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三节 天台宗


   日期:2025/11/6 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真面目
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

  第三节 天台宗
  罗什学派遍及中国,北方学者于三论外兼喜《智论》;然向心部用功者尚少。北齐沙门慧文读《智论》二十七“一心顿证三智”之义,从而致力心观;更读《中论》观四谛品之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有契;遂以“一切智”配空观,“道种智”配假观,“一切种智”配中观,建立“一心三观”法门,原属四论教派。南岳慧思传其道以修禅,悟得《法华》大旨;转授天台智者,益取《法华》义理以融和之,著《摩诃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各二十卷,号天台三大部;成为中国新组之教派,名天台宗。大纲有二:
  (甲)三谛圆融
  三谛者,空谛、假谛、中道谛也;本出三论真俗二谛。俗谛者,世间法也;当体即假;真谛者,如实空也;空而兼中。台宗分二谛为三谛;开合不同,实义则一。所谓圆融者,三谛互相赅摄也。列表明之:
  (1)空谛
  (a)相对破有……根本空谛
  (b)相对立空……兼摄假谛
  (c)绝对破立……兼摄中谛
  (2)假谛
  (a)相对破立……兼摄空谛
  (b)相对立有……根本俗谛
  (c)绝对破立……兼摄中谛
  (3)中谛
  (a)双遮空有……兼摄空谛
  (b)双照空有……兼摄俗谛
  (c)绝对遮照……根本中谛
  依此作观,三谛分明;是得力于四论者。
  (乙)一念三千
  三千者,百界十如三世间之三数乘积也。以此三千法数代表一切法相,一念心中本来具足无遗;众生被无明盖障有能顿显耳。三谛圆融之极,此理自彰。三数细目则如下:
  (1)百界
  依《法华经》立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十种法界;而一界之中能摄其他九界(如人界可以感见佛菩萨乃至地狱,余界类推)连本界自成十界,十种法界既各自具十界,故合成百界。
  (2)十如
  依《法华经》立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十种法界;同归如如实际,故有十如之名。
  (3)三世间依《智度论》(七四)立三种世间法:一曰五蕴世间(色受想行识所幻成世间法),二曰众生世间(众生种性各别精神之世间法),三曰器世间(众生共业构成假质之世间法)。三种世间法本通染净,故不妨一一与百界相和合。三千法数皆假名摄(其中多数兼具有形假相);汇归实际,一念具足;开为境界,随缘现相;是默契“理事无碍法界”之旨者。
  台宗钦慕《法华》一乘之说,有大部疏释;故或称法华宗。然采入宗要者。不过十如略义;所得法华三昧,只见“灵山一会宛然未散”而已。陈隋以前最上教法多未传译;台宗根据少数要籍而立新派,可称四论宗之较胜者。
  台宗以判教著名,原非创作;其前既有十家(南立三家北方七家),不过加以修改以适己意耳。隋以后,复增若干家;简当可取者,厥惟初唐法敏、玄奘二派。法敏分教法为两大类:一曰释迦教,二曰毗卢教。前为应化身或等流身所说;后为自性身或受用身年说。此依教主分类,至符正理。玄奘承印度戒论师之传,更分释迦教为三轮;一曰有教,二曰空教,三曰中道教。此依释尊逢说为根据(见《解深密经》),亦合教量。其余诸家大都各凭一己思想而判之,皆非定论,台宗以《法华经》为最上,在释迦教三轮中未尝不是;而混毗卢教于内,斯与诸家同病矣。
  毗卢遮那如来教法在大别三类:
  (一)《大日经》,自性身说;
  (二)《金刚顶经》,自受用身说。
  (三)《华严经》,他受用身说。
  释迦牟尼如来法大别二类:
  (一)释尊亲宣者皆应化身说;
  (二)诸菩萨等所宣者皆等流身说。实证“理事无碍法界”,则应机涉世无不自在;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切对治法门均用不著;释尊本怀至此略遂;是谓一乘正教。台宗见地及此,宜其卓然成一家派也。
  此宗盛于隋,有凌驾三论之势。至唐初浸衰,不敌法相宗之号召力也。百年后,有湛然出,振刷精神与诸宗抗;因华严宗取资《起信论》,则亦加研《起信》以对之;著述颇丰,大都宣扬祖意;其时大教东流较备,理宜更求深造以窥佛法究竟;而故步自封,依然拘于不圆满之教判;惜已。会昌法难以后,教籍丧失;此宗若断若续。五代末,吴越王钱叔求遗籍于高丽,渐复旧观;累传至今不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达庵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达庵居士)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四节 华严宗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二节 三论宗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一节 法相宗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二章 传译 第四节 复兴时代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二章 传译 第三节 极盛时代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二章 传译 第二节 发达时代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二章 传译 第一节 幼稚时代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五节 密乘发展期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四节 大乘发展期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二节 教法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一节 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