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从慈童女的故事看奉养父母中的可怕因果


   日期:2011/5/19 17: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看完此文,我们还敢不及时行孝?还敢对父母有丝毫不敬吗?

    在《杂宝藏经》有一段故事。“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柰国,有个长者子,名叫慈童女,其父早丧,家里又贫,慈童女侍母极孝,日作劳力,割草卖薪,日得两钱,奉养老母,因勤工作,日得四钱,以供于母,逐日增加,日得八钱,供养于母,为人忠实,人多信赖,获利转多,日得十六钱,奉给于母,众人见其聪明,经营有方,便劝之言:「汝父在时,常入海取宝,汝今何不入海采宝?」

  慈童女闻是言,而白于母:「我父在时,作何事业?」

  母言:「你父在时,入海取宝。」

  子言:「我父入海取宝,我今何故,不我入海取宝?」

  母见其子,仁慈孝顺,便戏言:「你也可去。」

  慈童女一听此言,认为他母亲许可他去,便约诸同伴入海取宝。一日,向母辞行,母对其子道:「我唯有你一子,怎可放你入海取宝。」其母说着,便拒绝其子的入海请求。

  子对母说道:「母若先不许,我就不作此拟想,已先征得母同意,设今不去,便失诸同伴信约,宁可立信而死,不可无信而生。」

  母看子意坚决,阻之也是无益,趋前抱子而哭,说道:「待我死后,才可得去。」

  慈童女为不失信故,便推开其母,同时又拔出其母数十根发,母恐儿得不孝罪,便放他去。

  以是慈童女和诸同伴入海取宝,行到半路,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遂失诸伴,又不识路,见有一山,至山顶,遥见有城绀琉璃色,饥渴困乏,疾向城中,尔时城中,有四玉女,擎如意宝珠,作诸使乐,而共来迎,慈童女带着很奇怪的心情,便问四玉女道:「你们为何所事,而来迎接于我?」

  四玉女笑着,齐声答道:「君有好大的福气,能得在此城中与我们姊妹共享四万岁的快乐。」

  慈童女就在这里住,和诸玉女同相取乐,但住了不久,便生厌离,遂舍她们而去,诸玉女感到无限遗憾,就带着娇瞋埋怨似地责备他道:「阎浮提人,真是反复无常,为什麽这样无缘无故就抛弃我们而去呢!」

  慈童女不顾她们娇瞋,又不沉恋她们色相,决意和她们告别,向前而行,见一座颇梨城,有八玉女擎八如意珠,也作使乐,前来迎接,慈童女又觉得很奇怪,便问她们道:「你们为什麽这样客客气气来迎于我?」

  八玉女嫣然地笑了,齐声答道:「难得今日君临,我们与君有八万岁良缘,所以今日君到,就应欣然相迎。」

  慈童女知道了这段因缘,不客气就在这里住,但住不久,也生厌离,也和他们告别,诸玉女在这时似乎也领略到阎浮提人实在是靠不住,也感到无限的惋惜,就让慈童女告别。慈童女别后,向前而行,进一座白银城,有十六玉女擎十六如意珠,欣然相迎,慈童女又觉奇异,便问她们道:「你们也是这样兴高釆烈的来迎接于我,但我有何宿德,而受你们这样厚礼相迎?」

  十六玉女笑着,娇声一同答道:「君有好大福气,堪受我们姊妹拱待十六万岁,今日君到,我们姊妹就应特别相迎。」

  这时慈童女自知有大福气,但不知生平造何福德,而受此种艳福,以是慈童女就在这里住,接受她们殷懃款待,但住不久,旧态复燃,又生厌离,也和她们辞别,别时,诸玉女也感到恋恋不舍。慈童女又向前行,至一座黄金城,城中有三十二玉女,擎三十二如意珠,欣然来迎,慈童女这时又感到很奇怪,内心却作这样想着:为什麽我这一向以来,我居然遇到这许多的艳遇呢?以是便启口向她们问道:「诸位玉女:我今有何因缘,受到你们这样厚礼相迎呢?」

  三十二玉女欣然同声答道:「这是君之宿福,我们与君有一段宿世因缘,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迎接,愿君勿却,且受我们的欢迎吧。」

  慈童女又是知道了这段因缘,便在这里住下,享受她们的艳福,三十二玉女又再告诉慈童女道:「我们与君有三十二万岁因缘,君可安心住在这里,享受我们的快乐吧。」

  慈童女住在这里,但住不多久,不知怎样,又生厌离,想欲他去,便对诸玉女告辞,这时诸玉女状似留恋,慨叹万端,便带警告般的口吻挽留劝道:「君前后所住,均是艳境,受大快乐,恐君此去,就无乐境可言,以君不如在这长住,长期享受我们姊妹的福气,此是吾等姊妹为君之计,才出此之良言,以免君后日之悔啊!」

  慈童女在这时,雄心蓬勃,料想前面更有艳境可遇,就不理她们的劝告,毅然和她们辞别,向前而行,遥见一座铁城,心生疑虑,独自暗暗想道:外虽是铁,内必有更好境界,以是不虞有他,向前渐进,到了城阙,一切情境,均是阗寂寂,并无玉女来迎,而此遭却就出他意外,他又自信城里必有更好妙境,以是再进,不知不觉进入铁城,而城门自动关门,城里火炎灼灼,热不可近,慈童女张目一望,四处又是阗然无声,并无一个玉女来迎,横在他眼前的是一个面孔狰狞,头戴火轮的鬼卒,慈童女看后,内心只感惴惴不安,已知此人非是善类,又知此间非是善处,显然是一座牢狱,在这情境之下,真是把慈童女吓坏了,慈童女拟欲退出城门,但城门紧紧关闭,已无去路,那个横眉恶凶的狱卒,步步迫近慈童女身边来,在静寂间,烘然一声震响,那个火轮忽然飞在慈童女头上,把慈童女压得怪声怪叫,又痛又热,苦不堪言,那个火轮像磁质般,任慈童女出尽全身之力,总不能把牠摆脱,这时慈童女才知身陷牢狱了,这种意想不到的突击,真是使慈童女料也料不到,也使慈童女莫名其妙,这时慈童女为要明白这种突击的情形,所以不得不启口问那个狱卒道:「狱哥!我戴此轮,何时可脱?」

  狱卒答道:「世间有人,作其罪福,如汝所作,入海采宝,经历诸城,时间又暂,然后当来代汝受罪,此铁轮者,终不堕地。」

  慈童女又问道:「我作何福,复作何罪?」

  狱卒答道:「汝在阎浮提,日以二钱,供养于母,故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及四玉女,四万岁中,受其快乐。四钱供养母故,得颇梨城,八如意珠,八玉女等,八万岁中,受诸快乐。八钱供养母故,得白银城,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十六万岁,受于快乐。十六钱供养母故,得黄金城,三 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以拔母发之罪,今得戴此铁火轮,不曾堕地,有人代汝,乃可得脱。」

  慈童女又问道:「今此狱中,有人受罪和我相同否?」

  狱卒答道:「百千无量,不可称计。」

  慈童女闻已,即作思惟:我因少意逆母,而拔母发,致受此罪,况世人大逆不孝,所受之罪,当比这更重,慈童女想到这,不禁毛孔悚然,慈童女为救世人之故,便发誓愿:「愿我代为一切众生受苦。」

  慈童女发是愿已,头上铁轮顿然堕落于地,这时慈童女便驳问狱卒道:「你说此轮,不曾堕地,于今为什麽会堕落于地呢?」

  狱卒一听此话,不但不与辩驳,像野蛮地又不与他讲理,一股瞋忿心用铁叉打慈童女头,慈童女骤时命终,即生兜率天。

  尔时慈童女,是什麽人?就是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佛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奉养父母)(五明学佛网:因果       奉养父母)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