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居士:念阿弥陀佛不是向外求一个什么东西


   日期:2011/9/12 15: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极乐世界以及极乐世的阿弥陀佛,这是属于“自”以外的,佛教称为“他”。跟自己相对的他,“全他即自”,整个的“他”就等于是自己。这个在佛学上的名称叫“自他不二”,前面讲的是心跟佛不二,这里讲的是自己和他不二。所以净土宗也称“他力派、果教门”。这是跟其它法门不同之处。依靠他力,所以带业可以往生。依靠他力,也就是弥陀的愿力,他力又称“他力派果教门”。是从“果实”上下手的,不是叫你从“因”下手的。是从你“吃馒头”上开始的,而不是要你从选种、开荒、耕耘、施肥、间苗……然后就割;割下来之后要打;打了之后要磨;磨了之后蒸馒头,最后才能到口边,这么一步步地来,那就太困难了。但是果教派从“吃馒头”开始,馒头给了你,只要你自己要嚼,(这个没人给你代替)那就能成就。所以果教派又称“果教派他力门”。而“全他即自”。全部的“他”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维摩结经》整个是讲不“二法门”,一切都不二,有二就有对待,有对等就有矛盾。矛盾就是咱们人类世界的事情,处处都在搞斗争,矛盾就要斗争,矛盾是对立面,虽然讲统一面,但统一的很不够,而佛教讲的“不二门”才是最彻底的统一!

    “洪名正彰自性”,你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并不是心外求一个什么法,向别人那里求一个什么神保佑。你就好好去念这一句佛号(或念本尊的咒),念佛号“洪名”,也正是彰名了你自己的“本性(自性)”。参禅就是为了明白自己的“自性”、通究“自性”。而你念佛则正是显明“自性”。这就把禅和净也变成不二了。

    “净土方显唯心”上一句说的是“名”,这一句说到“净土”,讲净土壮严。要求生净土,这才真是唯心,不是从心外去求法,纯粹是自心。底下也有“论彼依正,显我自心”,假托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以及极乐世界的佛菩萨、极乐世界的国土,来显明自己的本心,不然你本心到底是什么样?所以这样可以帮助你知道自心是如此壮严的!

    净土不同于一般的外道,外道声称“要上天,那是一个好地方,到那去就永恒不死了……”其实天界有无始天尊棗玉皇大帝,他主管一切,自己完全是被主管的,并且天界也不是最终。而到极乐世界去,所有一切都是自家,佛也是自心所现,土也是自心所现。

    “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咱们现在还是众生,我们在感,佛就在应。我们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如同两个电台之间的呼叫,“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所呼叫的对方,而对方其实就是自己!我们是在自念自听,发报的是我们自己,收报的也还是我们自己,自己听到了,所以呼与应是同时。你听到了,阿弥陀佛也一定听到了。佛的心和咱们的心没有一毫一厘的间隔,所以这就叫“和应”。两者是同时的,是自念自听,自己在念,这是呼,呼和应同时,你念的同时,不就同时也听到吗!所以两者没有前后。“南无阿弥陀佛……”你念的时候,就是你听的时候,这个同时是含有极殊胜的意思的。呼和答应中间不是经过一个过程,呼的时候就是答应的时候,所以因果用“莲花”来表示。莲花不仅仅是出污泥而不染,同时还有更殊胜的意思:莲花的花与果是同时的,不象其它植物,在开花的时候不看见果子,比如桃、梨等植物,花瓣都掉了,然后一个很小的果子才长出来,所以正开花时一般没有果子。而莲花只要一开,小莲蓬就在那,果子也就在那。还有的植物或是有花无果或是有果无花,比如无花果。有花有果的,花多果就多,花有很多花瓣,果子就有很多粒。而莲子是花和果同时的。佛教借用了莲花的这一特点,用“花”代表“因”,“果”就代表修行成就的“果”。你种的因和你得的果是同时的。你种因就是得果,所以你不要再怀疑了:我会不会得到好报?会不会得到好果?那是绝对的!只要念佛,那个果实就已经出现了。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因果是同时的。呼应同时表达了因果同时。

    “十万亿程”说的是事相。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个国土,十万亿个国土可是“去此不远”的,这句是《观经》里的话。十万亿个国土这么远,经中却说“去此不远”。其实这个“去此不远”说的是理,因为极乐世界不在心外!这就是“事理不二”。说他是事,事就是“十万亿国土”以外;说到理“去此不远”。这样一来事理就圆融了。

    “心作心是”,这也是《观经》中的话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而这一段话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以你起心动念,如来悉见。如来就在一切众生心想里头、思想里头。他遍一切处,遍到一切众生的心想里头,你心里起心动念如来悉知悉见。你要为善,要做什么什么,一切功德如来都知道,如来就加被。如果说我想干坏事,我有罪业,那不要紧!佛都原谅,如果佛不原谅那就不是佛了。所以说,佛之所以救度众生,就是因为怜悯大家,有一点点善,佛都给以加被、护持、摄授、帮助。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们大家在心里想佛的时候,这个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都具足了。“是心作佛”,你的这个心是在作这个佛,因为你正在想佛吗!心在作这个佛,“是心是佛”这个心本身就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从你心想念里头就产生了。我们起心在念佛,我们念念之间都在念佛,是心在作佛,在修。你这个作佛的心本来就是佛。我们自己的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八个字虽然很简短,但非常重要、非常深刻,“是心作佛”就是修持,所以我们不能离开修持。这个修持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你本来就是。“是心是佛”代表你的本性;“是心作佛”是你的修持。你的本性本来就是佛,又从这个心起了来修,焉得不恢复你的本来呀!所以这个就是咱们序文里头所说的“性修不二”,你的修和你的本性是一回事,作佛的是这个心,这个心他本来就是佛。所作的是什么?所做的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性,性在哪?在作佛!就在那修,性和修不是两件事。

    “境智一如”的道理,在这一段里也回答了。所谓“境”也就是“心”。“心”就是智慧。本来这个“境”是顽冥不灵的东西,比如大地、山河是死东西,而心是智慧,是活的东西,好象是两回事,其实自性与法之间并不是两回事,只是咱们在用词上把这个“法性”偏于在无情物上;把“自性”偏于在有情上,这是用词上的一点分别而已。实际上自性和法性互含互摄。

    这一段(即第十一拜)说明一切不二,心跟佛不二,自和他,我们每一个众生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不是两个,事和理也不是两个。彼此是无碍的,十万亿程就在眼前,从事上说是十万亿程,从理上说就在目前,去此不远。事和理也就圆融了;事和理也就不二了;性和修也不二……一切不二!这一段同时也说明净土就是唯心,洪名就显示本性,也表明了禅净不二。把净土宗当成心外求法,认为浅,而这一段就破了这一认识。佛法最高深的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净土与禅宗不是两个!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居士       念佛)(五明学佛网:黄念祖居士       念佛)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立天教授:禅宗与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