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普贤行愿品》讲记(1~9)


   日期:2025/5/2 1: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贤行愿品(1)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里的一品,
偈颂是把长行里的法义归纳一下

提要:

  ■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里的一品,偈颂是把长行里的法义归纳一下
  ■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要跟佛一样
  ■ 能使佛菩萨欢喜,感应就大,好比听话的孩子常得妈照顾
  ■ 第一步要修好欢喜,佛说:“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 要“常随佛学”,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学佛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里的一品,
偈颂是把长行里的法义归纳一下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我们开始讲《普贤行愿品》的偈颂。在《华严经》里,这一品前面是长行,后面就是偈颂,偈颂就是把长行的法义归纳一下。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要跟佛一样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这要搞清楚。有许多人进了佛门,只知道烧香求保佑。烧香是个礼节,求佛菩萨给我们加被,使我们每个人都能避开痛苦和危险,这当然好。有句话:“一人信佛,全家得福”,这都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保佑。但光是来烧烧香求保佑,太可惜了。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要跟佛一样,今天我们是凡夫众生,通过学佛修行,我们将来也要成佛。

能使佛菩萨欢喜,感应就大,
好比听话的孩子常得妈照顾

你假如有这样的想法,佛菩萨非常欢喜。我们能使佛菩萨欢喜,佛菩萨就格外对我们爱护,那么你家里的每个人就格外能得到平安,你有苦难的时候求佛菩萨保佑,格外容易有感应,因为佛菩萨喜欢你。

打个比方,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很听话,妈妈就很喜欢他,另一个孩子不听话,妈妈也很慈悲他、照顾他,但是妈妈不太喜欢他。这个听话的孩子跟妈妈说话,妈妈就听得进去,向妈妈要什么,妈妈也会高高兴兴同意;那个孩子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他,他说的话妈妈听不进去,他提要求,妈妈也不喜欢,因为他老是跟妈妈想法不一样,这个孩子就很难达到自己的愿望。

第一步要修好欢喜,
佛说:“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

所以我们信佛的人首先要让佛对我们欢喜,这是最重要的。有人问修行第一步怎么修?这个说起来可多了,所谓第一步,你也可以这么修,也可以那么修。今天说到欢喜,那第一步就要使佛欢喜,先把欢喜修好。

众生有个习气,总希望别人给自己欢喜,别人不给他欢喜,他就怄气,可是很少想到自己应该给别人欢喜,这叫只进不出。菩萨就是使一切众生欢喜。佛也教导我们,非但要在佛面前修欢喜,还要在一切众生面前修欢喜,所谓“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我们能这么做,佛就欢喜了。释迦佛最欢喜的事情就是希望我们能成佛,我们今天信佛是为了将来成佛。

要“常随佛学”,
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学佛

可是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懂,怎么成佛啊?那就要学习。学习总要有个目标,你希望将来成佛,那就得跟佛学,佛经里有句话:“常随佛学”。佛教导我们的,我们都应该接受,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学佛。
 
普贤行愿品(2)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菩萨智慧大,菩萨度众生是把佛说的法
为我们作广大地解说

提要:

  ■ “经”是从佛的境界中说出来的话,如果唸和听的人都不懂,佛法就灭了
  ■ 菩萨智慧大,菩萨度众生是把佛说的法为我们作广大地解说
  ■ 超度不用烧东西,以功德回向要懂经文
  ■ 求功德就不能把法宝作买卖,为人诵经定标价就没功德了
  ■ 讲经功德大于诵经,众生能来听经,佛菩萨极为欢喜
  ■ 佛法虽深,多听慢慢也会懂


“经”是从佛的境界中说出来的话,
如果唸和听的人都不懂,佛法就灭了

佛讲的道理很深,有很多道理,一般凡夫众生不好理解,因为境界不同,佛的境界中说出来的话有时候我们很难懂。佛虽然讲了四十九年,可是经文很难懂啊。有人唸《金刚经》,唸的人也不懂,旁边听的人也不懂,对佛法不懂,佛法就要灭掉了。现在虽然经书还有,只能懂一点点,那就叫末法时期。

菩萨智慧大,菩萨度众生是
把佛说的法为我们作广大地解说

怎么办呢?就靠菩萨喽。菩萨就是佛的儿子,称为佛子。当然我们也是佛子,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嘛。可是跟菩萨的智慧来比,我们差得很远。众生不懂法,就要菩萨广大地解说,让他懂。

超度不用烧东西,以功德回向要懂经文

讲到这儿,我想劝劝大家,家里亲人死了,一般都是唸经给他超度,实际上你是以唸经的功德回向给他,使他得到利益。你一回向,他就得到利益了。现在给亡者烧东西烧得特别厉害,衣服都烧成灰了,死人怎么穿啊?所以回向不是用火来烧,而是心回向。你只要心里想:我唸佛唸经的功德回向给亡人,希望他能得利益。你想回向给谁,这个功德就会到谁身上。

唸经有功德,因为佛经的意义极好极好,能使众生觉悟、修行,至少能够懂得应该做好事不做坏事。假如经文不懂,这层作用就没了。所以你要想回向的功德更大,你必须要懂经文,懂了经文才能起教育作用。如果你不懂去唸经,也有功德,因为你是信佛的,对佛非常恭敬,这个好心也有功德,但是这个功德有限得很。经书里到底说了什么,你就不懂,这多可惜啊。

求功德就不能把法宝作买卖,
为人诵经定标价就没功德了

尤其现在佛门里请人唸经好像是做买卖,要出钱的。比如唸一遍《金刚经》要给多少钱,唸一部《药师经》又要交多少钱。你做买卖就没有功德了。我们来佛学苑当老师,都不拿工资的,那就有功德。假如请你来当老师讲佛学,给你一个月两千块钱工资,你就没功德了,因为这是买卖啊。所以与其请马路上的假和尚来唸经,还不如你自己唸,因为你是诚心诚意以唸经的功德回向亡者,你又不赚死人的钱,不存在买卖关系,至少这个功德就成立了。

请马路和尚来唸经,他经文都搞不懂,也根本没有修行,他是为了赚钱,哪有什么功德去给亡者回向?那起什么作用呢?

讲经功德大于诵经,
众生能来听经,佛菩萨极为欢喜

所以讲经的功德要比唸经的功德大,因为一讲就听懂了。你心里想:最好亡人也能够来听听,假如他来了,他听听经,他也懂了,他的心就慢慢转化了,心变好了,那就得大利益了。何况你们今天都是佛弟子,你们来听经,对你有极大好处,非但你自己能有智慧有觉悟,而且佛菩萨看见你来听经,他是极其欢喜。

佛法虽深,多听慢慢也会懂

《普贤行愿品》所讲的道理很深。今天这么多居士来听法,所以我先讲一点你们喜欢听的,容易听得懂的。我们办佛学苑,四众弟子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可以来听,因为“大慈大悲悯众生”嘛。有时候讲到深的地方,你们假如听不懂,不要着急,不要苦恼,听不懂你就暂时放一放,多听了慢慢也会懂的。
 
普贤行愿品(3)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每位菩萨都有他殊胜的功德,学佛先学菩萨

提要:

  ■ 佛讲的法叫“经”,菩萨写的书叫“论”,论是解说经的
  ■ 佛菩萨数不清,礼拜是礼节,讲法更重要
  ■ 朝山不是修行,佛弟子能懂佛法,佛菩萨大为欢喜
  ■ 每位菩萨都有他殊胜的功德,学佛先学菩萨
  ■ 大殿里骑白象的就是普贤菩萨,白象是表法,菩萨能腾空飞行,并非真
   需要坐骑
  ■ 文殊菩萨骑狮子,表狮子一吼,百兽惊怖


佛讲的法叫“经”,菩萨写的书叫“论”,
论是解说经的

菩萨度众生怎么个度法?释迦佛整整讲了四十九年法,众生听不懂,菩萨能懂,那就要靠菩萨了,因为菩萨水平比我们高,他会给我们这样那样解说,给我们讲清楚。菩萨还会写书,菩萨写的书叫做“论”,佛讲的法叫做“经”,论就是解说佛经里的意思,你听了菩萨的解说就比较容易明白了。

佛菩萨数不清,礼拜是礼节,讲法更重要

菩萨有多少?哎呀,说不清说不清,连佛有多少都说不清,更何况是菩萨。假如有人问,“到底有多少佛?”我也不知道。不过多年前我们在福鼎,听说有拜千佛忏,还有拜万佛忏呢。一万尊佛,光是唸佛的名号,我看一个上午也唸不完,所以这种问题咱们就不说了。一万尊佛的佛号一个上午也唸不完,那么佛法也讲不成了。

朝山不是修行,佛弟子能懂佛法,
佛菩萨大为欢喜

大家最熟悉的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所以称“大悲观世音菩萨”,还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四大名山就是四位大菩萨的修行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峨嵋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你们有的居士朝山朝得起劲,我年轻时听到一位居士说:“四大名山我已经朝了八次了,今年我还要朝第九次。”

如果到了道场里只是朝菩萨烧香磕头,四位菩萨讲了什么道理却不知道,那多可惜呢?好比一个学生回家跟妈说:“妈,我每天上学,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历史老师,这些老师我都很熟,我天天朝他们鞠躬问好,我很有礼貌啊。”妈问他:“这些老师给你讲了什么课?”“不知道。”妈就不高兴了。佛菩萨最喜欢的是能懂佛法的佛弟子,所以今天你们这么多居士来听法,佛菩萨大为欢喜。

每位菩萨都有他殊胜的功德,学佛先学菩萨

我们过去在福鼎清净寺讲过观世音菩萨的法,在浙江开化文殊院讲过文殊菩萨的法,这一次汉川办了大般若佛学苑,我们就在这儿讲普贤菩萨的法。每位菩萨都有他殊胜的功德,我们都要恭敬,都要学习。我们要学佛,学佛不容易学,那就先跟菩萨学,这就是一个善巧方便,好比有一座通往彼岸的桥梁,咱们就方便多了。

大殿里骑白象的就是普贤菩萨,白象是表法,
菩萨能腾空飞行,并非真需要坐骑

“普贤行愿”,“普贤”是菩萨的名字。你们假如不清楚哪位是普贤菩萨,哪位是文殊菩萨,你自己去大殿看看,骑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白象的就是普贤菩萨,很容易辨别。

为什么菩萨骑狮子骑白象?有人说:“古时候的人都骑象骑牛的,还有骑驴子的,因为古时候没有汽车。”这话不对,菩萨都有神通,能够腾空飞行,要骑狮子白象干嘛呀?他想去哪里,一下子就到了。这不是真的骑在狮子白象上,狮子白象都是表示佛法,叫表法。

什么叫表法?我举个例子,外国人到中国来,我们不会说外国话,他们也不会说中国话,看见中国人,他们用手势来表示的。大拇指一竖,表示“顶好”,咱们也懂;朝你小拇指一伸,你就不高兴了,这就是表法。现在还有一种表法很流行,伸出两个指头形成一个“V”字,表示一定会胜利,这是打打比方。

文殊菩萨骑狮子,表狮子一吼,百兽惊怖

那么狮子表示什么?狮子表示讲经说法。佛有时候也称狮子,这也是表法。狮子是山中之王,狮子一吼,森林里的百兽非常害怕,就不敢乱动。百兽表示外道,所以佛菩萨一讲经说法,那些外道就害怕。
 
普贤行愿品(4)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普贤行愿品》是讲普贤菩萨
怎样照发的愿去修行

提要:

  ■ 佛门不讲经说法,狮子不吼了,外道都进来了,搞得佛门里的道风很不好
  ■ 象的力量极大,表普贤菩萨发了十大愿,以大愿修大行,所以叫“行愿”
  ■ 《普贤行愿品》是讲普贤菩萨怎样照发的愿去修行
  ■ 为了让大家听懂,我话一多就讲得慢了,为了两面照顾,也只好深浅都讲
  ■ 今天讲的经全名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门不讲经说法,狮子不吼了,
外道都进来了,搞得佛门里的道风很不好

假如不讲经说法呢?狮子不吼了,外道就不怕。我们常听说,现在是“魔道当世,外道猖獗”,就是外道在佛门里捣乱,这股势力很厉害啊。怎么会搞成这样?因为狮子不吼了,寺院里不讲经说法,外道就跑进来了,尽在佛门里搞歪风邪气,搞得佛门里的道风很不好,真正的佛教看不见了,被搞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

象的力量极大,表普贤菩萨发了十大愿,
以大愿修大行,所以叫“行愿”

普贤菩萨骑的是一只很大的白象,所有动物里象的力量最大,热带地区利用象来劳动,这么粗的一棵树,它鼻子一卷就卷起来了。从前印度还利用象来打仗,象朝敌人冲过去,有本书上说,一头象的威力能够抵上一辆坦克车。白象力气大,表示普贤菩萨力量大,能够干非常大的事业,所以叫“大行普贤菩萨”。普菩萨贤发了十大愿,他按照自己发的愿去修行,所以叫“大行”,行和愿,合起来就叫“行愿”。

你要行必然要先发愿,发了愿你就会去行。比如你们今天来的居士有本地的有外地的,你怎么会到这儿来?因为没来之前你有个愿望:我要去听《普贤行愿品》。有这么一个愿望,你就来了,你有这个希望就叫愿,你来了就叫行。

《普贤行愿品》是讲普贤菩萨
怎样照发的愿去修行

《普贤行愿品》是专门讲普贤菩萨发的愿,以及他怎样照他发的愿去修行的。“品”就是这部经里的一个章节。一本书有第一章第二章,一章里还有第一节第二节,从前称为“品”。

这部经全称是叫《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这部经里的一品。讲一部《华严经》要多少时间?现在没听说有人讲《华严经》了,我二十几岁时在上海,还遇到一位法师讲《华严经》,我去听了几天。听说这位法师光是经的题目,就讲了三个月,据说从前有法师《华严经》讲了三年。可能讲了三年还不太好懂吧?要讲得人家都听得懂,可能要讲十三年吧?

为了让大家听懂,我话一多就讲得慢了,
为了两面照顾,也只好深浅都讲

就好比很多居士都说,别人讲的法、写的书不大好懂,但是傅老师讲的法、写的书就容易懂。为了要使你听得懂看得懂,那可花时间了。人家解说经书里的一句话只讲了十五分钟,再快一点,五分钟也能解说完。轮到我讲,为了让你听得懂,可能要讲三个小时。所以有人说:“傅老师讲法听得懂,就是太慢了。”讲得快听不懂,听得懂又嫌慢,那叫我咋办呢?我也很苦恼。

因为我讲法是希望能利益更多的人,来听的人越多越好。听法的人水平层次不同,那我只好浅的讲讲,深的讲讲,这叫两面照顾。现在末法时期了,没办法了,讲得慢你们容易懂,要多听一点,只要你们天天来听,这样就听得多了。

今天讲的经全名是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今天讲的这一品全名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普贤行愿品》。这一品也是《华严经》里《入法界品》的第一品,也就是《华严经》有一品叫《入法界品》,这一品又分了好几品,《普贤行愿品》是其中头一品。

至于“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几个字怎么解说?没时间了,法师要解说三个月,我看我来解说六个月还不止,那不行。因为有的学生来佛学苑,他只学三个月,等回去了,别人问:“你到大般若佛学苑学了点啥?”“我这一个经的题目还没有听完。”(众笑)“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我看还是稍微解说解说吧,什么都不解说也不好。
 
普贤行愿品(5)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不听释迦佛讲的法,
就把整个佛教搞坏了

提要:

  ■ 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不听释迦佛讲的法,就把整个佛教搞坏了
  ■ 释迦佛是我们的本师,寺院是我们佛弟子学法修行的地方,寺院最好能
   写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尽说妈妈好,对佛弟子的教育,不要在佛与佛中起
   分别心
  ■ 今天我们赞叹释迦佛,赞叹普贤菩萨,也应该明白各位佛菩萨都好


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
不听释迦佛讲的法,就把整个佛教搞坏了

这部经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佛──释迦牟尼佛讲的。所有的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讲出来的,别一听到“佛”,就只知道阿弥陀佛。(众笑)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没有到娑婆世界来讲过经,娑婆世界有释迦佛讲法,他何必来讲呢?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天天讲经,咱们听不到。我们能听到的佛法都是释迦佛讲的,所以释迦佛对我们恩重如山啊,忘了释迦佛就是忘本。

释迦佛是我们的本师,寺院是我们佛弟子学法修行的地方,
寺院最好能写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又称“世尊”,或者称“如来”,经上指的都是释迦牟尼佛。假如是阿弥陀佛,佛经上就要写上“阿弥陀佛”。如今佛弟子连释迦牟尼佛是自己根本的师父都不知道了,只有在吃饭过堂的时候还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平时都听不到了。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忘记释迦牟尼佛名字不应该啊。很多的寺院墙上都不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只有我们写了,这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师父忘掉了,我们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

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尽说妈妈好,
对佛弟子的教育,不要在佛与佛中起分别心

有的父母喜欢跟孩子开玩笑,问他,“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弄得孩子很为难,假如爸爸不在旁边,孩子就说:“妈妈好。”假如妈妈不在旁边,孩子就说:“爸爸好。”妈妈爸爸都在,孩子傻掉了,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是爸爸妈妈的不对,你怎么这样教育孩子的?你应该教育孩子:爸爸妈妈都好。有人还编了支歌,“世上唯有妈妈好”,我做爸的就是想不通,难道我这个爸爸不好啊?这都是凡夫众生的愚痴颠倒。

所以释迦佛好,阿弥陀佛好,药师佛也好,都好。假如有人来问你们,“是阿弥陀佛好,还是药师佛好啊?”这个人真是糊涂了。假如回答,“药师佛好。”另一个就说:“不对,是阿弥陀佛好,阿弥陀佛第一。”这些人都是不懂佛法,也不会教育众生。本来佛跟佛无分别,他一定要分个好坏分个高低。不懂佛法你就别开口了,佛法都是被这种人搞得乱七八糟了。

今天我们赞叹释迦佛,赞叹普贤菩萨,
也应该明白各位佛菩萨都好

所以我们赞叹释迦佛,不等于说阿弥陀佛不好,我们赞叹阿弥陀佛,不等于释迦佛不好,要平等平等,全都好。同样道理,你们赞叹观世音菩萨,不等于普贤菩萨不好。我们今天讲普贤菩萨,大大赞叹普贤菩萨,不等于观世音菩萨比不上普贤菩萨,所以不要搞错。
 
普贤行愿品(6)

   
            ──经题解释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2
 

我们欢迎科学,希望科学家也能学佛学,
因为佛讲的道理就是破除迷信

提要:

  ■ 这部经是佛进入不思议境界时说的,佛的境界圆满究竟,我们想也想不出,
   议也议不出,所以叫“不思议”
  ■ 初学人对佛境界容易生疑,好比只有在你成就时,才会体会到大地六种震动
  ■ 我们欢迎科学,希望科学家也能学佛学,因为佛讲的道理就是破除迷信


这部经是佛进入不思议境界时说的,佛的境界圆满究竟,
我们想也想不出,议也议不出,所以叫“不思议”

这部经是释迦佛进入不思议境界时说的,也就是释迦佛在这部经里所说的话都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不可思议,远远超越了我们凡夫的思惟。凡夫的智慧非常浅薄,非但有漏洞、看问题常看错,而且带了贪瞋痴。佛就没有贪瞋痴,佛的智慧圆满,没有漏洞,你说佛的境界我们能理解吗?你瞎猜,要猜错的。

好比从前一个年轻人在唱歌,“郎呀郎呀郎呀郎”,成年人懂得这个“郎”的意思,孩子没有成年人的境界,孩子说:“阿姨,狼要吃人的。”

佛的境界远远超越了我们凡夫的思惟水平,佛的水平这么圆满、彻底、究竟,你想也想不出来,所以叫“不可思”,你就是讨论也不会理解佛的境界,所以叫“不可议”。

初学人对佛境界容易生疑,好比只有在你成就时,
才会体会到大地六种震动

今天时间关系,最后给你们讲一件事情让你们更容易明白。我们初学佛的人看了佛经容易怀疑,因为佛经上的境界都是佛的境界,但是凡夫众生一定要亲自看见他才相信。

昨天有位居士提了一个问题:“佛经里边常有说到大地震动,比如佛出世了,整个大地六种震动。到底有没有这么回事?我活到现在也没有见到大地六种震动。”

你科学知识不够,所以怀疑。比如佛经里说一滴水里有很多众生,你不相信,“我看来看去只是一滴水,哪有众生呢?”科学家就承认,拿显微镜一看,确实有很多微生物,只是我们眼睛看不见。

六种震动我们感受不到,有几种原因。一般从年轻到老能活七十岁已经不多了,像我这样八十岁还是护法帮忙,因为你们还要我讲法。八十年里边,有佛出世吗?将来弥勒菩萨要到娑婆世界来成佛,那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现在他在兜率天,他的老师就是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大智慧,叫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将来弥勒菩萨下生了,大地也要六种震动,那你今天能感受得到吗?时候没到呀。你一定要知道,等到你成佛了,你去体会体会大地是不是六种震动。

我们欢迎科学,希望科学家也能学佛学,
因为佛讲的道理就是破除迷信

还有一种,现在不知道哪个世界有尊佛出世了,连娑婆世界都有震动,可是你不会说:“我感受到了,确实有大地六种震动。”你会说:“这是地震。”(笑声)

大地六种震动到底震动到什么程度?可能是微微的震动吧。佛菩萨都是慈悲的,假如要震动得非常厉害,你害怕了,房子都倒下了,佛菩萨也不干,佛菩萨怎么会害众生?微微的震动你感觉得到吗?

比如说你们现在体会体会,有震动吗?没有震动啊?实际上在震动,我的腿在抖,根据科学来说,我的腿抖,大地也会动的,但是你感受不到。我用科学来跟大家说,大家就明白了,所以我们欢迎科学,因为科学能破除迷信。希望科学家也能学佛学,因为释迦佛讲的道理就是破除迷信。

今天给大家讲了这些道理,希望大家对于佛不可思不可议的境界,不要怀疑。时间也超过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再给大家讲。回向吧。(回向)
 
普贤行愿品(7)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3
 

要在解脱道上行菩萨道,
才能圆满大乘功德而成佛

提要:

  ■ 要在解脱道上行菩萨道,才能圆满大乘功德而成佛
  ■ 学《普贤行愿品》能使我们进入不思议解脱的境界
  ■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度众生要引导众生逐渐转向解脱道
  ■ 寺院不讲法成了香火庙,不从闻思去修,也难得解脱


要在解脱道上行菩萨道,
才能圆满大乘功德而成佛

我们今天继续讲《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全名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起什么作用,能得到什么利益,目的是什么,这在经的题目里已经说清楚了。我们照着《普贤行愿品》去修,就起到解脱的作用。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解脱,只有解脱了,才能自在,好像绳索绑住的人得解放了。所谓行菩萨道,也是帮助一切众生得到解脱,我们只有从解脱这条路去行菩萨道,才能圆满大乘功德而成佛。

学《普贤行愿品》能使我们进入
不思议解脱的境界

经题很明确,“入不思议解脱境界”,通过学《普贤行愿品》,我们能够进入不思议解脱的境界,那就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凡夫想也想不到,讨论也讨论不出来,所以叫不思议。我们凡夫流转生死不知道多少次了,在烦恼里越滚越肮脏,把觉悟智慧都蒙蔽了,我们无法想象解脱、成佛是什么境界。即使佛讲法时告诉我们,我们也体会不到,要等到将来修行成就了,才能体会到。就好比小孩子无法了解父母的境界,只有到他长大了,才能逐步逐步了解。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
度众生要引导众生逐渐转向解脱道

昨天已经把“不可思不可议”讲了,今天我们要讲“解脱境界”。我们进佛门目的就是为了修行。每个人进了佛门,都有一个好的愿望,希望大家都信佛,这颗善心也可以叫菩提心。但是你马上就跟众生讲佛的大道理,他接受不了,因为差距太远了,他很难理解,要一步一步靠拢,一步一步适应,慢慢才能转得过来。

所以,我们先把众生引进佛门,开头跟他讲,我们有苦难可以到寺院里烧烧香,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他就听得进去。再跟他说,你信了佛全家都有福气,一人信佛全家得福,他也能听得进去。

他假如问“我到庙里去烧香,要不要钱啊?”不要钱的。他想不要钱,又能得到保佑,这挺好,即使自己买香,买一小股,最多一块钱吧。假如生了病,现在医院里看伤风感冒,也得花几百块钱,这个帐他会算的,所以这是第一步。

寺院不讲法成了香火庙,
不从闻思去修,也难得解脱

众生难度,要慢慢地转,一下子要求高,他接受不了。但光烧香求保佑,那也不叫度众生。如果这个寺院从不讲经说法,或者有讲经却没人去听,一天到晚烧香,那变成香火庙了,也是不对。要听了法才能明白佛法道理,不仅自己要听法,还要鼓励众生来听法。

听了法,明白修行非常好,能得到解脱,那就要去修了。如果不修,光是听听,这个好处也拿不到。比如说你光听人家讲北京好,可是你两只脚一步也不肯走,你北京还是到不了。你听到读书好,小学毕业上中学、大学,将来社会上找个好工作,但是你两条腿不肯走到学校去上课,那么所有的好对你而言全是空的。
 
普贤行愿品(8)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3
 

修就是行,要照佛指的路去修,
佛法不听、不懂,造成盲修瞎练

提要:

  ■ 修就是行,要照佛指的路去修,佛法不听、不懂,造成盲修瞎练
  ■ 着魔的人是钻到牛角尖里去了,照释迦佛的教导去修才稳当,利益无穷
  ■ 听法听不到,不懂法的人又乱说。外道打坐易入魔,佛教禅定能降魔
  ■ 人生八苦天天在走向死亡,修行就是为了度自己
  ■ 修行的好处是自己修出来的,靠菩萨保佑是暂时性的
  ■ 求人不如求己,观世音菩萨心里念的仍然是观世音菩萨


修就是行,要照佛指的路去修,
佛法不听、不懂,造成盲修瞎练

所以要得到解脱只有修行,修就是行,行就是我从这儿一步步走到目的地去。你要走上解脱的路,就要照佛给你指导的路走。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在修行,但佛法不懂,盲修瞎练,很多人修到后来,出了各种各样毛病,他心里还很懊恼:我信佛,在修行,怎么菩萨不保佑我?就说菩萨不灵。不是菩萨不灵,是你不听话。说“菩萨没跟我讲呀”,有地方在讲经说法,就是在给你讲呀,就算讲的人不是菩萨,可是他照经书在讲呀,不是菩萨不灵,你自己不去听嘛。

着魔的人是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照释迦佛的教导去修才稳当,利益无穷

还有的人更加糟糕,着魔了。其实着魔就是这个人太执著,钻到牛角尖去了,慢慢就变成脾气古怪,怎么也扭不过来,人家就说他着魔了,医生则说他得了精神病。

修行怎么会着魔,怎么会变得奇形怪状呢?真正照佛的话去修都没这回事,是你不听佛的话,不懂佛法自己乱修,修出事情来要你自己负责呀,不能怪到释迦佛头上去。

比如学气功的人,根本不懂佛法,乱搞,出了很多偏差,弄得精神病医院爆满,那时医生也有意见:怎么现在精神病院里都是练气功出偏差的?有许多人自学打坐,坐到后来脑子出问题或者叫出偏差或者叫着魔了。你照佛法去修行会出偏差吗?

从前社会上邀请我去开“禅定与心理导引”班,我完全是照佛教的禅定来教的,我教佛教禅定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一个出偏差的也没有,这是事实嘛。我二十二岁开始修禅定,五十多年了,我也没有出偏差嘛。你照释迦佛的教导去修,利益无穷,一点都不会有害处。

听法听不到,不懂法的人又乱说。
外道打坐易入魔,佛教禅定能降魔

有些人挺可怜,想听法听不到啊。前几年我们到一个大寺院,老和尚一定叫我给居士们讲讲法,我只好讲了。听得他们欢喜得不得了,一讲完,就围上来和我说话,说:“我在这个寺庙里天天烧香唸佛,三年了,没有听到过一次法,苦恼啊。”

想听法听不到,不懂佛法的人又乱说话,比如有句话,“禅定修不得,修禅定容易着魔的”,真是乱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魔将用的什么方法?又不是开手枪。(众笑)释迦佛是在修禅定!禅定是降魔的,你修了禅定,魔拿你没办法的。你学外道的打坐那是容易入魔,释迦佛教你的禅定是降魔,而不是入魔,所以这些话都要说说清楚。

人生八苦天天在走向死亡,修行就是为了度自己

再说回来,我们自己信佛、修行,就是要度自己,我们自己也苦啊。做人有生老病死等八种苦,你们年轻人病少一点,老年人病就多了。我从七十二岁吃药,吃到今年八十岁。老年人,你别看他这两天好了,过两天又他又会病了,老年人对病苦真有体会,好好坏坏,一步一步往死亡的路上走。

修行的好处是自己修出来的,
靠菩萨保佑是暂时性的

你们现在年轻,有人病也多,我觉得有点怪,我年轻时病很少,你们到底啥个原因?说是业障重,不对,应该说是烦恼重,我年轻时可没有像现在年轻人这样烦恼。修行的好处是你自己修出来的,菩萨保佑你,那是临时性,长不了。

求人不如求己,观世音菩萨心里念的
仍然是观世音菩萨

比如说,这个人经济困难,有钱人好心帮助他一笔钱,这是临时性的,钱用光了他还是苦。

修行修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好比有人好心帮助你度过难关,那么你赶快去找工作去劳动啊,你劳动得到的钱是你自己的。你一直在工作在劳动,这是长期的。靠人家靠不住的,哪有一辈子照顾你的人?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求人不如求己。佛教导我们要靠自己,靠自己就是要求自己。

从前有人问老和尚:“我们手拿念珠在唸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手拿念珠,他在唸谁呀?”现在的人马上就会回答:“在唸阿弥陀佛”。老和尚懂佛法,回答说:“观世音菩萨也在唸观世音菩萨”,意思就是靠自己。
 
普贤行愿品(9)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3
 

没有空修行的人,实在是贪放不下;
没有耐心好怄气的人,实在是瞋放不下;
白了少年头还不想修行的人,实在是痴放不下

提要:

  ■ 要修出力量修出功德来,就得离开烦恼,不离烦恼离不了苦
  ■ 喜欢烦恼的修行人,修到地狱里去了
  ■ 没有空修行的人,实在是贪放不下
  ■ 没有耐心好怄气的人,实在是瞋放不下
  ■ 白了少年头还不想修行的人,实在是痴放不下
  ■ 今年放不下儿子、明年放不下女儿、再过几年放不下孙子的人,
   连煮煮洗洗都放不下
  ■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年轻时单枪匹马闯天下,现在父母把
   孩子抱在怀里,扭成个汤团


要修出力量修出功德来,就得离开烦恼,
不离烦恼离不了苦

靠自己最靠得住,所以要修出力量修出功德来,那才靠得住。修的目的是为了离苦得乐,苦都从烦恼来。我们修行人要离开苦,就要离开烦恼,不离开烦恼,你是解决不了苦的。

喜欢烦恼的修行人,修到地狱里去了

现在的众生不听佛法,颠颠倒倒,口里喊:我烦死了,我烦恼重,我是苦恼人,我很苦,我要修行。但是他根本不想离开烦恼,对烦恼还特别喜欢。口里说要修行,可是还在贪钞票、贪名、贪利、贪吃、贪睡,那你修到地狱里去了,太可怕了。佛说过,“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嘛,佛的话你总应该要相信。

没有空修行的人,实在是贪放不下

有人家里已经很富有了,有了新房,又买了汽车、沙发、电冰箱、空调,什么都有,那么可以来给众生做点贡献,快来学法度众生吧,他说没有空,他还要做生意赚钱。因为他放不下呀,什么放不下?贪放不下。

没有耐心好怄气的人,实在是瞋放不下

有的修行人,口上说修行,却一点耐心也没有,一不对就要怄气、说人家闲话,一闹矛盾就吵架,还喜欢这么做,这是瞋心放不下。

白了少年头还不想修行的人,实在是痴放不下

还有的人头发都白了,还不想修行。当然你不信佛,这另当别论,可你是信佛的呀,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也是放不下。

今年放不下儿子、明年放不下女儿、
再过几年放不下孙子的人,连煮煮洗洗都放不下

我是五二年开始听经,我初进佛门进的是上海佛教青年会,有法师讲经我总是听。有一次听清定上师讲经时听到一件事,有人说:“师父,我一定会到你这儿来修行,可有两件事情没了:我儿子还没娶媳妇,女儿还没有结婚,这两件大事情办好了,我就来修行了!”师父朝她笑笑:“这两件事办好了,你也来不了。孙子爬在你身上了,你会放得下吗?”

你放不下儿女的婚事,你会放得下孙子吗?小孙子多可爱啊,像个洋娃娃那样,一般的老奶奶最喜欢的不是儿子,而是孙子。即使儿子家里很富裕,她还是愿意给儿子抱孩子,或是烧啊煮啊洗啊,儿子不要她这么做,她也要做,为什么?放不下呀。这也是烦恼,叫“痴”,是痴烦恼放不下。

像这样放不下的,佛怎么度得了你?所以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年轻时单枪匹马闯天下,
现在父母把孩子抱在怀里,扭成个汤团

从前老人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有自己的福气,你一直在他身边,放不下,干什么呢?如果他没有福报,你一直照顾他也没用。有许多孩子家里经济情况很好,可他小时候就死掉了,因为他自己没有福报。

我的妈就放得下,我年轻时再远的地方我打了行李包就去了,我全中国跑了很多地方,都是我一个人,手提两个包,背上再背一个包,就是这样闯东闯西的,一点没顾虑一点没害怕。现在老了,出门有人接送,还有人陪,现在想想好像是两个天地。

我妈看我单枪匹马,自己打行李,出门几件事情都是我自己安排,粮票、车票、钞票,那个时候我家很穷的,我妈从不操心。妈从来不说:“哎哟,宝贝啊,(众笑)囡囡啊,你这么年轻,出远门我不放心啊。”她就是这个思想: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今天也活得挺好嘛,因为离开父母自己闯,所以生活经验丰富;走江湖,红眼睛绿眉毛全都见过。现在父母真是宝贝孩子,恨不得把孩子抱在怀里扭啊扭啊,扭成一个汤团,(众笑)痴得这个样子了,真是痴头怪脑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平等爱徒的乐趣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律海十门》开示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80~8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50~5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