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四正勤略说


   日期:2011/4/27 13: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四正勤:一、已生恶法令断,二、未生恶法令不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

  三十七道品分为七大类,佛法称之为七科,科就是科目,分成七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四念住”,也叫“四念处”。四念处主要是用智慧来观察宇宙人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看破。看破之后,如果不能够积极去断恶修善,就变成消极,这就不是佛法。看破之后还要积极,比一般人更积极,这是佛法教学的真正精神。第二个科目叫“四正勤”。“勤”是勤奋、是努力、是发愤、是向上、是精进;这里面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正”。我们世间人对事也挺勤奋的,他那个勤奋正不正?所以佛法要讲求正。这个正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下面所说的善与恶,要断恶,要修善。勤奋的断恶,这是正当的,正确的;勤奋的修善,这也是正当的,所以称之为正勤。

  现在关键,善恶的标准在哪里?我们认为是善的,别人认为是恶;古人认为是善的,现在人认为是恶;中国人认为善的,外国人认为是恶。善恶实实在在讲,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佛法必须要给我们一个绝对的标准,使我们对这个标准毫无疑惑,这才行。佛法是以“戒律”为标准。戒跟善不相同,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善的目的是得福,戒的目的是得定。善的目的是得福,福报不能出三界,是在三界六道里面享福;戒可以出三界,经论里给我们讲,证到阿罗汉果就超出三界。阿罗汉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定,他所修的叫第九定。这个定有分层次,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前面八种定都在世间,都不能出三界,所以叫做世间禅定。第九定往上去叫出世间禅定,超越三界,出世间了。戒能得定,善生福,这个目标不相同。譬如十善里面,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有不妄语,它那个得福;五戒里面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它的目的是在得定。所以这个名称是一样,在修学境界上不相同,这是我们应当要把它辨别清楚。持戒目的是断烦恼,是断烦恼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修福,那个修善目的并不要断烦恼,只是得福报,所以不相同。

  绝对的标准在佛法里确实有,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在大乘经里面说过,凡是与真心、自性相应的这就是善,与自性相违背的这就是恶,这是佛法善恶真正的标准。这个标准实在讲太高了,我们望尘莫及,也不晓得从哪里下手。其实高是真高,下手还是真难,但是在我们这个宗派下手不难。为什么说不难?我们这个宗派主张的是持名念佛,这句佛号就是性德的名号。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即性”,但是念佛人真正知道这一桩事情的人不多。这个念佛法门,声声佛号都与自性相应。由此可知,念佛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真正是我们中国儒家所讲的止于至善,圆满的至善,善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这就是一心称念佛号。我们这个说法,如果你跟一般学佛的人介绍,他们听了摇头,不以为然。但是我们读了许许多多大乘经论,我们明白,我们体会到了,这是决定真实。

  如果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次”就是佛为我们制定的戒律。戒律,持戒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守法;戒是戒律,律是法律。戒就是禁戒,哪些事情佛不让我们做,禁止的,叫禁戒。这是守法,这个说法大家好懂。但是,佛为我们所制定的戒律,毕竟跟世间的法律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目的不一样。世间法律的目的是维系伦常、维系这个社会的安定和平;佛法戒律的目的,是要我们得定,要我们开智慧,要我们出三界证大菩提。目的不相同,因此它的标准当然就不一样。世间法律每一个朝代不相同,中国历史里面记载最完整,读二十五史,每一个朝代确实不一样,现在民国年间的法律也不一样,何况法律的条文每隔若干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要修订?社会已经起了变化,旧的法律条文已经不适用,必须要修订,所以古今中外的法律都不相同。但是佛为我们所制定的戒律是永远不变的,不可以修改的,为什么?因为它超越了时空。三千年前佛陀在世的时候,给我们制定这个戒律,非常适合那个时代的人,帮助那个时代的人得定开慧、了生死出三界。那些戒条留传到今天三千年以后,我们今天的人面对这个戒条同样有效,还是能够帮助我们得定开慧、了生死出轮回。由此可知,它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

  它的标准是成佛的标准,不可以随便变更它,这是讲到佛门常说的“三聚净戒”。但是,戒律里面有很大的一个部分说的是威仪,这一部分是可以斟酌的。威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风度,礼节仪表,这些我们现代人跟从前人生活的方式不一样。譬如,最普通大家常见到的,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条戒。二百五十条戒里面,实际上真正的戒条不多,真正戒条只有四重戒:杀、盗、YIN、妄,这四条最重的戒。接着底下有十三条叫“僧残戒”,这十三条是戒律,加上前面四条,总共十七条,这是戒律。其它的都是属于威仪,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饮食起居,讲这些。这些东西我们今天念念是个纪念,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方式跟古时候印度人完全不一样。这个一定要懂得,然后才知道怎么去持戒,去遵守它,把戒律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关于威仪方面,我们要接受戒律的精神,要接受这一部分。但是在应用方面要守现代人的法,遵守现代人的礼节。我们是现代人,我们所接触的是现代人,这个要懂得。我们接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风俗习惯、礼节,我们接触日本人,日本人他们风俗习惯礼数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要懂得它,所以说入境随俗,这些人跟我们相处就很欢喜了。所以我们到哪一个国家地区,一定先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一到那个地区就能跟那个地区的人融成一片,欢喜和睦,不至于在言行里面产生误会,这就是应当要遵守的。我们讲戒律守法,必须要明了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个事实,所以戒律对于我们这个生活,关系就非常之大。

  戒律真正的精神,这个善恶的判断,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佛告诉我们,凡是求自利的都是恶,凡是利他的都是善,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标准。这也不好懂,哪一个人不求自己的利益?多少人拜佛、拜菩萨,都是求家里平安、升官、发财、长寿,都求这个。不求这些,何必去拜佛、拜菩萨?佛菩萨也不要了。为什么佛要告诉我们自利是恶?你求自利去拜佛、拜菩萨那是善,你得的是福。如果你要想得定,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不行。为什么?我们在经论里面读得很多,轮回从哪里来的?三界是怎么产生的?三界六道轮回不是佛菩萨建立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鬼神主宰的。佛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自己制造的。自己怎么会制造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你有自利。诸位晓得,自利是我执,三界六道轮回是从我执生的,是从这个生的。起心动念就是我,我的家庭、我的幸福、我的利益,一切都有我这个念头,这个我天天在增长,这还得了!阿罗汉为什么出了三界?阿罗汉我执没有了;我执没有了,就没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我执变现的。所以,念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你要想出轮回,恰恰你在那里拼命制造轮回,这是绝大的错误。这个是我,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如果我们真的想来生不再搞六道,六道里头实在太苦了,不想再搞了,你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你把你念头转一转,转到那边去,起心动念想这个社会,想国家,想世界,想一切众生。社会、国家、世界、众生,也包括我们自己一分子在内,你的心量就扩大了,我的执着渐渐就淡了,先是淡了,到最后这个我执就没有了。我执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这就自然超越了。……

  “已生恶法令断”,无论是心里面所想的,或者是已经做了的恶事,所谓恶事,简单的说是自利损人,自利损人这是恶事,这里面包括就太多太多了,我们只说一个原则。一定要把它断掉,今天明白了,从今以后再不做恶事,再不起恶念。诸位要晓得,恶念恶行果报在三恶道,你能够把恶念恶行断掉了,虽然你造的有三恶道的业因,你也不会堕三恶道。为什么?缘断掉了。这个果报当中,因加上缘才会结果,你把缘断掉了,缘,我现在不做了,现在不想了,缘没有了,虽有因不结果。如果你现在还念念不断想恶事、造恶业,你恶的缘很多,恶因又加上缘,一定就结恶的果报,果报在三恶道。所以知道这个事实,立刻就要把它断掉,因果决定不能够变更的,不能抵销的。譬如我过去做的恶太多了,现在做一点善事可以弥补,可以抵偿,没有这个道理。佛法教你掌握,这个果报掌握在自己手上,实际上它是掌握缘,这是非常合理的。因没有办法掌握,缘能掌握;缘能掌握,果报就能够随心所欲。我要善的果报,我善的缘给它增长,恶的缘统统把它断掉,预期的果报就可以得到。

  “未生恶法令不生”,这是预防,防微杜渐。没有生的恶念恶行,乃至于恶口,时时刻刻警惕防范,叫它不生。这用什么方法?必须事与理要兼顾到,如果理论上不透彻,在事上勉强的这样压是压不住的。换句话说,忍耐是有限度的。他有限度,就是他对于道理不懂。如果理明了,理把事融化了,换句话,忍耐是无限度的,就不会有限度,他都把它化解了。理要读经,读经明理。事上最好的方法是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断恶是最有效果的。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既然是凡夫,妄念、恶念时时刻刻会起。如果这个人心里没有妄念,没有恶念,那是圣人,那不是凡夫。它会起来的,为什么?这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连晚上作梦都会做恶梦,梦中都会造恶,这就是习气很深,控制不住。念起来不要紧,古大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你立刻就要觉悟,这一觉悟那个恶念就不会继续。第一个恶念起来了,第二念头就觉悟了,所以恶念就不会相续,这就是修持,这就是功夫。

  我们净宗这个方法,第一个是恶念起来了,第二念“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取代了,然后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恶念起一次就没有了。这一句佛号起来就是觉,佛号不起来,那就妄念继续了,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念念都是恶念。念念都是恶念,恶念力量就大了,再加上恶因,就变成恶的果报。这个一定要晓得,没有生的恶法,要防止它不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为社会大众着想,为整个世界和平来着想,想这些。尽我们自己一点心力,一点能力,无论贡献多少,功德都是圆满的。圆满是我已经尽我的心力去做了,这就叫圆满功德。这两句是从断恶上来说的,下面两句是修善。

  “未生善法令生”,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许多的善法,我们没想到,我们也没有做到。现在读了佛经,佛经为什么要常读,为什么要多读?就是怕佛的这些宝贵教训我们遗忘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提不起来,所以要常读。读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常常能够记在心里,日常生活当中一遇到这个境界,佛的教训油然而生,这才管用,才能够记住。古时候社会安全,人与人之关系比我们现在好,原因在什么地方?古人读圣贤书。他能把圣贤教训牢牢的记在心上,所以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他都有个分寸,不至于违越太多;换句话说,他有一个标准。在我们中国孔孟这个教训,就是我们社会大众公认的标准。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到现在也有二千年,民间也将佛的教训奉为标准。现在儒家的书不念了,佛法是迷信、是宗教也不要了。这标准没有了,离开这个标准人心莫测,这是原因之一。所以经要读,在这一个时代特别有效的,确确实实是佛法跟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里面包括六道轮回的因因果果,这是事实真相。这决不是神道设教,目的是来劝善的,不是!固然他劝善,劝善还不是主要的目标,主要目的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明,所以这就是属于教育。从这个角度看佛教是教育,如果把这个撇开,光讲因果报应、劝善,佛教就是宗教。宗教与教育是从这个地方分的。……

  “已生善法令增长”,已经起的善念,已经在做的善事,对于社会、国家、世界、众生真正有利益的事情,我们已经想到了、已经在做了,更要努力,更要精进,这就是叫它要增长,不能叫它退心,不能叫它衰退,要叫它增长,这叫四正勤。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学佛       净土法门)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