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拟化他人要方便


   日期:2011/6/18 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拟化他人要方便

自己常常引用六祖的话:“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另彼有疑,即是自性现。”这里要强调一下,这里的方便不是随便乱说的,一定是真实语,不妄语等,否则就会出下流了。所以,方便是自己灵光或者说是自己的智慧的显现,不是信口开河的下流。

我们知道,佛陀的身、口、意三业是绝对清净的,所以他是不妄语者……。他的方便教导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注意看看佛经就知道了。他所讲的都是很实际的内容,如果一个话题无法以实际的内容(过去的公案或者典故)来说明的时候,他就用比喻来解释。

再看看我们的祖师,表面上好像是个个在信口开河,说东道西,甚至呵佛骂祖,鞭风打雨。但是应该知道,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乱说,对于被说的对象来说,的确是真语者、不妄语者……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浅薄之见,不能理解他们对话的原因而妄自菲薄。

最典型的莫过觉铁嘴与安楞严两位祖师的所说。赵州殁后,有人问他的弟子觉铁嘴:“承闻赵州有庭前柏树子话,是否?”觉铁嘴说:“无”。这和“事实”完全矛盾,因为赵州此言是众所周知的,觉铁嘴自己也知道得很清楚。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是想就“柏树子”意义来试验一下他的洞察力。又进一步追问:“往来皆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上座何得言无?”铁嘴说:“先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五灯会元》卷四,244页)而安楞严就是不把大众认为断错句的《楞严经》*改过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正是他们得道之处,是他们安身立命之地,所以他们是真实语者,是不妄语者。

自己也常常说:“要在守五戒[1],行十善*的前提下,杀了他!”而自己也常常是这样“杀人”的。比如前几天有一个行者打坐腿子疼,半天下不来地,自己上前作势要狠狠踢他。结果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很快下地飞跑了。在好心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这一下“杀人”是否守着戒律。

所以,一定要注意戒律,在“杀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是不是在帮助他,他是否能接受这个帮助,否则还是不要轻易行事。行为上如此,言说上也是一样。你这一句话是否有意义?没有考虑清楚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开口,否则就常常是好心做坏事。这也是菩萨道的自利利他的实际行动。

记得刚学佛的时候就看过一篇老前辈的教导,大意是说做任何事情前要先思量好。做这件事,是否对修行有利?是否对他人有利?是否对佛教有利?如果是,就努力去做,如果不是,就不要去做。自己也是因此很受益的,这样做后,可以减少自己很多的麻烦与烦恼,给自己的修行带来很大的帮助。

另外一点,在宣传的时候,可以多学学佛陀的办法,实在没有例子或者公案等情况下就使用比喻。比喻应用得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也很容易让人接受。千万不要随意无中生有,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做不到的时候最好闭口,以免产生负面影响。这点一定要注意,这虽然只是有一点点的差别,但结果可是很严重的。真的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啊!
 


[1]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YIN;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方便       明一法师)(五明学佛网:方便       明一法师)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人天礼忏愿(学习六度波罗蜜的前方便)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普献法师:成佛的条件 方便具足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方便品第二 

 杨云唐居士:异方便的需要 

 惟觉法师: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 

 惟觉法师:安住大乘心 善开方便门 

 惟觉法师:感应法门、方便法门与究竟法门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 

 净界法师:顺逆皆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