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种美丽叫沉静


   日期:2011/4/18 12: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曾听五祖寺方丈见忍禅师讲过这样一个老故事: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个原本十分繁荣的国家,自新国王继承王位掌管大权后,励精图治不眠不休,可国家却日渐衰弱萧条。新国王十分震惊,大惑不解,前往名山寺庙,寻求大师指点。国王来到一座古刹,看到大师静静地端坐在于石头之上,眺望着邻近的山谷。国王说明来意后,摒住呼吸虔诚地等着大师的教诲。大师却不发一言,微笑着示意随他下山。

    山下有一条又宽又大的河。来到河边,大师面对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边架起一堆柴禾。天色暗了,柴堆被点燃,火苗愈来愈大。大师让国王跟他一起坐在火堆旁,默默地看着熊熊烈火划破夜空,直到黎明。天色渐亮,火焰慢慢地熄灭了。大师这才开口说话:“现在你明白你无法像前任国王一样,维持国家繁荣昌盛的原因了吗?”国王依然困惑:“请原谅我的无知,望大师开示。”

    大师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昨天一个晚上,熊熊的火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国王答说:“晚上呈现的火焰,那么强大威武,划破夜空的黑暗,似乎有着挑战万物、横扫一切障碍的力量。” 
 

   “那熊熊烈火过后,留下了什么?” 

   “目前只有一堆灰烬与一些余温而已。”

   “那我们身旁的这条大河,经过了一个晚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河水静静地流着,很安静,几乎没有感到它的存在。”

   “这条河流过之处,你看到什么景象?”

   “绿油油的大地,盛开的花朵,欣欣向荣的大树。”

    大师走到河边,望着缓缓流过的河水,不再说话,留下国王若有所悟地静静深思——火可以向夜空挑战,但在烧尽所有的物品后只留下灰烬;水永无声息地流着,滋养绿油油的大地、盛开的花朵,还有欣欣向荣的大树。国王明白了:沉静是一种力量,一种胜过任何轰轰烈烈的力量!   

   “沉”是深沉,“静”是宁静;养德炼才,“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深沉无以深刻持久。有成语“虚怀若谷”,山谷幽深而宽广,若谷的胸怀能容纳万物却永不盈满,这是谦虚而深沉的美。

    古人说:心静如止水。水是至柔的,“止水”是沉静的。至柔的人生,才时时和别人维持良善关系,处处想到能利益社会和众人。这是一种温柔而宁静的品质,是佛书上讲的“大慈大悲”,是一种仁慈的力量。“止水”,摒弃了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纷纷扰扰,随波逐流以及种种喧嚣和浮躁。“止水”之美,是一种宁静美。

    大千世界,宇宙人间,高山流水,大漠云天,湖光如镜,秋波生烟,花开花落,月圆月缺……都蕴藏着无尽的美。感受这无尽之美须用心静观,而沉静方能静观,“万物静观皆自得”,如此,才有美丽的人生。

    沉静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丽。拥挤的世间,喧嚣的人群,沉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倾听自己的心跳,感受思想的脉动,回归真实的自己;凝视亘古不语的大山,解读广袤无垠的大海,体味生命的渺小与普通及深刻与伟大,这就是沉静。

    焦灼急躁不是沉静,愤愤不平不是沉静,耳红面赤的争执、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三五成群的叽叽喳喳、咋咋唬唬的装腔作势、无趣无聊的自吹自擂、举止粗野的打打闹闹、扯着嗓子的宣泄怪叫、败则一蹶不振胜则高呼狂笑……这些与沉静永远无缘。

    沉静是一种妙悟之境。黄昏之际,信步走入郊外的山中,于凝眸的一瞬,会惊觉红风衣在竹林中一闪而没,一路奔腾喧哗的瀑布竟了无声息,悬而不泻,这份沉静而神秘的感觉会不由自主地随鸟声而深入心中;卓立山顶,看一天暮色悄然奏成一支箫管,看突至的颖悟化作山下的灯火渐次点燃……这时,所有的困惑、烦恼如泥沙混浊的溪流,在沉静的愉悦里,在大自然的启迪与抚慰中,淡而化去。

    沉静是一种准备,是一种积蓄,是再度宽阔浩瀚的序曲,是即将澎湃奔涌的前奏。沉静是沉淀,她过滤了混浊,把澄明还原进了那种叫深刻的东西。

      沉静把生存和思索的空间拓展得无比高远,把思想的目光延伸到了地平线以及地平线以外的地方,在那里发现着、探寻着。

   沉静把沉静者的胸怀横向地拉伸向他所能承受的限度——如此的限度是一种素质又是一种享受,面对和向往着开阔,沉静构成了一种自觉的加速度状态。

   沉静是内质,是文明,是发源地又是终点。在这两点之间,过程是漫长而遥远的,正是这样遥远的行程构成了努力的艰难中的痛楚、寂寞和美丽。走在通向沉静的羊肠小道上,无暇欣赏风景,如果说什么是风景的话,汗水、脚印乃至于迷茫就是风景,当它变得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美丽的过程就是境界升高的过程。不必担心无人欣赏,他们的欣赏和自己的欣赏比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是微不足道的。

   沉静是一种内涵,是高密度的质量的浓缩。她不追求外射,但无时无刻不在辐射着朴素的光辉,在援救了自己的同时又在浸润着比自己更需要援救的他人。比起热衷于教化的布道者们,沉静的拥有者是智慧的高迈而有抱负的,因为,他们选择和拥有了属于、回归和超越。

    沉静是一种文化积淀。她的外化是甘于寂寞,不动声色;她的内核是沉着自信,默默进取,容纳一切又超越一切。当唐宋诗词的盛世繁华成为了遥远的绝响,“五四”飞扬的个性已成明日黄花;当那么多的文字垃圾伴随那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互相吹捧在沾沾自喜,在沐猴而冠,有人嗟叹:那些追风逐云、浮光掠影,仅仅满足于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匆匆行者,如果没有一颗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沉静的心,何以克制浮躁,博采众长,将继承、移植、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将智慧与诗思的芽苗长成俯瞰世界的参天大树?

    沉静是一种人生的姿态。沉静不是出世,而是“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然。沉静不是冷漠,而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那份洒脱。

    沉静与年龄无关,却与阅历结缘。阅世越多,体会越深。倘记忆之闸拉起,沉静会助你把持住一颗平常心。那些失之交臂的遗憾,那些有意无意的错失;那些目睹了他人春风得意后的艳羡、自卑、甚至嫉妒,都会在沉静的提示下一笑相忘。因为,一切都是句号,一切又是起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乐循环风水轮转,其妙谛不在结局,而在过程。只要自己曾全力付出,就安之若素,问心无愧。沉静在此时,于内是自持、自省、自重、自强;于外是安祥的气度、沉着的步履,是严师益友,以及一双脉脉无语的眼睛……

    走向沉静是一种选择,又是一场磨难。这是一场灵魂的搏斗,其对手是无形的、强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你自己。和它斗争需要深刻地认识对方,这种认识比认识他人更困难。你得拷问自己,得向自己心灵深处发起进攻,向自己的道德文化和把握水准发出置疑,并毫不容情地加以鞭笞,甚至要鞭笞得体无完肤、狼狈不堪。

  “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惟有让流水平静下来,太阳和月亮才能在它的表面上显现倒影。当人沉静下来,才能看清所有干扰清晰思考,蒙蔽真实感情,影响智慧判断,以及阻碍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所在,才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保留一处梦想可以停驻的宁静地方。

    在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付出时,不去表白。在没有人懂得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不去炫耀。在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志趣时,活着自己——活着自己的执着,活着自己的单纯,活着别人读不懂的痴醉,活着自己美丽的梦想,这不是淡泊而是沉静。沉静是不需要结果来慰藉自己的,沉静本身就是生命的麦子,是生活赋予的厚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