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业力、法力、师力


   日期:2025/4/16 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业力、法力、师力 (1)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3凌晨

修行人很少去研究业力,这是个大漏洞

提要:

■ 修行人很少去研究业力,这是个大漏洞
■ 流转生死的力量实际上是业力
■ 业力往往是通过烦恼表现出来,在修行上形成了障碍,所以称“业障”
■ 不懂佛法,不知道怎么去修行,不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你能达到稳速吗

修行人很少去研究业力,这是个大漏洞

今天要给你们讲的是三种力量:业力、法力、师力,首先讲业力。大家要知道修行就是断烦恼,可是在修行过程中对于业力很少有人去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流转生死的力量实际上是业力

照我的看法,烦恼还不一定会使你下三恶道,使你流转生死下三恶道的力量实际上是业力。比如说阿罗汉的断德智德悲德不算圆满,即使说圆满也是小圆满而不是大圆满,所以阿罗汉还保留着习气。虽然保留了习气,他烦恼断尽照样能不流转生死。其实我想,习气本身就是烦恼,可以说是一种极细极细的烦恼吧,仅仅这种极细极细的烦恼,不至于产生流转生死的力量。打个比方说,我们为了维持生命要吃饭,要割稻,你一割,这棵植物的生命就断了。同样是断命,你断草的生命不算你造恶业,也不算你犯戒,你断动物的生命就算你造恶业,就算你犯戒。这是从断德方面来讲。

从悲德方面来讲,阿罗汉既然保留了他的习气,他不可能悲德圆满,因为他还是按照他的习气办事。也不等于说阿罗汉一点悲心也没有,阿罗汉也度众生,可是他发不起度广大众生的菩提心。

智德呢,阿罗汉学完了怎么样断烦恼的智慧,在了生死上他已达到了无学位。可是他没有圆满菩萨的智慧。只有从断智悲三德的圆满中,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业力往往是通过烦恼表现出来,
在修行上形成了障碍,所以称“业障”

今天,刚进佛门的人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修行怎么修?进了佛门很久的人,佛法学了很多,也懂得修行的方法,可也存在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不解决,会使你各方面都后退。自己嘛苦恼,束手无策,假如在僧团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一下,那还起一点作用,要不然,肯定会变成一个苦恼人。这就是进步慢,好像被一股力量挡住了。一方面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觉悟的力量发挥不出来,再加上时久生疲厌,就这么一直拖到老死。说起来还是一个修行人,实际上他整个的生命全拖光了。

这股力量最可怕了,如果我们被这股力量挡住了,修行很难往前进。这股力量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业力。烦恼容易转变,业力很难消除,烦恼还是有形的,业力因为它很细,是无形的,随时随刻都存在,人们很难发现它。业力往往是通过烦恼表现出来的,烦恼为什么难断?因为业力在你身上产生了障碍,所以叫业障。修行修不好,死了还是生死流转,那怕你不愿意,那怕没有人把你拖过去,你还是受业力的牵引,这根无形的绳索非常可怕。

不懂佛法,不知道怎么去修行,
不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你能达到稳速吗

可是今天的修行人很少在研究这个问题,修行能修到烦恼上去,这还是好的呢,修行修到业力上的能有几个?修行要稳当要快速,将来成就要有把握,你不研究这个问题,不消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你能达到稳速吗?你不懂佛法,不知道怎么样去修行,经常要闹笑话。口里说的好,可不是真正的好。现象往往最会迷惑人。

拿小孩子的玩具来说,现在玩具越来越先进了,玩具汽车有四个轮子,自己还会走,因为是电动的。从前玩具汽车,轮子自己不会动的,小孩子就用一根线在前面牵着跑,他照样会说:我的稳当。以今天玩具的标准来看,这算什么稳当?同样道理,如果你修行不能深入研究佛法,你的修行不会稳当,也不会自在的。

业力、法力、师力 (2)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3凌晨

法缘很好,却用不上去,这是业力起了障碍

提要:

■ 只有照佛法去修才能成就,因为佛的智慧圆满,没有漏洞
■ 学了佛法用不上去,修行人成了苦恼人、空架子,却很少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
■ 修行要通过闻思修,思是关键,一切的悟,都是从思来
■ 今天佛门里漏洞太多啦,使末法时期众生的修行,越来越困难了
■ 没有法只有门怎么能称法门,有法没有门你怎么走得进去
■ 境界高,话说得少,不好理解,致成法缘不足

只有照佛法去修才能成就,
因为佛的智慧圆满,没有漏洞

为什么要学佛法,为什么要照佛法的方法去修?因为佛法不会有错,它是绝对的真理。因为一点错误也没有,所以你能够得到圆满的成就,能成佛。有一点错误你能成佛吗?有一点错误就是有漏法。佛的智慧圆满,一点漏洞也没有,所以叫无漏法。历史证明,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能够达到像佛陀那样圆满。你要稳当,要快,最后能够自在,你不依靠佛的智慧怎么行?

学了佛法用不上去,修行人成了苦恼人、空架子,
却很少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天天在学佛法,名义上也叫修行,可是修得非常苦恼,苦恼在什么地方?“你们所讲的我全懂,”因为这些佛法你也听到过的,同学们不过是再提醒你一下,后面一句话,“可是我到时候用不上去啊”,问题就在这里!有的人还根本不想用。学了法没有实践,成了空架子,哪怕讲法的人头头是道,很会讲,没有实践仍是数食不饱,包括讲的人,也得流转生死。可是现在很少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

修行要通过闻思修,思是关键,
一切的悟,都是从思来

这里插一句,修行要通过闻思修,思是个关键,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有一个错误的方向,就是把思抽掉。他认为,听法要听的,修行要修的,动脑筋用不着。一鼎三足,少了一只脚就是废品。不通过思,法仍是法,你仍是你,你根本掌握不了法。一切的悟,都是从思来的,哪怕理悟也要靠思维去理悟的。

今天佛门里漏洞太多啦,
使末法时期众生的修行,越来越困难了

这种风气总有个来源吧,哪怕是魔王波旬的破坏,他也总得有个空子好钻吧。比如一只蚊子要飞进来吃你的血,那总要有个小洞洞才能钻进来。由此可见,今天佛门里的漏洞实在太多啦!导致现在外道猖獗,魔道当世,使末法时期众生的修行越来越困难了。

没有法只有门怎么能称法门,
有法没有门你怎么走得进去

比如末法众生都喜欢高,听不懂不理解就认为是高,这就是一个空子。举个例子,“无善亦无恶”,这话人家都听不懂也不理解;还有句话,叫无门关,没有门你怎么进关啊?这个境界高,结果大家都去追求高,基础的法没人学了。慢慢就形成了有法没有门,有门没有法,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的人,可是他佛法不懂。没有法只有门怎么能称法门?有法没有门你怎么走得进去?

境界高,话说得少,不好理解,
致成法缘不足

明明有善有恶,却说无善无恶。既然无善无恶,烦恼就是菩提,那么修行也用不着了。我不是说“无善无恶”这句话是错的,我是说:话没有说清楚。讲的人别的话都不讲,专门讲这几句非常简单扼要、境界非常高的话,听的人真正的道理不懂,只会按照文字去理解,全理解错误,用起来全用错,这就是魔钻的一个空子。要懂佛法的人才明白,无善无恶是指无分别的境界。那么怪谁呀?说“谁叫你理解错误呀?祖师可没有讲错。”在我看来,如果当初你讲讲清楚,后人就不会理解错误了。就是由于这些那些的漏洞,使得今天的佛弟子法缘不足。

业力、法力、师力 (3)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3凌晨

业障难逃但能转。如不能转,众生还能成佛吗

提要:

■ 法缘很好,却用不上去,这是业力起了障碍
■ 业障难逃,但能转。如不能转,众生还能成佛吗
■ 种子和现行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可怕就在这里
■ 业障要消除到痕迹都没有才称究竟
■ 八识田中的种子沉下去了,可不等于死亡,到时候还会重现

法缘很好,却用不上去,这是业力起了障碍

再从另一面来看,我们这里讲的法都是圆满的法,我们讲得非常清楚明白、非常细致,也非常具体,怎么会到用的时候用不上去呢?可见你即使遇到一个圆满的法流,遇到一个非常耐心地给你指导的善知识,你的面前还是有障碍,这就是业力。是业力阻挡了你的进步,就称为业障。

业障难逃但能转。
如不能转,众生还能成佛吗

我们经常会听到“业障”这两个字,人人都会说,尤其是不懂佛法的人说得最起劲,一不对就说:“这是你业障啊。”问他:“我今世也没干什么坏事。”“你前世业障啊。”既然业障来了,有什么办法?“因果是决定的,你只好受报呗。老和尚说,东逃西逃,业障难逃。”其实说的人、听的人对业障都不清楚,如果真的没有办法,众生修行还有希望成佛吗?一切都能转的,众生成佛就是转成佛的。转变转变,关键在一个转上,只有转才能变。就拿变戏法来说,本来两个指头夹一个球,怎么变了两个球?是他这么一转,变出来的。你眼睛盯着他,不许他转,他变不出来了。要变必须转!

种子和现行相互影响,
造成恶性循环,可怕就在这里

因果能转不能灭,业障当然也能转了。即使我们造了恶业要受报,转一转,重报也可以轻受。我们转一转,把受报的时候推迟一下,那不是对我们修行有利了吗?业力随时随刻都存在,你知道了它也存在,你不知道它也存在。业力现前你就受苦了,业力不现前,它还是存在。我们生活里面,哪怕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舌头尝到,你的一举一动乃至于心里活动一下,就在你八识田中投下了一颗种子,这叫现行熏种子。这颗种子你看不到的时候它不是没有,它是沉在底下;你看到的时候,它是浮起来活动了,到这时你才会有感觉,这叫种子成为现行。种子力量增加,现行力量就增加,现行力量增加,种子力量又继续增加,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当然要流转生死,如果是恶业就会下三恶道。雨点掉在头上,你一点没事,仅仅皮肤有感觉;这么大的一块冰,都是雨水结成的,掉在你头上,不把你砸死才怪呢,至少也是脑震荡吧。可怕就在这里。

业障要消除到痕迹都没有才称究竟

从世间上的学问来说,我们心理上、生理上发生的情况已经过去了,往往以后又会重新发生,哪怕你不愿意,它也会发生,因为过去的痕迹没有消除,这称为“痕迹作用”。譬如几年前生过的病,今天又发作了,这就是痕迹作用。因为病好了,留下一个痕迹,这个痕迹一定条件下就会产生作用,因为它没有死亡。所以你问业障要消除到什么时候才算彻底究竟?要消除到连痕迹都没有才行。

八识田中的种子沉下去了,
可不等于死亡,到时候还会重现

我们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即使过去了,痕迹也会留下来。好比八识田中的种子,它沉下去了,可不等于死亡,到时候它还会重现的。拿病来举例子,病好了,希望以后不要再发,发一次会重一次。我得了三叉神经痛,有些人说,“三叉神经痛很顽固,很难治好,如果你第二次发了,会比第一次更麻烦。”我这次是第二次发,所以比第一次更麻烦,要它好起来的时间也很长,这些都是现实的例子。为什么会一次比一次厉害?因为你时间拖得长了,重复的次数多了,它的力量就在增加。力量都是从不断重复里累积起来的,重复次数越多,力量越大。好比练武功的人,练的次数越多,武功也越好。

业力、法力、师力 (4)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3凌晨

没有觉悟,就没有办法对付恶业,
糊涂虫怎么也比不上树上的“知了”

提要:

■ 最难修的就是意业,修菩萨行要着重在意地下功夫
■ 本性难移是因为人的个性、脾气、情绪、爱好产生了习惯势力,这就是业力
■ 善业能使你在善方面成就更快,只有恶业才能给我们障碍
■ “无善无恶”因果是不可能因你这句话而否定的
■ 没有觉悟,就没有办法对付恶业,糊涂虫怎么也比不上树上的“知了”

最难修的就是意业,
修菩萨行要着重在意地下功夫

咱们身口意经常在造恶业,身恶业、口恶业比较明显,也比较容易改掉,难修的就是意,也就是人的心理。修菩萨行要着重在意地下功夫。可是今天口说修菩萨行的,能够在身口上下功夫已经算好的了,要被人称为“大菩萨”,真正讲起来,连个小菩萨都要在意地上下功夫。

本性难移是因为人的个性、脾气、情绪、
爱好产生了习惯势力,这就是业力

业力俗称“习惯势力”,习惯从哪里来?从不断重复中来。习惯势力就是我们不断重复中产生的势力。习惯在没有产生势力的时候,还容易改掉,一产生势力了,就难以改掉。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江山”是个物体,它没有心理,所以比较容易变化。山大可以开出一个大洞洞,山小可以搬掉。几年前的河流今天不见了,因为被土填平了。可是人的本性,要他变一变真难啊!所谓本性包括了这个人的个性、脾气、情绪、爱好。什么道理?这就是业力,也就是习惯势力。

善业能使你在善方面成就更快,
只有恶业才能给我们障碍

业就是动作,就是造作。比如说“事业”怎么解说?“事业就是当老板开厂啊。”厂怎么开?“开厂要造房子,要搬机器,要生产啊。”那不是动作?只有在动作中才有你的事业。所以业是由自己的造作而来,你不断地造作产生力量了,就叫业力。善业使你在善的方面成就更快,恶业使你在恶的方面成就更快。所谓业障是指恶业,只有恶业才能给我们障碍。我们是怎么造作的?还不是通过身口意?业就是动作,我们在心念的指挥发动下,身子也在动;说话,嘴巴也在动;想念头,心也在动,这就是业。动得好,是善业,动不好,是恶业。动得多,产生力量了,善业力量把你托上去,恶业力量使你沉下去。在修行路上,恶业使你产生障碍,善业使你往前推进,一个是障碍你的力量,一个是推进的力量,所以善恶要分清楚。

“无善无恶”因果是不可能因你这句话而否定的

再回过来说一句,你说“非善非恶,无善无恶”,你到底对善恶明白不明白?如果你是由明白而修到无分别的境界,那是可以的;如果你对善恶不明白,没有善,你怎么升上去?你说没有恶,难道你不造恶了?自己还在造恶,却说“无善无恶”,因果不可能因为你这句话而否定。修行到底怎么修?说到底就是在身口意上修。善业、恶业都是从身口意上修出来的。

没有觉悟,就没有办法对付恶业,
糊涂虫怎么也比不上树上的“知了”

我们这个法流是成佛的法流,如果你在这里没有觉悟,在这里你没有办法对付恶业,你永远也成不了佛。能海上师说:“消业实际上是转业。”这句话一般人很少听到吧!法的高,不是要你听不懂,要你真正在修行上发挥出力量才是高。要知道糊涂虫的糊涂并不是高,它怎么也比不上树上的“知了”。糊涂虫什么也不懂,只会盲修瞎练,胡思乱想。他搞出来的东西只有不懂的人才会信,因为不懂的人看不出他也不懂,“因为我不懂,既然你说话了,你就是懂。”好像青蛙跳水,一只青蛙不懂(“扑通”)所有青蛙都跟着不懂(“扑通”)。还叫得起劲,形成了一种怪现象,认为只要花钱就能消业。这是把世俗上的一套搬到佛门里来,所谓叫“得人钱财,为人消灾”,这就违背了因果。布施供养只是培福,福气只能把你业障挡一挡,是消除不了你业障的。而且为你消业的人,他有什么能力来消你业啊?也不问,还无知地认为“唱得越响就越有效果”,变成消业的力量会从喉咙中出来。所以海外有位法师批评说:“谁唱得最响,谁就是大和尚。”这是大喉咙,不是大和尚。因果是混淆不了的!

业力、法力、师力 (5)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3凌晨

业从身口意来,业障必须从身口意中去消除

提要:

■ 福慧不双修,好比合掌成了单掌
■ 业从身口意来,业障必须从身口意中去消除
■ “消业实际上是转业”,明白了业能转,我们将来就有希望成就
■ 花钱能消业?岂不成了“得你钱财,为你消灾”
■ 要转了才能变,只会唸不会转,钉子可不会跳出来
■ 在法力、师力上得到力量,业障就转掉了

福慧不双修,好比合掌成了单掌

福就是福,慧就是慧,如果福就是慧,你只修福或只求慧,福慧就全在里面了,何必要说福慧双修?分分清楚啊!好比合掌是两只手合起来,现在有的地方改成单掌,他表示:“我给你合掌啦。”不对,这叫单掌!

业从身口意来,业障必须从身口意中去消除

恶业产生了障碍叫业障,业从身口意来,你要消除业障,你必须要从身口意中去消除。身业,不是靠洗个澡洗洗干净;口业,不是靠老奶奶捡块红砖头给你擦擦嘴,那是民间的迷信;意业,更难消除,因为意业全在你心里,要靠你自己觉悟,别人帮忙最多是给你一个启发。

“消业实际上是转业”,明白了业能转,
我们将来就有希望成就

能海上师说“消业实际上是转业”,这句话非常重要,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使我们能做得起来,使我们将来有希望成就。这句话非常现实,我每次讲经说法也都是现实的。讲得现实跟讲得不现实有很大距离,可能越到后来距离越大,所以修行成了空架子,佛法成了“不懂”,讲的人脱离现实,修的人也脱离现实。现在人都在追求画里的大饼,银屏上出现的大饼能吃吗?可人们还特别喜欢。随心所欲地乱说一通,已经不是佛法了,你说得再漂亮,已经脱离了本来的原则。

花钱能消业?岂不成了“得你钱财,为你消灾”

“消业实际上是转业”,这句话也是从佛法里来的,仅仅是很多人疏忽了,为什么疏忽了?就因为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不抓实际,所以就容易疏忽实际。能海上师在修行中抓了实际,这句话就是修行的实际方法。你喊千万句“消业”,不抓实际也不顶用。这种人很多啊,我经常碰到。前几年我在新加坡讲法,还没到时间,来了一个居士,问我:“我想消业,这儿有消业吗?”我说:“有哇。”“怎么做啊?”“你晚上来听法呀。”结果晚上没看见她来。她的意思就是说:我想消业,我出点钱,你给我消消。佛门里的笑话特别多,出钱能消业?又不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得你钱财,给你消灾。

要转了才能变,只会唸不会转,
钉子可不会跳出来

我们明白了“消业实际上是转业”,我们就可以修得起来了,你转变一下就行了嘛。为什么一个人没有变化?他转都不肯转,动都不肯动,那怎么变?你要把钉子拔出来,你必须要动手拔呀。不拔,只会唸:“钉子跳出来呀。”怎么不跳出来?这就是末法时期的佛门。将来会有成就吗?你要动手去拔呀,好拔的,你只要稍微用点力就行了;不好拔的,你硬是笔直地拔,不一定拔得出来,你先要使钉子动摇,把钉子稍微转一转,它就松掉了,你转得多,轻轻一拉就出来了。

所以希望大家在消除业力上要自我转变,转变得越快越好,不要拖延时间,否则你是在增加业的习惯势力。好比抽烟的时间越长,烟瘾越是大。

在法力、师力上得到力量,业障就转掉了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讲到这儿可以停了。以后讲法力、师力,那可是起大作用了。你在法力师力上得到了力量,业障就转掉了。先提一句,你要法力起作用,离不开师力,法力就好比是洗衣服的清水,师力好比是洗衣粉。咱们天天念的偈颂里有句话,“平稳善巧罪堕师遮举”,“遮”,给你挡一挡,“举”,把你托上去,这全靠师的力量。经书上的文字都是死的,师是活的,你们要想消除自己的业力,只有自己转,转的时候自己力量不足,要靠师的遮举。(回向)

业力、法力、师力 (6)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业障难逃不等于不用逃,
舍身不等于轻身

提要:

■ 神通抵不上业力,病障要靠医生给你吃药才能好
■ 业障难逃不等于叫你不用逃
■ 甘愿受报,这不是凡夫能达到的境界
■ 边逃边唸“南无佛”不是很好吗?
■ 舍身不等于轻生,佛弟子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人身

神通抵不上业力,
病障要靠医生给你吃药才能好

昨天讲:促使我们流转生死的是业力;促使我们下三恶道、促使我们进入人天道的也是业力;今天我们修行路上障碍重重,也跟业力有关系;人际关系搞不好,经常起烦恼、造恶业、背因果,使我们受苦受报,全是由于业力。业力的力量非常巨大,佛讲过:神通还抵不上业力,业力来了,你有神通也没用。老和尚说“东逃西逃,业障难逃”,你从东面逃到西面,业力也跟着你到西面。比如说病人住在医院里,他嫌这个医院条件太差,或者对护士有意见,他要换一家医院,他身上的病也会跟着他走。病不会因为你离开这家医院就好了,病要靠医生给你吃药打针才能好。

业障难逃不等于叫你不用逃

这里要把话说全面,不说全面,听的人自以为是,结果全搞错了。昨天也提到,众生由于知见错误,再加上烦恼跟业力,本来一句好话,可是错误地理解反而起了坏作用,所以佛说,甘露有时也会杀人。今天佛门里边搞错的事情很多啊,比如听到刚才这句话“东逃西逃,业障难逃”,有人就说:那么我就不逃了。搞错了!“业障难逃”是告诉你,要根本解决问题你必须要消除业力。你忙着东逃西逃,不消除业力,业力仍然存在,并不等于说你逃是错的。

我二十二岁进佛门,那时我很单纯,竟然跟同事讲佛法,我说:“你不懂佛经,怎么老说佛教是迷信?你应该自己先看看佛经再说话。”这就传开了,就说我这么一个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的年青人,竟然还信佛。有一次学习会上提到我这个问题,有一个偏老年的同事发言,他说他有个亲戚,研究佛学,研究到会讲《金刚经》,意思就是这个人研究的很高,很通啊。在抗战的时候,这个亲戚跟他说:“如果飞机丢炸弹,你用不着逃,只要坐下来唸佛,保你没事。”我看这可能是对“东逃西逃,业障难逃”错误的理解吧。

这个错误一代影响一代,到了二零零零年,一位同学的妈打电话给我,拜托我一定要提醒这位同学注意:二零零零年是世纪交换的年头,必有大难临头。当发生灾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动,坐下来一心唸佛,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甘愿受报,这不是凡夫能达到的境界

再扩大开来,如果强盗来了,你也不必逃。如果你没有业障,强盗也不会杀你;如果你有业障,你逃了也没有用,还不如受报还债让他杀。这种话传播得很广啊!要知道甘愿受报这可不是凡夫能达到的境界。

边逃边唸“南无佛”不是很好吗?

再举一个例子,佛经上有句话,“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还有个公案,有个人看见老虎来了,非常紧张恐慌,急中生智就爬树,在爬树的时候念了一声“南无佛”。后来经过多少世,他修行证了阿罗汉果。假如他逃也不逃,给老虎吃掉了,那么“南无佛”也念不出来了。他边逃边念“南无佛”,这不是很好吗?

舍身不等于轻生,
佛弟子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人身

修行是活着修,不是死了修。释迦佛从来没有说,舍利弗,你现在活着不是修行时候,等你死了我再给你讲法。佛门里很多人不珍惜今生得来不易的人身,大量地浪费生命时光,甚至自我毁灭,认为这就是放下身执、得到解脱,这种轻生的现象非常严重。难道死了就解脱了?世间上是有人这么认为,所以很多人走上一条自杀的道路。佛教认为,人死了是随业所牵,自杀还要下地狱。听说有的高山上有舍身崖,这到底是修行的舍身还是自杀?你死了到底是生天还是下恶道?乱搞!

业力、法力、师力 (7)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障碍你的业力不转变,你智慧与悲心无法圆满

提要:

■ 邪见越到后来越难转,烦恼与其闷在心里,还不如接受别人的帮助为好
■ 最难转的是“意”,菩萨戒着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层
■ 转变业力靠觉悟,觉悟要从佛法来。用世间法去掉烦恼,去掉了一点漏掉了很多
■ 障碍你的业力不转变,你智慧与悲心无法圆满
■ 善业能闭三恶道门,善恶不分,难道善恶没有因果了

邪见越到后来越难转,烦恼与其闷在心里,
还不如接受别人的帮助为好

一个人知见刚邪的时候还容易扭转,越到后来越难扭转,因为形成了顽固势力。为什么烦恼很难断?烦恼就是种病,因为它一直在反复累积,形成了业力。要把业力转过来,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烦恼显现了,旁边人看得出来,还能帮你点忙,怎么看?从身口意上去看,身子在打架,口在吵架,脸上这么难看,肯定在起烦恼了。这倒还有点办法,同学们总会关心关心、劝导劝导、帮助帮助。心里的烦恼可难了,你不通过自己的觉悟来转变,别人是没办法的。旁人看你傻乎乎的样子,知道你在打妄想,至于你打什么妄想,别人就不知道了。看你的脸色能知道你起烦恼了,你不说出来,别人也不知道你在起什么烦恼。有时候表面上也能看出来一点,本来傻乎乎的表情,忽然笑了,肯定是起贪烦恼;脸上不好看,怄气的脸,肯定在起瞋烦恼。不过心里的东西,说到底旁人是看不准的。别人来帮助你,“你别生我气,刚才是我不好。”你回答他:“我并没有在气你呀。”“那你气谁呀?”“你就别管了。”“你告诉我,我可以给你们调解调解。”“你别说了。”还要问,就来一句:“无可奉告!”猜得准吗?难就难在这里。与其难还不如让它容易一点,露出来吧,不要闷在心里,忧郁症就是闷在心里闷出来的。

最难转的是“意”,
菩萨戒着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层

比如说忏悔,要忏悔首先要发露啊,医生并不是在你没有病的时候治你病,是在病来的时候治病的。身口意最难对付的就是意。拿戒律来说,律仪戒是止恶,你止了恶就得到解脱。还要提高到菩萨戒,律仪戒着重于行为,菩萨戒着重于心,所以更高一层。

转变业力靠觉悟,觉悟要从佛法来。
用世间法去掉烦恼,去掉了一点漏掉了很多

我们昨天讲过修行怎么修?从闻思修开始。烦恼怎么断?要以戒定慧去断,所以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转变业力要靠众生自己的觉悟,每个众生的觉悟哪里来?还是从佛法来。戒定慧就是法,没有法的力量,你是断不了烦恼的。世间法也能去掉一部分烦恼,可它不是根本解决。表面上去掉一点,实际上漏掉了很多,所以叫有漏法。

障碍你的业力不转变,你智慧与悲心无法圆满

当恶业的业力表现出来的时候,那个障碍可大了。人都想追求幸福,可是业力在给你破坏:如果业力障碍太重了,你生不了天;修行人想得到解脱,业力障碍你解脱;行菩萨道障碍重重,也离不开自己的业力;最后,障碍你成佛。业力如果不转变,你智慧跟悲心无法圆满。业力的障碍有这么可怕!

善业能闭三恶道门,善恶不分,难道善恶没有因果了

善业会不会产生障碍?也会产生障碍。这个话,如果我不讲清楚,你们过去看了某些书,肯定又要瞎联系:既然善业恶业都产生障碍,那么善跟恶是一样的了,所以叫无善无恶。这里就要给你们讲清楚:善业障碍什么?障碍三恶道。你想进三恶道,它把三恶道的门关起来了,称为“闭三恶道门”。善恶怎么能够不分清呢?难道善恶没有因果了?你什么都空不了,抓善起善的作用,抓恶起恶的作用,怎么能说无善无恶?你把佛法搞乱了,就是在消灭佛法。只有哪种人才能有这么高的境界?那是什么都空了,一切都如影如幻,幻像你抓得着吗?可是一个凡夫能有这么高的境界吗?

业力、法力、师力 (8)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用善种子去冲淡恶种子,先是量变,后是质变;
量变是修行,质变是证果

提要:

■ 业力从重复来,身口意多走错一次路,就多增加一份业力
■ 业力的活动是根据人的心理,人死了它仍在活动
■ 凡夫的不起恶不起善是暂时状态,好比海上不起风暴,海底仍有鱼在活动
■ 用善种子去冲淡恶种子,先是量变,后是质变;量变是修行,质变是证果了

业力从重复来,身口意多走错一次路,
就多增加一份业力

业是由于造作形成的,不断地重复就产生力量。你拿把刀在石板上去划一下,再去划第二道的时候很容易偏在旁边。如果你第二道不偏,第三道也不偏,一直重复地划,越划越深,到一定程度,自会有一种力量使你不偏到外面去,用不着你注意。这股力量从哪里来?从重复来,重复一次,多一份力量。所以身口意多走错一次路,就多增加一份业力。

业力的活动是根据人的心理,人死了它仍在活动

而且有时候还很难预防,因为你不知道它在活动。面上活动你会知道,底下的活动你不一定会知道,可是它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就好比我们八识田中的种子不可能静止的,遇到什么因缘,它的活动就处于什么状态。这根据人的心理,修养不好的人业力活动强,修养好的人业力活动弱。比如你看到一个面貌丑陋的人,你心里就起波动,笑也笑不出来了,脸上也不好看了。人家又没有惹你,你也会不欢喜。修养好的人表面是笑嘻嘻,内心真的是笑嘻嘻吗?除非你是大菩萨。因为你懂礼貌,稍微看一看,仍然很和善地握手,但是心里还是在动,“这个人怎么这么丑?”既然是不停地在活动,业力必然随时随刻在增长。就是人死了,它还在活动,死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不活动的话,就没有六道轮转,人永远是做人,天人永远是做天人。

凡夫的不起恶不起善是暂时状态,
好比海上不起风暴,海底仍有鱼在活动

闻思修的思就是研究,要研究到这么样细致深刻,你才能够进入佛之知见。不彻底哪来圆满?所以我们众生的身口意无论什么时候,全在业力的范围里,不是善业就是恶业。非善非恶是无记,无记能成佛吗?真正讲起来无记只是暂时状态,就等于休息一下,它不可能一直不动,仅仅人们看不出来,因为人是以六根的感受来说话的,那么就称为无记。

比如说,身体不动的时候,也不造善也不造恶,可是身体能一直不动吗?起了个好心,手去做好事,起了一个恶心,手就去打人。心也是如此,当你心里不起善不起恶的时候,对凡夫来说,仅仅是暂时停止状态,下意识里的种子可没有停止啊。海面上没有风暴,但是海底仍然有鱼在活动,仅仅你海面上看不见。要知道你眼睛看见的水面是平静的,实际上水面永远不会平静,仅仅你看不到水面上的微波罢了。比如说,水面上有泡泡,你一看到就知道底下有鱼在呼吸。假如这个水泡泡没了,鱼就没了吗?它游到别的地方去了,它还是存在,它不在这边呼吸就在那边呼吸。

用善种子去冲淡恶种子,先是量变,后是质变;量变是修行,质变是证果

我们在人世间种种的动作,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八识田中丢下种子。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一动就是一颗种子。再多的种子,八识田中也容纳得下,所以叫能藏。怎么修行?不要再丢恶种子下去喽,这是止恶;赶快把善的种子丢下去,这是修善。因果能转不能灭,用善的种子去冲淡恶的种子。首先是量变,到最后就会质变。量变你是在修行,质变一来,你就证果了。可是质变离不开量变,也等于说,没有次第就没有圆顿,没有渐修就没有顿悟。你想抓顿悟,不肯精进地渐修,你有这么大本事吗?凡夫想把月亮抓下来,你的手也没有这么长。修行人不能成就,就是被过去那些似是而非的谬论架空。

业力、法力、师力 (9)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当起心动念发展到行为上去,养成习惯了,一遇到这个境,就会走老路,这就是业力

提要:

■ 当灰尘还存在的时候,你能不扫吗?佛法脱离了现实,你能成就吗?
■ 修行人不能离开善知识,顽嚣的人还得自愿与强迫相结合
■ 一个人的习惯势力,随时随刻都存在,这就是业力
■ 人相互之间会产生精神感染,所以业力不管你是有意无意都会形成
■ 当起心动念发展到行为上去,养成习惯了,一遇到这个境,就会走老路,这就是
业力

当灰尘还存在的时候,你能不扫吗?
佛法脱离了现实,你能成就吗?

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质变,可是我们用功的时候是量变。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是本来就没有灰尘,何必再去扫呀?可是我们今天要走上的修行路,应该是面对着灰尘去扫灰尘。只有你把灰尘扫掉了,才能说没有灰尘还扫什么灰尘?当灰尘还存在的时候,你能说这个话吗?所以你们将来要达到六祖慧能所说的成就,现在在修行的路上,你还要去抓神秀说的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你心里什么都不明白,哪可以把镜子拿掉?“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要天天扫灰尘啊。一个脸上满是鼻涕眼屎的孩子,妈妈要给他洗脸,他笑妈妈不懂,“妈妈,用不着洗,我脸是干净的,一点灰尘也没有。”吹什么牛!所以一开口就把自己说高,全是吹牛专家。佛法脱离了现实,你能成就吗?

修行人不能离开善知识,
顽嚣的人还得自愿与强迫相结合

做妈妈的怎能听无知小儿的话?当然要帮助他,妈就拿面镜子给他看,“你脏不脏?”有的孩子还顽嚣得很,死不承认,“我就是干净的嘛,我就是不要洗脸。”能听你的吗?妈一把抓过来,“你不洗,我给你洗!”所以孩子不能离开妈,修行人不能离开善知识。自愿最好,自愿不行还要结合强迫,这是辩证法,目的就是为了你快快成就。

一个人的习惯势力,
随时随刻都存在,这就是业力

一个人的习惯势力,不论你有没有意识到,随时随刻都存在,随时随刻都在起作用,我们在生活里细细地去体会就可以明白。比如说这儿有个门槛,你天天走,到这个地方你就会跨过去,天天重复,自然就有这么一个力量。开头要人家提醒或者自己有注意,慢慢地用不着提醒,你走到这儿也会跨过去的,这就是习惯势力,或者叫做业力。假如有一天,这个门槛有点坏了,拿去修了,你不知道——因为你一向不看的,走到这儿,你仍然会很自然地跨过去。所以不管你知道不知道,这种力量都存在。

再比如这儿是平地,你天天走,养成了习惯,假如有一天平地上给人家挖个凹凹了。你不知道,你也当平地走,结果摔了一跤,这就是业力,是业力使你摔跤。

人相互之间会产生精神感染,
所以业力不管你是有意无意都会形成

而且业力不管你有意无意都会形成,因为人相互之间会产生精神感染。精神是无形的,往往你是不知道的。

举个实际例子,你经常跟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在一起,你多多少少也会变成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你跟傻瓜在一起,要不了多久你也会傻乎乎的,你没学也会这样,这就是精神感染。有的是从模仿来,因为你在学,这是有形的;有的是不学也会感染,你无意识之中也会接受精神感染的,我称之为无意识的模仿。比如你看见一个人经常眨眼睛,他倒不是故意的,因为他眼神经紧张。你经常跟他在一起,用不了多久,你会发现:怎么我也这样了?

有个人在朋友家住了三天,朋友有个习惯,说说话就要缩鼻子。回来后,家里人说“你怎么缩鼻子啦?”“咦,我本来不缩鼻子,怎么现在也缩鼻子了?”没有学也会。这就是特别强调僧团要清净的道理,即使一个细胞变坏了,它也会影响全体。

当起心动念发展到行为上去,养成习惯了,
一遇到这个境,就会走老路,这就是业力

如果起心动念还没有发展到行为上去,你能及时转变,还不会产生什么力量。如果经常在贪、瞋、痴的范围里起心动念,养成习惯了,这个念头自己会经常冒出来的。如果产生行动了,就更加麻烦,人家对你看不惯,说你怪,你自己也苦恼,明知不对,一遇到这个境,马上走老路,这就是业力。

业力、法力、师力 (10)

傅味琴讲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7.11.14凌晨

如果业力不转变,你不想下三恶道,也会下去的

提要:

■ 如果业力不转变,你不想下三恶道,也会下去的
■ 强迫观念会产生强迫行为,实际上就是业力作用
■ 三恶道是自己进去的,因为业力冒出来了,到时候自会进去
■ 只有接受佛法,才能转变业力,你不接受,别人帮忙也帮不进
■ 自己手一放,就得解脱,因为众生有逆反心理所以别人拉不动

如果业力不转变,你不想下三恶道,也会下去的

比如路两旁都有树,你忽然起了一个兴趣,本来是无意识的,临时出现的:想去数有几颗树。从家里出来开始数起,数到单位门口,一共是一百棵。数一次还不要紧,第二次出门又开始数了,几次下来,你一出门自然就数了,这就是被业力牵住了。假如有一次数错了,到单位门口只数到九十九棵,不对,回家再重数!无形中就产生这么一个力量。事后后悔了,“啊呀,我这又何必呢,太麻烦了。”等到下次境界现前,又来了。下三恶道就是这么下的。如果你不转变你烦恼的业力,你不想下三恶道,也会下去的。

说不大可能有这种人吧?其实这个人就是我。当然,我今天出门再也不数了。怎么解脱的?是我自己解脱自己的。还是佛说的没错,要自己解脱自己。医生即使给你指导,你不干,你也不能解脱啊。

强迫观念会产生强迫行为,实际上就是业力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我六岁死了父亲,从此说话口吃非常严重。每次讲话前总希望自己说的好一点,别磕巴了,因为丢脸呀。人家即使不笑,自己也难受;人家一笑,最好墙上有条缝,让我钻进去。你看哑巴都是胖的,磕巴子都是瘦的,可见得磕巴比哑巴还要痛苦。等到小组讨论学习,轮到我发言了,我头脑里想的可不是我该说什么话,心里马上跳出一个念头,“别磕巴,别磕巴”。不想磕巴倒不磕巴,一想磕巴,磕巴就来,亲密到这个程度。有时候越想越紧张,提醒自己干脆别想了,没有用,一开口仍然磕巴,为什么?因为当你别想磕巴的时候,你已经想起来你的磕巴了。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强迫观念症,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业力的作用。如果产生行为了,就变成了强迫行为。

三恶道是自己进去的,
因为业力冒出来了,到时候自会进去

所以业力随时随刻都存在,随时随刻都会活动,随时随刻都在牵着你,非常可怕。它有一种强迫的力量,你不想做强迫你去做。不是别人强迫你,是业力强迫你。业力在你身上,业力在你心里,所以进三恶道,并不是别人把你推进去,也不是三恶道里的众生把你拉进去,是你自己进去的。你不想去,到时候你也会进去的,因为业力冒出来了。

只有接受佛法,才能转变业力,
你不接受,别人帮忙也帮不进

那么该怎么办?佛弟子以佛为师,就应该听佛的教导。佛对你的教导就叫佛法,只有佛法才能够转变你,因为佛法力量最大,法力无边嘛。佛不过是教育家,真正要解脱,还是要自己解脱自己,靠别人是靠不住的。任何人都只能帮助你解脱,你不接受,再帮忙也帮不进。比如一只钟停了,你帮它摇摇,它又转了。帮忙仅仅是摇摇,转还是要从自己转。说“我自己不转,你摇一摇,我转一转”,那么一直摇一直转,那不是“罗兰克斯”,是“摇兰克斯”了。(众笑)罗兰克斯懂吗?就是世间上的名表。冒牌的罗兰克斯,经常要摇的,人家说你是“摇兰克斯”。(众笑)

自己手一放,就得解脱,
因为众生有逆反心理所以别人拉不动

从前有幅漫画,师父抱着树,叫徒弟帮忙解开。徒弟拼命拉也拉不开。师父手一放,反过来骂徒弟:这么笨,你看我现在不是解脱了吗?这就是教育徒弟要自己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别人帮忙你不要,即使去拉你也没有用,有时候还会引起逆反心理。众生就是这么个脾气,你要拉,我偏抱得紧,看你拉得动吗?这种人不下三恶道谁下?所以你要听话呀。

 

善知识依法教导能使你得解脱,指导错误的人,
虽说好话,结果会害死人

提要:

■ 谁说的对,真理就在谁那里,这就是佛门的平等
■ 善知识依法教导能使你得解脱,指导错误的人,虽说好话,结果会害死人
■ 善知识依法来度你是法力,善知识的力量是师力

谁说的对,真理就在谁那里,这就是佛门的平等

这个徒弟也是笨,竟然去拉师父,你跟师父说一声:师父,你自己把手放开来吧。那不就行了吗?假如师父有逆反心理,“什么?你是徒弟,要我听你的?你叫我放,我偏要抱。”那又完了。所以真理不在于你是师父还是徒弟,谁说的对谁就是师父,谁说的对谁就是真理,不在于人多人少。娑婆世界众生无其数,释迦佛只有一个,真理却在释迦佛手里。所以毛泽东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能这样,就是平等,能这样才是真正的无分别心。

善知识依法教导能使你得解脱,
指导错误的人,虽说好话,结果会害死人

昨天讲得很清楚,解脱要你自己解脱,解脱的方法就是转。转得快,解脱得快,转得慢,解脱的慢;不转,就不得解脱。要转,就得有方法,所以要依靠善知识。依靠善知识实际上就是依靠法,依靠法就得依靠善知识,因为善知识是法的化身。这个力量可大了,人掉在业力里,犹如掉在泥沼里,四面都是泥沼,既不能游,要抓旁边的土地也抓不着。有的人还指导错误,他没经验,瞎说一通,“你赶快爬上来呀!”真是好心办坏事。现在佛门里这种人多的很。这个人听了他的话想爬上来,可只要动一动,人就往下沉。已经沉到喉咙口,很危险了,看看事实已经不对头了,他还闭着眼睛喊口号:排除困难,争取胜利。(众笑)不断地动就会不断地下沉,再动就没顶了,人就死了。(众笑)当然“排除困难,争取胜利”这是好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用错了地方就糟糕了。

善知识依法来度你是法力,善知识的力量是师力

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依靠善知识。善,就是没有错,不能把说错的人也叫善知识,那叫恶知识。佛门里善知识他非但懂佛法,他还有修行的经验,他就说:你别动。刚刚和前面那个人说法相反。他拿根长竹竿伸过去,“你抓住竹竿,千万不能放。”那你要听话呀,你不听话也不起作用!抓住了,他就把你拖上来。唯有这个办法,这就叫法力,岸上的善知识把你拖上来就叫师力。

所以当你能够自己转的时候,赶快自己转,自己转不动的时候,一定要听善知识的话,接受善知识的教导,靠善知识把你拖上来。

今天时间到了,关于法力,下次再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4年释迦佛圣诞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