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礼佛的深义


   日期:2011/5/20 11: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的心是无形的,但是一般众生的心是很僵硬的,不柔软的,又常常充满着我慢,这个心要怎样柔软下来,透过礼佛,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

有人不容易放松,最深层里面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绷得很紧,身体的僵硬,是来自心里的僵硬。也有人不容易静下来,一静下来就容易昏沉,那是因为我们欠缺慈悲心、感恩心,学佛的力道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没有真正用生命去求法,用生命去了悟生死大事。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的闻思修证,渐渐沉淀,渐渐的澄清。所以也不用气馁,如实面对真实的自己,愿意接受自己的脸黑,愿意接受自己的丑陋,才能够改变、成长、脱胎换骨。­

看到自己的身心僵硬,很好,能够看到心静不下来容易昏沉,很好,用慈悲心、用爱心来包容它,它会在你的包容、爱心的关怀下成长,脱胎换骨。不要用挫折、严厉责备的心对待它,否则它又会隐藏起来,又会躲起来,又会缩进那黑暗的世界里面,那你就更看不到,也没有改进的机会了。­

慈悲要从善待自己开始,只有对自己慈悲了,才能真正对别人慈悲,你要用你的爱心、毅力,让这个苦难的众生早日解脱自在,你必须有自助的魄力和决心,别人才能协助你。­

佛陀也是扮演协助我们成长的一个角色,我们没有比佛陀卑微,我们跟佛陀也都完全平等。­

礼佛,我们常常都是把佛陀变成一位超级大力神,欠缺名利,就去求,众生常常有无穷的欲望,不能够实现的欲望,就不断向佛陀祈求。­

那是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礼佛的意义,那就会把智慧型的佛教变成信仰型、迷信型的宗教,这样佛法的精髓都会尽失,佛陀在世间度化众生的意义也会丧失掉。­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了解,礼佛,不是不断的向佛陀乞讨、祈求,你不是乞丐。­

礼佛也不是在求感应、求加持。佛陀在在世时,都是要大家好好去体悟开始的这些法义,如理去体悟、实修、求证。

这个“如理”如同万事万物的真理实相,去体悟,所以佛陀只是一个指月的手指,指引你去看真理实相,佛陀是这样一位协助我们出离苦海的智慧者、慈悲者,我们对他充满着感恩的心。­

礼佛的第一个意义是感恩佛陀,感恩善知识,大慈大悲协助我们出离苦海。这个意义如果没有掌握到的话,那礼佛的意义尽失,能够体会到佛陀是一位智慧者、导师、善知识,我们以感恩的心来感谢他、顶礼他,一方面可以培养我们的谦虚以及柔软心。有句话“男人膝下有黄金”,我们不用自卑,不是次第人民,不是乞丐,今天我们跟佛陀顶礼是一种感恩的心,这是我们身心的柔软、我们的谦虚,知道自己的不足,愿意跟善知识看齐学习,成为一位解脱者。

第二培养展现慈悲的人,成佛绝对不是自私自利,没有自了汉的阿罗汉,如果自私自利,证到初果都不可能。­

我们是向佛陀看齐学习,也发愿将来要众生无边誓愿渡,愿意向佛陀那样自渡渡人,自利利他,大慈大悲愍众生。­

只要自己有能力,都要学习着无条件无所求的来回馈世间众生。­

曾经是苦海浮沉的众生,透过佛陀的协助,让我出离苦海,我也愿意协助它们早日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修行有成,一定要有慈悲的心,为什么身心会僵硬,因为心没有打开,欠缺感恩的心、慈悲的心。感恩慈悲的心算是四无量心理面的慈悲,要具体的去体悟而展现出来,你的心量真的会来到无边无际,而且身心会很柔软。­

第三层意义是见贤思齐,就是学习着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佛陀绝对不是让你认为他很崇高很伟大,让你一直的拜。­

本来没有佛像,原始佛教,距离佛陀灭度后一两百年内都没有佛像。大家都是扣住法义的核心实修实证,佛像是后来才演变出来的,今天你又把佛像当做一个偶像在拜,那你距离佛法的核心就会越远。佛像是一个方便法,让我们能够见贤思齐,不要把佛像当做神像一直在拜,不要这样舍本逐末,重要的没有掌握到,却在直流末节上面绕。佛像是一个方便法,让我们透过看到这样一个圣贤者、智慧者、慈悲者,是如此的来利益众生,让我们看到他就愿意跟他学习,学习这一世就要迈向究竟解脱,去普度众生,做到无我无私,来到体证无我的世界。­

礼佛还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佛陀也是一个法界的代言人,协助你回归法界。佛陀也跟我们明白的宣说,这些三法印以及缘起法,都不是佛陀所发明创造的,不管佛陀有没有出生,这些真理实相都是永远存在,都是分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永远存在,不管过去现在未来,这些真理实相都存在。佛陀出生了悟这些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出离苦海,看到众生因为不了悟真理实相,而在苦海中浮沉,不知心灵的家在哪里,佛陀大慈大悲协助我们回归心灵的家,回归这法界,所以佛陀绝不会让我们来顶礼。­

佛陀了悟自己是法界之子,是整个大自然法界的一份子,当佛陀彻底开悟之后,他和整个法界是一体的,终于了悟生死大事,所以佛陀是协助大家回归法界。­

成佛是成为一位觉悟者,跟真个佛界众生是一体的,所以礼佛是进一步让你去看到,佛陀跟我们所指引的真理实相法界,目标不是锁定在佛像上面,不是锁定在佛陀身上。佛陀也是个善知识,也是指月的工具,月在哪里?真理在哪里?你就沉浸在法界的怀抱里,没有佛陀你还不会死,没有法界的养育,你却不可能活着。所以我们感恩佛陀,让我们逐渐回归法界,回归涅槃界。­

感恩佛陀,所以当我们顶礼佛陀时,更进一步要去看到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你才会来到自依止、法依止。如果你没有发现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怎么回到自依止。­

佛陀涅槃之后,糟糕了,我们的偶像目标失去了,你就不知又要抓哪个目标,不知要何所依。所以佛陀一再讲,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不要抓住佛陀,否则你没办法自在,不要一直看着那个指月的手指,要看到手指所指引的月亮真理实相,真个法界,真个大自然,如此你才能够真正了悟生死大事。­

礼佛时,配合身念住的开发,要礼出不同的品质,要把礼佛的真正意义体会出来,除了这些之外,在礼佛的当下,跟身念住完全配合,清楚的觉察,我现在正在合掌的过程,正在弯腰、屈膝、俯身跪下,礼佛不在快慢,也不在次数多少,不必给自己订定一天要礼拜多少,没有拜完功课就没有做完,这样礼佛的意义都失去了,你顶多只是把其当做一项功课在做,礼佛的精髓却没有做出来,你只做出表相,却没有发挥它的精神。所以礼佛也是按住在每一当下,当下的整个过程,哪个动作比较明显,就把注意力觉察最明显的动作,身心很柔软,全面明觉的开发,所以你礼佛半小时,如果应用得当,都是很放松,很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那个功夫力道是不得了。就是佛陀所讲的,你早上用功,下午就可以见到效果。­

如果参加过禅修,这些要领也觉察到,起心动念,礼佛的过程进一步的去看到。合掌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身安住又明觉,你的心才会明觉,明心就能见性,见到法性见到真理实相,如此你就能够断十结,解脱自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礼佛       意义)(五明学佛网:礼佛       意义)  

 其它:谈罗汉名称及意义(郑有为)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三、皈依三宝的建立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一、观三宝出现世间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