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日居士谈学佛:了生为主,菩提心、智慧、方便为首要


   日期:2011/4/23 14: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全部佛法,无疑是围绕‘了生死’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古人对青少年,虽然有‘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的警策,但死,对来日方长的青年人来说,毕竟非迫切之事,要青年人成天把‘死’字贴在额颅上,念念为求死后的究竟归宿而精勤修行,显然不易生起坚固道心,即使能由此生起道心,也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热情,不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听说有个高中才毕业的姑娘,学了净土法门后,便不准备考学、工作,整天关门礼佛念佛,计划过一两年及早往生,弄得她的父母好不伤心。如此学佛,当然不是经论中所示净土法门的正道。人,既然已降生到这世上,在父母和社会的抚养教育下长到一二十岁、二三十岁,便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好好走完应该走的道路。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前程似锦,国家和人类的美好未来,有待青年去创造,弘扬佛法的重担,全赖青年来担承。如果说,老年人学佛,不妨以‘了死’为要,以解决死得好和死后的归宿问题为重心的话,青年学佛,则应以‘了生’为主旨。这里所说‘了生’,意谓参透人生的意义,提高精神境界,珍惜此生,过好应有的合理生活,创造最高的人生价值。实际上,只要能真实‘了生’,‘了死’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若不能‘了生’,连现前人的生活都过不好,即使孜孜念佛求生,责任未尽,资粮不备,恐怕也难遂往生‘了死’之愿。

  人,浑浑噩噩、随波逐浪地过一辈子不难,但要说到明明了了、合情合理地过好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亦即‘了生’,可非简单之事。这须对人存在的根本问题和人心世态有深彻的观察,对人生的意义有明睿的认识,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过好合理生活的智慧、技巧。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问顾,大概是初上人生征程的青少年都会认真思考,而不容易得到正确答案的。在这人欲横流、价值观念混乱的现代,唯有佛法,堪以提供究竟的人生司南,在青年时代便能认准佛法这个究竟归依处,从而能避免许多上下求索的困惑苦恼,避开误区,少走不必要的弯路,是大善根福德因缘,应当庆幸,应当珍惜。但学通佛法,善于运用它来指导生活,来‘了生’,还须通过认真的思择、观修。

  根据经教所示和自他修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青年,尤其是在家青年,学佛的重心,不应在严格吃素,不应在课诵唱念,不应在持咒念佛,不应在坐禅入定,不应贪便宜求即身成佛、神通自在,不应亟亟求往生净土,而应把重心放在‘了生’的大本上,通过学习、观修,真实发菩提心,获得正确生活的智慧,掌握过好生活的方便。这其实是立志、处世、立身三大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