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先从做人起


   日期:2011/6/2 6: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先从做人起 [摘编] 

 

在佛典里有这样的两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已得,又能听闻佛法, “学佛先从做人起” ,我们先从做人说起,世间生死无常,这使我们说不定会什么时候堕诸恶道中,到那时,有谁来听你的一腔哀声?所以,做了人,倘若不学佛法,岂不是在人生道上空跑一趟吗?因此,不由的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意义。

学佛就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做人先从孝道做起,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顺逆境况中的心态培养,这些都是学佛所必须要做到的,所要锤炼的东西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通过日常生活的锤炼能够生出种种的力量与智慧,这种力量与智慧就是学佛中不断破除障碍的力量,也是学佛所必须做到的。

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儒家讲“止于至善”,佛法确实将这句话圆满做到了。“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儒、佛都有一套达到至善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可说是完全相同。儒家教学首先列出“三纲、八目”,佛法教学首先提出“四弘、六度”,这两者的精神与内容非常接近。可见孔老夫子与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教学、行持,不谋而合,正是“英雄所见略同”。

修学第一要发愿,儒家讲要立志,立志作圣贤、做大事,而非立志作大官、发大财,享荣华富贵。何谓大事?佛家讲“死生事大”,这句话把“大事”彻底圆满说明了。在佛法里,大事因缘讲到究竟圆满处,就是普度众生,也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是比喻,度过生死苦海,度过六道轮回,这才是大事。

众生生生世世在生死轮回里,永远不能脱离;经上讲的“可怜悯者”,指的就是六道众生。六道的情况,唯有佛菩萨清楚,而凡人迷在其中,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我们生死与生活状况的真相。

故事: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飞来吃,而且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上面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教训,贪欲使我们在六道轮回里一生、一生、又一生……永远在轮回里打转转;佛告诉我们,只要在轮回里,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三善道寿命最长的是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的“成住坏空”,八万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有如此长的寿命。而恶道时间之长,就更可怕了,《地藏经》云,地狱的寿命是无数劫。即使在畜生道,寿命虽然不长,但是畜生愚痴,坚固执着这个身形就是自己,所以很难摆脱。世尊在世时,只树给孤独园有一窝蚂蚁,世尊告诉弟子们:“七尊佛都过去了,这一窝蚂蚁还没有脱离蚂蚁身,生生世世还投身作蚂蚁。”这个时间超过非想非非想处天人的寿命太多了。

所以,佛菩萨常常提醒我们,警告我们,三恶道决定不能去,堕三恶道很容易,脱离三恶道就太难了。佛菩萨虽然慈悲,应化在恶道度众生,但恶道众生愚痴至极,还有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比度人要困难很多倍。虽然如此,佛菩萨还是不舍弃,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

所以、要勇猛修道,便须依佛而学,走上学佛的道路,因为佛是圣中之圣啊!怎么知道佛是圣中之圣呢?我们要知道:佛原是人类中的一人,不是另外的什么怪异,不过是我们最完全的模范——人天师而已。“佛”是梵语、此云觉者。为什么称他为觉者?难道我们没有觉吗?不错,我们也有觉,但不是常觉,不是普遍觉。例如:我们生死在人间,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向何处去;对于世事,也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有许多错误颠倒,邪见丛生。佛呢,他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究竟觉悟的大觉者!假若你要了解人生真义,免除人生道上的危险,应找这条道儿走,这就是:要依佛的教法请明师指教去修行——归依三宝。依佛的法而行住坐卧不离,才有出离生死苦海之一日!

人生究竟是捉不住的!随着一叠叠的波浪而来去,不能自主,犹如航海,无一时不是过着波浪漂泊的生涯。在渺茫的生命道上,除非依佛的道理——经典去研究,进而实行,将自己的身心以佛理来规范它,才能稳登彼岸。要使我们的思想与佛的思想合一,要以五戒十善为根本。五戒是戒杀、盗、YIN、妄、酒。十善是不杀、不盗、不YIN(这是身三种)、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这是口四种)、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意三种)。若能如此,再进而认真修行,自然能对诸经典正确的理解,智慧自然就生起了,渐渐证入佛的真理的境界。

我们生在这末法时期,魔比人多。还是老实念佛吧!念佛法门,能帮助我们断烦恼、长智慧,脱离生死轮回,圆成佛道。在无量法门里,这是第一希有殊胜的法门,很不容易遇到。

只要老实念佛,无不往生净土。只要抱定一句佛号,一生持念到底,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常为佛光之所含摄。一生即可求生净土,不至错入歧路,亦不会中途成魔,及隔生遗忘。

阿弥陀佛 !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

请求;师兄给传播一下;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书内容: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就在生活与工作中:多数博文带有《佛教小故事》,让更多的师兄们能够看到此书.功德无量.阿弥陀佛!!。下载:网址: http://shouningsi.fjsy.net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做人)(五明学佛网:学佛       做人)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