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为何不说自性佛,偏说西方弥陀?


   日期:2011/6/4 8: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这问的意思,佛在经上常说,尤其在《观经》讲净土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当然不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心。既然是自己的心,为什么不说自性弥陀,不说自性佛,一定还要指西方极乐世界那尊阿弥陀佛,让我们去求他,去靠他,这是什么意思?蕅益大师答得好,‘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了,让我们明了。“他”跟“自”是一不是二。“一”是从体上讲,体上、性上说是一;但是从相上讲,从事上讲,是二。这是一定要知道的。

  ‘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换句话说,对于事实的真相没有搞清楚,才产生这么一个疑问,这个疑问一定要破除,若不破除,对于往生净土会造成障碍。纵然拼命去念佛,强烈的愿望求往生,也只能生到边地疑城,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他为什么会生到边地疑城?他有这个怀疑在,这是讲还有愿、还真肯念,生到边地疑城。如果这个疑惑,要是严重破坏自己的信愿,这一生往生都不可能,所以这关系很大。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法门跟《华严》一样,不但跟《华严》一样,实际上超越了《华严》;《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是什么法?是圆顿大法。所以这部经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唯有一心就能契入,如果用二心,那就有障碍。他这个疑问产生就变成二心,怎么是二心?有自有他,自他是二。六祖大师在《坛经》说得非常妙,六祖初见印宗法师的时候,印宗法师就问他:“听说你在黄梅得到衣钵,五祖平常说法,有没有说禅定,说这些方法?”六祖回答就很妙,告诉他:“真正的佛法是一。”《维摩经》里所讲的,不二法门。他问的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地方自他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自他二边都要把它忘掉,用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统一,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分别,没有其它的知见,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知见、分别、执着统统归一,这就是一心,这样才能够入境界。在净宗里面入境界,就是入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就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个地方也是一真法界,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

  “全在了他即自”,“他”跟“自”就是一,就不是二。如果说他佛,他见未忘;如果偏重在自佛,我见颠倒。有他见,有我见,诸位想想《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有我见、人见”,他见是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金刚经》前半部跟后半部,前半部是讲四相,后半部讲四见,四见比相讲得更深刻。前半部是“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后半部说得更妙,你有这种见解、念头就不行,“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他这里是落在四见里头,大师答复得很妙!

  ‘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佛法在释迦牟尼佛当时,教学利益众生就是以“四悉檀”为中心,今天我们依然不能例外。“四”是四种,“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就是四种普遍布施的利益,这叫做四悉檀。悉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这四种悉檀:第一种叫“世界悉檀”,欢喜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法首先就是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佛教化众生第一条。在跟大众接触,叫众人不欢喜,佛的教学就全盘失败了,所以说第一个是要叫众生欢喜。如何让众生生欢喜心,那是方法、手段,那是因人、因事、因地,巧妙各个不同。这个地方只给你讲原则,没有给你讲手段。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不能欢喜相处,那就是不和,不和里面就会有争执,争执里面就会有斗争,斗争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与世界的不安全。由此可知,佛法对于世间的利益,确实是摆在第一位,世间的利益都得不到,出世间的利益就不必说了,所以第一个是教我们得世间的利益。如何令众生生欢喜心?佛法里面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多了。通常归纳起来,像“四摄”、“六度”都是方法,尤其佛给我们规定的“六和敬”,确实是教我们在世间接触广大群众,特别是与我们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与他们相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才叫真正高明。这是第一个利益。后面三个,“为人悉檀”,生善的利益;“对治悉檀”,是断恶的利益;最后一条就是真正在佛法上得利益,叫“第一义悉檀”。四悉檀前面三个都是世间法,最后一个是出世间法。“第一义悉檀”,就是教给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是第一义。后面三个世间跟出世间的利益是“事不孤起”,它生起有连带的关系。

  ‘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傥是假设。要不从世界悉檀,深深的发起庆信,就是真正的欢喜心。信愿持名,“信”就是世界悉檀;“愿”里面就有两个,愿生西方这是生善,厌离娑婆这是离恶、离苦,一个是为人悉檀,一个是对治悉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第一义悉檀,也就是此地讲的“悟入理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悟入理佛。这是把四悉檀的利益,完全用在净土宗念佛往生上说。四悉是佛法接引众生的总纲领,大小乘佛法统统离不开这个原则,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唯即事持达理持’,大概像我们一类业障深重的凡夫,走这个路子是最稳当的;那就是“事持”,先就用事持,理不明白没有关系,不要紧,当然理懂得那是更好。理不懂,像历代以至于现前,许多老阿公、老阿婆们念佛往生,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瑞相,他预知时至,他能够站着走,能够坐着走,晓得什么时候走,这都是决定往生。你问他净土经典,他不懂,甚至于很多人念过《弥陀经》,问他《无量寿经》,没念过,《观无量寿经》,没念过,这经什么意思他不懂,不懂他能往生,这就是事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就都懂了。这一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懂,为什么都懂?因为他事持持得很纯,他心定,信愿坚固,佛来接引他的时候,先用佛光注照,佛光一照,他的业障就消除,智慧就开了,从事持就达到理持。

  ‘所以弥陀圣众现前’,见到佛了。‘即是本性明显’,本性明显就是禅宗讲的开悟的意思。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见佛。由此可知,他这种智慧的现前,一个是得自己念佛的功德,一个是佛光加持,这真正是得佛加持的殊胜利益。学别的法门,那要完全靠自己,这个地方大半是靠佛的威神加持。

  ‘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西方世界,经上跟我们讲得清楚,六尘说法无有中断,所以“见佛闻法,成就慧身”。《华严经》上讲十身,智慧之身,实在讲就是报身。确实不由他悟。这个境界,实在说等于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这么一个境界,圆教初住。在我们这个世间修一般的法门,到达这个境界要修满一个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修满,第二个阿僧祇劫开始,就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实在是不容易!看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圆初住的地位是轻而易举就得到,这么容易。而实际上,不止。为什么?这经上一再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圆证三不退。《弥陀经》、《无量寿经》上都说“阿鞞跋致菩萨”,都是圆证三不退的。圆证三不退,实在讲他的受用,虽然自己烦恼没有断,带业去的,神通道力种种受用差不多是跟等觉菩萨相似,不只圆初住,这是这个法门真正无比殊胜之处。

  ‘法门深妙’,这一句是赞叹!为什么说深?九界众生,九界众生就包括等觉菩萨,以自己的智慧能力,要想彻底了解西方极乐世界都不可能。这是说它的深,真正是深!所以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对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事理真正透彻明了,这是成佛,十方诸佛才有这个能力,等觉菩萨都没有这个能力。妙在什么地方?妙在带业往生。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个妙!这是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没有的,一切诸佛剎土也没有这个事情,这叫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这两句话是对一般通途修行人来说的,“戏论”是指的教下,“意见”是对的宗门。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就是一心执持名号,不要去分别,一直念去,也不要去思量,不假分别,不落思量,所以“破尽一切戏论”。这一切戏论,就是教下对于净土宗种种的批评,那都叫戏论,无论你怎么说都不相干。“斩尽一切意见”,意见是指分别、情执。

  而这个无上甚深圆顿的妙法,‘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这是我们一般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疑”。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两位是印度人,都是求生净土的。特别是龙树,龙树在中国人称他是大乘八宗共祖,八个宗派都认他是祖师,他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智者、永明是我们中国的两位祖师,智者是天台宗,永明是禅宗归净土的,在净土宗是第六代的祖师。这样大智慧的人,他不怀疑,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意见,一句弥陀念到底,没有分别、没有意见。像他们这些人,才“彻底担荷得去”,就是直下承当;佛传授我这个法门,立刻就接受过来,一点疑惑都没有。

  ‘其余世智辩聪’,其它的我们这世间一等聪明才智之士。‘通儒禅客’,“通”是讲儒家的,禅家的。‘尽思度量’,你们对净宗法门,你们去想,你们去分别、去辩论。‘愈推愈远’,换句话说,愈想愈离谱,完全搞错了,岂不闻这个法门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要不是蒙佛威神加持,他也搞不清楚,何况这些世间聪明才智的人!所以,这些人反而不如愚夫妇老实念佛者,反而不如下愚之人。换句话说,这个世间聪明才智、通儒禅客这一类,这是中等智慧,不是上上根人,不是大智。不是大智,说老实话他还不如下愚;上智下愚,上智他赶不上,他不如下愚。下愚之人,他也不分别,他也不执着,一听这个法门,他也能够完全接受过来,老实念就行了。老实念,了不起!

  ‘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诸位要晓得,老实念妙在哪里?老实念能把自己妄想、执着念掉了。妄想、执着念掉,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要加深,这个念佛三昧就是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经上讲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浅的是事一心不乱,功夫深的是理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智慧就开了。“潜通佛智”,自自然然就通达,就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相应了。“暗合道妙”,“道”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他不知不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就合了,就跟诸佛如来所证的相合了。所以,这些中等根性的人反而不如下愚,不如!下愚真的有不少,在一生当中能到这个境界。

  ‘我见是利’,这是重复经上的一句话,“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见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故说此言’,故说此言是劝勉我们往生。‘分明以佛眼佛音’,我见,见是佛眼所见,为我们说出这个利益,劝我们往生,这是佛的音声,佛的教诲。‘印定此事’,把这桩事情,印定就是确确实实是事实,决定不错。“印”是信的意思。中国自古以来,政府机关都有个大印。印是个证明,就是证明决定这桩是事实,一点都不错。佛是这样的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岂敢违抗’,我们怎么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如果我们违抗,这就不是善顺佛的意思。如果我们善顺佛的教诲,善顺佛的意愿,那就跟马鸣、龙树、智者、永明,把它完完全全的接纳过来,依教奉行,那就对了,这才叫善顺。“善顺”,就是佛的好学生,真正听话,依教奉行。那么四悉檀最圆满、最究竟、最殊胜的利益,我们现前统统得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念佛       净土法门)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