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进步的标志(二)


   日期:2011/4/21 1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接上文) 3、和睦:和睦家人,是学佛进步的标志之三,如果你学佛之后不像过去,对老人恭敬、对孩子爱心、对亲戚友爱,对伴侣包容,对朋友尊重,对外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别人爱听的话,也讲究信用,做事实实在在,不讲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挑拨离间和奸邪巧辩的言语,讲一些合情合理与和好的话,希望大家团结一致,满足他人的心愿,这就是和睦,对家人和别人越来越和睦相处,这表示你学佛有进步了,而且你已经明白了佛经《吉祥和好经》所讲“和睦相处一切法”的道理,你已经有了和好之心,这也是学佛法的基础。 《学佛规》云:“和睦相处,做人为先”,一个人能够和好,他就有一颗和善的心,有了这份善心,才能跟别人和睦相处,就可以利益许多的人。和睦相处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做人首先需要的条件。另外,和好的心态能够改变寿命,增加你的福报,而且生起佛法所讲的诸法平等心。 如果你学佛之后,看不起家里的老人、经常责怪孩子、亲友之间跳板,侮辱伴侣,得罪朋友,对外人轻视,不讲信用,一开口就骂人,一说话就挑剔,做事不实在,恰恰做一些家人和他人不高兴的事,连家人都看成仇人一般,无赖通俗的口气,吵骂家人和外人,那就是不和,你不配学佛之人。

  《学佛规》云:“做人不和,学佛心乱”, 一个学佛人,若是缺少和好之心,你就是缺少一颗和善的心,没有这份善心,你的心无法安静下来,心情不舒畅,这样学佛没有大的用处,因为学佛最重要是一心不乱,若是你的心,不和善、不平等、不平衡、不和睦,你的心怎么能够安静、安详、放松、清静,你怎么能够救度他人。而且做人的根本是和善,家庭和睦的根本是和好,世界和平的根本也是和好,成就佛位的基础也是和善,若你学佛不和善,你学佛已经走歪了,你千万不要告诉人家你是学佛的,否则,人家看到你这样不懂和善,而且凶暴、野蛮、煽动、横蛮、动乱、急躁、暴躁,矛盾不舍,乐不思蜀,影响他人学佛。

  4、爱心:博爱众生,是学佛进步的标志之四,这里讲的爱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抚,那些都是自私的爱,这里讲的爱是博爱,无自私,无条件,无偏向的爱,慈爱一切众生。如果你学佛之后不像过去,心胸开阔,对敌人的仇恨和亲友的情爱逐渐放下,对一切众生没有亲疏爱憎的分别,最后对所有的众生平等地对待,对受苦者可怜、同情、关怀及脱离痛苦的愿望。

  希望一切众生远离痛苦,获得快乐,众生得到快乐自己欢喜,为一切众生做些有意的事,这就是博爱,对众生越来越发慈悲心,这表示你学佛有进步,而且你已经明白了佛经《菩提经》所讲“为众生发菩提心”的道理,你已经有了慈爱之心,这也是学佛法的基本。

  《学佛规》云:“博爱众生,慈悲为先”,一个人能够博爱,他就有一颗仁爱慈悲的心,有了这份慈心,就可以利益许多的人。另外,博爱的心态能够改变你的心情,增添你的福徳,而且生起佛法所讲的菩提心。

  如果你学佛之后,对仇人嗔恨心越来越强大,对亲友的情爱越来越深,对灾难受害者没有可怜心,对动物没有同情心,跟别人打架斗殴,打击报复,伤害他人,欺骗亲友,欺压弱者,气焰嚣张,打杀挂到嘴边,抢偷手掌手中,恰恰做些他人不高兴的事,对父母都没有仁爱之心,总之,心胸狭隘,自私自爱,偏爱亲友,那就是不博爱,你不配学佛之人。

  《学佛规》云:“自私溺爱,学佛走偏”,一个学佛人,若是缺少博爱,就是缺少一颗无自私的慈悲心,没有这份慈心,学佛也走偏了,你进入小乘或凡夫的道路,因为大乘佛法的最基本是博爱慈悲心,你缺少博爱慈悲之心,你怎么能够发菩提心,怎么利益众生的事。而且你太自私,心胸狭窄,不会关爱他人,你的爱不是真心,所以父母和他人看到你缺少真爱,认为你走邪道,开始就阻碍你学佛。实际上,你学佛已经走歪了,你千万不要告诉人家你是学佛的,否则,人家看你这样不懂关爱他人,而且自私、悲惨、怯懦、虚伪、狭隘、瞋恨、悲愤、极端、仇恨不弃,影响他人学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和睦       学佛)(五明学佛网:和睦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