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日期:2025/4/29 1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1)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提要:
  ·发了菩提心要为一切众生,处处不替个人的利益考虑
  ·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都不叫菩提心
  ·要引导众生止恶修善,断烦恼,修菩萨道快快成佛
  ·靠近世俗,贪爱名利热闹场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跟大家见面了,你们清净寺同学,明天准备搞盂兰盆法会,今天下午我先跟大家聚一聚,看看大家有什么要问的?

发了菩提心要为一切众生,处处不替个人的利益考虑

有人问:文殊法里有一句话“退菩提等廿五心”,对这句话不理解。退菩提心是十八根本罪之一,以前有讲过。这句话是告诉我们,退菩提心有各种情况,归纳起来有二十五种。如果不避免的话,就容易使你退菩提心。出现了这些情况,有些人还认为:我并没有退菩提心,我经常在礼佛、做供养、唸经、唸佛。这些都是你个人的修行,当然你能够维持你个人的修行,好好去做一个修行人,做一个佛弟子,也很好,可是菩提心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所谓菩提心,它的要点是一切为众生,处处不替个人利益考虑,处处在替广大众生的利益考虑,有广度众生这样的一颗心。

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都不叫菩提心

我们是用佛法去度众生,所以我们要根据佛陀的教导去为众生考虑,这样才能真正带给众生利益。要不然就会像如今末法时期有的佛弟子那样自搞一套,表面上搞得很热闹,实际上有些人是在利用佛教搞歪风邪气,有人说得好听,认为这也是在度众生,实际上却败坏了佛门的清净,使很多众生受到了迷惑,走错了路,将来要受极其重的苦报。这非但不能叫菩提心,而且还误导了众生。所以菩提心有一个原则,必须依照释迦佛的教导去度众生。要在度众生中提高自己,好好修菩萨道。离开释迦佛的教导,种种的装模作样,都不能叫菩提心。

要引导众生止恶修善,断烦恼,修菩萨道快快成佛

比如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做好事,奉献爱心,这种情况我们见了非常高兴,因为咱们佛弟子总希望人世间好人多起来,坏人少下去。能够在人世间救苦救难,帮助苦难的人,这是一件善事。可也只能说他们做了好人好事,他们有一颗善心,而不能说是菩提心,因为他们不是根据释迦佛的教导,而是根据人世间的道德修养去做的。所谓菩提心必须要依照释迦佛的教导,首先要劝导众生止恶修善,进而要教导众生断烦恼,出离生死,最后要教导众生修菩萨行,快快成佛。成佛后能更好地度众生,这样的做法才叫菩提心。

靠近世俗,贪爱名利热闹场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这二十五种退菩提心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过于靠近世俗,过于靠近有地位有财富的人,一方面自己没有好好修行,没有很好地离开世间上的欲望,佛法不懂,又受到邪师邪说的影响,世俗的习气很重,专门喜欢呆在热闹的场所、大城市里,而不喜欢清净修行,再加上经常跟世间上有财富有名望的人混在一起,像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退菩提心。

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把佛法兴起来

当今的佛门普遍对法不尊重,不听法,不主张深入经藏,所以懂法的人极少极少。即使有点懂,也仅仅懂得一点点,这一点点到底是对是错,还成问题。而邪知邪见却很泛滥。真正的佛法虽然还有,却成了尾巴上一点点,所以叫末法。假如所有的佛弟子都能发菩提心弘扬佛法,世世代代把法传下去,那么佛法就兴起来了。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2)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提要:
  ·灭法的人不在佛门外,是佛门里的人不争气
  ·不要修成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
  ·佛弟子要为众生解除倒悬之苦
  ·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才有功德
  ·贪图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净
  ·佛法僧都具足清净,所以都称宝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因为颠倒了,所以才有倒悬之苦的果报

灭法的人不在佛门外,是佛门里的人不争气

现在的佛法已经非常衰弱了。佛法是极其广大的,我给你们讲的法也仅仅是个开头,你们还经常能来听法,外面的居士们因为听不到法,非常苦恼,进佛门几年了,走过很多的寺院,都听不到法。如果我们再不发菩提心的话,佛法很快就要灭掉了。不是佛门外面的人要把佛法毁灭,而是佛门里的人自己不争气,贪求五欲,搞歪风邪气,对法不尊重,也不关心佛教的兴衰,也不发心弘法,也不讲经说法。是佛门里的人在进行灭法的工作,把佛法灭掉的。

不要修成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

多年前,有位法师到居士林来讲法,他讲“你们连戒定慧都不要了,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工作?你们在干灭法的工作。”这个罪不得了!连佛法都要灭掉,即使他们还认为自己是个修行人,将来必然会修成就一颗自私的心、愚痴的心。那当然他所作所为都不能算发菩提心。搞歪风邪气的人所搞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就是钱。可是钞票不等于佛法呀。

佛弟子要为众生解除倒悬之苦

咱们也可以把菩提心联系到明天的盂兰盆会。盂兰盆的意思就是解除倒悬的苦,好比一个人两条腿绑起来,脚朝上,头朝下吊在树上,这个人苦不苦啊?为了解除这些众生的苦,我们佛弟子应该要好好发心。

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才有功德

佛讲这部经的因缘,是因为目犍连刚得到神通时要报父母的恩,结果看到母亲堕在饿鬼道里非常苦。佛就教他一个救度的办法:到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供养大众清净比丘僧。

出家人以清净为体。我们是恭敬供养清净比丘僧,而不是假和尚。假和尚喝酒吃肉有女人,尽是敲敲打打赚钞票,他们根本不懂佛法,可能也没有受过戒,或者受了戒却不学戒也不持戒。所以在七月十五那一天,要供养清净比丘僧,你才有功德。一切功德都离不开清净。

贪图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净

持戒有功德,犯戒有罪过。所谓清净比丘僧,是指持戒持得很清净的比丘。一切享受五欲搞名利,乃至于连杀盗YIN妄四根本戒都犯了的,都不能叫清净。杀,杀生,乃至于到酒家去吃活的;盗,他本人财务不清楚,乃至于把居士们供养的钱,不用在三宝的事业上,而作为私有财产,这就犯了盗戒,盗取三宝物的罪很重;YIN,他外面有女人;妄,他尽说假话。假如他连根本戒都犯了,那怎么叫清净比丘僧呢?

佛法僧都具足清净,所以都称宝

为什么佛弟子必须要恭敬三宝?因为佛宝是清净;法宝,释迦佛讲的法都是教导我们怎么样去修好一颗清净的心,所谓净化人心;僧宝,僧宝就是指清净的修行人,如果不清净就不能称宝。

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恶道众生

盂兰盆会是恭敬清净大众比丘僧,因为这些比丘僧个个都在修行,有的在山林间禅定,有的在诵经,持戒都很清净。在佛欢喜日这一天,你去供养他们,依靠大众清净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把掉在饿鬼道里的母亲救度出来,必须要依靠清净的大众比丘僧的力量。说到比丘僧,也包括比丘尼。这是根据盂兰盆经说的。

因为颠倒了,所以才有倒悬之苦的果报

哪些地方最苦?就是三恶道。三恶道是非常非常苦的地方,饿鬼道千年喝不到水,吃不到饭,地狱道比饿鬼道还要苦。为什么人会掉到三恶道去?你们只知道他们造了恶业,那样理解也没错,但是太简单了。是因为他们颠倒,所以就有倒悬之苦的果报。末法时期,再不修行谁能避免得了颠倒?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3)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提要: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法有步骤,无有高下
  ·菩萨法必须在出离乘基础上修
  ·修好四念处,就能纠正四颠倒
  ·观身不净,能消除贪爱身体美好的颠倒意识

要免倒悬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颠倒

颠倒就是事情全做错了,看问题也错,做事情也错。即使肯进佛门修行,现在佛门里很多事情也都是颠倒,你不听法肯定会受他们的影响。什么是颠倒,什么是不颠倒,这些你不听法是不会懂的,所以不听法是最最害人,也是最危险的。佛不是万能的,你造了颠倒的因,将来得颠倒的果,佛也没有办法,否则地狱早就空掉了。所以还是要靠自已,你懂了佛法就不会再颠倒下去了。

从佛法里来看,现在人世间包括佛门的修行人,颠倒的事情说不完。释迦佛讲过,世间的众生大颠倒,很危险啊。讲佛法的目的就是叫你不要再颠倒了,把你原来颠倒的再倒过来,就成不颠倒。看你愿意不愿意喽,你愿意就叫修行,你不愿意,仍然是颠倒。佛是一个教育家呀,学生不听老师话,佛也没有办法。佛只好悲心朝你掉眼泪,你果报必然下三恶道。

法有步骤,无有高下

佛法有小乘、大乘。应该说清楚,大小不在法里,是我们心有大小。经书里常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但有步骤,没有大小。佛法有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人天乘不断烦恼,不解决生死问题,仍然要生死流转,所以是不究竟的。但是人天乘的要求也不低,人天乘修止恶修善,你即使有点烦恼,可你别干坏事,你干了坏事仍然会下三恶道,所以修人天乘首先要止恶,还要修善,要做各种好事。止恶是关闭三恶道门,修善是培福。可是人天道不究竟,即使你福报大能生天,照样有生死,死了照样会六道轮回。所以佛真正的目的是要我们了生死,要我们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这样你才不会六道轮回,到了彼岸你就没有生也没有死,没有烦恼就是快乐。

菩萨法必须在出离乘基础上修

后来佛又讲了大乘佛法。你自己走上了解脱道,可是你还有这么多的亲人,娑婆世界还有这么多的众生,他们还在受苦,你要发心弘扬佛法,让他们也走上修行的路,这就是菩萨法。菩萨法必须要在出离乘基础上修。如果你自己不好好断烦恼,你这样子不能叫菩萨,没有一位不断烦恼的菩萨。如果一定叫菩萨,能海上师说这是轻毛菩萨,没有基础的。是自称菩萨,实非菩萨。

不论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都有标准的。出离乘的标准就是修四谛法,菩萨乘的标准简单说,是修六波罗蜜。可是修六波罗蜜的人必须要在四谛法基础上修,也就是要在断烦恼、解脱生死的基础上修菩萨法。所以说,出离乘是修菩萨法的基础,而不是两种修法。

修好四念处,就能纠正四颠倒

在修出离乘的基本法里,有四种颠倒必须要纠正。对治这四颠倒的法在苦集灭道的道谛里,三十七道品一开头就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专门纠正四颠倒的。众生一向是四颠倒,所以佛叫我们修四念处,如果你修好了,你走的路就不是颠倒的路。今天我只能略微给大家提一提。

观身不净,能消除贪爱身体美好的颠倒意识

第一,要观身不净。不管是男的女的,身体全是肮脏的,全是不可爱乐的。可是众生颠倒,非常爱乐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现在富起来了,对身体的打扮花样更多了。结果男的又去贪爱女人的身体,女人又去贪爱男人的身体。

昨天我在开化讲居士应该怎么样修行,其中提到不要贪美食美衣。现在的衣服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漂亮了。社会上有些女的,上衣越来越短,裤子越来越往下,目的是为了要露出一个肚皮。肚皮有什么漂亮的?细细分析一下:外面是人皮,里边是猪油,再里边是肠子,肠子里边是大便,这不过是人皮包的粪桶,众生还以为非常干净漂亮,你说颠倒不颠倒?有些人,吃饭还要这样的女的陪着,就等于在身边是放了一只人皮粪桶,这饭还吃得下去吗?所以不要对身体有所贪爱,不要以为身体是美好干净的,那是骗人的假象。这个观点要念念不忘,要经常用它来纠正我们以为身体是多么美好的颠倒意识。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4)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身不净、心无常、受是苦、法无我,
一执着就成颠倒

提要:
  ·观心无常,能消除要求心不变的希望
  ·观受是苦,能消除享受是快乐的颠倒
  ·观法无我,能放下执着于法的颠倒
  ·布施供养错了,好心办坏事也是颠倒
  ·犯戒不还净,执持邪戒也是颠倒

观心无常,能消除要求心不变的希望

第二,观心无常。人世间总在贪求一个常,其实连心都是无常的,心刹那刹那在变,所以不要去相信人世间颠倒的话,说心不会变。每个人心都在变,今天结婚是一颗欢喜心,为什么过一个时期又离婚了,因为心变了,心没有变怎么会离婚呢?心没有变怎么会吵架打架呢?心没有变,夫妻怎么成了冤家呢?但是世间上人,偏偏希望心不要变,还尽说哄人的话:海枯石烂,我心不变。离婚的人也曾说过这个话。

观受是苦,能消除享受是快乐的颠倒

第三点,要观受是苦。享受都是苦,病从口入,吃得好容易得糖尿病,吃海鲜得了急性胰腺炎,究竟是苦还是乐?因为我好久没有喝牛奶了,我的胃肠对牛奶已经不适应了。从湖北开车到开化,车上带了几盒牛奶,我就把牛奶当水喝了,结果拉肚子拉了三天。(众笑)一切享受都是苦,尤其是高消费,你所用的高级享受还不是你自己辛苦来的钱?可是人世间个个都贪图享受。

观法无我,能放下执着于法的颠倒

第四,观法无我。不要执着于法,佛讲过:法无定法。世间上的种种法则,种种规定也经常在变,哪有不变的道理?无我就是它怎么变化你做不了主。佛门里边现在执法很厉害。佛教本来没有宗派,是传到中国后,中国人分的宗派。现在人都执着自己的宗派,不懂得诸法无我。乃至于诽谤排斥其他宗派,尽造恶业。你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修的宗派好,你修的宗派也好,他修的宗派也好,凡是正法都好——那样你才不会执着。哪能说,末法时期唯有这个宗派才行,其他宗派都不行的?这是谤法的话,可见说这话的人就不懂佛法。这就是修出离乘必须要纠正的四种颠倒。今天仅仅是略微给你们提一提。

布施供养错了,好心办坏事也是颠倒

修菩萨乘呢?六波罗蜜又称六度,也不要颠倒,也要建立在出离乘破除四颠倒的基础上。就是说,你在纠正四颠倒以外,如果你修大乘,还要纠正修六度时所遇到的种种颠倒。有哪些颠倒呢?六度第一个是布施供养。布施供养是培福,供养错了,你能得到福报吗?这就是颠倒。比如说,喝酒是件坏事,人家没钱喝酒,你给他钱去买酒,你这个布施就颠倒了。为什么现在佛门搞歪风邪气的地方很兴旺,而且富得很?都是居士们供养的。供养是供养修行人的道粮,或者弘法的基金。他们又不修行,又不弘法,你去帮助他发挥歪风邪气,这样子颠倒了吧?我从前看到一个在家人,他在一个出家人面前抽烟,所以也给了那个出家人一支烟:“你也来一支。”这个供养也是颠倒了。所以善恶先要分清楚。你供养布施只能够帮人家做好事,而不能帮助人家干坏事。

进一步说,修布施要修到波罗蜜,一切都要空掉,不执着功德。现在有人执着功德执着得厉害,我为什么要供养?因为我要功德,你不写我的功德芳名,我就不供养。这样子你就修不到波罗蜜了,这也是颠倒。

犯戒不还净,执持邪戒也是颠倒

第二持戒。持戒要清净,如果你持戒不清净,却说:“我受过戒了,我是持戒的。”你把这种不清净的、犯戒的情况说成是持戒,那不是颠倒了?还有一种是在持戒的内容上颠倒,佛的戒律里没有,可是他自己规定要这么做。比如他规定自己不吃油盐酱醋,还有的出家人只吃白的,酱油也不放,天天白米饭、白菜、白萝卜,戒律里没有这条规定啊,你这样是外道的搞法,颠倒了。还有的人不喝牛奶,他认为,喝牛奶就是戒不清净,不喝牛奶我的戒最清净。比丘戒成了牛奶戒了!戒律里没有一条不喝牛奶的戒,佛自己也喝牛奶的。五戒就要照五戒的要求,比丘戒就要照比丘戒的要求,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加一点进去,否则在佛法里就叫“戒禁取”,那是邪戒。

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5)

傅老师解答提问时的开示 2006.8.7

六度颠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

提要:
  ·愚痴的忍,伤害他人的忍,都是颠倒
  ·损害佛门声誉,滥慈悲的忍,都是颠倒
  ·不能邪精进。不修戒定慧也不能叫正精进
  ·佛弟子不修禅定学气功、忙打坐也是颠倒
  ·佛法要多闻,如果认为法越听多越不好岂不颠倒了
  ·念处颠倒了,出不了生死;六度颠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

愚痴的忍,伤害他人的忍,都是颠倒

第三,忍辱。忍辱也有颠倒的,有人修的忍辱,不是佛教的忍辱,他好像是儒教的忍辱、道教的忍辱。佛教的忍辱要有原则的,忍要忍出智慧来。愚蠢的忍,佛教是不主张的。比如别的宗教讲,如果你左边脸给人家吐了口水,你把右边的脸也送给人家去吐,我们佛教不干这种蠢事。如今佛教里边有人在学儒教的百忍堂,忍得好算你功德圆满。结果自己的媳妇被人家抓去,他也忍着不说话,那不是害人吗?你功德圆满,媳妇倒霉。我们佛教修行的功德可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也不能建立在看见别人干坏事不说话的忍上。可是今天佛门这种风气很厉害啊。

损害佛门声誉,滥慈悲的忍都是颠倒

我年轻时候,就有人批判佛门里的“滥慈悲”。可是前几年有两个年轻的居士来跟我谈“忍”,还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从前有个女的有了私生子,旧社会有了这种事,这个女的名誉就败坏了,所以她把私生子抱到寺院里去。和尚滥慈悲,为了保护这个女的名誉,就收下来养了。当地人就传开了,这个和尚不规矩,生了一个孩子,还养起来。这个和尚也不说话,忍。最后这件事情弄清楚了,原来不是和尚生的,是那个女的生了抱过来的。他讲这话的意思是无论人家怎样说,你们都要忍。我就有点想不通,人家说诽谤的话,你不去阻止他劝他别说,光叫我们忍,你这算什么道理呢?

据说这个故事,在佛教里非常流行,都说这个出家人好。其实你为了一个女的损坏了比丘的声誉,也败坏了整个僧团的声誉,也败坏了佛门的声誉,这些你怎么不考虑啊?就等于抓粒芝麻丢了西瓜,这是颠倒。

不能邪精进。不修戒定慧也不能叫正精进

第四要修精进。精进不能颠倒,精进颠倒了是邪精进。我们是要正精进,而不能邪精进。所谓正精进就是照佛陀的教导精进,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戒定慧都要精进,勤就是精进。你不修戒定慧,能叫正精进吗?即使你三个里只用功一个,那也摆不平啊。或者佛陀没有规定的精进,你偏要这么做,那叫邪精进,颠倒了。或者你去朝山,朝山是去朝菩萨的圣地。如今社会上人去名山旅游,一路上喝酒抽烟就别提了。佛门里的人去朝山,即使不喝酒不抽烟,可他一路上尽起烦恼,简直在朝烦恼山。朝山特别起劲,今年朝完,明年再朝,起了烦恼,从山脚下吵架一直吵到山顶,你这个朝山算是精进吗?

佛弟子不修禅定学气功、忙打坐也是颠倒

第五,禅定。禅定有正定邪定,有些佛门里的人不学禅定,去学气功,那不是颠倒了?气功是外道呀。有些人学了气功,又到我这儿来学禅定,学了禅定又跟气功混在一起,这也是颠倒了。有的人不修禅定倒也罢了,还说闲话,“修禅定要入魔的。”还有人说:“我是天天打坐的。”佛教里只有禅定没有打坐,只打坐不修禅定,到底在打什么坐?全颠倒了。

佛法要多闻,如果认为法越听多越不好岂不颠倒了

最后一度是般若度。深般若,一切要证空;广般若,一切佛法都要懂,因为一切佛法都是帮助你进入深般若的。可是有的人不听法,还说闲话,“法不能多听,越听越糟糕。”而种种颠倒的话却听得特别多,那不是颠倒了?你是修大乘六度的,非但要听法,而且还要学大般若的法,因为“般若波罗蜜”是第六度。

念处颠倒了,出不了生死;
六度颠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

中国的佛教一向称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就要修好六波罗蜜。如果你四念处也颠倒,六度也颠倒了,你既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众生,将来免不了还要受倒悬的果报,倒悬就是下三恶道。

今天借着你们提的菩提心这个问题,我结合盂兰盆解救倒悬之苦的含义,给你们做这样的解答,咱们就讲到这里吧。(掌声)(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4年释迦佛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