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四、曹山“君臣五位”偈


   日期:2025/9/17 7: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曹洞宗禅诗

四、曹山“君臣五位”偈


吴言生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

第95—97页


    四、曹山“君臣五位”偈

    曹山本寂继承洞山正偏五位之说,藉君臣相对之谊而说明五位之旨诀,称为君臣五位。曹山以“君”象征本体,以“臣”象征现象界,《曹山元证录》:   

    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玄最妙,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进云:“如何是君?”师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云:“如何是臣?”师曰:“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云:“如何是臣向君?”师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云:“如何是君视臣?”师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云:“如何是君臣道合?”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曹山以臣向君为偏中正,君视臣为正中偏,君臣道合为兼中到。君臣道合,则天下太平,冥应众缘,不堕诸有,动静合一,事理不二,非正非偏,体用一如,是最高的悟境。为了进一步说明君臣五位,曹山作了一首总颂:

        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歧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诗意谓对于曹洞宗禅人来说,须明白曹洞宗君臣五位的宗旨。“真际”,即自心自性,它并不是静而无动、灭而无生的“顽空”,故不能将它与一潭死水式的“顽空”混为一谈。禅心是“妙明体”,穷尽、通达了“妙明体”之后,就不会触犯或偏离大道,一切随缘,并不须假借什么力量。禅者的语言通脱不犯,就不会被般若大火烧着。参禅者会像古代大德们那样潜行密证,连鬼神都莫测其迹。在修行的最高层次上,无身有事,去除了意想情识之我身,而勤求了却生死大事,则自然会超出世俗歧路。等到了却生死大事之后,已忘其为事,也无此假身,而融入无始无终无去无来的绝对本体之中。

    曹洞宗正偏、君臣五位理论除了汲取了华严宗理事圆融论,以及《参同契》、《宝镜三昧》的理事论外,还汲取了《起信论》的思想精华。正偏、君臣五位之说运用了本觉、不觉理论来说明参禅者在不同阶位的悟道体验。《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指出,真如有随缘、不变两个特质,真如之理体虽恒不变易,但随缘则生出万有,产生事相的变化,成为悟迷净染的存在。随缘,以显现万有差别之事象,静中有动,为正中偏;不变,以随顺真如平等之理性,动中有静,为偏中正。此正偏二者妙合而归于一元,动静不二,为兼中到,君臣道合,理事双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吴言生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吴言生教授)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五、洞山“功勋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三、洞山“正偏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二、云岩昙晟的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四章 曹洞宗禅诗 一、石头希迁的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三章 沩仰宗禅诗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七、汾阳善昭的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六、无依道人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五、“无位真人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四、无事是贵人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三、四照用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二、四料简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一、四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