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普献法师:止观双运的技巧


   日期:2025/4/30 1: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止观双运的技巧
 
「止」「观」要能够互相搭配。譬如,我们开了一艘船,航行在大海当中,遇到暴风雨的时候,最好拋下锚、固定这艘船,暂时停驶(止),等暴风雨过了,再把锚拉起来,继续往前航行(观)。
 
    修行也是一样,由于我们的心一直很散乱(遇到狂风暴雨),所以必须先修「止」(拋下锚),把重心放在呼吸(让船固定下来) 。心息相依了,心静下来了(风平浪静),这个时候,就开始(观〕 生理变化(开船了)。
 
一个部位一个部位,从头、颈部、肩膀、背部,或者腹部、手、脚顺序,轮流去观察它的感受。对每一吋肌肉做定点式的观察,观察肌肉是酸、是痛、是麻、是痒、是绷紧的、或是松弛的,每一吋肌肉感受都会不同。
 
最初,我们只能感觉到比较粗的感受,譬如酸、痛、麻、痒。当你发现这些感受的时候,要「相应不理」, 虽然发现了,但是不处理、不反应。我知道酸,你酸你的,知道痛,你痛你的、知道麻,你麻你的,不管它!不要起贪瞋痴反应。
 
经过这么一观察,心乱了,产生浮躁的感觉,坐立不安,这个时候,你要回到「止」的阶段,再度注意呼吸,就像遇到暴风雨时,要拋锚啊,把锚拋下去,将船固定。心息相依,风平浪静了,又开始观察感受。
 
最初我们只能够发现粗的感受,酸、痛、麻、痒,慢慢、慢慢,粗的感受就会变成细的感受,稍微有点怎么样,马上就能察觉。但是,千万不要做反应:啊!这里很痒,抓一抓,喔!这里酸,揉一揉。这一反应,完了!心就乱了!
 
感受来了,相应不理,知道、但是不处理。这样,慢慢养成习惯,从粗的感受,到细的感受,最后,连五脏六腑所传送的生理信号,也能察觉出来。五脏六腑,不断的传送波动,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产生,这是比较细微的部分。心静下来时,这些细微的感受,你也能够察觉出来,这是观的工夫。
 
止观要双运,当你观的时候,心乱了,就回到止,注意呼吸,注意呼吸,等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开始注意生理上所发生的现象、生理上的感受。
 
感受,是我们内心的表现,是有意识与无意识、表层意识与深层意识之间的桥梁。人的意识,表层意识只占百分之五,还有百分之九十五属于深层的意识,也是不断的产生感受,所以,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这百分之九十五的、潜在的贪瞋痴的种子,会一个一个的再浮现上来― ― 从潜在意识浮出表层意识,所以,会让你很难受。
 
  譬如,你的心稍微静下来时,你会想,我今天念佛念得这么虔诚,我诵经诵了这么多遍,我做了许多善事,佛怎么不现身给我看呢,佛怎么不放光加持我呢,佛怎么不让我开悟呢。请问,这是什么在反应?贪爱的心― ― 贪爱的种子起现行了!我希望它静,它偏偏不静,所以,越坐就越烦了。你贪静、贪感应,贪佛菩萨来帮你加持,贪大开圆觉、大开智慧,贪神通,无所不贪,心攀缘境界,当然坐不住。
 
  有时候,忽然间焦躁不安,一直想发脾气,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念头,过去某某人恩将仇报,那样那样折磨我,那个人几十年前骂我一句很难听的话,某某人过去曾经在大众面前羞辱我,一想到那些,赫!咬牙切齿!这是瞋恨的种子现前了。
 
  在这个紧要关头,你只是静静的观察:喔!无量劫来的贪瞋痴的种子浮现了!
 
  贪瞋痴种子浮现的时候,会让你坐不住。我的经验里面是这样子的。你这么坐坐坐,忽然间,全身很不舒服,有时好象万箭穿心,有时又好象整个身体变成粉了,有时整个头晕掉了。
 
  奇奇怪怪的感受,会因个人而不同。但是,不要去把它们作搭配,不要搭配这个是什么种子、产生什么现行、产生什么感受,只是了解:自己现在是贪的种子在出现?瞋的种子在出现?无明种子在出现?
 
  因为,诸行无常,所以,它不断的产生、不断的变化、然后消灭。
 
  我只是「相应不理」― 只是站在生命的原点(归零),看着它产生、变化、消灭。
 
  我只要把这个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不反应它。它产生,我知道,但是不理,它变化,我知道,它消灭,我知道,它又产生,我知道,它又变化,我知道,它又消灭,我知道。我只是知道它产生、变化、消灭的过程,但是,我不反应。
 
(选自"履佛所行道"160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