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最尊贵


   日期:2011/9/12 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最尊贵

 

前几天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明般若》,知道了我们就是被我们自己和别人的“嚼舌根”迷惑了。他们掩盖了我们自己本有的天性或者说佛性,使得我们跟着他们的“嚼舌根”团团转。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这些“嚼舌根”,我们随顺起世缘来就轻松了。

其实般若智慧就是不分别。所以,能够随顺世缘无挂碍就是最高的修行境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说大众最尊贵的原因。可是事实上,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好相反,不注意尊重大众。大众因为人多,往往就被人忽略。甚至有人很喜欢把自己脱离出大众来,或者干脆喜欢去当客人。

比如做大众饭菜,因为人多的原因,往往就不会特别注意质量,其实现在的物质条件下是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大众上课,因为人多的原因,往往就会迁就很多,其实在现在的管理条件下,是可以管理得更好的;比如大众坐车,因为人多的原因,往往就不会去好好保养汽车,其实在现在的汽车情况下,是可以让坐的人更舒适的;比如……

另外一个方面,因为大众的本意就是人多,自身也可以算是大众的一份子。有些很有修行的人往往就把自己给忘记了,觉得凑合凑合就可以了。再有,所有的人都好客,而客人往往不是大众,给人一个不喜欢当大众的错觉。当然还有领导都不是大众,绝大部分人感觉他们是不能凑合的。再说下去就说不完了……

如此等等情况很多很多,这都是我们愚痴的表现。因为大众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最尊贵的。你想想,所有的非大众人员是不是都是大众之一部分?他们是不是都是从大众中来的?大众的力量有个比喻叫一只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拗难折。与大众结缘一次,等于与非大众结缘多少次?再说下去也是说不完的比喻……

可是在我们庸俗的现实生活中正好相反,所谓的“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这是说让大众去干活很好,而让大众去吃饭就困难了。或者换个说法就是,尊重大众是很困难的事情,而尊重少部分的人就容易多了。事实上,正是困难的事情才是正确的事情。

大众的尊贵在佛教里面是有充分体现的。比如佛陀要求自己入僧数(就是要求别人把他看成是大众的一员);寺院各种规矩都是以大众作为标准的(详细请参看自己以前的日记《平等普显现、无诤和共住》一文);如果打开古德的训词如《缁门警训》、《禅林宝训》等等书一看,就知道寺院对大众是如何的尊敬的了。

比如吃的东西,我们有句话叫“未供先尝三香板,私造饮食九铜锤”。意思是没有上供自己就先尝尝(当然做菜的时候尝味道不算)的话就犯戒了,要挨三香板。为个人私自做饭菜就要挨九下铜锤,法身都被吃掉了。供未供的标准就是大众吃了没有,大众没有吃过个人就不能吃。

在佛教的菩萨戒里面还有一则别请僧戒(主要讲个别请僧的功德很小,按规定轮流请大众的功德才是最大的),其中就有说:“请五百罗汉僧,不如按规矩请一位凡夫僧”。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老和尚们,个个是不愿意脱离大众的,就算是被皇家请为国师,也总在“乞归林下”回归大众。

自己的师父有一次过堂吃饭,当地的居士为他专门买了一些时蔬,做了一个大众没有的菜放在他碗里。他发现以后把菜全倒入大众菜中搅匀了,才又打回自己的碗中。很明显,师父他不愿意成为小众,希望自己是大众的一份子。因为大众最尊贵啊!所以,随顺世缘也是最尊贵的事情。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随大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