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家忠臣 师门孝子—宗月大师


   日期:2009/1/1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宗月大师 前言

我二师兄宗月和尚,北京世家,俗姓刘名寿绵,满族。先人做过越海大员,家产富有,其家产房即占西直门大街一半。他家世居西直门内。他为人心地善良,好施舍,济困救贫,广办粥厂,舍棉衣、钱财、棺木,办义学,是远近闻名的一位慈善家,人称刘善人……
他做过的好事无计其数。圆寂后出殡时,半个京城的贫民,自动走上街头为他送葬。他们都是受过他恩惠的百姓。此景成为沦陷的北京城内一椿盛事……
高僧宗月和尚圆寂的消息传到重庆后,老舍先生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2年1月),发表著名的悼文《宗月大师》。称宗月大师为大恩人,表示要永远追随他向善。文章说:“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永远想不到帮助人会有什么乐趣和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极相似的。我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的手去入私塾那样。” ——《散金碎玉集·悟性法师》

二、宗 月 大 师
作者:老 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作个小买卖一一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一进山门先有一股大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憎,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也嫖也赌。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作一点,能作一点便作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三、宗月大师二三事

宗月和尚逝世后,事迹披露出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家着实的惊讶,原来世上还曾有过一位完完全全舍了自己,完完全全为了别人的伟人。
宗月和尚生前轶事两则:他慈悲为怀,身体力行,绝对言行一致,他的苦行和彻底的向善救人,达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一日众僧徒凑钱给他缝做一条新棉裤,老和尚早上穿着新棉裤出了门。晚上回来的时侯,众徒奇怪,怎么师父又穿着破单裤回来了!追问师父,回答说:“坐车回庙时,发现拉车的汉子没棉裤,冻得哆嗦,便和他换了穿。”
日本时代,北京人半夜排队去挤购混合面为生。大年三十,徒弟们好不容易弄了点白面,包饺子,煮好后,给师父端来。他问:“好吃吗?”不等回答,便说:“好!好”。让赶快趁热给城根下,门牌多少号的某某大妈送去,她还没吃上煮饺子呢。他自己照旧做他的功课。他行持菩萨道,利乐有情,不愧是佛子,是一名真实德高望重的出家人。
谨述我二师兄宗月和尚生平梗概,以志景仰。正如石头希迁禅师所说偈,摆手便行,只有如此,才能纵横自如,达到任运自在的境界。 ——《散金碎玉集》

四、净土大德夏莲居居士挽宗月大师偈

1.阿师示疾经年逝。弟子追随弹指间。
若问行踪何者是。知君正在铁围山。

宗公于现老示寂之第三日,无疾坐化,于坐化前二时,余尚见其在灵旁长跪,神色如常毫无异状也。

2.愿力机缘各不同。或期速捷或从容。
大人作略何曾异。都向无常示苦空。

3.撒手便行绝点尘。从来果净在因真。
此公姓氏君知否。三十年前刘善人。

4.成佛还须先做人。凭将忠孝显空门。
十方赞叹龙天敬。是即名为报佛恩。

余常谓宗公于佛法是忠臣,于师门为孝子。

五、宗月大师简介

宗月大师(1880-1941),俗姓刘,名寿绵,满族,是京城粤海刘家的独生子。刘家是内务府人,因祖上曾在广东负责海外贸易,所以冠以“粤海”二字。宗月大师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富家子弟,原本北京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惜自己及家人受苦,也要帮助穷人。

宗月大师出家前,人称“刘善人”。1925年出家,拜当时北京西四广济寺住持现明和尚为师,法名“宗月”。

抗战爆发,宗月大师积极声援中国军民的抗日行动。北京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各种手段威胁宗月大师,让其加入日伪组织的佛教会、授予“满洲国师”称号、邀请其访日,这些都被宗月大师严词拒绝。对京津一带出现的大量难民,宗月大师则关心备至,积极组织救济,得到难民的爱戴。

最值得称道的是,宗月大师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抗日战争中阵亡的中国军民遗骸。1937年年底,日军占领北京城,日本人打扫战场时,只掩埋或火化日军士兵遗体,对中国人的遗骸不管不顾,北京周边战场上数千具中国人的尸体暴露荒野。

日本人不掩埋中国军民的遗体,而许多中国人因为怕被日伪政府怀疑“通敌”,也不敢去收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阵亡的抗日军民暴尸荒野,宗月大师毅然手举一面自己设计的大旗,领导数十名僧人和少数青年俗人,去掩埋中国军民的遗骸。在寒冬中,他们持续工作了一个多月,找到并掩埋了3000多具尸体。由于气候恶劣,加之年老体弱,宗月大师很快就病倒了,但他坚持掩埋完最后一具尸体,才同大家一起回城。在掩埋过程中,他们也会发现日本士兵遗体,宗月大师本着佛教的悲悯精神,也会将日兵遗体一并掩埋。

宗月大师掩埋抗日军民遗体的事情被日本侵略者得知后,宗月大师立刻被逮捕,但日伪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久又将宗月大师释放。

从宗月大师在抗日期间的所作所为,可以感受到宗月大师作为中国僧人的崇高品质。宗月大师悲悯众生,爱国爱教,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大师“圆寂后出殡时,半个京城的贫民,自动走上街头为他送葬。他们都是受过他恩惠的百姓,成为沦陷的北京城内一桩盛事。”(悟性法师《散金碎玉集》第一篇《梦》)

“此公姓氏君知否?三十年前刘善人。”宗月大师无论出家之前还是之后,都真正做到了无私、无我,一心惦念着穷苦百姓,是现实中的“活菩萨”。近代净土大德夏莲居居士,在宗月大师仙逝后,曾作4首挽诗,最后一首诗赞扬他:

成佛还须先作人,凭将忠孝显空门。十方赞叹龙天敬,即是名为报佛恩。(余常谓宗公于佛法为忠臣,于师门为孝子。)

“佛家忠臣,师门孝子”这一称号,宗月大师是当之无愧的。面对日本侵略者,宗月大师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气节,确实是国家忠臣,体现了佛教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穷苦百姓,宗月大师表达了无限的怜悯,并进行了竭尽所能的救济,是佛教慈悲精神的最好说明。(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师”的向善、助人做为自己学习和效法榜样的。他不仅在青少年时期曾经积极地参加过一些佛教的慈善活动,而且即使到了晚年也仍保持着助人为乐的品格,以至于老舍挚友萧伯青在听了“宗月大师”的事迹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说:“老舍先生就是宗月大师”。如果说对老舍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的话,那么第二个人就是“宗月大师”了。

他并非老舍先生学堂里的老师,但却是影响老舍先生人生的以为重要的人。老舍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正因为有这位由富至贫先生的资助 。 宗月大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老舍,他并非他的老师,但是却是让他受益匪浅的一世之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