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女子德行之柔顺


   日期:2011/6/3 17: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女子德行之柔顺

 

   节选自  钟茂森博士<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 女论语】研习报告》

『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将夫比天,其义匪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这是总说夫妇之道,这是讲到女子没出嫁之前,在家从父,出嫁要从夫,夫死从子,从子我们要讲到下面的「训男女章」这个问题,这叫三从。这个从有跟从的意思,有顺从的意思。为什么说要女子顺从男子?在家里未出嫁前从父这个我们能理解,听父母命,不管男女都应该,这是孝道。出嫁了为什么要从夫?为什么不要夫从妇,要妇从夫?这个确实有道理,这是自然之道,合乎自然。《易经》里面,《易经》就是讲自然现象,从自然现象总结出人生的大道理。这个天和地,阴跟阳,这是用来代表男女,男的是为阳,法天;女的为阴,法地。阴以柔为美,柔顺;阳以刚为美。柔顺的容易跟刚强的配合,但反过来就比较困难,这是女子天生的性格特点所决定。这样的搭配是最和谐的。这种从并不是说不平等,男女本来是平等,只有分工不同。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主外的要有阳刚之气,这才能抵御外界的侵袭,主内的就要柔顺才能长久。

譬如说我们的人体,这嘴巴一张开,你会见到牙齿,这里头是舌头,舌头是藏在牙齿里,两个牙齿合起来就把舌头藏进去了。舌头是柔,牙齿是刚,这两个器官配合起来才能吃好东西,那是不是平等的?是平等的,没了牙齿不行,没了舌头更不行。我们把这个刚的比喻成男的,他在外护着家里的,舌头比较柔,你说舌头和牙齿比起来哪个重要?都重要,平等的,缺一不可。而且说老实话缺了牙齿还行,勉强可以,你可以装假牙,没有牙齿你可以吃点稀粥烂面,还能够吃得饱,没舌头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古人并不是说男女不平等,只是有分工,按特点分,更何况《道德经》里讲的,柔能胜刚,弱能胜强,这是自然之理。你看人老了都先掉牙齿,牙齿掉光了舌头还在。所以女性比男性地位上一点儿不会差,而且在家里头说老实话女性更为重要,她负担起的是相夫教子、传承后代、传承家道的重要使命。这种重要使命如果不是以柔顺谦恭的那种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的做好,岂能做到理想?岂能做得长久?这就是所谓的普贤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种柔顺它可不是一般的德行,这是所谓的坤德,大地的坤德,可以厚德载物,可以传承家道。

女子未出嫁之前,在家从父,将父比天,父亲就像天一样,母亲就像大地一样,敬父母如敬天地。出嫁以后,就一心追随着丈夫来过日子,相夫教子,于是就将夫比作天。将对于父亲、母亲那种尽孝的心,也移来用对于先生,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对公公婆婆,这是上一章「事舅姑章」我们有讲到。我们特别提到这一点,为什么女子出嫁从夫,这个理很深。女子以阴柔为美,男是有阳刚之气,以刚为德,女子以柔为用,以柔弱为美,这是符合自然之性。如果女子阳刚太盛了,这就不符合自然,违背自然。柔弱的随顺刚强的,『夫刚妻柔』,这才有恩爱,就如同天地各得其位,它不会调换了位置就变成天不像天,地不像地,天翻地覆。真正能随顺的,她才是高尚的。

《道德经》里面给我们讲出上善之德,上善若水。水,它能柔顺,但是它能胜刚强,所谓水落石出、滴水穿石,正说明柔能胜刚、弱能胜强的道理。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而鼓吹女子要跟男子所谓的平等,一定不甘心在柔顺的地位上,要去争强好胜,得来的果报是自己会有烦恼、痛苦,家庭不能和谐,殊不知男女本来是平等的。本来平等,你再说个平等已经是多余,男不能取代女的,女的不能取代男的。讲平等,但是他们有不同的特性,不能说两个特性都要相同那才叫平等,错了,那不叫平等。这是《论语》里面讲的,「小人是同而不和」,他要强调相同,但是就不和了,和气没有了。

「君子和而不同」,他强调和谐,有不同的特性,本来是平等的。就好像伸个手指,这五个手指你看看它长短不平等,你说一定要把五个手指搞平了,那个高出来的切掉,跟那个矮的一般平等,这像什么话,这就是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它本来是平等的,只是有分工不同,特点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有刚有柔,特点不同而已。大家能够分工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所以「夫刚妻柔」,这是讲在平等的基础上特性有别,随顺自然的天性,这恩爱、和谐才能够保持长久。明白这个道理,这就知义,真正人不学不知义。这个义是什么?就刚才讲到的,「将夫比天,其义匪轻」,这个义。男子对女子也是一样的义,男子看女子也应该把女子看作是自己的天地一样,女子看男子亦复如是,可以为对方舍身。

这是《道德经》讲的,「上善若水」,像水一样。你看它流到哪里都能够适应哪里,流到一个圆的池子里它就是圆的,流到方的池子里它就是方的,不管是方是圆,它都能够恒顺。《道德经》上讲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讲不争之德。你看水,它没有跟任何的万物相争,但是它又利益万物,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不能成活。善利万物,但它不争,能够不争,它就无往而不善,所以叫上善若水。上是最上,没有比水的德更善,我们要做上善之人。你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是上善之人,你得向水学习。水它这是谦德,不争就是最上,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挑剔,没有对立,这是孔子讲的,「无可无不可」。自己只安处在最下位,水都往下流,它只是到下位去,它不会跟人争,不会往上去冲的,水都是往下流。那个火就往上冒的,火是什么?怒火,发脾气的火往上冒。水往下流,谦卑。你能谦卑,火就上不来,水能克火。所以女子,一般我们有听过民间讲的,说女子就像水一样的美。美在哪?上善若水,谦卑,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恶就是所厌恶的。众人都喜欢高,喜欢上,但是水处在下,众人不喜欢的地方它去,这种德只有圣人有。圣人能处众人之所厌恶的地方,而非常的泰然,真正是安贫乐道,守谦忍辱。他忍辱连忍辱的那种念头都没有,很自然,这是几于道。几就是近,接近,跟道相接近,也就是你差不多是圣人了。

《道德经》里面讲「上善若水」。一般我们讲女子,形容女子的美好,说女人如水,像水一样的美,水到底美在哪?《道德经》讲上善若水,那有什么样的德称为上善?我们来看水,老子《道德经》里面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水它只是利益别人、利益万物,它不跟别人争,它舍高位而就低位,从高往下流,别人都不喜欢低的位置,它就往低的位置走,这叫处众人之所恶,恶就是厌恶,大家都厌恶低下而喜欢高的,水正好相反,它不与人争。太太在家里面,她自己把高位让给夫君,自己守着低位、守着卑弱,这就是水的谦德。《道德经》上讲「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女子的善德就在于她不争,她能守着卑弱,她能够不争,你看在一个家里头两个人,我让夫君在高位,自己守着谦卑。这种德行孕育出来的后代,他能做到于人无争。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于人无争,这个社会就和谐了,那就是太平盛世,这个德靠谁来教?靠母亲来教,靠太太来教。

所以家庭就是个学校,太太就是老师,教先生不争,教孩子不争。能够不争,天下不能与之争,这叫上善。你愈谦卑,别人愈尊重你。《道德经》上讲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谷就是百川,川流到海。这江河你看中国都是自西向东流,东流入海,大海称为百谷之王,这水它是王,就是最大的,何以能够称为水的王?因为它是最下的,它处在最低位,它才能够海纳百川成为百谷之王,所以它能善下之。你仔细去体会这种谦下之德,谁能做到?圣人能做到,家里女人能做到。所以这家里面要出圣人,首先要出具备女德的太太和母亲,圣人是有女德的母亲孕育出来的。周朝的文王、武王、周公,他们的母亲都是圣人,这是谦下之德,水之德第一德。

第二柔弱之德,《道德经》上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是讲到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天下万物金木水火土,最柔弱的属于水,但是水却能够坚,再坚硬的东西它都能够破,所谓水滴石穿。石头是很硬,再硬的石头,那水一滴一滴的最后都能把它滴穿,这是讲到柔能胜刚、弱能胜强。「以其无以易之」,这个易就是轻易、轻视,一般人都把柔弱的轻视了,可是这个不能轻视,柔弱之德胜于刚强,天下都知道水能穿石,没有不知道的,但是都不能行,不能行柔弱之德。

女子在家能行卑弱之德,不就是在行水的这种弱能胜强、柔能胜刚的这种德行?所以《女诫》,你看曹大家《女诫》里头,第一章就讲卑弱第一,卑弱之德是圣德。《道德经》又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这是讲什么?最柔的能够驾驭最坚强的。这水是最柔的,可是它能穿山透地,它能够腐蚀金石。金、石、山和地这都是最坚硬的,天下之至坚,但是至柔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也就是驾驭天下至坚。所以一个家里面夫主刚、主阳,这是坚,太太是主柔、主卑弱,是阴柔之美,阴柔能驾驭阳刚,这个一般人他没有想到。所以家里面有一个好太太,真正旺三代,太太不是说很刚强的、很霸道的,这种太太不可能旺三代,为什么?阴阳不平衡,要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天清地宁,这样的家庭才能够长长久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女德       钟茂森博士)(五明学佛网:女德       钟茂森博士)  

 刘余莉:为什么必须重视女德 

 忏悔学佛后因愚痴不扎根不学女德所以贪图名闻利养做第三者 

 女德要怎样遵守? 

 《启迪心灵的钥匙》女德篇之姜后脱簪 

 《启迪心灵的钥匙》女德篇之柳卢睦族 

 是不是女人学习女德后就不上班了? 

 女德---教你怎样做女子 

 钟茂森博士:经商如做人 

 钟茂森博士:《欲海回狂》是劝戒YIN的一部好书 

 钟茂森博士:笃行就是落实 

 钟茂森博士:见人家有点滴的善事都发一个随喜的心 

 钟茂森博士:讲几个念佛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