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区别


   日期:2008/10/2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生与死》这部佛学典籍中,简单摘录了下面几点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区别之处,以便初学佛网友参考:

  其一,佛教是无神论!其它任何宗教,不管是基督教的上帝、回教的真主亦或是道教的玉皇大帝,这些宗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定有一个万能的、创造万物的神或者高高在上的教主,然而佛教里面却没有。佛陀释迦牟尼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教主,相反,他告诉人们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众生都可成为和他一样的佛,而所谓“佛”也只是指“觉悟了的修行者”。所以在佛教的理想(极乐)世界里是真正的完全平等的。

  其二,按照佛教的轮回说,佛教承认确实有“神”或者“仙”是存在的,可是那些神也好,仙也好,上帝也罢,真主也罢,都还是六道轮回中的众生。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的寿命很长,但终究还是——要——死——的。这可真是个天大的秘密!!!不但如此,佛经里还明确指出了那些自诩为造物主的神仙所在的地方、寿命长短和所创立的教义来源。而事实上他们的成就或者说境界连阿罗汉都不如,因为阿罗汉已经超出了生死轮回。

  其三,佛教与其它宗教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它是真正面向一切众生的。其它的宗教都要求信众绝对信仰其教义,不管其教义是否经过实践检验,入我门来,就得先承认我的地位,信则得救,不信则不救。而佛教则是:不管你是不是我的信徒,你信,固然要救你,你不信,更要救你!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宗教所应具有的精神,也只有佛教才有这样的精神!

  其四,佛教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其它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徒绝对信仰其教义且不能有丝毫怀疑,但佛教却相反,它要求自己的信众从实证中获得真理而不是盲目迷信。正因为如此,真正的佛教是坚决反对一切封建迷信的!因为真正的佛教是为了让人获得身心的解脱而不是为了庇护自己的信徒而索要和收受供养,所以一切正信的佛教徒都应该修行,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去体会真理。也唯其如此,真正的佛教是入世的佛教,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真正的佛教徒应该主动入世修行以帮助大众、利益民生而绝不只是出家逃避、只顾自己解脱的。

  第五,佛教不承认人有灵魂!同样也不承认人死断灭!这个观点对我来讲可以说是最吃惊的。从《生与死》的介绍中可以知道,佛教认为众生死后会有一个中阴身的存在,但此中阴身却不是灵魂。这个观点曾经让我迷惑了很久,本来我是相信人可能真的有灵魂或者称为独立意识体的东西,但按照这个说法,中阴身不是灵魂又是什么呢?直到后来看了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时才有一天忽然大悟。原来如此!说穿了就是因为平时我们所描绘的“灵魂”应该是永恒存在、不会死亡的一个实体,而这个中阴身却也是要“死”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叫做“灵魂”的东西实受生死!!!中阴身也不是象穿衣服的人那样寄居在我们这个躯壳内。原来那个真实的本“我”真的是不生不灭的。

  佛教基本理论博大精深,可以说佛教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真理上是说得最透彻也最有说服力的宗教,它的内涵已经不能简单地划归成宗教,而是包括了哲学、伦理、心理、社会与生活各方面的知见和理论,并为解决各类问题包括实际生活中的和形而上的问题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里我不打算宣讲佛教的全部教义,感兴趣的同道尽可以去看相关的书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宗教       区别)(五明学佛网:宗教       区别)  

 其它: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看中、印佛教区别 

 其它:仪式、宗教与佛法(张大卿) 

 陈兵教授: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访宗教文化学者陈兵 

 单培根居士: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不违背于科学 

 其它: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 

 惟觉法师: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王雷泉教授: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 

 王雷泉教授:印顺导师的宗教观与宗教史观 

 王雷泉教授: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 

 王雷泉教授:“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 

 王雷泉教授: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