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的九大象征与佛教徒的名称


   日期:2011/5/10 1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中国。佛教分北传、.南传两种。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尽管世界各国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却拥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征。

  1、塔
 
  梵语为SIupa,原为安置佛菩萨、祖师、高僧遗骨,作为供奉礼拜之用的一种坟墓建筑。现在成了象征佛教的一种建筑物。究其根源,塔的建筑可以溯至佛陀。传说佛陀涅檠后,他的须、发、舍利子等均由国王大臣收取,开建塔供奉。据佛经记载,建造塔有三层意思,一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并为后世佛教徒沿用。建造各种各样的塔,以珍藏大德高僧生身舍利或经卷等。久而久之,塔式建筑就成了佛教建筑的典型象征了。
 
  2、法轮
 
  法轮的梵语为Dharmacakra,,是佛教诸多象征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它也是佛陀所说教法的象征。所谓
“轮”,原本是古印度的战车,据说能席卷战场之敌,可见其威力之大。佛教取其摧破、圆满等义,象征佛陀教法所具有的窟义:(1)摧破众生之烦恼;(2)辗转不停,不滞于—人一处;
(3)圆满无缺。因此,佛教称弘法为“转轮”,的象征,并且,在印度的国旗中至今保留着法轮图案。
 
  3、莲花
 
  莲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征0e物。莲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晶质,有香、净、柔软、可爱的四德,故佛教常以莲花来比喻法界的清净。又莲花妙香广布,令见闻者喜悦、吉详,故,诸佛、菩萨大多以莲花为座。如西方极乐世界之王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都坐在宝莲花上;佛教密宗中,以莲花比喻人的肉团心,表示众生本来具足之心莲。经常观想莲花可使人清净光明,所以莲花历来受到佛教徒们的珍视。
 
  4、光相
 
  人们常常在佛、菩萨造像上看到一轮圆环形的美丽光环,这就是光相。它象征着佛、菩萨的智慧之光。据说这种神秘的光明可以遍照二切而无所障碍。光相——般分为头光和身光两种。头光是发自眉间的白毫光,头顶周围所发的圆光;而身兜则是全身周围放出的毫光。 5、卐读作“万”
 
  是古印度表示吉祥、圆满、清静的符号,它也是人们最常见的佛教象征之一。印度教中以此象征湿婆神与毗湿奴神胸前的旋毛;在佛教中,是佛陀的胸、手足、头发等处所显现的和,这标记武则天将其定音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后来作为佛教吉祥的标记,以表示吉祥万德。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因为佛之法论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6、念珠
 
  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持咒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之一,今已成为佛教徒表示身份的标志。念珠因其颗粒数目不同,其意义也有所不同。如108颗念珠,即象征108种烦恼。一般信徒只用寸·八颗手珠,称罗汉珠。
 
  7、菩提树  
 
  传说释迦牟尼当年就是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修成佛道的。于是,菩提树就成了佛教关于“觉悟、成道”理想境界的象征。因此菩提树被佛教徒尊为圣树,至今许多寺庙仍种植这种树。
 
  8、曼陀罗
 
  是以佛陀跌坐金刚座、菩提座上觉悟为主题所绘画的一种图案,用来表现大乘佛教“一即—切,一切即一”的思想。一般意义上的曼陀罗是“道场”的意思。但在密宗当中,曼陀罗则有多种象征意义:佛觉悟的境界;观想的界;以图像绘出佛菩萨布阵的情形,作为修行密法时观想的对象。
 
  9、六色旗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成道时,圣体曾放出红、黄、橙、白、蓝及五色混合色。基于这一佛教界普遍性信仰,1952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合会第二次大会,决定将六色旗作为今后世界佛教信仰的一大象征。

佛教徒有许多的名称,名称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佛教徒的正式称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赛、优婆夷等。一类是对佛教徒的别称,如僧、沙门、和尚、阇梨、头陀。
 
《佛教徒的名称》一、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沙弥,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称呼年龄不满20岁但已满14岁的少男出家者。他们虽然还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许多佛教戒律的约束,—般受持“十戒”。
 
   
四、沙弥尼,意思是勤策女,称呼年龄已到14岁但还不到18岁的少女出家者。她们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也有很强的行为规范要遵守。比如,不得于避处自弄身体、不得照镜子化妆等。
 
   
五、式叉摩尼,意思是学法女,称呼年满18岁但还不满20岁的沙弥尼,她们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之所以要沙弥尼再经两年的式叉摩那时期才受具足戒,是因为要检验女弟子会不会怀孕。
 
    六、优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称呼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七、优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称呼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佛教徒名称的别称》

   
一、僧,梵文音译“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所以僧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称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由四个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的人所组成的组织才能称为“僧”。

二、沙门,梵文音译,也译为“桑门”。沙门本是对古印度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但传人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徒特有的一个称呼。 
   
三、和尚,也称“和上”。在我国,“和尚”的称呼最为常见。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学问并堪为僧师的男性佛教徒的尊称,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这个称呼的。 
   
四、阇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教授、规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教徒。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
 
五、头陀,对一类佛教徒的称呼,原意是抖擞、弃除等。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所以也称呼头陀为“苦行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象征       )(五明学佛网:象征       )  

 唐仲容居士:成佛唯一无二的殊胜妙法 

 竺摩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七章 菩萨为佛母说业缘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心理学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教的认识论 

 唐仲容居士:怎样弘扬佛法 

 唐仲容居士: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 

 竺摩法师:用善心开启佛门百宝箱 

 唐仲容居士:试述顿悟成佛义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唐仲容居士:从教理行果谈佛法的思想体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