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2004年释迦佛圣诞开示


   日期:2025/4/26 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释迦佛圣诞开示(1)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疏远了释迦佛,就有点忘本

提要:

■ 释迦佛圣诞也称浴佛节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疏远了释迦佛,就有点忘本
■ 释迦佛是我们“亲生父母”
■ 没有释迦佛,就没有三宝,没有佛弟子
■ 把释迦佛放在旁边,那可有罪过了
■ 有了富戚丢了妈,这种情况很普遍啊

大众唸: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释迦佛圣诞也称浴佛节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佛的圣诞,也称浴佛节。我们一早起来就唸经供佛,上午浴佛诵唸“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下午给各位居士介绍一下释迦佛诞生娑婆世界的情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每一次讲经说法,首先要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拿今天来说,这格外重要。我们皈依佛,皈依的是释迦佛,释迦佛就是我们的师父。

疏远了释迦佛,就有点忘本

可是如今有这么一个情况,皈依了释迦佛以后,释迦佛的名字不常提了,一进佛门,我们所听到的不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而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对释迦佛的印象越来越淡了,这是不应该有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师父就是释迦佛。经常不提释迦佛,也不念释迦佛,总觉得有一点忘本,心里释迦佛的印象很淡啊。

释迦佛是我们“亲生父母”

好比经常离开爸爸妈妈,你对爸爸妈妈印象也会冲淡,可是不论印象怎么冲淡,自己跟亲爸亲娘还是有血缘关系啊。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失去了爸妈,长大后对养父母,他是非常感激他们的恩德,可是他还是千方百计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我们皈依的是释迦佛,释迦佛就像我们亲爸亲娘一样亲。今天我们纪念释迦佛圣诞,谈谈释迦佛的恩德,让我们在心理上,重新有释迦佛是我们亲父亲母,这样的感觉和应该有的认识。

没有释迦佛,就没有三宝,没有佛弟子

极乐世界很好,阿弥陀佛很好,我们唸阿弥陀佛,发愿命终时往生极乐世界,这都是释迦佛告诉我们的,他非但告诉我们他已成佛陀,而且还告诉我们东方有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我们还知道有各位菩萨各种经典,这全是释迦佛告诉我们的。所以没有释迦佛,咱们什么也没有,因为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对我们来讲:没有释迦佛,就没有三宝,就没有佛弟子,没有释迦佛,就没有十方如来,以及各种净土。今天我们知道有这么多的佛菩萨,有佛菩萨的净土,有这么多的经书,还有这么多的比丘比丘尼成为我们的师父,这些种种都是因为有了释迦佛才有的,这是一个根本,所以我们称“本师释迦牟尼佛”。

把释迦佛放在旁边,那可有罪过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名字,佛是称号,南无是恭敬。今天我们对释迦佛恭敬不恭敬啊?现在国内的佛教,能保持老传统的也已经不多了,一进寺院,先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中供的是释迦佛,首先顶礼释迦佛,这是老传统,至于烧香那是供养,顶礼是恭敬。虽然这个传统还保留着,至于念不念释迦佛?我看只有在做早晚功课的时候唸上三句,平时嘴巴既不唸释迦佛,心里也不想释迦佛。你唸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有功德,因为阿弥陀佛是佛啊,可是你把释迦佛放在旁边了,那可有罪过了。

有了富戚丢了妈,这种情况很普遍啊

比如说,你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是你妈的亲戚,也是你长辈,刚从国外回来探亲,是个富人,你就随时随刻在欢迎她,招待她,赞叹她,却跟自己妈说:“你就到旁边房间里去休息吧。”因为妈穷啊。这不对了嘛,你是妈生的呀,你有这个亲戚还是妈告诉你的呀,怎么可以从此就不要妈了呢?可是这种情况很普遍啊。

释迦佛圣诞开示(2)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释迦佛和我们最亲,和我们最近

提要:

■ 释迦佛移不动,否则就会被人叫他靠边站
■ 释迦佛和我们最亲,和我们最近
■ 释迦佛才是我们本乡本土人
■ 想去极乐世界,也不想想是两条腿去还是坐宇宙飞船去
■ 竟然出现“跑西方”的热潮
■ 去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方法全在释迦佛讲的佛经里
■ 阿弥陀佛欢迎你去,释迦佛送你去不是更好吗?

释迦佛移不动,否则就会被人叫他靠边站

现在每个庙的大雄宝殿供的还是释迦佛,要把释迦佛移到旁边去,可能也移不动。在某些人来看,如果移得动的话,他就会移,有的居士家里供的释迦佛已经被他移到旁边去了,请我到他家里去看看小佛堂,我去一看,中间没有释迦佛,我问:“你怎么不供释迦佛?”他说:“供的供的。”我说:“你供在哪里了?”“喏,就在那边边上。”这叫“释迦佛靠边站”。因为他供的释迦佛是一张相片,把相片放到旁边去很容易,你真的把大雄宝殿释迦佛像放到旁边可不容易,扛也扛不动。

释迦佛和我们最亲,和我们最近

所以说,阿弥陀佛好,药师佛好,十方如来都好,释迦佛没有不好啊。我们佛弟子首先不能忘本,本就是根本,我们的根就是释迦佛。现在很多佛弟子心里,好像阿弥陀佛才是亲娘,阿弥陀佛跟我靠得很近,释迦佛是印度人,好像很远,那些不懂佛法的人就是那么想,其实是释迦佛和我们最亲,和我们最近。

释迦佛才是我们本乡本土人

释迦佛从兜率天降生娑婆世界,咱们都是娑婆世界的众生,释迦佛才是我们本乡本土人。极乐世界可远啦,佛经上讲,从娑婆世界要过十万亿佛土才到极乐世界。星球还不是佛土,水星火星木星,月亮也是个星球,都不算佛土,你要发现一个佛土当然是很不容易的,不是过一个佛土,也不是过一千个佛土、一万个佛土,要过十万亿佛土那么远。

想去极乐世界,也不想想是两条腿去还是坐宇宙飞船去

现在一提到释迦佛,就好像远得很,也有理由啊,释迦佛不是中国人,是印度人,印度离中国很远啊。一提到阿弥陀佛,就笑了,极乐世界好像就在眼前,很近。也不想想你往生极乐世界,是两条腿去,还是坐宇宙飞船去?这些都不想,去就去了呗。

竟然出现“跑西方”的热潮

现在又有种情况是我年轻时信佛没有的,现在唸佛的人也跟以前唸得不一样了,全变掉了,佛法怎么能变呢?

以前我们唸佛都知道,越唸心要越安定,还不能打妄想,要唸到一心不乱,要这么用功。现在唸佛出了个新花样,叫“跑西方”,一边唸一边跑,而且要跑得快,跑的时候大家嘻嘻哈哈的,还说谁跑得快嘛谁先到西方。真的凭你两条腿能跑到西方吗?全像小孩子在闹游戏,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因为他们不听释迦佛的话,也不学释迦佛的法,什么都不懂,就自己想出一套来乱搞,闹出笑话来了。这么远,宇宙飞船也飞不到啊,就是将来科学发达,也创造不出来能飞到极乐世界去的特殊飞船。

去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方法全在释迦佛讲的佛经里

谁想到极乐世界,谁想能花开见佛,这个方法全在佛经里啊,而佛经是谁讲的?《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是释迦佛讲的,释迦佛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怎么能够忘记释迦佛?

阿弥陀佛欢迎你去,释迦佛送你去,不是更好吗?

释迦佛在讲《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大大赞叹阿弥陀佛,叫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临命终时,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执持名号。阿弥陀佛也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都到我极乐世界来。那么你只想着阿弥陀佛欢迎你去,没有想着释迦佛会送你去,哪有这样子做法的?你有释迦佛给你加持,加持你到极乐世界去,那不是更好吗?

释迦佛圣诞开示(3)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师父不懂法,徒弟没得法,佛也变神了

提要:

■ 丢了穷亲娘,也太势利,太忘恩了
■ 有人明知故犯,这个罪可大了
■ 师父不懂法,徒弟没得法,佛也变神了
■ 祈祷一百年,不如听一次法
■ 烧香是驱除空气中的污浊,不是通神
■ “诚则灵”,诚在心里
■ 一欢喜,就灵了

丢了穷亲娘,也太势利,太忘恩了

如今的佛弟子对释迦佛的印象逐渐冲淡,好像释迦佛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似的,对释迦佛的恩德也忘掉了,根本没有报恩的思想。

今天趁我们纪念释迦佛圣诞的时候,希望大家要纠正过来。虽然娑婆世界很苦,极乐世界很快乐,丢了穷亲娘,那样也太势利太忘恩了吧?

有人明知故犯,这个罪可大了

“这么说起来过去我都变成忘恩的人了?”这个也难怪你,因为你不知道呀。可是今天知道了,如果再不把释迦佛放在心里,不恭敬,不供养,也不想做释迦佛的弟子,不想学释迦佛的法,也不跟释迦佛学了,那就是你确确实实把释迦佛推掉了,明知故犯这个罪过就大了。

师父不懂法,徒弟没得法,佛也变神了

所以“南无”,首先要恭敬,老话说“恭敬不如从命”。最最恭敬是要听释迦佛的话,你不听释迦佛话,这种恭敬是表面一套,就像给一个人提意见,他态度很好,虚心接受,但始终不改。在释迦佛面前只烧香磕头,却不听释迦佛的话,这种恭敬也靠不住。

有人说:“我不是不听话,我不知道释迦佛讲了哪些话,也不知道释迦佛要我怎么做。”你为什么不知道呢?原因是当师父的也不讲佛法给你们听,不告诉你们释迦佛怎么说的,当弟子的也不想听法,认为听经不重要。所以师父不讲法,徒弟不听法,结果师父没得法,徒弟也没得法,只有佛像没有法,天天拜啊烧啊,这样佛也变神了。

祈祷一百年,不如听一次法

不懂佛法,只是烧香磕头,那么拜佛跟拜土地公公有什么两样呢?所以现在佛教变了神教,信佛的人都像信神那样信佛,思想上也把佛看成神,在佛面前只求保佑。每个地方都有神庙,无非是什么娘娘,什么大帝,信的人还很多,去烧香磕头求保佑。佛并不叫我们进佛门光求保佑,佛是叫我们进佛门来听法,佛说:“如果你到神庙去祈祷(祈祷就是求保佑)一百年,还比不上到如来(如来就是佛)面前听一次法。”你们今天在这里听一次法,也远远超过你到神庙去烧香磕头一百年。

烧香是驱除空气中的污浊,不是通神

佛不是凭你烧香来度你,佛是要你听佛的话去修行,以修行去离开痛苦,脱离苦海,你不懂佛法怎么修行呢?样样都会搞错。烧香是一种供养,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烧的是檀香,为什么要烧檀香?印度天热,你到佛那里去,佛弟子很多,还有临时来听法的,这么多人,空气不太好,所以你去供养一点檀香,到佛前去烧烧檀香,檀香能驱除空气中的污浊的气味,能醒脑,是这么个意思。现在把烧香说是通神,好像一烧香就灵了,不烧香就不灵,佛教变了神教,全搞神的一套了。

“诚则灵”,诚在心里

举个例子说,有人向我求加持,我只是求佛菩萨加持你。说加持一定要灵,我可没有这个本事,加持仅仅是功德回向呀,如果你认为给老师点一盘蚊香,免得老师被蚊子咬,那倒是真的。说一烧蚊香,加持就灵了,哪有这回事啊?烧蚊香是驱蚊子,这跟加持灵不灵有啥关系?老话说“诚则灵”,诚在心里。现在把烧香也搞得神乎其神,好像烧香了就灵,不烧香就不灵。

一欢喜,就灵了

有的人去供养师父,看到别人供养一袋苹果,自己供养了贵重的补品,心里想自己供养多,一定能得加持。如果师父贪你供养,这个师父也变成做生意了。供养是自己培福,好比一颗种子种在土地里,将来会长出很多果实来,这跟灵有什么关系?灵在哪里?灵在恭敬心。你能够恭敬佛菩萨,佛菩萨就欢喜,你恭敬师父,师父就欢喜,一欢喜就灵了。

释迦佛圣诞开示(4)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不懂佛法,进了山门,没进佛门

提要:

■ 让佛菩萨欢喜,让师欢喜,对你更有益
■ 恭敬才得法,有智慧才能出苦海
■ 傲慢的人,能从闻法上起恭敬,这就好
■ 来也恭敬,坐也恭敬,听也恭敬,就更好了
■ 不懂佛法的人,对佛菩萨一面恭敬,一面做错事
■ 不懂佛法,进了山门,没进佛门

■ 不要让众生进了山门,未见佛先见鬼

让佛菩萨欢喜,让师欢喜,对你更有益

有钱人说:“我钞票不在乎,只要让我高兴。”你让他高兴,就有求必应,你让他不高兴,他就不愿意帮助你。你们对我这个老师也有体会吧,有时候你来跟我讲话,我也没几句话跟你讲,你就知道,我心里不高兴。有时候我一高兴,非但你问的问题给你解答,你没问出来的问题,我都给你讲。讲得多,你就听得多,你一恭敬就得利益。所以你对佛菩萨恭敬,求保佑也好,求救苦救难也好,那就更加灵了。

恭敬才得法,有智慧才能出苦海

我们今天所求的,还不应该要求那么小哩,我们不但要求保佑,还要求跳出苦海。苦在哪里?苦在烦恼里。天天有烦恼,天天在怄气,天天在受苦,就好像掉在大海里出不来了。要跳出烦恼的苦海,还得要求智慧啊。智慧在哪里?智慧在佛法里,要求法只有多听法,得到智慧了,你才能够不受苦,不烦恼。释迦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释迦佛的弟子,你要得到老师的智慧,学生对老师总要恭敬,所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就在前面。

傲慢的人,能从闻法上起恭敬,这就好

有一种情况,比方你跟朋友说,“我带你去见见我的老师。”这个朋友比较傲慢,想:“你把你的老师说得那么好,我看不见得,这是因为你对他有感情。既然是朋友,去就去了。”他有文化,不买你的账,说“好吧,你就带我去。”这个口气已经不好了,“我倒要去见一见,你这个老师到底是怎么样一个老师。”这还有恭敬心吗?硬是被朋友拖来这儿,老师请他坐,他背一靠,两脚一伸,心想:既然说你这么好,我倒要来问问你。提了几个问题,老师就给他解答,到后来,慢慢慢慢他就感动了,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人给他解答过,老师讲的话也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而且能解答这么清楚,他忽然起恭敬心了,这种人还是好的。

来也恭敬,坐也恭敬,听也恭敬,就更好了

还有一种人呢,朋友跟他一说,他想:你是我好朋友,我对你很尊重,你很有学问,你对你的老师这么尊重啊,可见得你的老师肯定比你智慧更大,虽然还没见面,他恭敬心就起来了。朋友把他引过来,他来的时候也恭敬,坐的时候,听法的时候也恭敬,这个人比前面一个人就更好了。

不懂佛法的人,对佛菩萨一面恭敬,一面做错事

你们过去很少听到法,你们不知道佛讲的法是多么伟大,多么的好,但也能常常到庙里来烧香拜佛,这也好,因为你们虽然不懂佛法道理,但认为佛菩萨总是好的,起了恭敬心,这种恭敬不算盲目的,因为中国的民间传统总认为佛菩萨是好的,尤其对观世音菩萨,哪个不说观世音菩萨好啊,所以这种恭敬是有根据的。你们今天听到了法,以后经常来听法,越听越高兴,越听越起恭敬心,这个恭敬更好了。从佛法中生起恭敬心,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恭敬。你不懂佛法,对佛菩萨虽然也起恭敬心,但却在佛菩萨面前尽干错事情,佛菩萨对你也没办法。例如有人不懂佛法,把锡箔烧给佛菩萨,这把佛菩萨当鬼了,真使佛菩萨哭笑不得,所以不懂佛法的人恭敬是恭敬,却尽做错事情。

不懂佛法,进了山门,没进佛门

你信佛不懂法,听到别人说你信佛是迷信,信佛还不如信神,你听听有道理,结果佛不信了,去信神了。所以不懂佛法的恭敬是靠不住的,你信我也信,你不信我也不信了。只有懂得佛法,才是真正的信佛,不懂佛法的人信佛,还没有进门呢。说“我早就进佛门了”,你进的是山门!

不要让众生进了山门,未见佛先见鬼

现在这个山门也不大像样,如今寺院大都忙着搞鬼,做佛事,超度死人,赶经忏,贴黄纸烧纸币,烧得纸灰满天飞,黑乎乎的烟把佛菩萨也薰黑了,这儿是牌位,那儿是黄纸,看来看去总是有点不太舒服,一进门还没见到佛,先见到鬼,山门也变了鬼门了(众笑)。

释迦佛圣诞开示(5)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释迦佛生在人间,可是比神还伟大

提要:

■ 佛在哪里?佛在法里

■ 你烧电视机,不烧发电厂,有什么用?
■ 你们信的佛教才是正宗的
■ 要依佛法道理去修,才不会盲修瞎练
■ 智慧圆满,彻底觉悟的人才称佛
■ 释迦佛生在人间,可是比神还伟大
■ 跟释迦佛学,将来一定成佛
■ 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赞叹释迦佛难能稀有
■ 释迦佛特别怜悯娑婆世界众生

佛在哪里?佛在法里

要到什么时候你才算进了佛门?要到你懂得佛法才算进了佛门。佛在哪里?佛在法里,你进了法门就进了佛门。你懂了佛法才会明白什么是佛教,什么是迷信。

你烧电视机,不烧发电厂,有什么用?

有的寺院里大雄宝殿面前放着纸做的轿子,纸做的船,纸做的汽车,而且做得还蛮好看的,还很贵呢!起码要花上一万两万,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会想,假如佛菩萨出门要坐轿子,那我信你干什么呢?现在农村的新娘子也不坐花轿了(众笑)。而且感觉不对头啊,怎么给死人烧东西烧到佛菩萨面前来了?还烧电冰箱,烧电视机。电冰箱都烧成灰了,这个电冰箱怎么用?电视机怎么开?而且烧了电冰箱,没烧发电厂,这个电从哪里来?(众笑)这不是迷信吗?你懂了佛法,你就会告诉他:这不是佛教,佛教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佛教到底啥样子,你讲一些佛法道理给他听,他会说这才对这才好。

你们信的佛教才是正宗的

有这么一个庙,要请我们几个学生去讲讲法,那个地方信佛的人很虔诚,可是唸的都是外道编的伪经,咱们同学跟他们说,这些经都不是佛经,叫他们唸《药师经》、《金刚经》,再给他们讲讲佛教的基本道理,他们听得高兴啊,说:“你们信的佛教是正宗的。”(众笑)所以一定要根据释迦佛讲出来的法,才算是正宗。

要依佛法道理去修,才不会盲修瞎练

释迦佛涅槃后,这些法被佛弟子们用文字写成佛经,如今很多佛经还在,要根据佛经里的道理去修行,才不会盲修瞎练。佛讲的法有极大的智慧,为什么要恭敬佛,就因为佛的智慧极大,是圆满的智慧,他得到的觉悟,是彻底的觉悟。所以佛在哪里?佛就在他的觉悟里。释迦佛做太子的时候,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圆满智慧,彻底觉悟,还不能称佛。菩萨的智慧没有佛圆满,也不能称佛。什么叫佛?智慧圆满了,觉悟彻底究竟了,这时候就叫佛。

智慧圆满,彻底觉悟的人才称佛

释迦佛不是天上飞下来的神,他是印度一个王子,小学老师在讲印度历史的时候,也讲到印度王子释迦牟尼,后来出家修行成佛,好比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他开始教课了,就称他老师,其实教课的老师就是从前的学生,是同一个人呀。释迦佛与没有成佛时的释迦太子是同一个人。佛是一个称号呀,为什么有这么一个称号?因为这个王子修行已经修到智慧圆满,彻底觉悟了。

释迦佛生在人间,可是比神还伟大

天上的人,我们称他们是神。释迦佛明明是生在人间,说法49年就是在印度讲的,释迦佛不是神。如果把释迦佛看成是神,你把佛贬低了,因为佛比神伟大。神还有烦恼,还有各种各样的痛苦,还有生死,死后还要六道轮转,可是一个通过修行,彻底觉悟,智慧圆满的人,他已经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痛苦,也不会流转生死了,那不是比神更伟大吗?

跟释迦佛学,将来一定成佛

释迦佛是人,可不是一般凡人,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对释迦佛恭敬?因为释迦佛是彻底觉悟智慧圆满的圣人,我们是智慧浅薄的凡夫,释迦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他的学生,我们跟释迦佛学,将来也一定能成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句称号已经跟大家讲了。

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赞叹释迦佛难能稀有

古今中外全世界都承认释迦佛非常伟大,十方佛当然也包括阿弥陀佛都赞叹释迦佛了不起,难能稀有,能够发这么大愿,到这么苦的娑婆世界来成佛,度娑婆世界众生,真是稀有难得。

释迦佛特别怜悯娑婆世界众生

释迦佛特别怜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苦,如果没有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起大悲心,他何必到娑婆世界来成佛呢?完全可以挑个清净的世界去成佛嘛,所以十方如来都赞叹释迦佛难能稀有。“难能”就是难做到的事情他能做到;“稀有”,能够做到这样是极少的。今天我们作为释迦佛的弟子,我们怎么可以不恭敬释迦佛,不赞叹释迦佛呢?那岂不要背罪过了?

释迦佛圣诞开示(6)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跟释迦佛学,将来一定成佛

提要:

■ 中国以四月初八为释迦佛圣诞
■ 菩萨降生在净饭王宫摩耶夫人怀里
■ 在无忧树下,太子从摩耶夫人右胁下降生
■ 太子降生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 太子从小聪明,他要追求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 太子不乐五欲享受,就喜欢树下禅定
■ 见老病死相,发起修行的心
■ 如今佛弟子不学释迦太子的离欲,反而喜欢起五欲来了

中国以四月初八为释迦佛圣诞

释迦佛的降生,在我们中国从佛教的历史上来说是四月初八,但别的国家,不是按中国的年月,那就不一定是四月初八,我们就以中国的传统,以四月初八为释迦佛降生到娑婆世界的日子。

菩萨降生在净饭王宫摩耶夫人怀里

菩萨从兜率天降生的时候,天空特别清净明朗,菩萨骑着六牙白象,有很多的天女护送。我们修观想时,可以观想在碧空晴天中,很远的远方彩云飘过来,彩云上面释迦菩萨骑着六牙白象,天女围绕,护送他降生,同时天上奏起的音乐非常美妙动听。象力最大,表释迦菩萨大雄大力;六颗象牙,表菩萨六波罗蜜圆满。菩萨降生到印度的净饭王的王宫里,王后摩耶夫人过去没有生过儿女,因为释迦菩萨的降生,她就怀孕了。

在无忧树下,太子从摩耶夫人右胁下降生

照印度的风俗,生孩子要回娘家生,所以净饭王为她准备了一切,派很多人护送她回娘家,半路上,摩耶夫人在花园里休息的时候,用手去攀了一下无忧树,在这个时候,释迦太子就从摩耶夫人的右胁下降生了。

太子降生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降生时,地上就生出莲花来,太子脚踩在莲花上,往前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有九条龙,喷水下来为太子洗浴,所以四月初八又称“浴佛节”。

太子从小聪明,他要追求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释迦太子从小聪明,知识广博,可是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书上这些学问,他要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因此他有许多问题,书上不可能给他解答,老师也解答不出来。

太子不乐五欲享受,就喜欢树下禅定

他在王宫里不喜欢享受,宫女为他唱歌跳舞,他不感兴趣,就喜欢在树下禅定。有一次他看到农夫耕田翻出一条蚯蚓,一只麻雀把蚯蚓叼走了,一只老鹰又把麻雀叼走了,他很有感触地说:“众生可怜,互相吞噬。”众生太可怜了,你吃我我吃你。从此他就思索众生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众生为什么会发展到互相吞噬?又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见老病死相,发起修行的心

尤其是游四门时看到一个老人,他就在想,人为什么要老?看到一个病人,又看到一个死人,又想我将来会不会病,会不会死啊?旁边的人告诉他,人不分贵贱,即使身为太子也要老也要死,他一听就没心思玩了,转身回去了。到第四次出门看到一个沙门,沙门就是修行人。看他的样子没有什么烦恼,跟一般人不同,他就很羡慕,从此他就发心要修行。

如今佛弟子不学释迦太子的离欲,反而喜欢起五欲来了

今天作为释迦佛的弟子,有的还喜欢唱歌跳舞卡拉OK,而且最不好的,听说有的小和尚也去卡拉OK跳舞了,那你学佛学什么呀?释迦太子在王宫里多富有,他都不喜欢,你学佛学得反而喜欢起五欲享受来了。

释迦佛圣诞开示(7)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要学释迦佛的离欲,在断烦恼中求觉悟

提要:

■ 众生这些痛苦根源在哪里,好好想想
■ 好事要做,更要学释迦佛榜样,在断烦恼中求觉悟
■ 佛弟子要“常随佛学”,才能有大彻大悟的一天
■ 家里享受好,干扰多,修不好
■ 生了个儿子叫“障碍”
■ 太子逾城出家,舍掉一切尊贵
■ 出家现在家相,哪像出家

众生这些痛苦根源在哪里,好好想想

释迦太子看到众生互相吞噬而起大悲心,他就思考怎样才能够解决众生的痛苦,而今天我们佛弟子呢?既不肯学习佛经,也不在树下坐禅思考,怎样从根本上解除众生这些痛苦,使他们从这些贪瞋痴烦恼中觉悟过来,这些都不干,忙着放生。放生是好事,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你放,他又去抓。好事做了有好报,可是却不想学学释迦佛的精神,好好去想一想,这个根源在哪里。

好事要做,更要学释迦佛榜样, 在断烦恼中求觉悟

为什么有的众生做人,有的众生做狗,到底是什么原因?就说做人吧,有的是好人,有的是坏人,有的尽干好事,有的尽造恶业,很多人死了就下三恶道,变了畜生,你吃我我吃你,多么可怜,原因究竟在哪里?学佛的人应该学释迦佛当年,好好去想,想了你就会觉悟,你就会去断贪瞋痴,不干坏事也就不下三恶道。好事要做,做好事不能使你下一辈子不投胎,也不能使你切断生死流转,六道轮回。更重要的,要学释迦佛的榜样。

佛弟子要“常随佛学”,才能有大彻大悟的一天

你说“这种道理我想不出来”,想不出来就要学佛法呀,佛在讲法的时候都在告诉你这些道理,哪怕听了有一点小小的觉悟也好啊,很多的小觉悟拼起来,就成一个大觉悟,你能够觉悟到像释迦佛那样彻底究竟圆满,你就成佛了。咱们佛弟子是跟佛学,经书上叫“常随佛学”,要常跟着佛去学呀。

家里享受好,干扰多,修不好

释迦太子当初发心要出家修行,为什么要出离家?家里修不好。现在有人说反话,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在家修,如果你是个男的,老婆不找你麻烦才怪呢,整天在你耳朵边像苍蝇那样嗡个不完;如果你是个女的,你想唸经,丈夫冒起火来,“到现在还迷信!”啪一个耳光打过来,你还能修得好吗?(众笑)你要想打坐打坐,他开电视唱歌给你听。你在家里闻不到檀香味,闻到的是你丈夫抽烟的臭味。你也没有一个好的条件,自己坐下来,好好想想人生的道理,想的就是明天早晨该买什么菜,什么菜配什么菜,所以释迦太子要离开王宫啊。

生了个儿子叫“障碍”

净饭王对他说:“你走了我这个王位给谁啊,你生个儿子再走。”所以释迦太子就娶了妻子,生了个孩子,取名叫罗睺罗。罗睺罗的意思是我有了这个孩子,别把我障碍住了,所以是“障碍”的意思,这可不是个好名字。咱们现在生了孩子,起的名字都是好的,比如“来顺”“来发”,这孩子一来,我就顺利了,发财了(众笑)。

太子逾城出家,舍掉一切尊贵

生了儿子,太子要出家了,父亲又不同意了,把城门锁了起来,这是父亲错了,既然答应了,怎么又反悔呢?所以释迦太子就在半夜里骑了马,逾城出家,马夫也受感动了,就跟着太子一起离开王宫,两匹马跳过城墙,到了深山里,太子出家时把一切珍贵的东西都舍掉,脱下在家的太子衣服,取下头上象征太子身份的宝石,还把头发用剑削掉了,印度在家人,头发最尊贵,他把最尊贵的头发削掉了,穿上了马夫的衣服,从此舍掉王位,做了平民。

出家现在家相,哪像出家

现在那些不懂佛法的人,出家时虽剃掉头发,穿上一件和尚的衣服,可是有许多世俗的东西和享受都不肯舍掉,有的出家人还穿在家人的衣服,还戴金戒指金手表,金丝边眼镜,还有很多存款,当年释迦太子出家难道还保留个人财产?

释迦佛圣诞开示(8)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

 

出家现在家相,哪像出家

提要:

■ 释迦太子出家没烫香洞
■ 出家人三衣一钵,不是修行的东西要它干什么
■ 释迦太子为断贪欲修苦行,为补身体虚弱而喝牛奶
■ 现在佛弟子不讲苦行,所以修行人会发胖
■ 竟然不吃油盐酱醋,说是苦修行
■ 佛法不懂,听经不听,这怎么叫学佛
■ 释迦太子成道,说四谛法,度五比丘证阿罗汉果,从此娑婆世界有了三宝
■ 假和尚自称僧宝,无惭无愧
■ 如今真修行的人不多了,也算是宝了
■ 皈依三宝要做到跟佛学,深入经藏,听从善知识教导
■ 常来听法做像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释迦太子出家没烫香洞

还有的不懂出家的意义,首先看头顶有没有香洞(众笑),“没有香洞是假和尚,烫香洞才是真和尚”,那么释迦佛头上没有香洞,就是假和尚了。释迦太子出家时哪有烫香洞的,所以后来中国佛教协会说明,以后出家不必烫香洞,因为佛教没有这个制度。出家是为了解脱苦难,烫香洞多疼啊(众笑),佛菩萨见到了也会掉眼泪。

出家人三衣一钵,不是修行的东西要它干什么

后来父王知道他不肯回家,就派了五个大臣,拉了五辆大车,都是吃的穿的,让他别在山洞里修行受苦了,释迦太子一样都不要,全分给老百姓了,这五个大臣不好回去交代,没脸见老王,也就干脆留下来跟随太子修行了。末法时期修行人呢?来一辆大车东西,要,两辆,要,三辆,更好(众笑),出家人三衣一钵,这样要,那样也要,搞得这么多干什么呢?

释迦太子为断贪欲修苦行,为补身体虚弱而喝牛奶

后来释迦太子就在雪山洞里修了六年苦行,他自己觉得经过六年苦行,烦恼断得差不多了,已经到能够修成佛道的时候,最后还需要增加些体力。他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目的是为了断尽贪欲习气,但是身体太虚弱了,为了增加体力,他出了山洞,接受了牧女供养的牛奶。所以释迦太子当年出家是修苦行,但是等到你也发心苦修了,还得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假如身体不好,就要像释迦太子那样,要吃牛奶,身体这么差,修行怎么修上去啊?

现在佛弟子不讲苦行,所以修行人会发胖

我年轻到现在听到的两种说法,一种说释迦太子六年苦修,后来才发现苦修是错的,所以他改变态度,喝了牛奶,其实释迦佛哪有反对过苦修啊?释迦佛主张弟子们要修十二头陀行,头陀行就是苦修,还说头陀行修得起来,正法就住世。后世人一听说苦修是错的,所以现在大家都不讲苦行了。就算不讲苦行,你也吃得太好了,不吃得太好,修行人怎么会胖啊(众笑)?说“我是吃素的”,素里也有好东西啊,那些豆制品全是高蛋白,高营养,多吃了就发胖。

竟然不吃油盐酱醋,说是苦修行

还有一种人认为佛弟子不应该喝牛奶,他们主张要吃得苦里苦,甚至不吃油盐酱醋。还有的去学道教,不吃饭,去吃树皮草根,搞得身体很虚弱,一坐下来就腰酸背疼;晚上又不肯睡,整天昏昏沉沉的;生病不看医生,说有菩萨保佑;叫他吃好一点,说我是苦修行,当然也不会学释迦太子当年去喝牛奶,这种人也走偏了。

佛法不懂,听经不听,这怎么叫学佛

现在有许多佛弟子说是学佛,却没有跟释迦佛学,既不想苦修又不肯照顾好身体,佛法不懂,听经不听,这怎么叫学佛?

释迦太子成道,说四谛法, 度五比丘证阿罗汉果,从此娑婆世界有了三宝

释迦太子调整了心理生理的力量,就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陀。他想起了这五个大臣还在鹿野苑苦修,觉得他们学外道的苦修是不可能得到觉悟的,想到这五个人跟自己有缘,他就到鹿野苑去度他们,为他们说苦集灭道四谛法,后来这五个人都皈依佛,成了五比丘,证了阿罗汉果。所以四谛法是最根本的法,是非常重要的法,能使你脱离六道轮回,能使你不再生死流转,能使你证阿罗汉果。从此,娑婆世界就有了三宝,佛教从此兴隆起来,佛宝——释迦佛,法宝——四谛法,僧宝——五比丘。

假和尚自称僧宝,无惭无愧

五比丘为什么称宝?因为他们不是凡夫僧,是已经证了阿罗汉果的圣者。如今看见出家人就称僧宝,但至少不能把假和尚劣比丘称宝,不能把为名为利、整天犯戒、搞歪风邪气,不为了生死修行的人称宝,假和尚怎么能称宝呢?虽然他们自己说“我是僧宝”,你宝在哪里啊?抽烟的叫烟宝,喝酒的叫酒宝,要钱的叫钱宝(众笑)。这种人自己称自己是宝,一点惭愧心也没有。

如今真修行的人不多了,也算是宝了

还有一种,虽然没有证果成道,但他可真的在修行,戒律清净,他走在了生死的路上,他学法断烦恼,弘法度众生,像这样的出家人现在也不多了,既然不多了,也算是宝了。

皈依三宝要做到跟佛学,深入经藏,听从善知识教导

后来很多人都跟释迦佛出家了,就组织成了僧团,一直流传到释迦佛涅槃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是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所以称为三宝弟子。但是皈依了可要真皈依,不要光有一个仪式。既然皈依过了,你要做到呀,皈依佛,要跟释迦佛学,将来能够快快成佛,皈依法,要深入经藏,皈依法怎么能不懂佛法呢?皈依僧,修行必须要有师父领进门,必须有这么一个善知识,跟你讲佛法,教你怎么修行,教你怎么走在一条清净的道路上,将来可以证果了脱生死。

常来听法做像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今天咱们都是三宝弟子,咱们都要做像一个三宝弟子。今天你们头一次听法,以后居士们可以经常到云南寺来听法。最近因为在筹建佛学苑,很忙,等到安定下来,咱们还是恢复每天讲法的老习惯,我这个老师以往是年初一讲到年三十,所以你们各位居士,有空就来听法,这样修行能够修起来,在佛门里边不会做错事情,能够真正做像一个佛弟子,能够断烦恼,能够了脱生死。今天就给你们讲这些。(回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4年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