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佛教的食物


   日期:2011/5/6 9: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我们吃的食物,这样理解是很狭窄的。“食”不光包括我们吃的东西,还包含有精神的“食”粮,这些“食”物共同滋养了我们生命。《阿含经》里是这样对“食”物定义: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九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人间四食由翻译的不同也叫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段食是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只有我们欲界的众生有,其它二界的众生没有;触食是我们对食物的外表接触得到的感受,这是通三界的;思食是我们对食物的期望结果而产生的感受,也是通三界的;识食是我们对食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感受,同样也通三界。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说法。

在《识论》里面有很详细的解释。《识论》云: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为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此色处。非段食摄。以变坏时色无用故。二者触食。触境为相。为有漏触才取境时。摄受喜等能为食事。此触虽与诸识相应。属六识者食义偏胜。触粗显境。摄受喜乐。及顺益舍。资养胜故。三者意思食。希望为相。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此思虽与诸识相应。属意识者。食义偏胜。意识于境希望胜故。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一类相续。执持胜故。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坏断。故名为食。

出世间的食有五种,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我们每天念供的时候就有念到“禅悦为食”,这是我们出世间的第一种法食。我们常常念四宏誓愿,这就是我们的通愿,所以“愿”是我们的第二法食。我们念念希望成佛度众生,这个“念”的力量是我们第三种法食。八种解脱能让我们走上究竟成佛之路,所以是我们出世间的第四种法食。随喜各种的利益,是我们最后一种法食。

《阿含经》里还有说:世尊告阿那律曰。一切诸法。由食而住。在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以无放逸为食。《维摩经》里面维摩诘居士对迦叶的对话也说:“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斯皆是破五阴法。成涅食。”

一切众生由食而存,无食则死。而食则包括了世间、出世间九种之多。不管是法食还是色食都在滋养我们。我们应知食处、应明食用。努力舍去世间的四食,营办出世间的五食。 

 

附录1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万众而为说法。尔时,阿那律在彼座上。是时,阿那律在众中睡眠。

  尔时,佛见阿那律睡眠,便说此偈:

      “受法快睡眠,意无有错乱;

        贤圣所说法,智者之所乐。

        犹如深渊水,澄清无瑕秽;

        如是闻法人,清净心乐受。

        亦如大方石,风所不能动;

        如是得毁誉,心无有倾动。”

  是时,世尊告阿那律:“汝畏王法及畏盗贼而作道乎?”

  阿那律报曰:“不也,世尊!”

  佛告阿那律:“汝何故出家学道?”

  阿那律白佛言:“厌患此老、病、死、愁、忧、苦、恼,为苦所恼,故欲舍之,是故出家学道。”

  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信心坚固,出家学道,世尊今日躬自说法,云何於中睡眠?”

    是时,尊者阿那律即从座起,偏露右肩,长跪叉手,白世尊言:“自今已后形融体烂,终不在如来前坐睡。”

  尔时,尊者阿那律达晓不眠,然不能除去睡眠,眼根遂损。尔时,世尊告阿那律曰:“勤加精进者与调戏盖相应,设复懈怠与结相应,汝今所行当处其中。”

  阿那律白佛:“前已在如来前誓,今不能复违本要。”

  是时,世尊告耆域曰:“疗治阿那律眼根。”

  耆域报曰:“若阿那律小睡眠者,我当治目。”

  世尊告阿那律曰:“汝可寝寐。所以然者,一切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为食,耳者以声为食,鼻者以香为食,舌者以味为食,身者以细滑为食,意者以法为食。我今亦说涅槃有食。”

    阿那律白佛言:“涅槃者以何等为食?”

  佛告阿那律:“涅槃者以无放逸为食,乘无放逸,得至於无为。”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虽言眼者以眠为食,然我不堪睡眠。”

  尔时,阿那律缝故衣裳。是时,眼遂败坏,而得天眼,无有瑕秽。是时,阿那律以凡常之法而缝衣裳,不能得使缕通针孔中。是时,阿那律便作是念:诸世间得道罗汉,当与我贯针。

  是时,世尊以天耳清净,闻此音声:诸世间得道阿罗汉者,当与我贯针。尔时,世尊至阿那律所而告之曰:“汝持针来,吾与贯之。”

  阿那律白佛言:“向所称说者,谓诸世间欲求其福者,与我贯针。”

  世尊告曰:“世间求福之人无复过我,如来於六法无有厌足。云何为六?一者施,二者教诫,三者忍,四者法说、义说,五者将护众生,六者求无上正真之道。是谓,阿那律!如来於此六法无有厌足。”

  阿那律曰:“如来身者真法之身,复欲更求何法?如来已度生死之海,又脱爱著。然今日故求为福之道。”

世尊告曰:“如是,阿那律!如汝所说,如来亦知此六法为无厌足。若当众生知罪恶之原身、口、意所行者,终不堕三恶趣,以其众生不知罪恶之原,故坠堕三恶趣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世间所有力,游在天人中;

        福力最为胜,由福成佛道。

  “是故,阿那律!当求方便,得此六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附录2

闻如是  

    一时。佛在婆罗园中。

    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是时。弊魔波旬便作是念。今此沙门欲入村乞食。我今当以方宜教诸男女不令与食。是时。弊魔波旬寻告国界人民之类。无令施彼沙门瞿昙之食。  

    尔时。世尊入村乞食。人民之类皆不与如来共言谈者。亦无有来承事供养者。如来乞食竟不得。便还出村。  

    是时。弊魔波旬至如来所问佛言。沙门。乞食竟不得乎。  

    世尊告曰。由魔所为。使吾不得食。汝亦不久当受其报。魔。今听吾说。贤劫之中有佛名拘楼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是时。彼亦依此村居止。将四十万众。尔时。弊魔波旬便作是念。吾今求此沙门方便。终不果获。时。魔复作是念。吾今当约敕婆罗村中人民之类。使不施沙门之食。是时。诸圣众着衣持钵。入村乞食。尔时诸比丘竟不得食。即还出村。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九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受彼佛教已。即自克己。成办五种之食。是时。彼魔波旬不能得其便。  

    是时。波旬便作是念。吾今不能得此沙门方便。今当求眼.耳.鼻.口.身.意之便。吾今当住村中。教诸人民。使沙门众等求得利养。使令得之。以办利养倍增多也。使彼比丘贪着利养。不能暂舍。复欲从眼.耳.鼻.口.身.意得方便乎。  

    是时。彼佛.声闻到时。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是时。婆罗门村人民供给比丘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令有乏。皆前捉僧伽梨。以物强施。是时。彼佛与众声闻说如此之法。夫利养者。堕人恶趣。不令至无为之处。汝等。比丘。莫趣想着之心。向于利养。当念舍离。其有比丘着利养者。不成五分法身。不具戒德。  

    是故。比丘。未生利养之心。当使不生。已生利养之心。时速灭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时。魔波旬即隐形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