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索达吉堪布香港放生及答记者问


   日期:2011/8/16 9: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1年7月31日,堪布在香港接受香港佛门网记者、香港《温暖人间》杂志记者及台湾佛网记者的采访,以下是堪布的开示。

1. 问:堪布您好,感谢您再次接受佛门网的采访,第一个问题是,我们香港习惯把藏传佛教称为密宗,汉传佛教称为显宗,您觉得这个称呼有没有问题?

上师答:这样的称呼是不合理的。藏传佛教不管是宁玛派、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没有一个宗派是只讲密宗、不讲显宗的。完全撇开显宗或者不修显宗的宗派,在藏传佛教中是找不到的。

同样,把汉传佛教称为显宗也不合理。从佛教传到汉地的整个历史看,每个寺院或高僧大德的传记中,都记载着密宗的内容。包括汉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课,也念诵很多楞严咒、大悲咒等密宗咒语。

所以,这样的称呼,是后人带有偏见的一种说法,从中也可以看出,世人对佛教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不管是在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中,显密都是融会贯通的。

2. 问:弟子代表台湾的佛网向您采访,能够采访您,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在台湾,透过书籍和网络等方式,拜读您著作和教言的人非常多,许多人也因此认识了佛教、趋入了佛门,并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学习佛法。今天,藉此机会,想请教您有关于闻思修行的问题,祈请堪布仁波切慈悲开示。

许多人以持咒、念佛、诵经为日常修行的主要功课,我们网站也举办念诵方面的在线共修活动。请问,在每一次念诵修法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应当如何发心与行持,才能使修法更加如法且圆满,使自他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上师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佛教中最根本的问题。不论是台湾、香港还是内地各大城市,有很多佛教徒把佛法的核心涵括在念诵经文、名号和咒语上;或者,归入到一些简单的仪轨和仪式中。我认为,佛教最根本的内容就是闻思修行,闻思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如果你没有听闻佛教的真理,而后没有思维,直接就进入到修行的话,那么,佛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你就可能不懂。如果你不懂得这些,佛教的目标,佛教的核心和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

比如,你在任何一个网络或共修道场念经持咒,刚开始时,最重要的是要发菩提心,我们行持任何一个善法,都要发为利益一切众生的无上菩提心;中间以无缘空性的智慧摄持,如果做不到,也要专心致志地行持;最后,共修的目的不是为自己健康、快乐、发财,而是为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都得到无上的快乐,为了这个目标而回向。这就是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在行持念佛、持咒等任何一个善法时,三殊胜都不可缺少。

3. 问: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藏传佛教的信徒们都很喜欢灌顶,不太喜欢听闻教法,对此,您对香港弟子有什么建议?

上师答:从总体上来看,内地和香港的居士都喜欢灌顶,喜欢做一些佛事、搞一些仪式。大概在二十年前,内地的佛教徒除了灌顶和持咒外,基本上没有人系统地学习佛法。但是,近几年来,内地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2006年起,我们在一些内地城市建立了道场和中心,要求他们次第、全面地学习佛法。这次我来香港,发现香港佛教徒的观念需要改变。如果不改变,始终是到处求法、求灌顶,说得难听一点,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状态。

虽然求法很好、灌顶很好、持咒也很好,但佛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不经过一定的学习和研究、不经思维,很多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

刚开始时,很多信众对佛教抱有信心和热情,但渐渐地,信心退失了,又没有佛法的智慧,最后,他们的修行就不能究竟。
以前,藏地信徒也喜欢灌顶,喜欢和上师们一起念颂咒语。后来,以五明佛学院为主的许多高僧大德,在藏区各地要求居士们修四加行、系统地了解佛法。现在,无论走到哪里,会发现藏地信众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

我希望,就像在汉地那样,香港、台湾和附近一些地区的学佛理念, 应从喜欢求法、求灌顶,向系统地学习佛法上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信徒们了解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有信心、有能力通达佛教真理。可是,许多信众的领头人却尚未重视这个问题,也许,他们自身还没有认识到学习佛法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4. 问:藏传佛教有一种入座观察修的窍诀,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修完美结合,尤其是对成就一个修行人的根本——出离心与菩提心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必须的修法。您能否开示一下观察修的具体修持方法?

上师答:在藏传佛教中,观察修所运用的范围非常之广。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介绍,修行有二:就是观察修和安住修。

要观察修,最初,一定要学习中观、唯识和因明等论典,通过理论深入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来抉择心的本性。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对遣除我们相续中的怀疑和分别,力量非常大。

昨天,我对香港中文大学一些老师说:“对学生讲禅定也许并不重要,讲佛教故事也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和他们讲有强大说服力的佛教理论。就像我们修房子,先要把凹凸不平的土挖出来,把地弄平,而后,在上面造任何建筑都很容易。如果你的地不平,基础不好,上面的建筑也就免谈了。”

所以,藏传佛教一直非常推崇因明和中观的辨析方法。先通过细致的辨析,从理论上剔除疑惑,坚固正见,这样,安住修就很容易。因此,麦彭仁波切建议:先观察修,修到一定的程度,再安住修。那时,才能在心的本性上,真正安住下来。

5. 问:香港有些行者认为:“读太多的经论没有用,因为那些都是妄念,会增加自相续的分别。最重要就是实修,经典看得越多,障碍可能越大。”对于这样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上师答:对个别人来说,也有这个可能性。因为众生的业力是不可思议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学习经论特别重要。

现在,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很多人都缺乏佛教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不要说一般的信徒,即使是在大学中天天讲法的老师、研究宗教的博士生也是如此。不是他们没有智慧,而是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佛法。

因此,首先应该闻思佛经论典,这是非常重要的。经论是否会增加我们的分别?这是不可能的。我以前说过,佛陀的语言跟世间任何人的分别念完全不同,它是智慧的流露,不可能对增加你的烦恼和障碍。佛陀之后的那些高僧大德,像龙猛菩萨、世亲论师、无著菩萨以及马鸣菩萨、玄奘大师,他们的教言是否会增加我们的分别念?也是不可能的。他们不管说什么,哪怕是说一句开玩笑的话,也对众生的分别念是有利的。

有些人可能自己不喜欢学习,喜欢禅修。其实所谓的禅修,没有窍诀是不行的。为什么汉地禅宗现在要接近断传承了?原因也是对理论不够重视。如果没有真正的高僧大德一代一代予以指点,你只是看一本书,自己心安下来,这叫禅宗吗?肯定不是。

没有一定的传承和窍诀,你只是念阿弥陀佛,如果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能不能断轮回的根本?所以,在有些问题上,我认为,佛教徒可能需要做一些真正深入细致的探讨。

6. 问:过去,在戒杀吃素、放生护生方面,您赐予世人很多殊胜的法宝,例如《放生功德甘露妙雨》、《悲惨世界》、《藏密素食观》等。今天,能否再请堪布仁波切做一个勉励大众的开示?

上师答:现代西方社会,也有人类种族主义和非人类种族主义之间的尖锐辩论。但对这个问题,我是从整个世界的和平,从环境保护和关爱、尊重生命的理念来说的。这是当前社会面临的几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保护人类和动物的生命,从环保角度有一定的必要性和价值;站在佛教的立场,从维护生命的功德方面来说,也有莫大的利益。不说其他,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是怎样的爱护?当生命遭遇危难时,我们是怎样恐惧?怎样悲伤?人类如此,地球上任何一个生命也是如此。它们都有生存权和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如果我们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践踏他们的生命,是极不公平、极为残暴的行为。

当前社会,人们被贪得无厌的欲望驱使,暴殄天物、饕餮大餐的场面,真让人惨不忍睹,与人间地狱没有差别。

所以,我提倡素食主义,也非常愿意参与到非暴力、非营利的护生、戒杀的活动中。我也发愿,在有生之年中,不损害任何一个众生的生命,并用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保护这些生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生命的可贵而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

7. 问:有很多弟子觉得,虽然学了一些佛教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只是在头脑里,没有进入到心中。虽然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心却不能如理去思维、如法去做。也有一位师兄觉得他听了很多次无常、痛苦、空性的道理,已经懂了,就不再去听了,认为只要专心修法就可以了。可他们只是知识、逻辑上懂,没有真正的体悟。怎么样才能让佛法的意义在他们的相续中真正生起呢?

上师答:一般来说,从理论上搞懂是非常困难的。我从小信佛,真正抛弃工作出家,到现在也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中,虽然不算特别精进,但还是夜以继日地学习佛教理论并实修。尽管如此,不要说中观和大圆满的甚深理论,就是生命无常和轮回痛苦这些道理,我在理论上也没有搞懂。

所以,我每次去书店,只要看见与《前行》相关的实修法,不论是理论还是公案,我都会去买,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每次,当我看到“无常”的教证和公案,虽然十年前看过,但现在看时,对我修行的帮助更大了。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说:大海对多少水都可以容纳,智者对多少知识都可以吸收。因此,有些人可能对佛法的重要性和利益还不明白,表面上过了一遍文字之后,以为就了解佛法了。佛教课程不像其他课程,学完一年级的课,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就不需要学了,学了也没有什么意义的。很多高僧大德和智者一辈子都在修无常、修轮回痛苦。像华智仁波切那么有智慧的人,一生也听了二十五遍《前行》。在相续不断熏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实修。
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再听了,这种满足感,会不会是一种傲慢?

8. 问:现在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包括网络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也是日新月异。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物质的诱惑和挑战,比起老一辈人强大许多倍。请问在这种环境下,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应当具有何种思想与精神,才能够走上一条真正安乐之道?

上师答:人类已经到达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危害。此时,人们重寻真理,这是非常重要和可喜的。九十年代,美国科技发展到巅峰之时,网络及信息行业大发其财。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网络已转而成为寻求真理的地方。大家在虚拟的社区相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现代人类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但无论是内地还是其他发展中地区,都相当于美国早期社会,把目光放在经济发展上,价值观着眼于“钱”上。他们的人生观,就是在短暂的几十年中过得快乐。

我认为,不管是青少年还是知识分子,对人类意识形态需要做一个真正的思考,否则,沿袭现在的人生观,恐怕算不上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生活目标。我希望人们能通过网络传播的途径,了解佛教的真理,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其价值,要远远超过金钱带来的满足。

9. 问:有些藏传佛教的弟子相信接受灌顶后,再念一点咒语就能即生成佛。但按照您的说法,好像没那么简单,还要研读很多经论。您能不能说一下,从凡夫到成佛的次第、条件是怎样的?光靠灌顶行吗?

上师答:依靠灌顶修一些简单的法有没有成就的?是有成就的,但那是利根者。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及曹洞宗的一些弟子,仅仅一个简单的表示法,就有当下悟道的,也有参悟的。密宗大圆满传承祖师及其弟子,也依靠自己的信心、具德上师的加持,在因缘聚合之时,证悟了心的本性。这样的事例,不仅历史上有,现在也有。

现在的藏地,也流传着一些充满了奇迹的修行人事迹,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比较保险、比较普遍的方法是从次第修起。我非常赞叹先学习、了解佛法,有了一定的智慧后,信心就不容易改变。否则,第一年佛在心中,第十年佛在天边。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了。如果最初,我们能系统地学习佛法,十年后,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坚定,决不会变色和退失的。

灌顶有灌顶的意义和加持,但是,灌顶之后要修密法,修密法则要有密法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理论和前行,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大圆满祖师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句义宝藏论》中说,我的本来清净的大圆满,只有闻思究竟的人才能通达。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要究竟大圆满的本来清净,就一定要通达中观,如果未通达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见,则不可能证达大圆满的本来清净。

当然,对极个别人来说,不一定要经过艰苦的闻思。依靠上师的一个灌顶、一个简单的明示,当下就能大彻大悟。所以,分析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一分为二,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妄下定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放生)(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放生)  

 惟觉法师:吃素与放生 

 道坚法师:放生是什么意思 

 道坚法师: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明一居士:放生改运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上妙下祥法师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东林寺心开法师向大悲寺妙祥法师请 

 印广法师:放生特别开示 

 仁焕法师:放生仪轨 

 陈坚教授:论智顗的“生态放生”及其对当代佛教“放生”的启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护生放生 

 衍慈法师:放生的意义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放生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