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文学创作

 观念厘清 自然心清


   日期:2008/11/1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的事情,如不是用正确的理念去实践,则很可能会“好心做错事”。恶的事情,如不具正确的心念去警惕,则很可能会“一边认错,一边犯错”。观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活自然是从从容容、悠悠哉哉,这就是快快乐乐、欢欢喜喜的自在人生了。

有一次,和几位朋友聊起学佛一事,其中一位朋友说他坚信“人性本恶”,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就是不好的,须透过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使其转善。另外一位朋友则说“人性本善”,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会心地不善,或有恶行恶状,完全是后天的环境影响而改变。也有一位说“人性本无知”,须靠后天教育,了知会启善,无知会造恶。依其论调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哪一个观点才正确?

宇宙间的许多道理不是绝对的。好坏、对错、虚实,甚至大小,也都只是观念而已,就如曾子所说“有若无,实若虚”,以及佛家所说“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样,看似有其实空,看似空其实有,都是存乎一心。人都是带业往生,也都是随业轮回,所以才说:“万法皆空,但业力不空”。也说:“万法皆空,但因果不空”。带着善业投胎的,轮回三善道;带着恶业投胎的,则必入三恶道,这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也是因果定律。几位朋友在一阵辩论之后,也想听听我的看法。

人人本具慧根与佛性,但皆因妄念纷飞与我执我相,而令原本清净的明镜蒙尘污染。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引用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人之不善都是后天学坏的,而之所以会学到坏的习气,是因为“性相近,习相远”,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孔孟思想。相反地,旬子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之所以会为善,是因为后天的教化及启发,慢慢培养而成。而与孟子同年代的告子,主张人性不善不恶,认为人就像一块木头,用圆规去量可以做成圆木,用矩去量可以做成方木。而墨子也是如此主张,认为人就像一块白布,用红色去染变成红布,用黑色去染变成黑布,人性无所谓善恶,都是后天的染着而变化。不同的学说与思想,从古至今,中外皆如此──众说纷纭,都在争论。

《金刚经》有云:“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与德相,然皆因妄想与执着而不可证得。”它告诉我们:人人本具慧根与佛性,但皆因妄念纷飞与我执我相,而令原本清净的明镜蒙尘污染,经过“时时勤拂拭”之后,终于“莫使惹尘埃”。然而,却又因懈怠与放纵,让明镜再度蒙尘污染,如此净垢两相反反复覆、错综复杂,出现在每一个日子里,让我们的生活陷入喜、怒、哀、乐的情绪轮回之中。此有如我们经常随着不定的心念,让心境与情绪起起伏伏,每天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来来回回而令心灵疲惫不堪。

起心动念经常支配着我们的言行造作,而言行造作的累积则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每一个人的内心时常在进行着善念与恶念的交战,这是源于人类心理有四大现象:生、住、异、灭之故。丛生的念头不是靠压制,而是要时时给予导正,就犹如洪水来袭,不是靠围堵,而是要疏浚,甚至妙用它,使其不但能灌溉良田,还能水力发电。起心动念经常支配着我们的言行造作,而言行造作的累积则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心念纯正与否或观念正确与否,与我们的人生际遇是息息相关,盖因“一念改变一生”。

如有人认为是“人性本恶”,那就要“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如有人认为是“人性本善”,则就要“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这样,到底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或是“不善不恶”?其实,这对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此有如辩论着“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或“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一样,浪费时间也没什么意义,更不会有正确的答案。然而,最重要的应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观念清楚了,只是方向定位了;已经懂得方向,还须朝着目标勇往迈进、百折不挠。

又有一次,在一场演讲过后,一位年轻人跑来问我:“您说书读得好不好,不是生命的全部,那为什么大多数的老板都是优先录用文凭较高的人?而文凭低的人在社会中,往往是处于低下阶层?”

我见他既疑惑又诚恳,于是耐心向他解释:在现实的社会里,大多数公司虽会从文凭去做初步的人才甄试,但这些公司的老板也未必都是学历很高的人,很多甚至是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文凭与学历不是筛选人才的唯一选项,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知识膨胀、科技文明,及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里,有较高文凭的人总是会有较多的机会与优势。虽然如此,每一个人还是得经过工作中层层的磨练与考验,才能路遥知马力。只是很会读书但不会做事,或成绩很好但人缘不好,或人缘虽好但能力不好,甚或价值观偏差,这样早晚还是会被淘汰,即使没被淘汰,自己也会做得很辛苦。

有些人虽没有很高的文凭,但人品好、智慧高,肯吃苦耐劳,人生观也很正确,虽然起步比别人艰困,但日久见人心,虽然输在起跑点,但却赢在终点。学历如果不高,加上力争上游的毅力也不高,当然成功立业的机会就不会高。这位年轻人听过这一番话之后,似乎豁然开朗。但与每个人一样,观念清楚了,那只是方向定位了,已经懂得方向,还须朝着目标勇往迈进、百折不挠。这间中还有数不完的横逆与挫折会时时考验着我们,但无论如何,就如静思语所说:已经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了。

人生旅途如海上航行,须有罗盘随时指引方向;生命也如天空飞行,须有导航器时时导正方位。

善的事情,如不是用正确的理念去实践,则很可能会“好心做错事”。恶的事情,如不具正确的心念去警惕,则很可能会“一边认错,一边犯错”。学历很高,还要转识成智,这样智能才会跟知识学问一样高。文凭不高,更要加倍努力,只要人间大学的学分修得好,清楚定好人生正确的目标,最终还是一样可以夺标。

人生旅途如海上航行,须有罗盘随时指引方向;生命也如天空飞行,须有导航器时时导正方位。只要目标不偏、航向正确,那就是“观念厘清”。观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活自然是从从容容、悠悠哉哉,这就是快快乐乐、欢欢喜喜的自在人生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念厘清       自然心清)(五明学佛网:观念厘清       自然心清)  

 观念厘清 自然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