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文学创作

 令人动容的智慧


   日期:2008/11/1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转载)

令人动容的智慧,不知您的处理方式是如何?


傍晚,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快餐厅里,总共有三个食客: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还有我。或许是因为食客不多的缘故,餐厅里的照明灯没有完全打开,所以显得有些昏暗。我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里独自小酌,年轻人则手捧一碗炸酱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与老人相邻。

我发现,年轻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面上,因为他眼睛的余光,一刻都未曾离开过老人在桌边的手机。

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我看到,当那个老人再次侧身点烟的时候,年轻人的手快速而敏捷地伸向手机,并最终装进他上衣的口袋里,试图离开。

老人转过身来,很快发现手机不见了。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立即平定下来,环顾四周。

这时候年轻人已经在伸手开门,老人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他马上站立起来,走向门口的年轻人。

我很替老人担心。我认为,以他的年老体衰,很难对付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

没想到,老人却说:「小伙子,你等一下。」

年轻人一愣:「怎么了?」

「是这样,昨天是我七十岁的生日,我女儿送给我一部手机,虽然我不喜欢它,可那毕竟是女儿的一番孝心。我刚才就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可是现在它却不见了, 我想它肯定是被我不小心碰到了地面上。我的眼花得厉害,再说弯腰对我来说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找一下?」

年轻人刚才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对老人说:「哦,您别着急,我来帮您找找看。」

年轻人弯下腰去,沿着老人的桌子转了一圈,再转了一圈,然后把手机递过来:「老人家,您看,是不是这个?」

老人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不错的小伙子,你可以走了。」

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待年轻人走远之后,我过去对老人说:您本来已经确定手机就是他偷的,却为什么不报警?」

老人的回答使我回味悠长,他说:「虽然报警同样能够找回手机,但是我在找回手机的同时,也将失去一种比手机要宝贵千倍万倍的东西,就是──宽容 。」

人到了中年,越来越觉得微笑是一种悲悯,缄默才是一种修养,而宽容也是一种智慧。

庙里有怒目的金刚,同时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这或许代表了两种个性,前着象征现实世界的低沉堕落,他们有积极消除人类邪恶贪婪之心,怒目表达了他们的正义感和是非心。他们怒视芸芸众生,表达了那份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而菩萨感觉又像是对现实的疏离,他们肯定众生皆有佛性,能得善缘修成正果完全靠个人的修持,他们是以哲人的眼光来看待人世间的冷暖,静观大千世界。不为愚妄的人皱眉,也不为聪明人喝采张眼。他们慈悲为怀,却从不把喜怒哀乐的情绪,表露于脸上,肃穆的表情就流荡在他们半闭的眼神之中。

我反而较喜欢弥勒佛,他或许是代表了第三种个性,笑看天下事,他的笑让人心旷神怡,笑得两耳下垂,笑得大肚能容天下事,乍看之下他的笑容似乎带着一份天真无邪,细看他的笑容却含有一份悲悯之心,他和悦的观看世人,对现实的世界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欣赏人间的美,用它的笑容去感化人间的疏离丑恶,却又不拘泥于世俗的重重限制,如果说宽容是一种智慧,我倒愿意学习弥勒佛的精神,摆脱世俗的眼光,去接纳人世间的丑恶疏离。

出自于内心的宽容,可使满室生春,一片祥和,愉悦的笑声,可化解满室如冰的场面,出自于内心的真诚,可使人有一份亲切感,他会使人放松脸上的皱纹,会心的微笑,就像一首与人心灵相交的妙音,带来通体的舒畅。

厌倦,拉长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宽容的人,很少露才扬己,他能体会出人各有长的道理,不轻易的否定一个人的价值,他欣赏别人的长处时,是以平生不解藏人善,虚心的看待学习,而对自己的优点,又如含羞草般的善于掩藏。宽容的人知道,含笑的言语,可使人乐于接受,咬牙切齿口沫横飞的辩论,一开始就输了一半,我们何不学学弥勒佛,多以笑容来面对世间的一切不如意之事,抱着度人就是度己的心,这世界会少了很多丑恶与纷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宽容       慈悲)(五明学佛网:宽容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