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身就像一朵花,不要执著


   日期:2011/5/9 16: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身就像一朵花,不要执著”这句话是辛绕弥沃佛当初给弟子们讲“诸行无常”时,把人身当作一朵花来解释,而且劝告众生,不要执著假象的人身,辛绕弥沃佛的意思是:世间万物和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好鲜美,好漂亮、好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不漂亮、不可爱了,你会扔掉垃圾里,可能要再换另外一朵花。既然是这样,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所以人间的一切万物和我们的人生都是生与灭自然的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著。 

    我们要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等任何事物与现象、甚至包括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所谓的原则和真理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只是变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而已。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任何人都无法控制,也无法回遮,也无法保留原貌。该变的时候就要变,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放下,没有必要执着,因为即使你执著也无效。世间的真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执着也一样,说起“不执着”是很容易,但是要做到不执著却是很不容易,尤其想祛除执著就更不容易。那么,我们如何不执着与祛除执著呢?我们可以从万物理性的分析,和对自己身心的体验来练习,只有你认识到它本质的时候,你不愿意不再执着,才能袪除执著。 

    比如,你看到一位漂亮的女人,你无法控制自己,就爱上她,为了得到她的美貌和相爱,你出于执着而付出很多的代价追求她,但最后你认清了她是个魔女,她是个要你命的人,你会执着地追她吗?还会执着地希望得到她的爱和美容吗?那时侯,不要说执着,反而你更希望她离开你。所以我们要放下执着就必要从万物的理性上下手,才能彻底袪除执著。所谓理性的分析,就是用“无常”和“因缘”的观念,来理解事物的真相。无常就是变化,变化是指一切的变动,无论生理的、心理的、物理的或自然社会的变化,都是与“因缘”有关系的。因缘是指一切的现象,是万物的现象,都是时间和空间交错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关系,万物都是由许多因缘条件和合而生的,绝非独立而发生,也无法单独发生,也不会偶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万物是因缘和合而来的,就象我们眼前的鲜花,鲜花是由种子而生长的,但除了鲜花的种子,还需要具备水分、温度等各种因缘,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等因缘,在具备的条件下生长、发芽,再逐渐长成禾苗,最后才能开放出美丽的鲜花。 

    但我们眼前的鲜花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鲜花就凋谢,就不漂亮了。所以万物也一样,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牵连到全体,原本你以为绝对不会变的事物,就会有了变化。在我们生活之中,也是经常遇到变化的,但人们没有大的智慧,没有认识到万物变动的理性,所以对万物产生执着,这样一来,无法祛除执著。若是认识万物的变动与变化,你根本不需要祛除执著,你的执着自然会消失在变化之中,因为执着它本身也是因缘和合而来的,也不是偶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 

    另外一种则是我们应用自己体验的方式去祛除执著。我们体验自己生命的过程和生活。我们的生命从小一直到老,到死为止,都在不停地变化,自己的身体、心理、观念都在变。比如,你自己生下来就不是大人,而是小儿,生下之后变为幼年,然后变为青年,然后变成壮年,然后变成老年,最后变成残年,不断地在变,如果你要执著,究竟要执著哪一个呢?幼年、青年、壮年、老年及残年,究竟那一年是我呢?其实都不是,因为幼年、青年、壮年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老年及残年的现在也会过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执著。从自己身体的变化可以更进一步来体验无常,也可以祛除执著。 

    比如,你生下来的时候,只会哭,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但在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下,你慢慢就会爬,也会说几句话,然后逐渐身体强壮,变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或者青年妇女,最后变为老人,走路都悠悠荡荡,不断地在变,如果你要执著,究竟要执著哪一个是我呢?从自己心理和观念的变化可以更进一步来体验无常,也可以祛除执著。比如,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理想和观念,也没有追求。只吃饱睡好就够了,逐渐我们希望母亲在身边,开始就有了追求,刚开始不会玩,慢慢就会玩,那时侯,我们眼前的东西都是玩具,而且不喜欢穿衣服,也不知道害羞,在父母的教育下,逐渐自然穿衣服,我们的眼前的东西不再是玩具,而变为生活的用具,我们认识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从小就开始,不断地受到父母的教育,就开始做人了。 

    我们不断受到环境、父母、老师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多,思想和行为都在改变,理想和观念每一年都在变,几乎没有一个观念是属于自己的,都是外来讯息的累积,然后才形成为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也是会变的。例如你想做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当你和别人谈话,对方提出你想法的几个毛病,然后给你提出一个你以前没有听闻与没有接触的新项目,你听了以后,脑中的想法就会有变动的。很多儿女都是,小时候想一辈子跟父母一起过生活,到了自己独立,或者谈恋爱之后,又千方百计地离开父母,也在变化;另外去年的想法和今年的想法也会完全不一样,不要说去年,昨天的看法和今天的看法都可能不同,早上的想法和下午的想法都不一样。你的能力,你的行为,你的做法,你的生活都在变化之中。究竟哪一刻,或者哪一年,或哪一个想法是我呢?无论从理论上来分析,还是对自己体验的观察,都可以证明,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甚至都没有一个“我”存在,那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总的来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恒久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永无一刻能有绝对的静止。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人体细胞和思想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所有的物质,从宇宙尘埃至巨大的星体,都是在永无休止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智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也是在变动,一切物理与心理的行为现象,同是斗转星移,不得永久,犹如波浪一般不断的变化之中,我们又何必执着呢?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一切都像一朵花,所以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执著)(五明学佛网:放下       执著)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 

 如瑞法师:从内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