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当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日期:2011/5/12 1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很多武侠小说里描述高手过招时,总是告诉大家,其实高手之间用某某招数已经没有用了,要想击败一个高手就必须找他人性上的弱点,这种弱点是凌驾在招数之上的,也是大侠们难以超越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每个人如果能超越自我,你就是一个绝顶的高手!

其实所谓的人性的弱点就是佛陀在四法印中告诉我们“有漏皆苦”中的“漏”。漏就是指漏洞,有这些漏洞就造成了人性的薄弱点,也正是有这些弱点才导致我们感受无量的痛苦。那么学佛便是一个堵漏洞的过程,如果漏洞堵完了,佛教上称为“漏尽”,那样才是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一个无懈可击的人。

释迦牟尼佛用制定戒律来诠释人性的弱点,每一条戒律都是佛陀精心研究人性弱点得出的结果,受戒就是在帮助我们堵漏洞,减少我们的人性弱点,因此戒律受持的怎么样也决定了这个人能达到什么样的修持程度,这个类似于“木桶理论”,木桶中能装多少水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来决定,学佛用的是“漏洞理论”,木桶中能积多少水应该由木桶本身有多少漏洞来决定,漏洞越少,水积的越多,漏洞越多,水积的越少,没有漏洞的话,水就可以积少成多,直至装满,有漏洞总是难以装满的。所以戒律是无漏学,是学佛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一名凡夫来说,持戒是相对比较痛苦的事情,很多人认为是宗教约束,其实撇开佛教戒律对人性的积极意义不谈,就是在世间人也被很多的“世间戒律”所约束,比如法律、厂规、校规、家法等等,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绝对的自由就是绝对的不自由,没有约束的行为肯定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初受戒者之所以感觉到约束很大,主要是心散乱惯了,突然要受管束就好像一匹野马被驯服的过程,开始的反抗是很激烈的,散乱的心就是野马,现在要它静下来,当然会不适应,但长久的串习,戒律就会变成我们修心养性的好帮手,甚至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候的心一定是非常平和、安祥的。

受持戒律并不是举行一个受戒仪式就结束了,相反,受戒仪式只是一个开始,从这时起戒律必须从心底里开始受持,每一条都必须要做到才行,否则仪式上的受戒就失去了意义而沦为一种形式了,况且受持戒律对于修行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致力于解脱的修行人绝对是不会舍弃戒律的,因为正是戒律的存在才不断的鞭策修行者精进的在解脱道上前进,否则是很容易退转的,没有堵漏的方法,再多的水也会从桶里流失掉的,学佛不受持戒律,如同竹篮打水,最后只落得个空欢喜的下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律       漏尽)(五明学佛网:戒律       漏尽)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杨曾文教授: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温金玉教授: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明一法师:禅修好处戒律说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能弘法师:戒律与修持 

 能弘法师:因果与戒律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五章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