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直心的邪行


   日期:2025/4/16 2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宝积经第4-3集:退失直心的邪行

主题:宝积经第4-3集

主讲人:普献法师

接着我们讲到修菩萨广行里边,所必修的第四个学分,叫做直心。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曲心,所应远离。何谓为四?于佛法中心生疑悔。于诸众生憍慢瞋恨。于他利养起嫉妒心。诃骂菩萨,广其恶名。迦叶,是为菩萨四曲心,所应远离。】

通常我们会说「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不是弯弯曲曲的心。怎样的条件之下,直心的学分修不起来?

第一个「于佛法中心生疑悔」。即使出家修学,我们应该秉承佛的教授、教戒,不敢违犯,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信顺,即使违犯了也要立即的发露,不要说为了面子问题,把我们的罪过隐藏起来。罪过隐藏起来的话,一定会产生种种的疑悔,这个对修定有很大的障碍。

一个人内心里面有疑悔,譬如说做了不好的事情,心中产生了懊悔的心理,那是不能得定的。所以一个人如果是犯了戒,然后忏悔业障,不会让他产生懊悔的心理,因为他发露吐出来了。就像我们家里面如果有人死了,放在家里面,不要让人家知道,那么家里的尸体到处流出脓血,更糟糕,臭气满天,邻居也会闻到的。

所以我们有不如法的事情,马上赶紧的忏悔;发露忏悔的时候,就不会产生疑悔的心。因为疑悔的心,对修道来讲是很大的障碍的。

这是讲到「于佛法中心生疑悔」,就是犯了戒不肯忏悔,他就会产生疑悔了。

第二个「于诸众生憍慢瞋恨」。这是可以对一切众生来讲的,主要只是对我们共住的师友。在大众当中自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憍慢的不得了,我有修有证,我身相庄严,音声宏亮,信徒又多,护法又多;我们常常会因这样子产生一个憍慢心。

即使做了什么有过失的事情,也不肯认罪;不但不肯认罪,而且又怕僧团来处罚,所以就生瞋恨心了,以为大家故意来找他的麻烦,找他的碴,故意为难他。

「于诸众生憍慢瞋恨」,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说我不对,是别人故意来找碴,故意来为难我,然后起瞋恨心;对修道来讲是很大的一个障碍。

第三个「于他利养起嫉妒心」。有些人福报很大,信徒多、供养多,身相庄严、音声宏亮,法缘殊胜、受人恭敬。如果我们遇到这种菩萨的话,我们千万要记得生随喜恭敬的心,千万不要起嫉妒心、然后加以毁谤,这是千万不可以的。

对别人的不是,我们要起悲悯心原谅包容;对于别人的好,我们要起恭敬心随喜的心。我们要赞叹别人有修,前世不晓得修到什么大的福报,所以这一生有这么大的因缘,既有智慧又有福德,然后摄受众生又有无上的善巧方便。

所以要生随喜心,不可以起嫉妒心,这是第三个「于他利养起嫉妒心」,这个会障碍修道。

第四「诃骂菩萨,广其恶名」。菩萨的福慧通达甚深的法门,所以受到广大的供养。有些人不知道随喜恭敬,用嫉妒心来看别的菩萨,产生了嫉妒心,甚至还去毁谤,到处去讲那些绘声绘影的事情,让别人的名誉受损,这个对修道人来说是很大的伤害。

「欲要佛法兴,必须要僧赞僧」,这个很重要。作为一个修道的人,一定要有随喜功德。普贤菩萨十大行愿里面「随喜功德」,对别人的成就、别人的福报、别人的智慧,我们要起忏悔的心,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应该好好的精进勇猛的去学习,千万不要去瞋恨、嫉妒、打击、毁谤,这个是要远离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