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0~69)


   日期:2025/4/22 1: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0)

傅味琴讲于 2006.3.29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
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提要:
 ■ 后生可畏,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殊胜的人
 ■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作为胜者,应具备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 如果把出离理解成逃离,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错了
 ■ 出离是出离世俗的烦恼,发菩提心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
 ■ 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就没有菩萨法,也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后生可畏,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殊胜的人

我讲这些话就是希望你们在这儿接受培养的人,个个都能成为殊胜的人,这就是我办学的目的。虽然我不是个殊胜的人,但是你们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后生可畏。我当年根本没有像你们这样好的条件,我师父忙着翻译经典,哪会像我这样整天陪着你们?培养起来也方便一点,培养要求也可以高一点,这就是一个殊胜的条件啊。

不要以为你还年轻,浪费一点时间没关系。其实如果你是想跟我学的,我今年七十七了,你们也是七十七了,我假如还能在世上留几年,你也只能学几年,因为过了这几年,你想跟我学也学不到了。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
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所以出家同学必须要多闻,多听法。哪可以像现在这种歪风邪气,好像出家就是为了赶经忏。不多闻,哪来的贤圣?皈依僧是皈依贤圣僧,贤圣僧才称为僧宝,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为了使佛弟子能在修行路上成贤成圣。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

作为胜者,应具备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这一辈子至少要以证初果为目标。即使我们今天没有证到初果,也至少要培养成为一个胜者,这是殊胜的胜。要成为一个殊胜的人应该要有出离心,要有菩提心,要有正知正见。

如果把出离理解成逃离,
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错了

出离不是出离娑婆世界,当初舍利弗目犍连,这些佛的上首弟子们个个证了阿罗汉果,他们可没有离开娑婆世界。现在把出离理解成逃离娑婆世界,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是错了?

出离是出离世俗的烦恼,
发菩提心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

出离是指出离世俗的烦恼,出离生死苦海,你不想出离世俗的烦恼,只想到一个极其快乐的地方去,那可不叫出离生死。

菩提心呢?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为什么人生坎坷,痛苦无穷,原因就是世间人在打个人主意,非但痛苦,寿命也不会长。

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
就没有菩萨法,也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昨天我还看到《老年报》上一篇文章,美国科学家调查了几百个人,随访九年,最后得出结论:心地善良的人比心地不善良的人长寿得多。心地善良的人专为别人考虑,愿大家都幸福,菩萨就是愿意自苦他安乐。而一般人都是替自己考虑。为自己考虑来考虑去,这样考虑也不顺心,那样考虑也不如意,结果天天苦恼。修大乘最根本的法,也是我们将来成就的基础,那就是菩提心。我们学的法就是朝向一个方向:要彻底解脱,圆满一切功德,一直到成佛。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没有菩提心就没有菩萨法,没有菩提心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最多能证阿罗汉果;又有出离心又有菩提心,你能成菩萨,菩萨修圆满,你就是佛。

举个例子,那些半路里以种种理由离开的同学,后来想想还是这里好,总想回来,他这颗心就有出离心的觉悟,但还要看他有没有行动。如果他这样想:老师同学在培养我将来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我离开了老师同学,我这样做不对啊,我应该支持这个团体,这颗心就趋向菩提心。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1)

傅味琴讲于 2006.3.29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有出离的觉悟,没有出离行动的人,仍然掉在
泥坑里出不来。习气改不掉,善知识也拉不动
提要:
 ■ 有出离的觉悟,没有出离行动的人,仍然掉在泥坑里出不来
 ■ 习气改不掉,泥坑就跳不出,善知识也拉不动
 ■ 在学法修行的地方还苦恼,就因为没有去想,该怎么断烦恼、为大众作供献、
  将来弘法、走上一条证果成道的路
 ■ 有的人出家了,还想找个干儿子干女儿,真是自找烦恼
 ■ 修行人的菩提心,就是满胸怀装的全是众生,唯独没有自己
 ■ 过去的业缘没办法了,来这儿修行就了了嘛。受苦都是冤枉的,就因为众生
  没有觉悟
 ■ 发菩提心,一切都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能革自己烦恼的命,是最彻底的革命
  工作 

有出离的觉悟,没有出离行动的人,
仍然掉在泥坑里出不来

可是想回来,又怕自己自由散漫惯了,挨批评、受管教,又不想回来了,想想不对,又想回来,这最多是有出离的觉悟,可没有出离的行动。掉在泥坑里的人,自己不跳出来,仍然是在泥坑里。

习气改不掉,泥坑就跳不出,善知识也拉不动

修行最要紧的是改掉我们的习气,习气很多,众生一个最根本的习气:自己掉在泥坑里却没有勇气跳出来,佛就称之为娑婆,翻译成汉语就叫堪忍。以佛的觉悟来看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真是奇怪,明明受苦受难,却不想跳出来,竟然能忍得下去!有时候善知识来拉他一把也拉不出来,因为他已经养成习气了。你不离开这种习气,咋修行?

在学法修行的地方还苦恼,就因为没有去想,该怎么断烦恼、
为大众作供献、将来弘法、走上一条证果成道的路

一个人老是为自己的事烦恼,想东想西,想过去:这个人怎么欺负我,那个人欠了我多少钱;想未来:我应该怎么样。可他即使从昨天想到今天,今天又也没变得更好,那就跳出来吧,就别烦恼了。总算有缘,到了这儿,那你就高兴呗,别想那些事了吧,可他还在想,还在苦恼,也不知道苦恼些什么?

这里有吃有穿有住,每个月还要发你零用金,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安心!你该想想,怎么使自己抛掉烦恼,怎么给大众做点贡献,想想今天既能修行,将来还能弘法,能证果成道。这些你不去想,你想什么呢?

有的人出家了,还想找个干儿子干女儿,
真是自找烦恼

还有更奇怪的呢,有些人已经出家了,他不是想怎么好好学法,好好用功修行,将来可以快快成就,而是想收几个干儿子干女儿,让干儿子干女儿叫他干爹干妈。出了家还想当爹当妈!结果干儿子干女儿,尽跟他闹矛盾,弄得双方都很苦恼。干儿子干女儿都是社会上的人,总想成家吧,结果他这个不同意,那个不同意,真是自找烦恼。

修行人的菩提心,
就是满胸怀装的全是众生,唯独没有自己

修行人就必须要有这样的一颗菩提心:满胸怀装的全是众生,唯独没有自己。没有了自己,哪来自己的苦,没有了自己,哪来自己的烦恼?你自己的一切,想它干什么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过去的业缘没办法了,来这儿修行就了了嘛。
受苦都是冤枉的,就因为众生没有觉悟

有人说,“老师说得简单,可是过去世的业缘没法了啊。”你来这儿就能了嘛。这儿是穷山沟,小伙子也不会跑到这儿来找你。即使来了,他也呆不住啊。从前是有一个女孩子痴头怪脑,跑到这儿来找她的男朋友,又到我面前诉苦,“我来看他,他怎么理也不理我,真是铁石心肠。”我说“我理解你,你是离不开他。那么我同意你也到这儿来,天天陪着他。”她发呆了,第二天就跑掉了。明明离得开他嘛,诉什么苦?佛说众生的苦都是冤枉的,因为没有觉悟啊。

发菩提心,一切都为了众生离苦得乐,
能革自己烦恼的命,是最彻底的革命工作

为别人着想是上等人,为自己考虑是下等人;为别人做贡献是君子,为自己着想是自私。一解放学习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后来我听法师讲经,觉得很有道理。革命是要解放全人类,修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那还不是一样?假如你还没有生起菩提心,你连世俗上的人都比不上。闹革命敢于抛头颅洒鲜血,我们发菩提心的人一切为了众生离苦得乐,干的也是革命工作,这是革自己烦恼的命,是最彻底的革命。你却放不下家庭里的电视机、电冰箱,还有两只洋娃娃,说得过去吗?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2)

傅味琴讲于 2006.3.29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就行,
佛弟子就要有这样的正知正见
提要:
 ■ 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就行,佛弟子就要有这样的正知正见
 ■ 持爱自己,一切灾害的门就打开了,持爱众生才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 十六尊大阿罗汉为度众生故,常住生死林
 ■ 心想小庙心想家,被拖了后腿,修行还能打胜仗吗?
 ■ 家如火宅,留恋这些地方,会烧死你的法身慧命
 ■ 为了度众生,菩萨可以牺牲自己,难道你连自己的烦恼都不肯牺牲吗?
 ■ 学点菩萨精神,家里也不会吵架;要结婚,就该做出气筒
 ■ 原谅别人是美德,忍耐就是修行,处处为别人幸福考虑就是菩萨 

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
就行,佛弟子就要有这样的正知正见

第三要有正知正见。我讲法,就算从福鼎开始,也已经有八、九年了,大家都说我讲的是正法。我们是大般若的法流,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为大般若初祖,都极为赞叹,说这是专讲修行的,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就行,我就是这个心态,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佛弟子,真正发菩提心的人都应该是这样的心态,这就叫正知正见。

持爱自己,一切灾害的门就打开了,
持爱众生才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知见一错,就要走弯路。我经常问你们,怎么现在有些人经常生病,是伙食好不好吗?你们说现在伙食不错了。其实你们吃的比我好,煮菜的油比我多得多,而且还发给你奶粉,你不吃,就要批评你,可能都是烦恼病吧?烦恼病怎么治啊?少想自己,经书上说,持爱自己,一切灾害的门就打开了;持爱众生才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所以知见不能错。

十六尊大阿罗汉为度众生故,常住生死林

话说回来,“十方一切胜者及菩萨”,这里讲的胜者是指十六尊大阿罗汉。释迦佛嘱咐十六尊大阿罗汉常住生死林,不进入涅槃。他们一直住在世间上度众生。人世间就是生死林,“林”表多数,因为世间上众生很多,这些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全在生死里,所以称生死林。

心想小庙心想家,被拖了后腿,
修行还能打胜仗吗?

十六尊大阿罗汉连生死林都肯住,我们这儿培养你修行,修行就是叫你脱离生死,证阿罗汉果,有人竟然还留不住!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出家人有小庙,在家同学有家,有这些东西拖后腿,你还能打胜仗吗?当年拿破仑打胜仗,他有两个特点,一个他对士兵非常爱护,第二个他过桥就烧桥,过河就烧船,断了后路,你只有往前冲。

有的学生,脚踏两条船,人在这里心在家里,这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你们探亲假两个星期,我去探亲,一早到上海,先到几个老居士家去绕一圈,到家里快要吃午饭了,吃完饭躺一会,我就坐车走了。

家如火宅,留恋这些地方,
会烧死你的法身慧命

家如火宅,你留恋这些地方,你的法身慧命就会被烧掉,人的生命都会死亡的,只有法身慧命才不会死。当然,你们将来证了阿罗汉果,我也希望你们学习大阿罗汉的榜样,常住生死林广度众生。

为了度众生,菩萨可以牺牲自己,
难道你连自己的烦恼都不肯牺牲吗?

这是讲的“胜者”,菩萨呢?菩萨的任务就是度众生。为了要度众生,菩萨能自苦他安乐。我们今天大菩萨的样子做不到,菩萨的精神总要学学。从前释迦佛行菩萨道的时候,坐船出海,船翻了,所有船上的人都掉在海里。菩萨可没有替自己考虑过,他只想怎么样救大家。他忽然想到,人死了,尸体总是浮起来的,所以他就叫所有掉在海里的人:“你们都来抓住我,我会救你们的。”那么大家就抓住他,他就把自己牺牲掉,大家就得救了。这种牺牲自己救众生的菩萨精神,你们都应该学一学,连自己都可以牺牲,为什么自己的烦恼不可以牺牲呢?

学点菩萨精神,家里也不会吵架;
要结婚,就该做出气筒

什么叫菩萨?只要你快乐,哪怕你骂我几句出出气,我受点委屈、辛苦一点都没关系。在家人能学点菩萨精神,家庭里也不会吵架打架。谁要想结婚,就必须准备做出气筒。男的看到女的回来,女的看到男的回来,一回家没好脸,气出到自己身上了,你应该要理解,他这是在外面受了气,只好把气闷在肚子里。因为你是他的亲人,所以他就朝你出气了。你应该体谅他:你有气我做你出气筒,一声不吭,那样家庭里还会吵架吗?

我忽然想起来,我的姑父是英语老师,姑妈是他的学生,后来就结为夫妻了。姑妈脾气不好,所以人生最容易犯错误的就是恋爱时期。我有时候看到姑妈唠里唠叨地说个不停,姑父坐在窗户底下像个木头一样,也不吭声,家庭全靠这样才有太平。

原谅别人是美德,忍耐就是修行,
处处为别人幸福考虑就是菩萨

但是我说这话并不叫你们回家去做出气筒,也太不值得了。我只希望你们都能在这里安心学法。同学们假如起烦恼了,你就做做他的出气筒。风水轮流转,你这样发挥风格,大家都觉得你好,慢慢会受你的精神感染,有一天你起烦恼了,他也会学你的样,做你的出气筒。所以原谅别人是美德,忍耐就是修行,处处为别人的幸福考虑,这就是菩萨。

所以胜者、菩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3)

傅味琴讲于 2006.4.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苦海就是烦恼海,
没有烦恼就得解脱
提要:
 ■ 苦海就是烦恼海,没有烦恼就得解脱
 ■ 佛说法就是教育众生断烦恼,在解脱法的基础上说菩萨法,修圆满就成佛
 ■ 后世众生烦恼重,所以佛说了那么多的法;魔破坏法 不但使修行人无法成
  就,也使度众生的事业无法继续下去
 ■ 如果没有广大的智慧和辨别能力,你对魔道里的人说的话,就没有抗拒能力
 ■ 佛法衰落并非一日之寒,愚痴是三毒之一,学愚是在给自己灌输毒素
 ■ 学佛法就是为了要消除愚痴,但学愚的人却说消毒有罪过 

苦海就是烦恼海,没有烦恼就得解脱

“十方一切胜者及菩萨,枯烦恼海炽燃智慧焰”,今天我们讲“枯烦恼海炽燃智慧焰”。修行就是断烦恼,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出苦海,出苦海就是出烦恼海,因为有烦恼才有苦,没有烦恼就得解脱,修行归纳起来就做这一件事情。可是由于众生觉悟太低,烦恼难断,那么讲法的人为了要提高众生的觉悟,使众生能明辨是非,所以必须要极其广大、极其善巧地讲,从各方面帮助众生消灭烦恼。

佛说法就是教育众生断烦恼,
在解脱法的基础上说菩萨法,修圆满就成佛

佛说法49年都是为了帮助众生断烦恼,佛初转*轮说四谛法的时候,并没有说得那么多,只说了几个纲领,五比丘就证阿罗汉果了。佛经常说的八正道也是在四谛法里。后来佛在了脱生死的解脱法上,广说大说,实际上是为我们后世众生说的。在四谛法基础上佛又说了大乘法,那是为了使弟子们行菩萨道,一直修到圆满成佛。

  后世众生烦恼重,所以佛说了那么多的法;魔破坏法,
不但使修行人无法成就,也使度众生的事业无法继续下去

佛早就知道后世众生烦恼会越来越重,所以佛就说了那么多法,留给我们后世的众生。可是释迦佛一涅槃,魔王波旬就搞破坏,他的手段就是把众生引到跟释迦佛教导相反的路线上去,释迦佛叫你往东走,他就把你往西拉,使法不起作用,使释迦佛说的法成了白说。魔王波旬并不是要把佛弟子搞得个个生病死亡,种种灾难,他主要目的是破坏佛弟子的成就,破坏法就是破坏成就,破坏法,释迦佛度众生的事业就无法继续下去。

如果没有广大的智慧和辨别能力,
你对魔道里的人说的话,就没有抗拒能力

佛门的现实就是这么样,那些受了魔的思想影响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破坏法,很多人还认为那些魔道里的人讲的话有道理,如果他们有道理,岂不是释迦佛讲的没道理?一个不信佛的人反对佛,他也只能在佛门外面捣乱;挂着信佛的牌子在佛门里捣乱,那是直接跟释迦佛,跟佛门里的一切发菩提心、一切有善根的佛弟子捣乱。如果你没有广大的智慧,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你就没有抗拒的能力。

佛法衰落并非一日之寒,愚痴是三毒之一,学愚是在给自己灌输毒素

今天的佛法衰落并非一日之寒,是多少年在错误的路线下所形成的。使人担忧的是,现在佛门只要你来信佛、拜佛、烧香就是好,至于你听到的话是对还是错,从来也没人指导你依法去辨别。不明是非,只要能一团和气,你好我好他好大家都好。这种影响的面很深很广,大大地增长了众生的愚痴。愚痴是根本烦恼,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称三毒,这是在佛弟子那里灌输毒素。

学佛法就是为了要消除愚痴,
但学愚的人却说消毒有罪过

假如你在佛门里做消毒的工作,就有很多人说你罪过,最好你不说话。对那些提倡是非不分、提倡愚,在放毒的人,反而认为他们有功德。不是我故意说得这么尖锐,这是经书上的话,烦恼是毒害众生的东西,贪瞋痴称为三毒,愚痴是三毒之一,怎能学愚呢?这是根本原则问题。佛是要我们以智慧去消除愚痴,无论你对愚解说得怎么巧妙,你用愚痴去对抗智慧,那不是跟佛相反了?佛从来没有说过,愚是用不着消除的。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4)

傅味琴讲于 2006.4.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利用世俗的感情来勾起人们的同情心,
冲击佛弟子对佛法的感情,佛法就没人学了
提要:
 ■ 把人的话提得比佛法还要高,只听人话不听佛话,佛门肯定搞不好
 ■ 用世俗道理来冲掉佛法,本身就是在消灭佛法
 ■ 利用世俗的感情来勾起人们的同情心,冲击佛弟子对佛法的感情,
  佛法就没人学了
 ■ 孩子变坏了,快去学佛法;孩子变好了,佛法不必学了,这是不为儿女幸福
  考虑,不为佛教事业、众生的幸福考虑
 ■ 感情也有伟大与自私,是个人的感情重要,还是对广大众生的感情重要 

把人的话提得比佛法还要高,
只听人话不听佛话,佛门肯定搞不好

有人不主张佛弟子多听佛法,自己却讲了很多,很明显嘛,他是不要大家听佛的法,专去听他的法。把所谓的语录捧得比佛经还高,佛法可以不学,某某人的语录不能不看,这么长的年代以来,竟然人们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听人话,不听佛话,这样佛门肯定是搞不好的。

用世俗道理来冲掉佛法,本身就是在消灭佛法

现在佛门确实也没搞好。如今并不是佛的话充满了佛门,而是愚的话、邪知邪见的话充满了佛门。而且掩饰得很巧妙,既然你们都是从世俗上来的,世俗上的一切你们都很习惯,所以他就专讲世俗上一套道理来掩饰,你听了当然会觉得他有道理。用世俗的道理来冲掉佛法,本身就是在消灭佛法。

   利用世俗的感情来勾起人们的同情心,
冲击佛弟子对佛法的感情,佛法就没人学了

一个不信佛的人讲这些话,咱们还可以理解。信佛的修行人,当然要照佛法的观点解答。常有人说:“我是不信佛的,我家里某个人来学佛法,惹得父母非常伤心、悲哀,难道这是佛法的精神吗?”你不懂佛法,首先去了解了解佛法,你自会明白的。

我不拿佛法的伟大来跟你讲,就说说世俗道理:假如你的孩子去北京上大学,也要离开父母的,最多一年回来两次,父母怎么不去跟校长说,“你们这么样办学,弄得家里父母心里难受,难道这是你们办学目的吗?”这种话在世俗上也讲不通嘛,而在佛门里有些人听了竟然会起同情心,因为这种话专门利用世俗的感情来取得胜利。

  孩子变坏了,快去学佛法;孩子变好了,佛法不必学了,
这是不为儿女幸福考虑,不为佛教事业、众生的幸福考虑

以前有个爸爸跟我说,“我儿子脾气很坏,对我毫无礼貌,使我非常痛苦。佛门最讲孝道,拜托你劝劝我儿子。”我一劝很起效果,儿子完全改变,对爸爸非常好。爸爸高兴了,他不是鼓励儿子继续好好地学佛法,而是跟儿子说:“你现在挺好了,就别去学佛了。”这是利用别人的同情,专为自己考虑,不为儿女幸福考虑,不为佛教事业、众生的幸福考虑。

感情也有伟大与自私,是个人的感情重要,还是对广大众生的感情重要

现在佛门里的人已经发展到专拆释迦佛的台。某些话很能迷惑人,因为这些言论在世间上是行得通的。

从前有个来学法的同学,请了探亲假回去,说好四月份来,结果没有来,又说十月份肯定来,又没来。我到了上海,因为他住得离我家也不远,他来看我,说“我大哥跟我说:你是信佛的,信佛人要有慈悲心,你的老婆需要你天天给她按摩,你怎么可以把她丢在家里自管自去学佛法呢?”其实他老婆又不是卧病在床,以前也来我们这儿小住过,仅仅是有点慢性病。这话初听起来有道理啊,现在这种道理在佛门里非常普遍,这种感情成了专被某些人利用的工具。我们不是完全否定感情,可总有伟大和自私的区别,总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吧。究竟是对一个人的感情重要,还是对广大众生的感情重要?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5)

傅味琴讲于 2006.4.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惑业苦的恶性循环不息,
痛苦无穷,修行就是为了求改变了
提要:
 ■ 平等合理的办法他不要,伟大的佛教事业就被他抛弃了
 ■ 心烦意乱起烦恼,伤害了众生也必然会伤害自己
 ■ 惑业苦的恶性循环不息,痛苦无穷,修行就是为了求改变
 ■ “枯烦恼海炽燃智慧焰”,要把烦恼海烧干,就要靠智慧的火焰
 ■ 如果愚者容易往生净土,那么佛菩萨就难去极乐世界了 

平等合理的办法他不要,
伟大的佛教事业就被他抛弃了

我就跟他说,“佛门讲平等,现在社会上也讲男女平等,夫妻之间要相互照顾,好好协商,你爱人需要你按摩,你应该考虑;可你要学佛法,学不到佛法对你也是一种苦恼,你爱人也要照顾你,这个才叫平等。最好能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相互得到照顾,岂不更好?我是不插手你家里的事的,不过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你的夫人也在我们那儿小住过,那么你们两个人一起来好了,你可以每天给她按摩,她可以每天让你听法,这样才公平合理。”

可那些世俗上的人谁肯这样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啊?全是只要你照顾我,别想我解决你的问题,办法就是用世俗观念,只讲片面不讲全面。其实这种站在一面说话的人,他本身只对这一面有感情,而对佛教伟大的事业没感情,所以对佛教事业他也不考虑。结果非但他夫人没来,他自己到现在也没来。

心烦意乱起烦恼,伤害了众生也必然会伤害自己

烦恼这两个字怎么解说?烦是心烦意乱,自己心里烦,思想紊乱;恼是恼害。你假如只是一个人生活,你只伤害自己,如果你过群居生活,那么必然会伤害别人,因为你起烦恼了,影响别人,别人必然会被你所害。不管是伤害自己,不管是伤害别人,佛弟子深信因果,你造了恶业必然要受苦报。

   惑业苦的恶性循环不息,痛苦无穷,
修行就是为了求改变

即使你受了苦报,也不见得事情到此就完了。受苦报的人,他的烦恼还是没断,又继续去伤害自己伤害别人,那么又受苦报。苦后面仍然是惑,惑就是烦恼,起惑又造业,造业又受苦,受了苦又起惑,就这样循环不息,这就叫惑业苦。就像一个轮子那样,始终在转,这叫恶性循环。进入恶性循环势必会烦恼越来越重,业障越来越重,苦报也越来越厉害。就因为循环不息,痛苦无穷,我们才要修行,修行就是求改变嘛。

  “枯烦恼海炽燃智慧焰”,
要把烦恼海烧干,就要靠智慧的火焰

佛说要消除烦恼消除愚痴,必须要靠智慧、靠学问来转变,当然这个学问是指智慧的学问。没有智慧你怎么去转变烦恼?举个例子,水怎么会开?因为锅子底下有火在烧,你把火抽掉了,水就开不了了,还会慢慢冷下去。“枯烦恼海炽燃智慧焰”,烦恼就像海,要把烦恼海烧干,这要靠智慧的火焰,没有智慧的火焰,烦恼海怎么会干啊?

如果愚者容易往生净土,那么佛菩萨就难去极乐世界了

有人佛法道理不讲,经书上的法语不提,大讲学愚的好处,好像他能打包票,那不是釜底抽薪吗?把你智慧火抽掉了,烦恼海还能干枯吗?这是叫你一直在烦恼的苦海里生活下去。烦恼苦海就在六道轮回里,六道里哪一道离得开烦恼?充其量,你肯培福,能升到天道。抽掉了智慧,保持原有烦恼,又想到佛的净土去,如果大家都相信这个话,佛法就用不着了。假如说学愚容易往生,那么佛菩萨就去不了极乐世界了。发展下去肯定是佛法不要了,释迦佛也不要了,僧宝也不要了,全都不要了,这岂不是引导众生在烦恼海里翻跟斗。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6)

傅味琴讲于 2006.4.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度众生不能违背法的原则,也不能固定一个法门
提要:
 ■ 度众生不能违背法的原则,也不能固定一个法门
 ■ 要求太高了,也度不了众生,还得随机应变,就有人说闲话,
  似乎只有依他的才对
 ■ 指着桃子说是苹果,这可不是佛门规矩
 ■ 为师的黑白颠倒,佛门不讲慈悲,谁还敢出家 

度众生不能违背法的原则,也不能固定一个法门

释迦佛说过,要依法不依人,不能违背法的原则。度众生不能死板板地固定用一个法门,所以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意思就是有很多很多的法门,是哪一类众生你就用哪一类方法去度。度众生必须方法要善巧,目的是使他能够理解、能够接受,能够照佛法的原则做起来。假如他不能接受那就没起到作用。比如菩萨能度六道众生,我就没有这么大本事,因为我讲的法,狗听不懂。

心要求太高了,也度不了众生,
还得随机应变, 就有人说闲话,似乎只有依他的才对己

众生能够接受你,能被你度,那才是成功。要求太高了,也度不了众生,那你还得随机应变啊,哪能死板板的?如果你看到有只狗,能吃白饭,就可以跟它说,以后你不要吃大便,要吃白饭,白饭清净,大便不干净,(众笑)那么它能听得进去。可是别的狗的习性就是要吃大便,你跟它这么说,它反问你:白饭我吃不下,不吃大便我吃啥?它接受不了啊,那就要研究狗为什么要吃大便,因为大便有一股臭气。就给它吃臭豆腐好了嘛,这就是善巧方便,这是打打比喻。

回过来说时代不同了,有许多方面不能老一套,当然也不能拿原则做交易。现在的人自己在拿原则做交易,搞的一套全不是佛法;相反,你搞的是佛法,只是稍微善巧一点,变变形式,他就说闲话,一定要照他的。

   指着桃子说是苹果,这可不是佛门规矩

有个出家女众告诉我们,她们那里师父怎么说,她们就得怎么说,绝对不能说不同的话。师父如果说茄子是长在树上的,她们也必须说茄子长在树上;师父如果指着桃子说这是苹果,她们也必须说是苹果,绝不能说这是桃子。也就是说师父说错了,也要跟着错。

  为师的黑白颠倒,佛门不讲慈悲,谁还敢出家

我起先以为这只是她师父的规矩,我刚才编稿件时,看到一本书叫《参学琐谈》,这是一个出家人写的,他走过很多地方,那还是民国时期,他写到他去受戒,最吃不消的就是引礼师跟新戒们说,“我说什么你们也必须照我的话说。”意思我说是黑的,哪怕是白的,你也只能说黑的。否则的话,就用格拴子把他打死,放在床底下,等到戒期圆满,抬到化尸窑里去烧!写书的人说:如果是胆子小的人,就会吓得昏倒,当年释迦佛有这种做法吗?

我最近编稿件看看书,有许多事情我才明白过来。难怪从前有法师说:“假如有人今天来打斋,有馒头吃,整个僧众起大欢喜心。”吃馒头算是偶然吃一次好的;还说:“在禅堂里,撂倒几个人不算稀奇的。”什么叫做“撂倒几个人”,我是听不懂,又不好问,可能就是打死或打倒吧?如果真是这么可怕,我是吓坏了,谁敢出家了?还有书上说,打禅七你要写一张生死状:就是宁愿死也要顶住。把死不当一回事情,撂倒几个没关系,民间还说人命关天,佛门的慈悲心到哪里去了?

希望佛门里的改变不要离开释迦佛的原则,能海上师说:往好的方面去改变是应该,往坏的方面去改变得就不好了。例如:过去封建办学的一套打破了,西洋办学这一套进来了,从前叫私塾,现在叫学校。咱们从小都是上的学校,都是受现代科学的影响。这么变,有的地方也很好啊。

拿心理学来说,现在的心理学包括了一个人的情绪、个性,再广一点,你的思想、爱好、人生观,乃至种种的礼貌,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现代科学对心理的研究范围很广,也很细,研究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教育你?让你改变不良的个性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情绪。在我们听起来,这就是修行,不是修行的全部,至少是修行范围里的东西吧。你假如从这方面去启发众生,引导众生,让他改变,帮他断烦恼,那不是更容易沟通,更容易使人理解吗?你这么去变,那就对了。

我年轻时是讲心理疗法的,我心理治疗效果挺好,很容易使人改变。可是在佛门里边,我不大多讲。有些人喜欢听,可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听,他会说这是世间法,我是来学佛法的,佛法不讲,专门讲个性脾气,你管我脾气好脾气坏,只要我修行就行了,也就吓得我不大敢讲了。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7)

傅味琴讲于 2006.4.2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智慧的火焰越大,烦恼海枯得越快,
这样去做,人生才有价值,佛门才伟大
提要:
 ■ 要断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在修行上干了实事
 ■ 细的烦恼虽然难发现,但它会在心里扎根,根深也会发展成广
 ■ 在苦海里的人,浮起来透口气,沉下去了,又在痛苦里挣扎
 ■ 师把我们度到船上,上了船就要帮师去救别人
 ■ “枯烦恼海”的愿发得很大,烦恼在众生身上,就要把所有众生的烦恼
  全消灭掉
 ■ 智慧的火焰越大,烦恼海枯得越快,这样去做,人生才有价值,佛门才伟大 

要断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改变自己的烦恼
习气,就是在修行上干了实事

能海上师说,要断烦恼,首先要认识烦恼啊。“烦恼海”,“海”是广大的意思,烦恼非常广大,这不仅仅是因为众生广大,就是你一个人的烦恼也够广大的了。在思想意识、个性情绪、人生观、生活爱好这些范畴里,肯定会有烦恼的。出现不良的情绪就是烦恼,不好的个性脾气发作也是烦恼。我虽然没怎么跟你们讲心理学,但是我在平时的讲法上、培养上一再启发你们,要改掉自己不好的个性情绪,这就是修行,你在这方面去改造自己就等于在修行上干了实事。

细的烦恼虽然难发现,
但它会在心里扎根,根深也会发展成广

而且众生的烦恼根子很深,粗的烦恼面上看得见,里面还有看不见的烦恼,你自己不觉得,别人也不一定会看得那么细,可是它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这就是习气。为什么那么深?因为年代久了,无始以来烦恼习气一次次薰染,根子必然会越扎越深,而且广度也在增加。比如说一棵树五年后,它的根生到这儿,十年以后它的根就会由深变广了,再过十年更加深更加广,因为它会发展的。

在苦海里的人,浮起来透口气,沉下去了,又在痛苦里挣扎

我们凡夫众生,个个都是掉在苦海里的人,你不认为你自己是掉在苦海里的人,那你进佛门为了啥?出家又为了啥?难道为了搞名利?都这样佛教就完了,你自己的修行也完了。

苦集灭道四谛法,第一个就是苦谛,要认识到今天的我是掉在苦海里的人,不要烦恼起来了,尽是发挥自己烦恼。我们都是掉在烦恼苦海里的人,表现无非是浮起来沉下去,顺境一来,就觉得自己轻飘飘的。浮起来的时候最多透口气,一会沉下去了,又在痛苦里挣扎,不管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全在是烦恼的苦海里。

师把我们度到船上,上了船就要帮师去救别人

从前在福鼎的时候,我曾经教你们一个观法,那是为纪念师的生日而教给你们的:自己以及所有众生都掉在广大的苦海里,前方来了一条大船,船头上就是师,他把我们救到船上,给我们换上干净的衣服,给我们好吃的,我们得到了安定,马上就帮师一起去救还在苦海里的人。如今苦海里的众生没有全部救完,我们都要无有疲厌。佛弟子就应该有这样的精神,自己要接受师的救度,上了船要帮助师去救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佛法了,就应该把佛法弘扬开去。

“枯烦恼海”的愿发得很大,
烦恼在众生身上,就要把所有众生的烦恼全消灭掉

所以“枯烦恼海”这个愿发得很大,对个人来说烦恼断尽就证阿罗汉果、到彼岸;从发菩提心来说,就要把人世间的烦恼全部消灭掉。既然烦恼是在众生身上,那就要把所有众生的烦恼全部消灭掉。

智慧的火焰越大,烦恼海枯得越快,
这样去做,人生才有价值,佛门才伟大

你要枯掉烦恼海,你必须靠智慧。智慧的火焰越大,烦恼海枯得越快,众生得度也越快。“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去捡柴往火堆里丢,这个火焰必然会高。我们讲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及佛陀的智慧。你为个人修行,智慧也要圆满,这指的是出离生死的智慧;你发菩提心广度众生,大乘佛法的智慧也要圆满。所以不论是为我们个人、为一切众生、为佛陀的事业、为我们将来快快成佛,我们都一定要学智慧。要发菩提心,让这个燃烧烦恼海的智慧焰,迅速地增高,迅速地扩大。我们这样去做人,进了佛门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今天讲到这里。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8)

傅味琴讲于 2006.4.4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护持佛教就是护法,护法功德
无量,灭法罪过无量
提要:
 ■ 护持佛教就是护法,护法功德无量,灭法罪过无量
 ■ 在福田里下种子,会得到很好的收获,为能赚钱而培福,发心不殊胜
 ■ 钱投到不恰当的地方,助长了歪风邪气。消除业障要靠自己的努力
 ■ 愚人福大,造恶亦顺利,下地狱也更深
 ■ 没有福报修行障碍多,起烦恼福气下降快

护持佛教就是护法,
护法功德无量,灭法罪过无量

这一次由于纪念释迦佛出家的因缘,我们从十六大阿罗汉的仪轨中提出几句来讲一讲。我们恭请供养十六尊大阿罗汉,因为他们代表了所有的阿罗汉以及清净的僧众。一般只知道供养就是培福,那也太简单了,真正讲供养是为了请佛住世,为了请转*轮,目的还是为了广度众生。无论什么时候佛弟子都不能离开释迦佛的教导,不能离开珍贵的菩提心。佛的教导就是法,所以护持佛教就是护法。护法功德无量,灭法罪过也无量。

在福田里下种子,会得到很好的收获,
为能赚钱而培福,发心不殊胜

今天我们讲“解脱福田运转正教轮,十方声闻圣众愿安住”。福田,这是比喻,田里播下了种子,将来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收获。比如在农田里播下一粒稻谷,将来会结出一百粒稻谷,种下瓜子,会长出好多的瓜来。福是福报,不管是修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需要福报。现在众生障碍重,没有好好培福,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众生没有智慧没有觉悟,不肯培福。

有人说:现在有钱人也喜欢培福,也想好心得好报。可这里边还有问题,所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他们发心不殊胜。老板培福是希望自己做生意能够赚更多的钱,这就离开了佛法。他们并没有接受释迦佛的教导,当然福气还是会有的,但是不殊胜。

钱投到不恰当的地方,助长了歪风邪气。
消除业障要靠自己的努力

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佛门里的歪风邪气非常普遍,对正法的弘扬产生很大障碍。可是由于培福的人没有智慧,乱丢钱,把钱丢到不恰当的地方,反而助长了歪风邪气,背上了罪过,也消除不了自己的业障。

佛门不是世间法,不应有低级庸俗的世俗观念,所谓“得人钱财为人消灾”,好像凭了钱就能消除灾难似的,佛门可不是这样的说法。一切都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转变,否则因果也被免掉了。假如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修行就没有什么好修的。当初释迦佛做王太子时,王宫里财富多得是,他还是要出家修行。既然修行要靠自己解脱,当然业障的转变、业障的消除也要靠自己努力。

愚人福大,造恶亦顺利,下地狱也更深

人活着要靠福报,修行也要靠福报。人世间福报差的人,做了老板会赚不到钱,赔本、倒闭倒有份。我们听佛法常听到要福慧双修,没有智慧你这个福报是靠不住的,正像刚才讲的,没有智慧把钱投到造恶业的地方,只会加重自己的业障。也可以想象到没有智慧的愚人,如果他福气很大,造起恶来必然很顺利。一个强盗有福气,坏事会干得更加大,那当然下地狱也更加深,所以没有智慧是不行的。

没有福报修行障碍多,起烦恼福气下降快

修行要福慧双全,佛称两足尊,佛就是福慧双全。如果没有福报,修行障碍特别多,你修行也修不上去,比如你饿着肚子咋唸经啊?前生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了,回忆今生的路程,我们起了多少烦恼?又使其他人起了多少烦恼?我们占了人家多少便宜?伤害了多少人?就算你说错一句话,给这个人心理上造成了创伤,他一辈子也难忘,那些都在消耗我们的福报。连你对别人的傲慢也会使你福气下降,那么我们不培福咋行呢?支出多收入少,最后还不是穷光蛋?从前有句老话,“坐吃山空”,连山都要吃光的。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9)

傅味琴讲于 2006.4.4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修行困难:一是不肯学佛法,一是我执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见不肯放
提要:
 ■ 修行困难:一是不肯学佛法,一是我执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见不肯放
 ■ 邪见的法执越重,以后想转变也越困难
 ■ 接受佛陀知见素质就好,接受世俗的愚见邪见素质就差
 ■ 愚痴颠倒的地方朝邪的方面发展,正法的希望在正法的弘扬上
 ■ 居士要供养出家人修行的道粮,护持他们弘法的基金
 ■ 比丘是内护正法,弘法责任在比丘身上 

修行困难:一是不肯学佛法,
一是我执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见不肯放

末法时期的修行人出现了各种各样数不清的漏洞,所以修行就困难了。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不肯学佛法,释迦佛的教导对每个众生都有益,可是他不听法,那怎能拿得到智慧的利益呢?还有一个,我执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见不肯放。你的知见毕竟是凡夫的知见,你不肯放下你怎么转变呢?好比一个人长久大便不通,看见饭必然不喜欢吃;一个人凡夫知见不改变,必然会跟佛法有抵触。末法时期众生的我见里,就包含着众生的烦恼跟愚蠢。

邪见的法执越重,以后想转变也越困难

还有的人一进佛门首先听到的就是邪知邪见,因为是在佛门里听到的,这些话有的还出于佛门前辈的口,所以他就全盘照收,这样一来,他的知见也错了。如果不学佛法,又天天起烦恼,日子长了我执越来越重。错误的知见也是法,他执著错误的知见,结果邪见的法执也越来越重,到后来你要想转变他就困难了。

接受佛陀知见素质就好,
接受世俗的愚见邪见素质就差

我们今天讲福田,也应该要有智慧,哪块田才是真正的福田,哪个是正哪个是邪也要辨清楚。有些土地种出来的庄稼很好,有些土地种出来的庄稼不好,这是土地质量的问题。好比一个人的知见是从佛陀的教育来,他素质就好;有世俗知见、我见、愚痴见、邪知邪见,素质就差。

有些土地本来质量很好,结果旁边盖了一个工厂,工厂排出废气废水,弄得这块土地像中了毒一样,原来种的庄稼都死掉了,再种下去也活不了。佛门今天也是这样,有的人前世有善根,是一块好材料,今世进了佛门,谁知道佛门有些地方也在排废水废气,他进去了也受了影响,这块土地也不行了,非常可惜啊。佛弟子不可能搞这种破坏吧?这就是魔在捣乱呀!魔的这种影响障碍了多少佛弟子?现在已经发展到佛法快要灭了,可是受迷惑的人还是醒不过来。

愚痴颠倒的地方朝邪的方面发展,
正法的希望在正法的弘扬上

来过我们这儿的人都认为我们这儿是在弘扬正法,是一片净土。我们在努力的发展,努力的弘扬正法,可是那些邪知邪见、愚痴颠倒的地方也在努力朝邪的方面发展,为什么人们不容易识破啊?第一,现在人不太懂佛法,第二,他挂着佛门的牌子,这要比佛门外面的人反对佛教容易得多。可是正法还是有希望,这个希望就在正法的弘扬上。

居士要供养出家人修行的道粮,
护持他们弘法的基金

出家人称为福田僧,居士又称护法居士,护法就是护持佛法呀。可是现在有的居士只求保佑,没有什么护法的行动。居士用钱财供养出家人,这是供养出家人修行的道粮,或者作为护持他们弘法的基金。因为三宝是我们培福的好地方,所以称福田。这样的供养,就是在福田里下种子,这就没错了。

比丘是内护正法,弘法责任在比丘身上

救济世人,是佛门的慈悲,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么做了必然会有好的果报,善有善报嘛。可是最殊胜的是供养福田僧,因为他们是修行人,你使他们道粮充足,不受饥寒,他们安心修行,将来就能证阿罗汉果。还有更殊胜的利益,比丘是内护正法,继承释迦牟尼佛弘扬正法的事业,责任是在比丘身上,正法一弘扬,会利益多少人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4年释迦佛圣诞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