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


   日期:2025/4/30 1: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①

傅味琴
 
2002年8月21日傅味琴老师应净慧法师邀请,回访柏林寺净慧法师,当晚,净慧法师请傅老师在庄严的观音殿广场给前来参加中元节的五百余居士作开示。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
提要: 
  ■ 寺院一整齐,邪的东西就很难插进来
  ■ 培养年青一代,要有戒定慧三学
  ■ 有人说“出家修不好”,那释迦太子为什么要出家呢
  ■ 假和尚能代表僧宝吗
  ■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
  ■ 身不出家心出家

寺院一整齐,邪的东西就很难插进来

傅老师:尊敬的净慧法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很早就有个心愿:来看看净慧法师,看看柏林寺。这次来了生大欢喜心,柏林寺非常好,庄严、广大,我们是今天上午到的,柏林寺给人的印象非常整齐。寺院一整齐,邪的东西、杂的东西,就很难插进来。

培养年青一代,要有戒定慧三学

本来准备今晚听净慧师父讲法,结果挺有趣,想不到净慧师父来看我,要我跟大家讲讲。我有话直说,说我很会讲也不真实,说我不会讲也不真实,因为大家可能知道,我是佛学苑老师,佛学苑老师怎么能一点不会讲呢?那你讲什么课呢?其实我在佛学苑培养年青一代都是从头开始,讲的戒定慧基本三学和菩提道次第。今天有这么多的法师、居士,大家相聚在一起当然是非常欢喜,仅仅讲几句我学佛的心得,向大家汇报一下,我讲话挺随便,我看今天我就随便讲几句。

有人说“出家修不好”,那释迦太子为什么要出家呢

我经常想不通这么一句话,有人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我今年73岁了,在家生活过了几十年,能修得好吗?自己心中明白。如果在家修得好,那为什么当年释迦太子要逾城出家呢?这话如果是在家居士讲的,那对僧宝太不恭敬,居士是僧宝的弟子,哪可以对师父这么不恭敬?颠倒了。如果出家人信了这话,我很担心他有一天会还俗,因为出家修不好。所以这句话我始终没想通,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目的?

假和尚能代表僧宝吗

也许他是由于看到佛门一些不太好的现象,但这种不太好的现象能代表佛教吗?假和尚能代表僧宝吗?所以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我是不同意的。我自己年青时候就想出家,想了40年,到今天还是个居士。有人说我很会讲法,说我很会讲法,并不是说我修得很好,就一张嘴巴会讲。有一天,我问佛学苑的年青出家人:“你们说是我智慧大还是你们智慧大?”有位学生回答:“我们智慧大。”我听了就高兴地说:“你说的不错。”我又问:“为什么?”“因为我们出家了。”“一点没错,我虽然会讲一点法,这个智慧不是我自己的,我是听来的,学来的,你们发自内心,为了生死,为报佛恩,为使娑婆世界正法久住,能够觉悟到要出家,这个智慧是你们自己的。”举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出家殊胜!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

在家哪比得上出家?我说应该是:“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所以在家人要跟出家人学习,称出家比丘为师父,道理就在这里。

身不出家心出家

在座居士听了也许有人心里会灰心,“我没有条件出家,看来这辈子就没有办法成就了。”我还是这句话:“要想修得好,只有出家。”不过回过来也说几句,在家居士没有条件出家,还有一个办法,“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出家修,心出家嘛!什么叫心出家?你心里有没有在家人的世俗习气?有没有在家人的世俗感情?有没有在家人的贪心、瞋心、痴心?总的来说有没有在家的烦恼?有,你就没有出家,没有了,或者你正在走向出家的道路,你心出家了!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②

傅味琴
 
熟了易打妄想,越简单越难修
提要: 
  ■ 熟了易打妄想,越简单越难修
  ■ 要不断从变换中提高
  ■ 一个轮子的车,你能骑得上去吗
  ■ 在有些人的影响下,释迦佛已经靠边站了
  ■ 世俗的家不是如来的家
  ■ 我是佛教,不要跟我讲道教

熟了易打妄想,越简单越难修

这次在苏州,跟苏州居士们碰头,有人提了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使我了脱生死?”如果有的话,释迦佛何必说四十九年法呢?要知道越简单越难修,你越修得多越是好修。我们来讲个事实,常有人跟我这么说:“我是修唸佛法门的,可是唸佛时妄想特别多,如果唸《心经》、《金刚经》,妄想就少。”事实证明,熟的东西容易打妄想,不太熟的东西就不容易打妄想,越简单越容易熟。你们各位居士都喜欢修唸佛法门往生净土,非常好,都想有把握能够快快成就,可是要多懂得一些道理,不能不讲道理,不能不根据事实。

要不断从变换中提高

修行路上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否则就跟盲修瞎练差不多,越简单越容易熟,越熟越容易打妄想,从六个字减少到四个字,那更少了,有的地方还把四个字减少到两个字,那就更少了。诵经也是这样,如果你光唸一本经,唸熟了,就开始打妄想了,有的人打妄想本事还很大,一本经从头背到底,一个字也没背错,可是他边背边打妄想,经念完妄想打完。所以释迦佛无论在给我们学习上、教导上,都是非常的细致丰富,要不断地从变换中提高。

一个轮子的车,你能骑得上去吗

修行不能贪简单,简单了就不稳当。举个例子,自行车两个轮子,小汽车四个轮子,哪个稳当?还有一种自行车,一个轮子,我见过,是杂技演员表演的,你能骑得上去吗?马路上常看到自行车翻车,很少看到汽车翻车,可见四个轮子胜过两个轮子。唸经也是如此,不能光唸一本经,唸熟了就换一本,目的就是止息妄念。

在有些人的影响下,释迦佛已经靠边站了

一本经不能代表所有的经,就好比从前有句话说:“所有的好事不能靠一个早上完成。”一样的道理,否则释迦佛何必讲那么多的法呢?皈依愿有一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当然不能违反。发了四宏誓愿也不能骗佛,其中有一句“法门无量誓愿学”。一个佛弟子,违反了皈依,违背了誓愿,骗了佛,这算什么佛弟子呢?更谈不上将来的成就了。再说,阿弥陀佛从来也没有讲过,叫你不要听释迦佛的话,可现在有的人这么一说,释迦佛已经靠边站了。

世俗的家不是如来的家

既然如此,有没有一个了生死的简单一点的方法呢?我刚才讲了,没有的,不过我可以讲一个总的原则,这个总的原则讲起来比较简单,就是要想成就必须出家。出家是为了了生死,要了生死就得要出家,身不出家心出家也好。我们做居士的,叫在家居士,你这个家到底是什么家,想一想,是世俗的家,并不是如来的家,也不是彼岸的家,心不出离这个家就谈不上出家,谈不上了生死,为什么?世俗的家充满了世俗气,不可能没有的。

我是佛教,不要跟我讲道教

讲个小插曲,苏州同学告诉我,有一次某个地方的居士跟他说,我看了你们编的杂志,样样都好,就是有一句话他很难接受,什么话呢?说《了凡四训》是封建儒教,他很难接受。我认为这句话没有讲错,要摆事实,讲道理。袁了凡是不是封建社会的人?就拿民国说吧,民国初期的人充满着封建思想,封建社会的人难道没有封建思想,可能吗?好像他听到这句话非常气愤似的,那请问,如今有很多很多的话都在谤佛谤法谤僧,你为什么不气愤?你究竟是释迦佛弟子还是袁了凡弟子?立场不要站错了。比如一次有人跟我说,这也很好,那也很好,甚至讲道教也很好。我没有时间跟他扯,他跟着我走,我就不得不对他说:“我是佛教,不是道教,你不要来跟我讲道教。”佛弟子只跟释迦佛一鼻孔出气。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③

傅味琴

 

 

 

 


消灭佛教的是佛门里面的人
提要: 
  ■ 消灭佛教的是佛门里面的人
  ■ 充满世俗气,能了生死吗
  ■ 不要再做老众生了
  ■ 圆满的法还需要补缺补短吗
  ■ 人生几何?切勿再打斜岔
  ■ 生命无常,一口水喝完,人就死了
  ■ “还俗”就是还到世俗里去流转生死

消灭佛教的是佛门里面的人

回过来再讲,在家居士能没有家庭观念吗?亲戚朋友全是世俗上的人,谁能做到没有世俗心?在家居士有时候来听法,心里还想着老头子、老太婆;稍微有点下雨赶紧回去,因为晒的衣服没有收回来。有个爸爸曾说过:“佛教是好,可是我的孩子不能学佛,因为学了佛他做不了大老板,还会剃头出家了。”最好全家拜拜菩萨烧烧香保保平安,这么搞下去,以后所有的寺院就没有佛法了,也没有出家人了,那佛教不是灭了吗?说到底,真正消灭佛教的不是佛门外面的人,而是佛门里面的人。

充满世俗气,能了生死吗

既然在家居士充满世俗气,能了生死吗?了生死要走出世间的道路。何况还贪得无厌,做生意赚了50万还嫌少,100万赚了还要200万,自己的儿女接受一些佛教的知识,想从事一些佛教事业的工作家里就反对,就怕你放弃自己的名和利,我讲这一些已经可以了。

不要再做老众生了

要了生死必须要心出家,出家出家,在家居士也可以出家,出什么?出离家里的烦恼,出离家里的世俗气。我们今天在家里,应该承认我们是凡夫众生,而且这个众生做得老资格了,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世的众生,变成老众生了。众生的习气很深啊,你不修行,不断烦恼,不改变自己,你能了生死吗?

圆满的法还需要补缺补短吗

你在世俗上多花一点时光,就等于在出世上减少一点时光,当然我这是站在要了脱生死的立场上讲的。打个比喻,孩子过两三天要考试了,愚蠢的父亲拿了几本书跟孩子说:“我借到几本好书,你三天里把它看完。”如果说这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话,父亲的话也没错啊,这不是坏书,好书啊,那么温课也不温了,专心看这些书,浪费了他考学校的温习时间,结果学校没考上。所有的佛经全是为了我们了脱生死,大乘佛法是为了我们成佛,世间上的一般善书能比吗?再说我们仅仅只有这么一点时光啊!何况,佛法已经圆满了,还需要封建社会的儒教、道教或者外国教来做补充吗?难道佛还会有短吗?要你补补长?难道佛还有缺点,要你补补圆满吗?

人生几何?切勿再打斜岔

我们站在人世间说话,可以承认儒教、道教都是劝人为善。如果站在修行、了脱生死上说话,我们学儒教、道教,就没有时间去深入经藏啦,俗话叫打斜岔,人生几何啊?

生命无常,一口水喝完,人就死了

净慧法师给我们讲法时,提到一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说有位法师上了汽车,有点难受,想喝杯水,一口水喝完,人已经不行了,赶快送到医院,已经死了。所以净慧法师经常说:修行要抓当下。你看佛经,知道贪欲过患,瞋恨心要下地狱,觉悟马上提高了。你去看善书,咕噜一下死了,你这个佛弟子是带着佛法的觉悟,佛法的智慧命终的吗?

“还俗”就是还到世俗里去流转生死

我刚才讲的是个总纲,不论在家,甚至发心出家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有世俗气。1954年,我25岁就上了五台山,我在广济茅篷听法,能海上师讲法非常风趣。他对出家弟子们说:“你们出家喽,还打什么妄想?难道还要娶个二夫人吗?”弟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四川人女的都称“二”,这就是说一出家要完全排除世俗。“还俗”什么意思啊?就是还到世俗里去流转生死。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④

傅味琴
 
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不怕天魔邪道
提要: 
  ■ 出家人不舍俗,是学不得的
  ■ 护持佛法最重要
  ■ 出家人要精神抖擞
  ■ 听佛的话,要亲近三宝
  ■ 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不怕天魔邪道
  ■ 居士护法要靠狮子吼
  ■ 不听法,一辈子做苦恼人
  ■ 根本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
  ■ 如今靠人吹到半空的轻毛菩萨很多

出家人不舍俗,是学不得的

前几年听到一件好笑的事,有位先生到寺院里去,问:“哪位是方丈?”有人指旁边一人说:“他就是。”一看,穿西装皮鞋的,叫西装方丈,世俗的衣服都舍不掉。“我所”都丢不掉,你能丢掉一个“我”吗?这样的出家人是学不得的。

护持佛法最重要

出家是内护,在家是外护,护什么?护法,法最重要。社会上那些喝酒吃肉赌博的人往往看不起出家人,我们佛弟子可不能看不起出家师父,三皈依就有皈依僧嘛。

出家人要精神抖擞

有的年青出家人,精神面貌不太好,不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没有精神,可能被人泼冷水泼得太多了。有的社会上人看出家人是冷冷的眼光,现在佛门里边也逐渐这样了。

听佛的话,要亲近三宝

离开三宝,不知道亲近三宝,不知道恭敬三宝,更不知道供养三宝,其原因离不开种种不恰当的话的影响。比如说“出家修不好”,哪能恭敬三宝呢?“关起门来修”,天天躲在家中小佛堂里,不愿意到三宝的地方去。我们不听他们的话,我们要听佛的话。

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不怕天魔邪道

一出家就是人天师表,佛是狮子,我们是小狮子。狮子一吼,百兽惊怖,外道、魔道听到佛讲法个个害怕,我们怕那些魔道、外道、邪道干什么?要敢说敢为,如果不敢说,已经不对了,不敢为,更不对!瑜伽菩萨戒上有:“见作非理不正说”,看见别人做的不符合佛的教导,你不以正法去跟他说,你犯戒,这就是佛教。儒教怎么说?“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家瓦上霜。”说别管闲事吧,这是闲事吗?否则怎么护法呢?

居士护法要靠狮子吼

居士也是如此,居士是护法居士,有我们佛弟子在此地,一切邪道、魔道、外道,就没有你站的地方,用不着赶他们,他们自己会出去的,靠什么?靠法的威力,靠狮子吼。

不听法,一辈子做苦恼人

修行人不要做苦恼人。说:“你怎么老是起烦恼呢?要修行,不要起烦恼啊。”回答说:“我哪里不知道啊?烦恼来了,我没得法呀,很苦恼呀。”这不是说得很明白吗?烦恼来了,就因为没有得到佛法,所以变了一个苦恼人,一天到晚喊我是苦恼人,却偏偏不肯听法,那么你只有一辈子做苦恼人了。你不听法,怎么解除苦恼,苦从哪里来你都不知道,好比病因都不清楚,怎么治病呢?

根本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

要了生死还得有条路,稍微跟大家谈谈我的想法,我们首先要抓一条根本的路,抓住了根本,一切好办。比如一棵树,你抓住树根了,取回去种在院子里,它就能继续生长,能开花结果。如果折一根树枝,摘一朵花,取一片树叶,插在花瓶里,两三天就死了。所以要抓佛法的根本,那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你抓住根本的法,就能觉悟,就有办法,就有一条路。

如今靠人吹到半空的轻毛菩萨很多

比如念小学,数学老师教你:1+1=2,这就是根本;你到初中,也是要加减乘除;你到大学还要加减乘除,至于什么三角、几何都离不开这个根本。

即使自以为是大菩萨的人,没有根本,你这位菩萨哪里来?没有基础就是空中楼阁,能海上师称这种人为轻毛菩萨。以前轻毛菩萨靠风吹,风一吹就飘到半空,现在轻毛菩萨靠人吹,那就更多了,人帮你吹一吹,一下就窜到半空了,高高在上,要不了多少时候仍然掉下来。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⑤

傅味琴
 
灭烦恼的方法就叫“道”
提要: 
  ■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 快乐的地方难修行
  ■ 苦从烦恼的聚“集”来
  ■ 灭烦恼的方法就叫“道”
  ■ 照佛的标准去做,叫菩提道
  ■ 离开了佛经,修什么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什么是根本的法?释迦太子当年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啊!佛讲出来的法会错吗?佛讲的法哪有这个法高,那个法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嘛。即使你认为这个法不够高,可是它是根本啊,你没有母亲哪来儿子?哪怕母亲只有一个,她可以生10个儿子啊,所以佛最初讲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四谛法就是根本法。

快乐的地方难修行

苦每个人都知道,一个人知道苦还有希望,如果不知道苦,这个人就很难修行。同样的道理,什么地方最好修行?苦的地方最好修行,快乐的、享受的地方很难修行,因为没有苦。四大洲:东圣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其中北洲人最富有。阿罗汉到北俱卢洲去度众生,给他们讲苦,他们听不进去,说我们不懂什么叫苦,这样吧,你给指一指吧!哪种情况叫苦,阿罗汉用天眼一看,那个地方找不到苦,所以很难度。现在有钱人很信佛,也想修行;穷人也信佛,也想修行,因为他们都有苦。有病的人才肯看医生,没病了谁看医生?最可怕的是有病而不觉得苦,不肯看医生,这就危险了。

苦从烦恼的聚“集”来

苦从哪里来?苦、集、灭、道,“集”就是烦恼的聚集,烦恼累积起来了,你决定苦,有因必有果。有人想修行,从不想断烦恼,能了脱苦吗?有人冒着火说:“你不知好歹,我好心度你,希望你离苦得乐,你懂不懂啊?”他自己在受苦还要叫人家离苦得乐。

灭烦恼的方法就叫“道”

“灭”是灭什么?灭掉烦恼,灭掉烦恼就没有苦了。怎么样趋向灭谛呢?得有条路走啊。“道”就是路,修道就是修路。人们经常说人生坎坷,就是人生这条路高高低低不好走,一不小心摔了跟头,进精神病院去了。世间上的一切道理,能使你走上了脱生死的道路吗?连人生坎坷的路都铺不平。我们今天都是修行人,要走一条能够使我们断掉烦恼到彼岸的道路。有了这样一条道路,你人生的路也平了。

照佛的标准去做,叫菩提道

道谛,“谛”就是真实不虚的道理,你如果能修好道谛,这条路不会错。我们想成佛,我们想成就菩提,菩提就是成佛,这条成佛的道路就叫菩提道。我们在修这条道路的时候,要按照佛的标准修好,用不着我们去创造发明。

离开了佛经,修什么

我在福鼎时,有位从辽宁来的大学生,他写的修行日记上说缘觉也是了生死,既然有缘觉,我也可以成缘觉啊,志气很大,理想不错。那个时候我正在讲十二因缘,我说你十二因缘都不明白,你怎么成缘觉呢?修道怎么个修法,用什么工具?你都搞不清楚,你怎么修啊?说我只要一句佛号就是修行。《阿弥陀经》里讲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就是要你修道谛呀。假如你不听不学,离开了佛经,修行修什么?佛说“离经一字,即为魔说”,离开佛经一个字,他所讲的话,全是魔说的法。所以《阿弥陀经》里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就是三十七道品里的修法,佛要我们修起来,道谛就是断烦恼的法。佛都给我们说了,咱们不修,可惜不可惜呢?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⑥

傅味琴
 
把烦恼灭了,此岸就是彼岸
提要: 
  ■ 不听佛的教言,叫什么佛教呢
  ■ 贬低了释迦佛的法,罪过你背得起吗
  ■ 自作主张绕圈子,哪一天才能绕得出来
  ■ “道”就是趣向菩提涅槃的道
  ■ 把烦恼灭了,此岸就是彼岸
  ■ 修行要破除面对境的迷惑
  ■ “有”即无常,空了“有”即常
  ■ 抓“有”的人死了,又抓了个有身体的我
  ■ “众生”从“情”来

不听佛的教言,叫什么佛教呢

今天我听净慧法师讲,每个法门都好,每个宗派都好,尤其我们现在,很多人受了某种邪见影响,不主张听法。不听佛的教言叫什么佛教呢?

贬低了释迦佛的法,罪过你背得起吗

不光是释迦佛要讲法给你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讲法给你听,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也要讲法给你听,而且十方如来所讲的法都一模一样。说我现在不听释迦佛的法,我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去听阿弥陀佛的法,你亲爸爸讲的法也不见得差呀,说得严重一点,这是贬低释迦佛,贬低了释迦佛讲的法,这个因果你背得起吗?

自作主张绕圈子,哪一天才能绕得出来

释迦佛为我们修道准备好所有的工具,怎么样去修这条道路,怎么样通向彼岸,也给我们安排好了。我们不听不修,自己绕圈子还说修行难,了生死没有希望,绕圈子即使绕个明白也叫绕圈子,如果你绕得糊里糊涂,也不知哪一天才能绕得出来。

“道”就是趣向菩提涅槃的道

苦集灭道四谛法,灭谛,要从道谛修。我们讲道,是趣向菩提涅槃的道,道谛的道是趣向成佛,是趣向涅槃解脱的道路,那么苦集灭道是小乘吗?心有大小,法无高下。苦集灭道是直接通向成佛的法啊!三十七道品就是菩提的支分。菩提涅槃是佛的境界,涅槃就是解脱,到了彼岸就解脱了,彼岸就叫涅槃。

把烦恼灭了,此岸就是彼岸

“彼岸”是打个比方,我们此岸是无穷无尽的苦,彼岸是常乐我净,一点苦也没有。好比我们要从无穷无尽苦的此岸摆渡到没有苦的彼岸,总不能空想,要有桥或者有船。彼岸此岸都是比喻,彼岸没有烦恼就没有苦,了生死、解脱苦,是我们修行的目的。那么如果我们在此岸的时候断掉烦恼,岂不也就没有苦了,那不就是彼岸了吗?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了断烦恼的工具,把烦恼断掉了,我们就到了彼岸。

修行要破除面对境的迷惑

你们经常听法师讲,当下最重要,烦恼断尽,当下就是彼岸,此外哪有另一个彼岸?看你空得了空不了,能观烦恼当体即空,不被烦恼诱惑,烦恼对你就没有作用了。修行最重要的是破除境对你的诱惑,所以烦恼又叫惑。

“有”即无常,空了“有”即常

菩提就是佛,涅槃就是解脱。且不多讲,就讲常乐我净的“常”,你想在世俗上求一个常,求得着吗?在家居士头发很多,我年青时候的头发比你们还多,今天怎么全掉了?不可能“常”呀!时时刻刻都在变。常从哪里来?你没有无常就是常,说这个“常”哪去找呢?世间上既然一切都无常,叫我哪去找常呢?你天天在抓“有”,这个“有”就是无常。你把“有”放下,一切空掉,“空”就是常。虚空是永恒的,没有生老病死,成佛就是成就佛的法报化三身。空跟明合起来就是成就法身,“空”没有生老病死,空中的光也不会流转生死。没听说过“大妈昨天生了吗?”“生了,生出一道光来。”

抓“有”的人死了,又抓了个有身体的我

如果你抓住一个有,你就会跟着它转,有这个身体,就有老、就有病、就有死,死了还要抓有,又抓住了一个有身体的我。

“众生”从“情”来

众生从哪里来?讲句通俗的话,“从情来”,所以称为有情。我讲的情,可不是菩萨的情,菩萨的感情像天上的太阳,没有自私。我讲的情是情爱的情,如果你对这个人有情,你生死了不脱,因为你不肯离开他,即使他不修行你修行,修到后来仍然要到他那里去。他投胎成了狐狸,你也宁愿做狐狸去陪他。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⑦

傅味琴
 
要以菩提涅槃为究竟的境界
提要: 
  ■ 男女相爱,是生死的根本
  ■ 有情的众生不得解脱
  ■ 要拔出世俗的情,培养菩萨的慈悲
  ■ 要以菩提涅槃为究竟的境界
  ■ 以慧眼看男女,都成了白骨精
  ■ 从爱到不爱就叫修

男女相爱,是生死的根本

这么说佛教岂不成无情了?无情是草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话要跟大家讲清楚,修行是要把凡夫愚痴的情爱转变为菩萨慈悲的感情。修行就是转,不转不叫修行,解脱怎么解脱?就是在情上解脱。一说到情就容易想到男女的感情,男女相爱是生死的根本。

有情的众生不得解脱

任何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它能够存在,必然跟外界有联系,必然有外围的存在。即使最难断的男女的情,它也有联系,有外围。

不仅对男女有情,连对一只小猫小狗你都会有情,连你用的东西你都会有情,随时随刻都会产生爱。要了生死这些都不能留恋,一切都要变坏,你留恋干什么?我常讲,娶老婆娶的都是老太婆,嫁丈夫都是嫁的老头子,这句话没错吧。她年青时嫁给我,我今天是不是老头子了?我年青时娶了她,她今天是不是老太婆啦?想想穿,这个“情”就不必要了。而且有了“情”就成了无期徒刑,今天像对老猴子,互相还是离不开,所以生死流转,不得解脱。

要拔出世俗的情,培养菩萨的慈悲

成了家你要这么样她要那么样,就没得你的自由,成家就好比钻到一个有刺的洞里去,叫荆棘林,一根一根全有刺,弯成中间一个洞,你钻进去,这就是家,动一动,就会刺痛你,叫哎唷哇,能自在吗?从前美国有个总统说过:“老婆就像一只蚊子,一天到晚耳朵边嗡嗡嗡,嗡个不休。”你爱这个茶杯,其实没有这个茶杯你也能活,男人没有女人也能活,女人没有男人也能活。修行要培养的是菩萨对众生慈悲的感情,千万不要在世俗的感情里拔不出来,那就是生死的流。

要以菩提涅槃为究竟的境界

菩提是指佛证得的大智慧,涅槃是指佛证得的究竟境界。智慧有两种,一种叫根本智,一种叫后得智,根本智就是真谛,后得智就是俗谛。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能感觉到,见闻觉知,这是后得智。你们听到说法的声音,在说法里得到一点智慧了,这叫后得智。后得智是后天得到的,根本智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众生都有根本智,也就是说每个众生都有佛性,可惜被见闻觉知蒙住了。眼睛看得太多了,耳朵听得太多了。我们别的都不讲,要了生死修行,眼睛不要看跳舞,耳朵不要听卡拉OK,否则你生死了不脱的。心里想的太多,无非是贪瞋痴妄念,就好比在我们的佛性上掩盖了灰尘,如果能离开,根本智就能现出来了,好比乌云散开了,太阳就出来了。

以慧眼看男女,都成了白骨精

太阳始终存在,众生的佛性也始终存在的,就是被乌云遮住了,怎样才能离开呢?你能不接受就好了。说眼睛总得看呀,耳朵总得听呀,哪能不接受呢?你观念转变一下,就是不接受。男青年看见女青年容易起爱慕心,修行人就把观念转变一下,好像孙悟空的慧眼见到了小姑娘——白骨精;女青年看到男青年——也是白骨精。大家不要生气,我这不是骂人,因为我是讲了生死嘛,再说每个人的身体,肚子就是粪桶,人皮包的粪桶,有的人还多了一点肿瘤。身念处就叫我们修不净观。

从爱到不爱就叫修

情跟爱摆脱不了的人是不可能解脱的。耳朵听到音乐的声音,觉得蛮好听,第二个念头就要不生欢喜心,这就是修行。一次广播电台征求听众对卡拉OK的意见,电台转播了听众在电话里说:“我想到饭店去安安静静吃顿饭,偏偏卡拉OK,唱起来像鬼叫。”咱们修行人听他干什么?众生大颠倒,手掌翻一翻就叫修行。
 
柏林寺中元节法会开示⑧

傅味琴
 
行人的“道”就是从不清净到清净
提要: 
  ■ 修行人的“道”就是从不清净到清净
  ■ 下品下生要161亿年才花开见佛
  ■ 上品上生是你现在修清净心修出来的
  ■ 极乐世界就在你心里
  ■ 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才能烦恼无尽誓愿断
  ■ 出家人不出烦恼生死的家叫出家在家
    在家人出了烦恼生死的家叫在家出家

行人的“道”就是从不清净到清净

把根本智开发出来而证得涅槃的体,这就是道谛。道谛就是我们将来究竟解脱涅槃的体,简单的解说,道谛就是从凡夫的尘土到圣者的净土这样一条道路。念佛法门求生净土的更应该有所体会,你为什么要往生西方?“西方是净土哎。”阿弥陀佛欢喜不欢喜啊?我看对有的人欢喜,有的人不欢喜,我这是打打比方,哪种人阿弥陀佛不太欢喜?脸也不洗,拖着鼻涕,穿了一双破拖鞋,全身肮脏,好比世间上,像这样的人怎能进干干净净的五星级宾馆呢?你能得到下品下生还不错呢。

下品下生要161亿年才花开见佛

希望你们求生西方净土的居士们,能得上品上生,能立即花开见佛多好,否则你往生莲花里十二大劫不得出来,我看也太别扭了吧。十二大劫有人算过,要一百六十一亿年,说要得上品上生可能吗?当然可能,你走楼梯试试,你走底下一格,再往上走一格就高了嘛,看你肯走不肯走啰,为什么老喜欢下,不喜欢上呢?就好比国内佛弟子有种怪现象,喜欢愚不喜欢智,取名字也喜欢带个愚,佛是喜欢有智慧的弟子,佛不喜欢愚蠢的弟子。当然你往生上品上生,阿弥陀佛特别欢喜了。比如我有一次看见有人求签,他求了一看,把签条一团一丢,再求,一看,高兴了笑了,可能是上上签,等他一走,我把地下的捡起来一看,下下签。哪个喜欢下下啦?

上品上生是你现在修清净心修出来的

那么上上怎么来?是你现在修出来的。有人说:“我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能修成莲花。”莲花是什么?莲花是清净,只有一颗清净的心,才能有极乐世界八功德水里生长的清净莲花,你越清净品位越高,莲花越大。

极乐世界就在你心里

我曾听法师说过,莲花在你心里,极乐世界也在你心里,我双手赞成,因为懂佛法的人都知道心包太空,心是无形的,心能遍虚空。比如你人要去北京,你得坐火车到北京,可是你心里想北京,北京就想起来了,想美国美国也想起来了,心有多大?虚空多大心多大,所以叫心包太空。当然我们说的这个心不是烦恼心,不是妄想心,不是肉团心。整个虚空法界都在心里面,那么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就在里边了吗?

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才能烦恼无尽誓愿断

今天么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句话,修行就是修一颗心,希望大家在修行上要学法,只有法门无量誓愿学,才能烦恼无尽誓愿断,要断烦恼才能心清净,这是念佛法门的居士应该努力的一个关键。今天已经超过时间了,对不起大家,花费了大家很多时间。(台下鼓掌)

出家人不出烦恼生死的家叫出家在家

在家人出了烦恼生死的家叫在家出家

净慧法师总结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晚上我们听了傅老师的一席话,大家都法喜充满。傅老师跟我们讲了出家、在家,出什么家呢?出烦恼家,出生死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感到很惭愧。我们虽然身出了家,但有时候或有的人心没有出家,还老牵挂着家里。所以呢,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我们都要心出家,出烦恼家,出生死家。出家人如果没有出烦恼家,没有出生死家,这就是出家在家。在家众如果出了烦恼家,出了生死家,那就是在家出家,所以我们都要向着出烦恼家出生死家的目标努力,感谢傅老师给我们开示。(大众鼓掌)(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要培养佛弟子爱国爱教和正知正见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傅味琴居士:莲花(湖南岳阳莲花寺开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庆祝药师佛圣诞法会开示(2003年药师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纪念日会供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贤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