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阿弥陀佛圣诞开示


   日期:2025/5/12 2: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1)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佛弟子要度过修行的一天

本次提要:

■ 佛弟子要度过修行的一天
■ 不明白的问题,通过讲解就明白了
■ 佛与佛都互相赞叹,我们也要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
■ 佛弟子心里要有佛,口中要唸佛
■ 要让阿弥陀佛欢喜,还应该欢喜你自己
■ 佛弟子修好欢喜心,佛也欢喜,大家也欢喜

佛弟子要度过修行的一天

今天是阿弥陀佛圣诞,你们居士昨天晚上就来了很多,今天咱们都非常欢喜,一天都在忙庆祝活动。咱们烧香、拜佛、点灯,还要上供、唸佛、唸经、听法,这样度过这一天最有意义了。人的生命时光非常珍贵,再去干没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在浪费生命时光。

不明白的问题,通过讲解就明白了

今天上午,宏航师给你们讲了法,许多你们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她讲解就可以明白了。我也坐在后面听,一个佛弟子,有讲法的地方必须要去听法,受过菩萨戒的,40里路之内有讲法你不去听算犯戒的。

佛与佛都互相赞叹,我们也要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

今天安排我跟大家见见面,再讲一点开示。趁吃完饭休息机会,我就来跟大家说些话。

各位居士你们大都是唸阿弥陀佛希望往生极乐世界的,这就应该赞叹。释迦佛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十方佛也都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同样十方佛也都赞叹释迦牟尼佛非常了不起,能够来娑婆世界成佛、讲法,度娑婆世界众生跳出苦海。佛跟佛都是一样的伟大,佛跟佛之间都是互相赞叹。我们都是释迦佛的弟子,释迦佛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我们也应该要赞叹极乐世界赞叹阿弥陀佛。

佛弟子心里要有佛,口中要唸佛

咱们每个佛弟子都是念佛的,佛弟子心里没有佛,还算什么佛弟子?就好比你心里没有爸爸妈妈,你这个儿子还像样啊?非但心里要有佛,口里也要唸佛。儿子心里虽然有爸爸,回家也不叫一声爸,出门也不跟爸打个招呼,你叫一声爸、妈,就表示你心里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高兴了。但是众生有个习气,他不懂道理,也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见了爸妈也不大肯叫。我家孩子非常的老实,老实到不大肯叫爸妈,我也不说他,可是我心里总有点不舒服,他小名叫“牛”,我看见他就叫他“牛啊,牛啊”。你不叫我,我叫你呀,总算这个牛就是我孩子啊。所以你们唸阿弥陀佛功德无量,阿弥陀佛肯定非常喜欢,总算你这个佛弟子心里还有佛,还在唸我阿弥陀佛,所以大家心里要有佛,口里要唸佛。

要让阿弥陀佛欢喜,还应该欢喜你自己

今天阿弥陀佛生日大家都欢喜,可是我还要告诉你们,你们还应该要欢喜你们自己。好比我对你们很欢喜,可你们自己不欢喜,搞得我也不欢喜。前两天因为有个别学生不听话,搞得我心里也不欢喜。今天有个同学跟我说:“老师啊,你今天心里是不是有点高兴了?”我说:“你高兴我也高兴,你不高兴我也不高兴。”你们做妈妈做奶奶的,你们很喜欢听我这么说吧?(下答:很喜欢)因为你们心里有数啊,父母的心全在子女身上,父母的心是随着子女的心跳动的。子女高兴了,父母也高兴;子女苦恼了,或者生病了,父母也不高兴,总不见得孩子肚子疼,哭了,妈高兴得不得了,“疼得好”,没这回事吧。

佛弟子修好欢喜心,佛也欢喜,大家也欢喜

你们使阿弥陀佛高兴,阿弥陀佛就欢迎你们去极乐世界。我希望你们也要高兴起来,你们高兴大家也会高兴。我现在尽量在帮助我的学生天天高兴,要修好欢喜心,一方面为了学生,一方面也是为了我啊,我还想长寿呢,我不高兴我怎么长寿呢?你们学生高兴了我也高兴,高兴了就容易长寿。是吧,(下答:是的)使别人高兴对自己也有好处。所以我希望你们要高兴,同样阿弥陀佛也希望你们高兴,你们一高兴了,我也高兴,阿弥陀佛也会高兴。修行要欢欢喜喜修,你们拜佛要欢喜,烧香要欢喜,看见佛菩萨要欢喜,看见居士也要欢喜,这样修起来就快了。所以你们修阿弥陀佛法门的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要修欢喜啊。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2)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阿弥陀佛无量寿,希望大家都长寿

本次提要:

■ 信宗教的人往天上跑,你往极乐世界跑,为什么还不高兴?
■ 阿弥陀佛无量寿,希望大家都长寿
■ 修净土的人要自尊,天天苦恼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还是苦恼人
■ 心理苦恼负担重,往生极乐世界就慢了,就好比走不动了
■ 家是烦恼的地方,有讲法的地方是最快乐的地方

信宗教的人往天上跑,你往极乐世界跑,
为什么还不高兴?

如果你样样不欢喜,对爸爸妈妈不欢喜,对同参道友不欢喜,对佛菩萨也不欢喜,乃至对阿弥陀佛也不欢喜,对极乐世界也不欢喜,那不是糟了?不欢喜你就不会去了,往生极乐世界要信愿行啊,只有欢喜了才能去。比如,今天阿弥陀佛生日,你们欢欢喜喜来了,你叫个熟悉的人“我们今天一起去好吗?”他不高兴,“我不欢喜去寺院,我欢喜打牌”,所以他打牌去了。喜欢打牌的人只往打牌地方跑,信佛的人就往寺院里跑,不一样呀。信宗教的人往天上跑,你往极乐世界跑,究竟哪个好啊?当然往极乐世界跑好喽,和他们比起来,你们了不起啊。为什么还不高兴呢?

阿弥陀佛无量寿,希望大家都长寿

你们要让阿弥陀佛高兴,就要让自己高兴,那样就容易往生了。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也无量,阿弥陀佛喜欢我们,当然会说:我寿无量,希望你们也长寿。咱们人间的人不可能像阿弥陀佛那样无量寿,因为这个皮肉的身体要坏掉的,咱们能有阿弥陀佛那样长寿的精神也好啊。我也希望大家长命百岁,我今年七十七岁了,我还不想死咧,因为我最喜欢讲法了,我死了咋讲法?你们今天都希望来听听法,听了法你们高兴我也高兴,那么我也长寿你们也长寿。假如你们死得快,那我也太可怜了,这么大年纪了,又要讲法,又要管学生,一会儿这个居士来求我“我妈死了,老师啊,你给她功德回向回向”,一会儿那个居士又来求我回向,我也忙不过来啊。所以大家欢喜就能长寿,既然能够长寿,咱们更要欢欢喜喜。

修净土的人要自尊,天天苦恼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还是苦恼人

咱们要去极乐世界,不要去天堂,所以要看得起自己,一个唸佛的人不要自卑,要自尊。咱们是非常了不起,人人都喜欢过天堂的生活,咱们佛弟子就没有这个意思,咱们要到清净的地方去,那叫净土,比他们生天堂的人,高尚得多啊。我说得不错吧,你看,你也欢喜了,他也欢喜了,他也笑了,你也笑了,大家都欢喜就叫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众生从没有苦恼的脸,极乐世界众生天天欢喜。那么你们要马上学起来。你们天天欢喜,到极乐世界肯定欢喜,你天天苦恼,到极乐世界还是苦恼,“我眼泪还没流光呢,我还想我的女儿怎么样呢”,我希望你们唸佛的人要做一个欢喜的人。

心理苦恼负担重,往生极乐世界就慢了,就好比走不动了

千万不要学外面的风气,外面的风气有点不恰当,因为他们不懂法,不知道怎么修行。外面风气叫我们做苦恼人。人苦恼时,心理上难过,负担很重,连走路都走不动啦。你假如苦恼,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慢了,就好比走路走不动了,你只要一高兴走路就快了,修行也快了。

家是烦恼的地方,有讲法的地方是最快乐的地方

什么地方最欢喜啊?家里不欢喜的,家里老头子老太婆整天吵架,这你们心中都有数。咱们有个邻居,屋里只他一个人,天天高高兴兴的,也没有什么要求。有时候咱们路过他的房子,听到他在里边唱唱歌,唸唸佛。还有一家两老夫妻,整天的吵闹,发起脾气就摔东西(众笑)你们到这儿来,我老师会跟你们发脾气吗?会跟你吵架吗?所以寺院是最快乐的地方,家里是烦恼的地方。希望你们各位居士烦恼了,不要吵,就到文殊院来,听听法你就高兴了。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3)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没有烦恼才是真快乐、真极乐,
心净则土净

本次提要:

■ 心想西方,西方就在前面
■ 心净则土净,心清净的人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干净的
■ 没有烦恼才是真快乐、真极乐,众生有怕苦的习气,容易向往去没有苦的地方修行

心想西方,西方就在前面

今天宏航师已经跟你们讲了,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她从真谛上俗谛上都跟你们讲了。我还要告诉你们更简单的一个方法,有没有西方?有西方!西方在哪里?不要根据太阳,那是靠不住的,因为地球在转。只要你心里想着西方,西方就在你前面,这就是佛说的一切唯心造。所以你在往生的时候不要去找西方,找也找不到的,因为宇宙本来就没有方向。

比如说,咱们修禅定的人,要面向东方,东方究竟在哪里?佛告诉我们,你的前方就是东方。比如我的东方在那边,你们东方在这边。不根据太阳的,无论什么方向,只要你心里想着西方,就是西方。所以西方确实是有,但是你们根据太阳下沉的方向找西方,你就找不到了,要根据心里,心里想西方,你的前面就是西方。我这么一讲就明白了吧?很简单吧。

再举一个例子,《佛说阿弥陀经》上讲:极乐世界要过十万亿佛土。这么远啊,其实你想得远就远,你想得近就近,比如你真正要到北京去,那可远了,还要坐火车,坐飞机。其实你身子虽在此地,只要你心里想起北京的阿姨,脑子里就看得见阿姨的形象,你心里不想阿姨,你也看不见。

心净则土净,心清净的人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干净的

极乐世界是净土,凡是有佛的地方都叫佛国,都是净土。娑婆世界有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有药师琉璃光如来,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不管什么世界,凡是有佛讲法的地方全叫净土。有人说娑婆世界不算净土。也说得对,因为讲这个话的人是个众生,众生有烦恼,心不清净,所以娑婆世界对这个众生来说就不叫净土。可是佛菩萨没有烦恼,心清净,对佛菩萨来说,娑婆世界就是净土。根据你的烦恼,根据你的业障,看法就不一样。所以佛经上有句话:心净则土净。心清净的人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干净的,心不清净的人他所在的地方也不干净。

举个例子,不爱清洁的人无论走到哪个地方,这个地方总是不干净的,你即使辛辛苦苦把地扫干净了,他把香蕉皮随手一丢,要吐痰就随地吐痰。有他在,这个地方就不干净,他会把肮脏带到这个地方来。假如是一个爱清洁的人呢,他一去,仍然是清净的地方,因为他没有坏习气,不丢肮脏啊。

也可以这么比喻,寺院外面不叫净土,寺院里边就叫净土。信佛的人即使还有随地吐痰的习惯,在寺院外面张口就吐,一到寺院里,他想寺院里有佛菩萨,不能随地吐痰,他就吐在纸上,这个地方不就干净了吗?所以心会转变一切的。

没有烦恼才是真快乐、真极乐,众生有怕苦的习气,
容易向往去没有苦的地方修行

什么叫极乐?世间上人吃喝玩乐搓麻将打牌,他以为是快乐,其实吃喝玩乐的人常常吵架起烦恼,这种快乐里有烦恼有痛苦,不是真正的快乐,更不是极乐。你没有烦恼,那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极乐。极乐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啊?极乐世界本来没有的,后来有位出家人,叫法藏比丘,他发愿要成就一个没有苦的世界。因为他看到每个世界众生都很苦,都有生死流转,就算是天上的众生还是在生死流转,而且每个众生都有烦恼,有烦恼就有苦。他又看到众生有个习气,都希望到快乐的地方去,不喜欢留在苦的地方,这些他都看清楚了,所以他就发个愿:我要成就一个极乐世界,让众生到极乐世界来修行,来断烦恼,谁愿来,我都欢迎。这个愿发得很大,所以有很多众生愿去。

好比,这儿也在讲经说法,另外有个地方也在讲经说法,而且讲得一模一样,我们这儿条件不好,你们今天居士们来,咱们也很惭愧,要你们受这么多的苦,吃饭都在外面吃,因为斋堂里坐不下了,咱们没有这么大的斋堂。做的菜可能也不太合你们的口味,有的居士也发心去帮厨,要切菜,要烧,而另外那个地方条件好,也有听法,不需要去帮厨,饭都是现成的,住得也舒服,地方又大,没有黑天白夜,都是光明,肯定有人就跑过去了,两边讲法一模一样,我何必在这里?人心都是这样的。所以开放以后,很多人都跑到美国去了,因为美国条件好。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4)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在娑婆世界天天修行,
临终求往生极乐岂不更好

本次提要:

■ 弘法的人要满众生愿,众生不要听法了,我留在这里干什么?
■ 不懂法的人闹笑话,想到极乐世界去扫地
■ 佛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所以讲修行,还是娑婆世界快
■ 你在娑婆世界天天修行,临终求生极乐世界岂不更好
■ 唸佛要修到一心不乱,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极乐

弘法的人要满众生愿,
众生不要听法了,我留在这里干什么?

你假如问,“老师你想不想去啊?”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如果我在娑婆世界讲法,一个人都不来听,我留在此地干什么?我也想去了。假如你们都要听我讲法,我也去不了啊,因为你们还没有去,我一个人跑掉了,你们听不到法了。弘法的人要满众生愿,你们叫我走我就走,因为你们不要听法了;你们叫我别走我就不走,所以这个性质就两样喽。

不懂法的人闹笑话,想到极乐世界去扫地

法藏比丘发愿成立极乐世界,投众生的爱好,所以能够摄引很多众生去,因为那边条件好,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你往生进莲花,等到莲花一开就能见佛,听阿弥陀佛讲法、修行。而且不需要劳动,你心里想吃饭,饭就来了,你心里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就披上了。有许多人不懂法,说“我就是到极乐世界去扫扫地,也是好”。有位法师就笑她:“极乐世界还要你扫地吗?”要你扫地也不叫极乐世界了,极乐世界还有肮脏吗?这些都是不懂法的人闹的笑话。

佛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
所以讲修行,还是娑婆世界快

再问你们一句,你们修行想修得慢一点,还是想修得快一点?(众答:快一点)修行要想快,到底是极乐世界快还是娑婆世界快啊?(下答:极乐世界快)这是你们听外面人说的,外面人不根据佛经说话,你们去看看《佛说无量寿经》,经书上是说娑婆世界修行快。佛说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这个年分可不是娑婆世界年分,而是极乐世界年分。有人用电子计算机算出来,这个数字很长,我背也背不出。所以要修行还是娑婆世界快。

你在娑婆世界天天修行,临终求生极乐世界岂不更好

你说,“我又想修得快,又想到极乐世界去,有没有办法?”有好办法啊。我不说“你们想修行快,不要往生极乐世界。”我只会赞叹你们往生,我也不说“极乐世界条件好,你们在这儿就别修了,到极乐世界再修,慢就慢一点喽。”怎么办?很简单嘛,在娑婆世界修行最快,你现在就天天修行,别浪费时间了,这儿修十天,就是极乐世界一千年啊,了不得啊。到你临命终时你就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两面都做到岂不更好啊?既快又能往生。你在娑婆世界修得好了,往生不是更容易吗?千万不要听某些人说话,“咱们到极乐世界再修行。”你在娑婆世界不修行,时间都浪费了,岂不可惜?

唸佛要修到一心不乱,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极乐

还有的人把往生说得非常容易,只要临终时唸十声佛,你就能往生了。这么一说,唸佛的人都不肯修行了,六字洪名一下子就学会了,只要临终时唸十声就能往生,我还修什么呀?那些天天唸阿弥陀佛的还算是好的。要知道临终时唸十声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有标准的。两个标准,你要唸到“一心不乱”,还有一个标准,“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修福修慧太少了,你也往生不了啊,因为因缘不具足。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5)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谤法和犯无间罪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

本次提要:

■ 福是福报,德是功德,现在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 唸佛求往生,修十六观最好,至少要做到心中有佛
■ 不能口唸心不念也不能留恋世间上的一切
■ 谤法和犯无间罪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
■ 释迦佛没说一定要唸满多少万佛号才能往生西方

福是福报,德是功德,
现在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又有人说:只要唸就能往生。这个人不根据佛经说话。佛经上说: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也要达到一心不乱。还有一句: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们今天来文殊院参加法会,时间就没有浪费。你们来烧香点灯,来这儿帮忙,把这个法会搞得很庄严,大家都欢欢喜喜的,这就是培福;你们现在听法就是修慧,你们唸佛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妄想,这是修定,你们到佛门来又不干坏事,也不杀生也不偷东西,也不喝酒,这就是戒,这一天又有戒又有定又有慧,你们这样就修了一天,这就叫福德。福是福报,德是功德,什么功德?就是修戒定慧。咱们在娑婆世界现在还活着,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的地方,千万不要浪费我们在娑婆世界的生命时光。

唸佛求往生,修十六观最好,至少要做到心中有佛

你们除了好好唸佛,心里还要有阿弥陀佛,那样你唸佛的时候就能想起阿弥陀佛,一想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眼前,这就叫观想念佛。如果你们想再殊胜一点,那么你们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去修十六观。老太太文化比较浅,年纪老了,学这么多观也觉得不太方便,但你至少要做到心里有佛,好像佛就在我的面前,唸佛要这样唸。

不能口唸心不念也不能留恋世间上的一切

不能一边唸佛一边想天上乌云来了,我还得回家收裤子去。口里唸佛心想裤子,那么你肯定往家里跑。你不打妄想呢,你会一直唸下去,唸完了才回去,一打妄想你心就不定了。所以要学会放下,这是最最重要的。唸佛的时候千万不要想别的事情,连老公、老婆、儿子、女儿,都不要想,尤其是临命终时那一刹那,如果你命终那一刹那对儿子女儿放不下,你就不会去了,即使阿弥陀佛来了,你也会向阿弥陀佛告假。所以心里留恋世俗的一切,你是往生不了的,你即使嘴上唸,没有用,因为你口唸心不念,口里唸阿弥陀佛,心里仍然在家里,你会走吗?你们照这样的道理去唸佛,会使你们往生更有把握。

谤法和犯无间罪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

话说回来,有人说:只要唸就能往生。佛经里没有这句话,我在无锡时,有个唸佛老太太,她跟我说:“只要唸就能往生。这句话我是想不通。我们信佛的人是三世因果看问题,今天这么多唸佛的人,肯定前辈子也有唸佛的,怎么没往生?”还有,根据《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讲:有两种人除外,一种是犯五无间罪,一种是谤法,他们是往生不了的,阿弥陀佛把他们排除在外了,因为他们犯罪太重,太肮脏了。那怎么叫只要唸就能往生呢?如果不根据佛经讲话,释迦佛说:“离经一字,就是魔说。”释迦佛又说:“到了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根据佛经上来讲,就叫善知识,离开佛经讲的话,就听不得。

释迦佛没说一定要唸满多少万佛号才能往生西方

有些人说,“我知道,唸佛要唸到一心不乱,可是我唸来唸去唸不到一心不乱,咋办呢?我苦恼啊。”心里一着急,你更加往生不了,因为你心不定了。所以要跟你们讲讲,唸佛不能着急,不能心不定,一着急,心不定,你更达不到一心不乱。现在有句话,“年纪大的人唸六个字来不及了,唸四个字吧。”老太太一听,这是为我好啊,要叫我多唸一点,我是老了,来不及了,赶快赶快,那么心里着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众笑)你还能一心不乱吗?小心中风啊,差不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你这么着急很容易中风啊。释迦佛从来没有说过,唸佛要唸到多少多少万,才能往生。

阿弥陀佛圣诞开示(6)

傅老师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5


愿生西方的人能听到药师佛名号,
临命终时,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

本次提要:

■ 唸佛不要着急不要一会快一会慢,要安详稳当地唸
■ 西方不是两条腿跑去的
■ 愿生西方的人能听到药师佛名号,临命终时,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
■ 文殊菩萨大智慧,能使你开智慧,能给你去西方指引道路
■ 对佛菩萨都要恭敬,不能不要,也不能让释迦佛靠边站

唸佛不要着急不要一会快一会慢,要安详稳当地唸

所以你们唸佛要不着急,要非常安详地稳稳当当地唸。唸佛也不要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那样你心安定不下去啊。从前有个人在我隔壁唸佛,开始唸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蛮好的,渐渐变快了,改为唸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又来个特别拖长音“阿——弥——陀——佛——”(众笑)这样还能一心不乱吗?这是表演啊。还好下面没有人,有人肯定鼓掌。当然也不能怪他,他也是学来的。

西方不是两条腿跑去的

还有一种叫“跑西方”,说谁跑得最快谁先到西方,一次我在一个寺院的大殿里,看见前面一个男的,敲着木鱼,后面跟着一串的老太太,边跑边唸佛边哈哈笑。有的老太太气喘得实在跑不动了,只好坐在旁边,我说干啥呀?她们说这叫跑西方。西方是两条腿跑得去的吗?简直在玩游戏啦。唸佛法门非常了不起啊,被不懂法的人都搞乱啦,哪有凭着腿到西方的?那么人死了,腿一动也不动,个个不能到西方了?(众笑)口里喘着气,两条腿越跑越快,心里在着急,嘴上拼命唸“阿弥陀佛”,这样还能一心不乱吗?

愿生西方的人能听到药师佛名号,
临命终时,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

你也许会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一心不乱,要求很高,我年纪大了,唸来唸去达不到一心不乱,老师你帮帮我忙,让我安安稳稳往生极乐世界呢?”我只会说法,有一个人会帮你忙的,就是释迦佛,释迦佛讲了一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我们文殊院同学天天在唸。里面讲如果你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你只要唸诵《药师经》或者听到药师佛名号,命终的时候八大菩萨乘空而来,引导你去西方。现在有些人怕你唸了《药师经》,唸了药师佛名号,有八大菩萨来帮助你去西方极乐世界,他最好不要菩萨来帮助你去,他就说:“你唸了《药师经》,唸了药师佛,这叫杂修,就不得往生了。”吓得大家不敢唸了。事实刚刚相反,唸了《药师经》,唸了药师佛,八大菩萨帮助你去。就不说八位菩萨吧,一位菩萨的能力也比你大啊。

文殊菩萨大智慧,
能使你开智慧,能给你去西方指引道路

咱们这儿既然称为文殊院,所以咱们这儿天天修《文殊法》。唸阿弥陀佛的再学《文殊法》是不是杂修?你要知道,八大菩萨第一尊菩萨就是文殊菩萨,所以你能够修修文殊菩萨法,不光是你往生极乐世界,文殊菩萨帮助你去,而且你还会开智慧呢。文殊菩萨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修《文殊法》的人就能开智慧。

对佛菩萨都要恭敬,不能不要,也不能让释迦佛靠边站

所以你们不要去相信某一个人说的话,人到底是人啊,你们要相信佛菩萨,佛菩萨才能把你救出苦海。人就不可靠了,他把法讲错,你也就跟着错了。所以你们见了药师佛要欢喜,你唸一声药师佛名号就起作用,你见了文殊菩萨要欢喜,你唸一声文殊菩萨名号,文殊菩萨就跟你有缘了。咱们大殿里就供了一尊药师佛,一尊文殊菩萨,你们居士看到了,问,“这是哪尊佛?哪位菩萨?”“喔,药师佛,文殊菩萨。”你这两声一唸,你往生时他们就来帮你忙了,如果你再烧香恭敬顶礼岂不更好?所以看见每尊佛每尊菩萨,咱们都要发欢喜心。千万不要“只要一句,样样不要”。那么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你要不要?“不要。因为阿弥陀佛叫他们下岗了。(众笑)这两尊菩萨哪度得了众生啊?只有阿弥陀佛才能度众生。”地藏菩萨要不要?“不要。”释迦佛要不要?这倒不好说不要,因为归依佛是皈依释迦佛的。要也行,供的时候靠在边上。有一次一个居士叫我到他家的小佛堂去看看,给他指点指点。我一看,当中没有释迦佛,我说“你怎么不供释迦佛?”“供的供的,在里边。”我头伸进去才看到,供在里边墙壁上,我说:“你叫释迦佛靠边站啊?”(众笑)真是罪过罪过。都是因为不懂佛法,进了佛门尽做错事情,两分功德八分罪过。(众笑)时间到了,如果你们还希望我讲下去,只好等你们下一次来的时候再听了,我们这里天天讲法,希望你们天天来听啊。(众鼓掌)

(傅老师下法座,在大众中走出讲堂,两旁居士说:“讲得好!讲的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平等爱徒的乐趣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律海十门》开示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80~8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50~5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