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居士:最初方便的观门


   日期:2011/7/30 11: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最初方便的观门

黄念祖居士

    一切行人的修持,都应该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所以必须善于学习般若,遵循指示,直趋觉岸。学习之道就是:依文字般若的启示,按自己的正确体会来进行观照,一步步深入。文字般若的体会越深,观照的境界就越高。这样循环不已,将来有一天触着碰着,契入实相般若。开始下手的地方,就是下面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全经中最容易下手之处。也是人人首须下手的地方。像《金刚经》这样殊胜的经典,我们不是把经念一遍就完了,而是在生活中要能把它贯彻,观照起用。诵一遍也有好处,得到加持和熏习,很多的功德。但是更重要的,念一遍之后要依文字般若而观照起用。这四句很好嘛,各个人都用得上。有为法正与无为法相对。经中“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至于“有为法”,则“如梦幻泡影”矣。有为者,有求有作有成有得,皆是有为。大乘妙谛全是无为法,但此无上胜妙甘露注入众生心田,因众生譬如垢器,污秽含毒,甘露入内亦同混浊。所以不可不先破有为法。初起步时,始于足下,万里之行,在于初步,故须先从最切己处下手。有为法包括很广,人们切身的是功名、富贵、妻儿子女,种种这些很粗的,都是有为法。再高一点,名誉地位、学术成就、事业功勋,还是有为法。再说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八定种种,还是有为法。都是有为法嘛。大家都存在问题,从这里下手,如果都打通了,下面还有更深入的问题。有法可修、有果可证也是有为法。这句经可以一直用下去。可以从干扰你最深的地方入手。有人爱生气,一句逆耳的话听不得,这就是你下手的问题。有的人非常悭吝,稍微吃一点亏,很不愉快。有人情欲一关打不破,等等。每一个人有他最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先下手。你想想这一切是不是如梦如幻?实际就是做梦,转眼成空呀。梦是很好的比方。梦里明明有六趣,觉来空空无大千。在梦里六趣都是有,朗然大觉时,本来无一物。例如害怕的梦,老虎咬自己,没有人救,在叫喊啊,恐怖啊。你一醒,哪有这些恐怖啊,是个梦。现前一切,整个是个梦。是幻术所变。像肥皂泡,很好看的,五颜六色,但是没有谁去抢这个肥皂泡,知道它当时就要灭。像人的影子,哪有实际的东西,所以一切一切都是错认。于是自然而然对所执着的东西就淡了。能把这些东西淡了,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修行就是两件事情,就是把生的东西变熟,熟的东西变生。贪嗔痴、烦恼,无始以来我们太熟悉了。这个贪心很自然,有人一心就想多赚点钱,他心心念念的,不用谁教给他,很自然的。一百万就想变为一千万,他是自自然然的,这个方面他就是很熟。嗔、痴也是如此。大家都很熟,可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慈悲喜舍,自觉觉他,求菩提,发菩提心,无住清净心,这一切一切我们都很生。这句佛号更是生。所以我们修持就是要把熟的地方变生,生的地方变熟。我们可以两处一齐下手。佛号不是生吗?多念啊。贪嗔痴我们不是熟吗?叫它淡啊。两处一齐下手,效果就快了。只从一处下手,就像一个轮子的自行车,不能快,也不稳当。两个轮子的车那就好多了,谁都可以骑了。所以要把熟的地方变生,生的地方变熟。这些有为法,贪嗔痴,人世间种种可留恋的,束缚自己的东西,我们看它如梦、幻、泡、影。这件事说来容易,做到也很不容易。有位受了菩萨戒的老修行,因为一点小事,和邻居生气,谁知因此一病而亡。你若把这些看淡了,至少你自己少生点气,对自己身体也好嘛,真的无所谓了,对方也就无所谓了。例如能海法师讲《金刚经》,说了一个实事,他有一个修密的弟子很有钱,他有一个对头,两人仇恨很深。他天天按照密宗修法的规矩,要把六道众生都观想在自己周围,有冤的众生更是离自己最近,就在面前,自己在修法时加持他们,他天天这样修法观想,修了几年以后,有一天在街上碰到这个人了,由于他天天作观,已经很习惯了,他看见他,那生气的印象已没有了,只是天天修法时所见到的熟人,于是出乎自然的就招呼他,某先生,好久不见,你好,那个人就很感动,他想到对方的地位比自己高,自己过去的不对还更严重一点,现在对方这样和颜悦色地招呼我,我当然也更应该如此,于是两人从此就和好了。所以把贪嗔痴淡一点,世法上也有很大的好处。这些本来是很熟的,我们叫它生。很生的是发菩提心,持佛号,我们叫它熟。这样我们就可以早生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居士       观门)(五明学佛网:黄念祖居士       观门)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观门入道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业露华:《华严法界观门》略论 

 黄念祖居士: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黄念祖居士点滴开示 

 黄念祖居士:不经一番寒彻骨,真的信愿起不来 

 黄念祖居士: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黄念祖居士在“文革”期间的神奇故事 

 黄念祖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黄念祖居士略传:集科学家与佛学家于一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