至不切实际。老年人来日不多了,回忆过去,聊以自慰,而且过去非常的清晰,非常的深刻。是这样的。对于双胞胎而言,双胞胎差不多,几乎都是同时出来的,然后长的也差不多,个头一样,几乎你看不出来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但是个性不同?有的特别温顺,有的特别激烈,往往不一样,不会完全一样的。所以应该还有一种心识来承当这些功能。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有灵光乍现的感觉,突然间灵感上来了。你要捕捉能记下来,你自己都被感动了,为什么?那是你储存的种子。灵感来了,一个好主意马上上来了,那说明你生命中原本拥有这些功能。灵感啊,突然间灵感现前,小时候生活的经验,会跑出来,突然间跑出来,或睡梦中梦到未来将发生的事情,一些生命中未来有预感。我将来会印证这种预感是正确的。有时候会啊,或是意识到生命过程中,所没有的经验现象。做梦从来也没经历过,这个梦非常的怪,你自己也会觉得很新鲜。所以你一直在好奇,想要打破这种好奇的状态中,然后就来探索到底为什么?依佛教而言,有因必有果,做梦有灵感,你做梦啊,有灵感啊,有感应啊,讨厌某人啊,讨厌某事啊,一定是有原因的,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以很多人瞎支招,说王某啊,你要倒霉了,那你不就害怕了吗?所以你要有灾了,你更懵了。你家要死人,你更傻了,所以很多时候,你要了解佛教的第八阿赖耶识,你就不再问别人了。你就问你自己了,你就会觉得很释然,很坦然,正常,那有什么奇怪的。

而这些原因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就是有原因怎么保存下来的啊?又是怎么从过去影响到现在的呢?现在又如何影响到未来呢?这都是我们非常关系的问题。对此,佛法与脑神经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曾经有本书说《意识的歧路》,就是岔路,你走这,他走那了。不同的路,对意识的看法不一样的。所以怎么样呢?记录佛法与科学的生活,记录了佛法与科学的对话,佛法是怎么认为的,科学是怎么认为的,所以有人说,佛法是哲学,不是的。哲学仅仅是种看法,没有实践。有人说佛法是科学的,不是的,科学永远不完美,永远在发展,佛法就是这样。所以说佛法与科学的对话代表佛法的是高僧,高僧把佛法的理念表达出来,代表科学的有美国心里医师,也就是所谓的心理医生。脑神经科学家,精神治疗师,也是心理医生,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们进行了五天的交流。五天的时间探讨,他们探讨的结果自然科学家和医学家都是站在唯物论的角度认识生命,就事论事,唯物论就是物质存在,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一性。即死亡等现象,他们认为我们之所以有认识的作用以及会有兴趣,有认识的作用,我能认识张三,我能认识李四,而且我非常愿意认识张三,非常愿意认识李四,而且我坚持这个认识,什么原因?那么这样的一种现象,都里不开脑神经细胞。他们认为是脑神经细胞在起作用,你所有的灵感啊,所有的讨厌啊,欢喜啊,都是脑神经细胞在起作用,这是物质啊。脑神经细胞有物质的现象。那么这种物质现象决定着你讨厌或者你愿意或者你坚持,或者你喜欢。他们把生命现象,宇宙的来源,都归到唯物论,就是物质,没什么可说的,太简单了,太武断了。即以物为中心,为原点,就是物。但以佛法的角度看,那些问题显然不是单纯的以脑神经细胞就可以解释的。科学家的角度,医学的角度,心理学家的角度,就是唯物论,就是脑神经细胞在起作用。佛教徒,佛法不是这么看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因为佛法的角度不是单一的,不是片面的,我们认识的单一的,片面的。但是佛法不单一不片面。所以那些问题不只是物质,生理部分的问题而已,不是单纯的脑神经细胞,不是这样,还包含了心里的层面。精神的作用也很重要,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的众生相?为什么大家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物质形状也不一样?为什么树长得不一样?人长得不一样?无论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他们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业力不同,举个无情众生,一块地里,都播种了一样的麦苗,但突然间有一缕麦苗显得非常高出一头来,仔细一看,原来一只死狗埋在那里。业力不同啊,它得到的养料和别的不同啊,和别的不一样,所以它一下长得很高。

烧香,有的原来一直看香,香的粗细不是绝对的均匀,它就是有差异,那里面有杂质的时候,它到那里就不着了,然后我们就围着香转悠,哎呀,要倒霉了,犯傻啊,业力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所以你要考虑它不同的原因在哪里?业力存在在哪里?以唯识学派的说理,在前七识里含有一个意识,人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唱歌,你喜欢喝酒,那能单纯的说受环境影响?没有受环境的影响。它带来的生命的痕迹对于植物来讲,那是基因,对有情众生来将,那是阿赖耶识,基因就是生命的痕迹。

我们现在的科学也说,基因是什么,基因是精神范围,不是物质范围。生命的痕迹,生命的记忆力,你说是什么?是精神范畴。是第八阿赖耶识种子,那么这个第八识,也叫藏识。你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身口意造作的行为的痕迹全都藏在第八识里面,所以也叫藏识,一个大仓库。但是这个仓库也许就这么一点点,浓缩的,因为你不能说这个仓库很大,就这么一点点。就是你生命的痕迹,而且那里面肯定比MP3还厉害,高度压缩,高度精粹,高度精华,就是这样的。所以这是种子识,藏识,就像基因一样,但是基因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所以称为种子识,什么都要。只有第七识拒绝。第八识不拒绝,没有任何的遮盖,也不计别好坏,来了就好,所以你说你将来的轮回靠什么?靠这个,不是靠上帝,是靠你的阿赖耶识,靠你的种子识,你靠谁呀?就靠你。就靠你自己,你生前的所作所为决定你轮回到哪里去?是升还是堕,是解脱还是轮回那就是这样的。靠什么?就是靠这一识。就像树的种子,把树的特征全部包含到其中,树的种子它有记忆力,你种树,它就得树嘛,你种瓜,它就得瓜嘛,为什么?它有基因在。它有那种记忆力在里面含藏着,所以它长出来就是这样的。有人说你看苹果梨一嫁接,那不是增加了别的条件了嘛。所以增加条件和减少条件不一样,但它的根没有改变,它的根本没有改变,只要种子和其他的因缘配合,就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所以苹果就要结苹果,梨子就要结梨子,因为树的种子的基因决定着它结苹果还是结梨,那么人也一样啊。你自己想要怎么收获,就怎么去耕耘。你怎么去耕耘,你就怎么收获。所以佛教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当然流传下来的,不修不得,你不修行当然得不到了。谁修谁得,我吃饭替不了你,我上厕所也替不了你,你也不干,你也不会同意,所以谁也替不了谁,只能产生相互之间得影响。不能替代任何一个人。

一个居士前些天跑我那里去了,当然了,后来把门的让他进来了,一问怎么样?十几万元让一个和尚和居士合伙骗走了。有四点,第一点,就是给他儿子变成王母娘娘的童子,花了好几万,他问我能不能变?我说不能,如果都能变,我也花点钱。最后他又问,能不能过阴,我说不能,除非佛菩萨,那没有障碍,否则就是业障,过了也麻烦,你跟着学这干什么?第三,能不能净身,我说净身的事好像是太监的事,这都花了好几万,最后他说极乐寺的老方丈到锦州建庙,然后他又拿了好几万。我说也没有这么回事,你说的几点都没有,所以你所你去求助于外在,你自己内在不把握,你说行吗?结果他傻了,他真傻了,钱都弄出去了。所以说你说这是学佛带来的吗?自己愚痴,业障。我们可怜他,但我们没有办法,你说他也不是我们庙里的啊,不是我们庙里的我们也管不了,就是我们庙里的,你想想他干了这样,我顶多能把他撵走,你说我能把他怎么样?我也没办法。这就是佛教解释心的部分。

所以心分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就是根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藏识,大仓库,往那里放着,你不白做的。告诉你做好事不白做的,同样做坏事也不白做啊。为什么让你相信因果啊,相信因果就是没有白做的事。有人老嘲笑他傻,谁傻啊,谁傻还不一定呢。就这么回事。你表面上看着你很精明,其实你最傻了。人家看着你很傻,其实你和很精明。是不固定的,就是这样。那么前面生有之际,于是心,阿赖耶识,进入了父精母血结合的心,这个心就是什么?就是阿赖耶识,父亲母亲,阿赖耶识谁的啊,你的啊。你有阿赖耶识,我也有阿赖耶识。不同的阿赖耶识成就了大家不同的模样,不同的因缘,别期望你做别人,这是你的种子,别期望别人做你,是不能一样的。所以做好你自己,不要去做别人。苹果别要求做香蕉,香蕉别要求做苹果。做好你自己。因为我们的来源是有生命的痕迹的,你不认帐行吗?认吧,认了就是一种改变,你不认,更加苦恼。就是这样。

那么其次当我们的生命接近死亡时,将从明显的眼耳鼻舌身五种器官开始变坏,生命一点点接近死亡了,人到老了,怎么样啊,种种器官不如壮年时灵敏,为什么?我记的在家乡看到一位七十的老人,他说花椒面没有原来那么香了,他跟我叨咕好几次,我当时就觉得这质量下降,后来我还是承认质量下降,但是还有个根本原因,他老了,他的嗅觉器官下降,这一点不承认不行。过去讲,眼睛不治不瞎,耳朵不治不聋,什么意思?是因为你老了,越治他不会是年轻的啊。越治可不越糟糕呗,突然间下到一点五,三点零的,那不正常。除非你年轻,收缩性大。老了,真的很难。所以老了,先从器官上开始变,不像原来那么敏感了,动作不那么敏感了,脚开始笨了,头脑思维慢了,确实是这样啊。这是老了的一种征兆。他们脑部也不像过去那么灵活,记忆会比较差,死亡时,眼耳鼻舌身五根会慢慢的分解。你把人放在那,眼睛一点点鼓出来了,耳朵也不是那个样子了,他分解了,如果你埋上,一点点坏了,死了,没有营养了,不活动了,他就坏了。临命终时的四大变,没有办法支撑他的身,地水火风,骨骼啊,血液啊,尿液啊,还有我们身体的体温啊,还有我们的呼吸啊,没有办法支撑他了,就坏了,散了。所以没有办法坐着,躺着又很难过,一点点变坏的时候,他不是一下变坏,他开始坐不住了,就躺着。临命终时很麻烦,躺着也很难过啊。当四大分离,第七识跟着第八识离开肉体时,这个第七识也比较狡猾,实在不行了,跟第八识跑了,没办法了,抓不住了,抓不住怎么样了,不抓了,就跟第八识走掉了。离开肉体时,那才是真正的死亡,死亡是这样完成的。

佛法对死亡的定义比医学家的定义不同。医学上对死亡的定义是瞳孔放大,心脏停止,循环停止,或脑死亡。现在说脑死亡才是真正的死。比原来进步了。很多人还没有彻底的死,所以按脑死亡的标志,这是医学上的界定。法律上对脑死亡的定义是一个人丧失行为能力,就是脑死。然而佛教对死亡的定义是什么呢?寿暖识三个基本元素离开,才可以称之为死亡。受,就是你自己不再跳动了,不再延续下来了,你的脉搏心脏。暖,身体的温度下降,识,就是你没有感觉了,这是佛教的界定,才可以称之为死亡。寿,就是自己的寿命,停止了,自己的寿命已经结束了,不再活动了,心脏脉搏不动了。以佛法的观点,寿命的长短是过去世,于今世的业力所决定,比如说,你去投掷一个皮球,这个比喻我们自己的生命,你的力量特别大,就可以把它丢的很远,力量小的,就丢的比较近。如果丢的时候碰到墙壁,皮球就会反弹回来。因为你遇到阻力了,遇到阻力你生命恐怕就遇到挫折了。遇到挫折了,非死即伤,就是这样啊。那代表不仅过去世的业力,业力会影响我们今世寿命的长短,另外你的力量很大,你就会丢的很远,那式过去世的,我力量很大,丢的很远。但是今生的,弹回来了,不仅仅过去世决定我们寿命的长短,今世所造的业也会影响今生寿命的延长或缩短。现代也很重要啊。你老做好事,寿命得到延长,你老做坏事,寿命会短寿,所以这里面举个例子,就如同把球往东面丢,丢过去之后,本来可以丢十米远,突然间有股逆风,顶风吹来了,于是你就没有丢出十米远,在八米的地方就停止了,什么风大了,可能在两米的地方就停下来了。所以你说外在影不影响我们的寿命,影响。是这样的,因为风的阻碍,所以皮球就停的近了,所以就掉下来了。不过无论寿命有多长,终究是有限的,当然你可以遇到顺风,你本来投到十米远,你寿命本来应该是八十岁,因为顺风啊,一下到一百岁了。顺风,延长了啊。你说外在影不影响我们?内在影响,外在也影响。所以你说命运决定在谁啊,在我们自己,当然外在也很重要,影响你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静波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静波法师)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七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四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三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二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一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