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既然无我无他无善恶,为何还要我们行善业呢?


   日期:2011/7/13 6: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堪布上海复旦大学国学社问答(节选)

『 2011年3月11日下午 』

    (一)问:我是禅学会的会员,目前在国内百胜餐饮公司工作,今天很高兴有缘认识您。我有一个问题是:以前我念的是心理学,很强调自我实现,把个人潜能发挥到最大。但到了佛学领域,又听到性空缘起,似乎“我”只是个五蕴假合。从“有我”到“无我”,对我来讲是个很大的突破。

    最近我看了一些您的文章,才知道原来佛教中有“如来藏”的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又是怎样的呢?

    索达吉堪布答:所谓的“我”,佛教在名言中是承认存在的,故为了“我”的解脱要积累资粮,为了自度度他要发大愿、发菩提心。而你说的“我”不存在、是虚幻的,是以最究竟的空性法理来抉择时,我也好、他也好,乃至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是不存在的。

    这种不存在,不光是口头上说说、文字上写写,而是一旦学了空性法门,你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人们所耽著的“我”,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分别念,假如真正从身体或心识上寻找,点点滴滴也找不到。这就是佛陀所抉择的空性。

    胜义中尽管“我”不存在,但名言中还要为了“我”积资净障,或者过生活、赚钱、做事,这二者并不矛盾。现在很多人常把胜义的“无我”与名言的“有我”混为一谈,这样的话,就搞不清楚前面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了。

    至于你刚才所提到的“如来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明白的,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概而言之,如来藏有两种意思:一是我们的佛性,名言中每个众生皆具佛性、将来都能成佛的阿赖耶,就叫如来藏;还有一个,从究竟的角度来讲,如来藏是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不是单单的一个空,也不是不空,这种境界不可思议、无法言表,释迦牟尼佛在第三转法轮中将其描述为如来藏。关于如来藏的道理,《如来藏经》等中均有详细说明。

    总的来讲,我们对胜义和名言一定要分清楚。胜义中万法皆空,但胜义中空,并不代表名言中也不存在。所以,我们在名言中,该做的事情就要做,但做的过程中不能造恶业,否则的话,名言虽然是虚幻的,但你造了虚幻的恶业,仍要感受虚幻的无量痛苦,对此大家务必要注意!

    (二)问:我是复旦物理专业的学生。《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不住于有无善恶二边之见。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我们行善业呢?

    索达吉堪布答:刚才我也讲了,胜义谛和世俗谛一定要分开。世俗谛中我们要布施,布施的时候,布施者、所布施的财物、布施的对境都是具足的;但到了最高境界时,这三者全是空性,又称为三轮体空。这不仅仅是《金刚经》中说的,月称论师在《入中论》里讲一地菩萨布施圆满时,也提到了这一点。因此,布施到了最高境界才称为三轮体空,但我们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时,还是要作世俗谛中的布施,不需要观那么高的境界。

    《金刚经》完全是讲般若空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它所站的角度,是抉择胜义谛中最究竟的空性,并不是抉择世俗谛。而抉择世俗谛时,我们若行持那些善法,功德也是全部具足的。这一点必须要分开,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无我)(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无我)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缘起.性空.无我.禅 

 杨云唐居士:强调缘起无我的正见 

 杨云唐居士:无我——解脱的关键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苦空无我 

 楼宇烈教授:“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顺其自然与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