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极乐四土与净秽之分


   日期:2011/4/13 13: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要解【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

  ‘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这是西方世界有四种净土。如果从比较上来说,净秽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得出来。先说“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都是带业往生的人。带业就看带得多少,带得少的人,他就轻,就清净;带得多的人就浊,净秽就从这个地方看出来。因此,每一土都有九品,九品里面每一品里头又有九品。为什么分得这么多?每个人带的业不相同。不可能两个人带的业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不相同。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个世界不能不认真努力,不能不发愤,尽可能把业障多消除一些,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增高。

  “五浊”,本经后面讲得很详细。……

  ‘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这个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但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功夫好的,在这一生当中可以提升到这个境界;功夫不好的,到西方极乐世界自自然然也会提升到这个境界,乃至于实报、寂光,逐步往上提升。方便土,是权教菩萨以及阿罗汉、辟支佛所住的地方。西方世界没有二乘,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西方世界纯是菩萨。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带了很重的业障,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菩萨的身分,不是小乘。不但是菩萨身分,而是最特殊的普贤菩萨的身分,大家念《华严经》、念《无量寿经》就了解,生到西极乐世界都是普贤菩萨;不过地位很低,菩萨一共有五十一个阶级,我们到那里是初信位的菩萨,好像念书这一年级。文殊,普贤是等觉,是五十一年级到顶点了,马上就要毕业,我们这才入学,才一年级。到七年级,我们见思烦恼就断掉了,五浊就没有了,真正达到身心清净,境界清净,就到方便有余土。七年级的菩萨到“方便有余土”,就是七信位的普贤菩萨。六信以下在“凡圣同居土”,有六个阶级,上面一个阶级五浊轻,下面就五浊重,轻重、净秽是这样比较出来的。到方便有余土,我们一般讲,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到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

  这里面有两种修学的方法:一种是真正小乘,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或者是权教的菩萨,这些人执着比较深,对什么事情都很执着,他们用的方法,用“析空观”;析是分析,用这个方法,忽然觉悟身心世界都不是真实的,用分析的方法。现在科学家用这个方法把物质分析,现在是不是已经分析到最后?还不知道。如果科学工具再进步,恐怕现在分析认为不能再分的,将来又会再分出来。这样一分析,知道物质它的现象原来都是组合的,不是真实的。《金刚经》所讲“一合相”,一合相就是分析得到的结论。所有一切万物,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些物质组合而成的,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是一个,叫一合相,合就是组合。他用分析的方法,这样子证入,就是契入实相、明了实相、觉悟实相。这个方法笨,它就叫秽。另外一种聪明人,这是权教菩萨有一类聪明的,他一听佛说法,不必噜嗦,不必分析,他就明了,他能够体悟。不需要这么繁琐的手续,这么麻烦,他能够当体就悟入。这种人就叫“体空巧度”,他的智能比前面一类要巧妙得太多,悟入也快速。要用天台四教来比,藏、通、别、圆,根性一个比一个利。通教根性的人比藏教利,别教根性的人比通教利。根性最利的是圆教,圆教根性的人,一听他就领悟。

  ‘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实报”,实是真实,真实的报土。不像前面,前面叫化土,这是真正的报土,也叫做“实报庄严土”。此地用的名字叫“无障碍土”,正是《华严经》所讲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大自在、大圆满的境界。什么人住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行的处所;别教初地菩萨、圆教初住菩萨才证入。《华严经》讲的华藏世界,就是“实报无障碍土”,这个地方的菩萨,最低的地位就是圆教初住,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够见到这个境界。这个比前面就有很大的不同,前面没有见性,这个地方是见性,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净土宗所谓“理一心不乱”。念佛,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就是实报无障碍土。要怎样到这个地步?不需要问,不需要动念头,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水到渠成。如果你要问,你要起疑惑,什么样是“理一心”?我要念到什么时候才念到理一心?我就直截了当告诉你,你这一生当中没有指望。为什么没有指望?因为你还有杂念在“一心”里头,你就根本得不到一心。所以,什么都不必问。乡下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能人家到事一心、到理一心,那是真的。所以人家往生的时候,可以站着走,坐着走,晓得哪一天走,又不生病,真正功夫达到这个境界。这是我们千万要记住。秘诀就是“老实念”,什么都不要问,什么都不要想,一直念下去,功夫自自然然增上,这就对了。

  “次第三观”跟“一心三观”,都是天台家的名词。所谓次第三观,它是有层次的,有先后的。天台大师讲修行的方法,他老人家发明的“三止”、“三观”,就是止、观各有三种。三观就是“空、假、中”,先观空,然后再观假,最后再观中。他把空、假、中,分为三个阶段来修学,这叫次第。对于中下根性的人来说,比较容易。真正利根的人,他不需要依这个次第,他在一念当中就圆满空假中。即空、即假、即中,三观具足,这里面没有界限,这就叫做“一心三观”。当然,一心三观的人根性很利,就在这一念心之中,这一念心就是空、就是假、就是中,这叫“圆修三观”。

  三观,如果我们要学,就在一句佛号上。这一句佛号即空、即假、即中。怎么说“即空”?我们仔细的去追究一下,能念之心在哪里?能念之心不可得。所念之佛又在哪里?佛,我们从体上去观察,体也不可得,当体即空。能念、所念都空,从体上去观察都空,俱不可得。虽不可得,我这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事上有,很清楚,很明白,这就是“假”。我心里念的,心里所愿的,西方从我们娑婆世界过十万亿佛国土,那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事相宛然,这是假,假有!空跟假是一,空不碍假,假不妨碍空,空假一如,这就是中道。所以在一念当中,空、假、中统统具足。不过念,劝诸位还是老实念,不要打妄想,不要去想空、想假,你这么一想,这里头就夹杂,你的功夫就不会成就。理、事我们都明了,明了之后统统放下,不必去理会,你句句佛号都与一心三观相应。念成功了,成功的样子我们要晓得。真正念成功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没有了,“圆断三惑”,这是念成功了。所以自己念得功夫得力不得力,念得成功不成功,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圆证三德”,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是你见性,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见到了。“般若”是智慧现前了,眼见、耳听,一接触没有不通达明了的,而且一丝毫的错误都没有,完全正确的通达明了。这是智慧开了,一开一切都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过去、未来、现在,都像在眼前一样,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解脱”就是得大自在。这是我们功夫纯熟的样子。如果真念到这个境界,也不要生欢喜心。为什么?一生欢喜心,这个境界就没有了;欢喜心是烦恼,你心里头又着相了,又被污染,那就又没有了。一定要保持正常,也就是清净心永远不能够失掉,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好境界,圆断三惑、圆证三德,这是好境界,并没有一点欢喜心,心地如如不动。恶境界现前,也如如不动,决定不生烦恼。为什么善恶境界都给你说?在这个境界里面,你可以看到佛菩萨的境界,你也会看到地狱、饿鬼的境界。所以恶境界不动心,善境界也不动心,这是真正功夫成熟,真实的念佛三昧。

  ‘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这是说明常寂光净土净秽的现象,一般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常寂光净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天台家的讲法,藏教跟通教,只是断见思烦恼,没有破无明,那当然就不算了。别教成佛证常寂光净土,别教佛要是跟圆教做个比较,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法身大士。菩萨,十地菩萨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是十一个位次,无明破了十一品,妙觉,这就成佛了。所以成佛,实在讲只是破十二品无明,无明总共有四十二品,他才破十二品,后头还有三十品没破,他也叫佛,别教的佛,他所证得的境界就是寂光土里面的秽土。圆教佛,四十二品无明统统断尽,圆满证得常寂光净土,它就叫净。这是寂光土的现象。净土这个法门非常的奇特,即使带业往生的人,生在凡圣同居土,也能够享受寂光净土的境界,这是其它经论、法门里面都没有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