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文摘56


   日期:2011/8/8 1: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与祖师同行》文摘56

——衲子常行生死脚

出家人外出参学是为了了生脱死,名为行脚。但是自古至今行脚总在变味,常常被人假以游山玩水。所以,古德种种规劝不要轻易行脚,或者用《不出院歌》(见附)赞美不行脚;或者用严规厉矩禁止行脚;或者用高门深院关闭行脚之路;到了自己的师父,也是如此,一般不给请假的机会。

出家人必须在有一定的功夫基础上,才可以外出参学行脚,至少要学好了戒律之后,才可以到外边参访善知识,这在师父门下是很严格的。当然也有很多不听师父话的师兄,自然得不到师父的指导,最后可怜的是自己。因为,什么还都不知道就去行脚,往往变成了游山玩水,耽误了自己的初发心。

出家人了生脱死是自己的大事,这样的大事自己办不了,要靠师父(或者是依止师)的引导。在师父(或者是依止师)引导、锻炼下,慢慢做得来功夫了,知道了怎么去行了,才能离开师父。然后再去参访其他的善知识,做印证。所以,常常会听到师父说某某离师父太早,可惜了。

古人行脚,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死大事,当年雪峰义存禅师有“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的记录。临济祖师半夏上山,问讯黄檗禅师。见黄檗禅师在看经,临济祖师说:“我将谓是个人,元来是淹黑豆老僧。”住数日乃辞。黄檗禅师说:“汝破夏来,何不终夏去?”临济祖师说:“暂来礼拜。”黄檗禅师便打令其去。临济祖师行数里疑其事,再回终夏。

关于行脚参学的公案非常多,教诫弟子行脚的事例也很多。下面我们看看东山演禅师送徒弟行脚的时候是怎么教诫的:

大凡行脚须以道心为重,不可受现成供养,等闲过日。须将“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每日十二时中裂转面皮,讨个分晓始得。若只随群逐队打哄过日,忽然死了,阎罗老子打算饭钱,莫道我不曾说与尔来。若是做工夫,须要时时检点刻刻提撕,那里是得力处?那里是不得力处?那里是打失处?那里是不打失处?若如此检点做工夫时,定有到家时候。有一等办道人,经又不看,佛又不礼,才上蒲团便打瞌睡。及至醒来胡思乱想,才下蒲团便与人说杂话。若是如此办道,至弥勒佛下生时,也未有入手底时节。须是猛着精采,提一个“无”字,昼参夜参与他厮睚。不可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可在蒲团上死坐,须要活弄。恐杂念纷飞起时,千万不可与他厮睚转斗转多。有人到这里不识进退,解免不下成风成颠,坏了一生。宜向纷飞起处轻轻放下,转身下地行一遭,又上蒲团,开两眼两拳,竖起脊梁,依前提起所参话头,便觉清凉,如一锅沸汤搀一杓冷水相似。若如此做工夫,日久岁深,自有到家时节。工夫未入手,不可生烦恼,恐烦恼魔入心;若觉得力,不可生欢喜,恐欢喜魔入心,种种禅病说之不尽。如众中有老成道伴,千万时时请益。若无,将前辈祖师教人做工夫语言看一遍,如亲见相似。如今向此道者难得其人,千万努力向前。望汝早早打破漆桶归来,与老僧揩背。偈曰:瞻风拨草离家时,一念途中善护持,近日丛林风味别,脚头到处着便宜。

附录

汾阳无德禅师:《不出院歌》

志静安禅不出院,天机洞贯十方同。无为大化人难凑,有作微权世易通。真慧剑,绝磨砻,当疑破惑濯愚蒙。正定不生诸妄解,须知万法本元空。尘沙界一念中,百千妙理瞥然穷。弹指尽收无量义,纵横岂碍往来风。坦荡荡坐颙颙,幽庭深院对青松。澄神静处闲心地,唯有高僧问至宗。病起药兴除妄病,病除药遣道堪崇。鶣鹊能针虚用力,祁婆妙术枉施功。宽性海,普吞容,饶人量器列疆封。谦如育德申仁义,敦美温良顺克恭。圆自智,感殊功,人问天上广兴隆。淳朴不移山野志,乐说无生得圣聪。休计度,莫思量,眉间忽尔放毫光。照破无明多劫黑,三山鬼贼不能藏。戒定慧,解脱香,知见分明满十方。为报诸贤须守护,遥天必定降嘉祥。宝光明殿亲记说,雷音震吼法中王。伏龙鬼,化刚强,如如不动行温良。百福庄严资万乘,总持道化乐时康。实堪忍,乐深藏,不话春秋青与黄。兀兀如痴心自在,腾腾似醉性舒光。四句百非俱不著,优游安坐法堂堂。

颂曰:行心已歇身安静,妄断攀缘世不拘。丝发不移通法界,河沙佛国一毫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