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孟子认为当一名学生要具备四个条件


   日期:2011/7/6 10: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孟子认为当一名学生要具备四个条件

 

[主要内容]:在谈到教育的时候,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谁有资格当老师?当老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第二个怎样才算好学生呢?当一个好学生是不是也要具备什么条件吗?孟老夫子是怎样认为的呢?

 

[中心词]:取法乎上、专心学习、持之以恒、诚心请教

 

大多数人上了十几年学,不知道怎样才算一个好学生。尤其是当今社会,作为学生更是十分迷茫。孟子在几千年前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好学生应该是:

 

第一个、取法乎上;

第二个、专心学习;

第三个、持之以恒;

第四个、诚心请教。

 

取法乎上:既然是学生,我要学当然学最好的。所以孟子用很多的比喻来描写这种学习态度。他说后羿是古代的神射手,后羿教人射箭,一定要把弓拉满。你射箭弓没有拉满,你怎么射准呢?怎么射得准,根本力量不够,要想掌握射箭的要领,首先要把弓拉满。他说高明的木匠教导人,一定要用规矩。画圆画方,要照规矩来。所以学生要照老师所定的规矩来学习。因此孟子身旁有个学生听孟子常常谈到人生的道理,觉得太好了,可是做不到。这个叫公孙丑的学生就说,孟先生所说的人生大道理呀,既高尚又美好,简直就像登上天空一样,似乎是难以达到的。意思是说老师您能不能降低一点标准呀,针对这种情况,孟子是这样说的:他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弟而改变或者废弃他的绳墨。他说后羿教学生的时候,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他的拉弓标准。

 

这种取法乎上,不是只有跟当下的老师学习,孟子还提出两个重点,一个是跟古人学习,跟古人作朋友,尚有古人。一个是跟圣人学习,学圣人。孟子特别推崇两位圣人:一位是伯夷,认为听到伯夷作风的人,贪婪的变得廉洁了,懦弱的立定志向了。一位是柳下惠,听到柳下惠作风的人,刻薄的变得敦厚了,狭隘的变得开朗了。

 

专心学习:谈到专心学习,孟子拿一个故事作比喻,他说有一个人叫做奕秋,是下棋高手。羿秋教两个人下棋,第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羿秋的讲解。第二个人一面听课,一面胡思乱想,说有只天鹅要飞过来,我要拿弓箭去射它。这个故事说明学习就是学习,绝不能三心二意,那样就白白浪费时间了。

 

持之以恒:孟子说听到鸡叫就起床,孜孜不倦的去做事情。例如“闻鸡起舞”的典故即是。学习如同挖水井一样,只要不出水,就要一个劲的挖下去,一定要有个出水的结果,否则誓不罢休,学习亦复如此。

 

诚心请教:这一点极为重要,在孟子身旁有一个学生叫滕更,他是滕国的贵族。他向孟子请教问题,孟子不回答。孟子的另一个学生公都子请问老师为什么不回答?孟子说有五种情况问题,我不回答:第一仗着地位高发问,我不回答;第二才干多发问,我不回答;第三仗着年纪大发问,我不回答;第四仗着有功劳发问,我不回答;第五仗着老交情发问,我不回答。作为一个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要彬彬有礼,要态度诚恳。孟子的五不回答,说明诚心请教是很重要的。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除了要遵守国家或学校制定的学生守则、细则、规章制度以外,更主要的要维护老师制定的取法乎上的学习标准、还要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诚心请教的学习态度,这样才算是一个好学生,才是一个真正学生的样子。我们都是过来人,曾经做过别人的学生,仔细地想一想,做学生时与孟老夫子提出的四个条件还有哪些不足?应当如何弥补呢?(末学从教三十多年,开始做学生,后来当老师,对这些问题也未能十分清楚,直到有一天,读到了《孟子》,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这种欣喜之情真是无以言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孟子       学生)(五明学佛网:孟子       学生)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 

 净因法师:朴老与我的求学生涯 

 明奘法师:北京师范大学CET美国留学生朝阳寺禅修--奘师 

 明奘法师:佛教的生命态度——奘师与北师大CET留学生座谈 

 戒法法师:早期丛林的修学生活形态 

 道坚法师:破山海明的出家修学生涯 

 道坚法师:破山海明的出家修学生涯之参访善知识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指导学生树立勿轻诺的态度 

 蔡礼旭老师:老师对学生生命影响大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