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三境界 三件事三句话 三不要 享受三乐 除去三“盲


   日期:2011/7/31 6: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三境界 三件事三句话 三不要 享受三乐 除去三“盲”

 第一境界:忍界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

  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人性魔邪的一种自律。

  学会忍,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谋生课程。

    懂得忍,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

    当忍处,俯首躬耕,勤力劳作,无语自显品质。不当忍处,拍案而起,奔走呼号,刚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气。

  懂得忍,才会知道何为不忍。只知道不忍的人,就象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挥舞得筋疲力尽,却不知道大多数的挥舞动作,只是在不断地浪费自己的体力而已。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明忍,始易明不忍。是故忍界其实也是不忍之界。

第二种境界:持界

人只有两只手,能抓多少东西?抓住一样东西,就意味着放弃了更多的东西。

放弃和失去,其实始终是人生的大局。

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其实人时时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

不要抓得太紧。抓得越紧,丢失的会越多。

持到手的,莫要沾沾自喜。

未持到手的,也莫要灰心丧气。

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间的精彩太多,持有什么,不持有什么,都不是人生过程的关键,关键是选择。

选择,是人生过程中最精彩也最具有诱惑的课题。

而持有,只是选择之后的一种随机或必然的结果。

当选择的命题被完成之后,所选择事物的结果于个体的生命来说,虽然影响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个体所

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无足轻重了。

毕竟,那已经脱离了生命个体的愿望轨道,而进入了事物发展规律的轨道。

人生关键的课题是选择,但人生最难的却是人要不停地选择。有时候刚完成一个选择,又得进行另一个选择。

有时在开头选择对了,在第二步却可能选择错。

有时一直都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到最后一个选择前却走到了另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上。

是故,持界不是讲持有什么,而是讲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我们应该明确我们不需要什么。

毕竟我们心的欲望太大,而我们的手太少。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更好地持有。放弃才是人生的大学问。

持界其实更是一种弃界。

第三种境界:悟界

当火会烫手被教给小孩子时,仍然会有很多被烫得缩回去的动作在历史中不断被重复。

而没有被教给的东西,也有很多被小孩子所发现。

人的悟性,是一种神奇的事物。

不同的悟性,同样的环境,同一个事件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

心鹜神游,不可预知,奇妙无比。

眼睛,心灵,表现,人生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悟的过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见悟是一直到生命结束都在不断进行的。

悟界不是指教别人的做秀和个人英雄的自我表现,而是不断完善自我心智的内修。

悟界更是一种自省和自律。悟界更多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但是首先要通过改造自我或者主观世界,然后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是故悟界不单纯是一种心智的活动,更是一种言行的活动。悟界也是一种做界。

做好三件事

1、学会关门:即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每一个今天过好,就是一辈子过好。

2、学会计算:即学会计算自己的幸福和计算自己做对的事情。计算幸福会使自己越计算越幸福,计算做对的事情会使自己越计算对自己越有信心。

3、学会放弃:特别推荐一个非常好的词,这就是「舍得」。记住,是「舍」在先,「得」在后。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说是「舍」了一定会「得」,而「一点都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到」必将事与愿违或一事无成。

学说三句话

1、算了!:即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2、不要紧!: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3.会过去的:不管雨下得多么大,连续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对天会放晴充满信心,因为天不会总是阴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享受「三乐」

「三乐」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进一步说就是在自己好的时候要多助人为乐,在自己过得一般的时候要知足常乐,而当自己处于逆境中时则要学会自得其乐。

除去三“盲”:手忙,做错事情,把简单变复杂;

眼盲,患得患失,迷失了方向;

心茫,困惑迷茫,飘浮的心灵找不到家。

学会三「不要」

1、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担子压不垮他,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

其实,委屈、冤枉,就是别人犯错误,你没犯错误;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懂了这个道理,再遇到这种情况,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当一回事。

2、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

当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冤枉别人或不公正地对待别人。

事实上当你伤害别人时,自己会再次受到伤害。

3、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何谓好人?我们认为,如果交给他(她)做10件事,他(她)能做对7~8件,就是好人。

显然,这句话潜藏著另外一层含意就是好人也会做错事,好人也会犯错误。

所以,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人。阿弥陀佛!摘自  知足常乐幸福人生集《上集》

网址: http://shouningsi.fjsy.net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生       境界)(五明学佛网:人生       境界)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唐仲容居士:人生四相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佛教」摸象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