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平淡最重味


   日期:2008/11/1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因为平淡,所以平凡;因为平凡,才有了更多不平凡的感动。虽然平凡,但是在最平凡处却承载着最庄重、最荡气回肠的生命至理,这就是安身立命的人生观。从平凡中出奇制胜,从平淡中品尝重味,平凡与平淡的生活,才能营造出平坦与平顺的美善人生。

十多年前尚未茹素之前,我是美食主义者,既然讲究美食,不但食物要重味,并且必须是色香味俱全,这样才能大快朵颐、满足口腹。然而,重欲望、重口味的人,生活汲汲营营,比较无法恬淡,盖因尚未放下事相、色相、食相等等我相。食相也是属于着相之一,如不能逐渐放下我执,则生活要轻安自在,是很困难的事情。

茹素十多年来,个人对“长养慈悲心”不敢说有所成就,但是对“放下欲望”倒有深刻体认。犹记得茹素头几年,每有返台,必定要完成吃烧饼油条及吃担担面的心愿。有时家人会建议我说,这一家不好吃,那一家才好吃,可是对长年离乡背井的我来说,只要能吃到故乡的口味,我已心满意足。其实,这种现象不只是尚未放下食相,多少与去国多年的“食物乡愁”有关。然而,无论是何种理由,追根究底,还是一念凡夫心作祟。

生活简单就是美。
生活要从不奢侈或不折福,
再继续学习知福、惜福、再造福,
是需要心念有所转折。

食物喜欢吃重味的人,会愈吃愈重味,因为不放重添加物会食之无味。此犹如习惯大吃大喝或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一旦要他少吃少喝或简单朴素,他会顿时感觉生活失去重心而了无生趣一样。古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告诉我们:生活要由俭朴走向奢侈,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奢侈成性,要学习俭朴就比较困难了。而要从不奢侈或不折福,再继续学习知福、惜福、再造福,更是需要心念有所转折,老实说,这已经跟自己的智慧有一点关系了。

反璞归真就是由绚烂归于平淡,由复杂回归简单,生活简单就是美。了解三千大千世界是源于一心,了解三千一念是由心所牵,就能理解天堂地狱也是唯心所造,意即万法系于一念。一碗冲泡不完全的快熟面,没有人会想吃,但是出现在已断粮三日的灾区或山难里,这碗不起眼的面却是救命的无价之宝。同样一碗面,因心念不同而造成价值差异如此之大,它告诉我们:食物好不好吃,重点不全然在食物本身,而是与我们的心情或所处之情境或环境有关,尤其是和心念息息相关。人如果能学习,常常观想自己是在饥饿的非洲或灾区里,或观想自己是在迷途三日的深山里,这时候只要有得吃,吃什么都很好。

复杂的人生看似重味,
实则索然无味。
生活轻安之道在于平凡及恬淡,
而非贪婪或囤积。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盖因心念随外境起起伏伏。知足天地宽,知足最大富,不知足则纵然身处天堂,心仍会在地狱。凡事看得开,当下就是天堂;凡事看不开,瞬间落入地狱,关键就在一念之间。简单的生活就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在新加坡的日子里,我自己不方便开车,也不便麻烦师兄师姊,加以宿舍就在会所附近,因此生活就是往来于会所与宿舍之间,而餐饮店离宿舍有一段距离也不甚方便,因此生活或三餐十分平淡无奇。然而,却也从中体会了“绚丽之极,归于平淡;平淡之极,归于神奇”的道理。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生活在贪婪里头,满桌佳肴,还是食之无味,满柜衣服,出门总缺一件,纵有千金心犹不足。另一种人是生活清净恬淡,粗茶淡饭随缘受用,衣物几件足够替换,心境丰足自在。复杂的人生看似重味,实则索然无味。生活轻安之道在于平凡及恬淡,而非贪婪或囤积。

勤俭积蓄是一种积极性的行为,但如饥渴式地一味囤积,则发展为消极的贪恋行为。一个心灵匮乏,只懂得贪求而囤积的人,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仓库的化身。贪求或囤积的人只懂得拥有,而不懂得运用;只懂得自己享有,而不懂得与人分享,因不了解生活的本质与真谛,生活当然失去重心,因而也会失去欢乐。贫则安贫乐道、贫而不愁,富则乐善好施、富而无骄,这样就是自在圆满,生活就会喜悦了。

过简单的生活、
持单纯的心念,
即使一朵黄花、
一片树叶,
都能在我们眼中产生美感及喜悦,
如此一切事物也都能从淡泊中滋生法喜。

平淡的生活会让日子过得简单,这是令我们活得宽心悦乐的关键因素。一个人能否过得宽心悦乐,不是由客观的环境所造成,而是由主观的意识所决定。因此,心理因素会影响生理健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则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过简单的生活、持单纯的心念,即使一朵黄花、一片树叶,都能在我们眼中产生美感及喜悦,如此一切事物也都能从淡泊中滋生法喜,古人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就是指此意境。


过简单的生活、持单纯的心念,即使一朵黄花、一片树叶,都能在我们眼中产生美感及喜悦,如此一切事物也都能从淡泊中滋生法喜,古人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就是指此意境。 

人生因为平淡,所以平凡;因为平凡,才有了更多不平凡的感动。虽然平凡,但是在最平凡处却承载着最庄重、最荡气回肠的生命至理,这就是安身立命的人生观。平坦与平顺的人生,是人人所向往的,要这样就要从逆境中学习。因为,有崎岖的生命之旅,才会咏出激昂的生命之歌,如此却也一样能博得喝采。

人应于平淡中求至味,从咀嚼中去回味,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滞、生而不涩、醇而不黏”的境界。从平凡中出奇制胜,从平淡中品尝重味,平凡与平淡的生活,才能营造出平坦与平顺的美善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平淡       重味)(五明学佛网:平淡       重味)  

 传道法师:平淡、平实中的不平凡──记亲近印公导师的殊胜因 

 独尊湛现:人生就是在影像中一场平淡的游戏 

 化永法师:若我们持一“平淡”世出世间皆快乐自在 

 洛桑陀美上师:平淡而活随缘尽力 

 《第十八愿善导释》 38 平淡是真 念佛最乐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听《如是》,一份超然平淡,一份自在欢喜! 

 南怀瑾:千万要记住,任何一种思想,最高处就是平淡 

 简简单单五个字,平平淡淡一辈子 

 真正领会平淡,才是生命的真谛 

 大安法师:无为里面有真谛,平淡里面有道味 

 净土法门法师:得到无所谓,丢掉也很平淡,这就是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