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慈诚罗珠堪布:你是一个标准的居士吗?(关于见解)


   日期:2011/9/14 1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喇荣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摘录)    

今天我们讲的题目,就是“如何作一个标准的居士”。你们也许认为:“喔!这个很简单,我都作了七、八年、十几年的居士了,这有什么好讲的?”但是,虽然当了七、八年、十几年的居士,究竟是不是标准的居士,这就不好说了。所以,今天我们就简单地讲讲“如何当居士”。
  梵文的居士一词,中文翻译为“邬波塞迦”或“优婆塞”,二者实际上是一样的。“邬波塞迦”是什么意思呢?“邬波”就是亲近、接近,或者恭敬的意思;“塞迦”的意思是善业、善法、善。翻译为中文,就是亲近事。本来“事” 的意思很广,包括事业、事务等等,但此处是指善法、善事。居士的意思,就是接近、亲近善法。善法究竟是什么呢?从小乘的观点来看,是指阿罗汉。居士就是亲近阿罗汉——还没有成为阿罗汉,是一个预备的阿罗汉。换言之,在座的各位应该是预备阿罗汉了。但我们有没有预备,那还得看看够不够标准,够不够资格。如果是一个具格的居士,那就是一个预备阿罗汉。
  预备阿罗汉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我们就从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第一个是居士的见解;第二个是居士的修法;第三个是居士的行为。有了见解、修法、行为之后,自然就有了果。小乘的果就是阿罗汉;大乘的果就是成佛。我们今天不讲果,只是简单地讲讲居士的见解、修法和行为。
  一、居士的见解
  居士的见解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最低的见解
  最低层次的见解,就是需要有世间的正见。世间正见有两点:第一、深信轮回。即深信轮回、前生、后世都是存在的;第二、深信因果。这两个叫做世间的正见。从见解的方面来说,这两个就是标准居士的最低见解。如果具备了这两个世间正见,就可以说我们在见解方面已经达到了最低层次的标准。
  虽然这是最低层次的见解,但佛也说了:任何人具有这样的世间正见,则此人于千世中不堕恶趣。千世是什么概念呢?现在就是我们的第一世,然后第二世、第三世……一直乃至千世。这是佛亲口说的,所以很重要,它是我们整个修行见解的基础
  1、深信轮回
  生命轮回是佛教当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课题,虽然其它宗教也曾提到,但都不及佛教那么完整。在轮回方面,佛教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学说,所以,在居士的标准见解中,第一个就是深信轮回。关于这方面我不多讲,虽然我们以前并没有专题性地讲过轮回,但世间也有很多有关前世今生方面的书籍,你们可以参考。
    2、深信因果
  佛告诉我们:普通人最好不要去观察因果,因为普通人观察因果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会对因果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痛苦。包括有神通的人,都只能看见一部分因果。有些外道也有神通,虽然他们的神通有局限,不像佛那样广大、全面,但他们也有一些神通。这些外道通过有限的神通观察到:一个一生当中都行善的人,死后却堕入恶趣──地狱、饿鬼、旁生道。他们由此推知,因果是不存在的,如果因果存在,一生都在行善的人,死后就不会堕恶趣,所以,他们就生起邪见,认为因果不存在。有一部佛经专门讲外道的这些错误。

很多人觉得:平日念念佛,在观音菩萨的圣诞日、佛的圣诞日,背着一个罗汉包到庙里去烧烧香,手上戴一串佛珠,这就是居士了。我们心目当中的居士就是这样的,实际上不是这样。难道背一个黄色的罗汉包,手上戴一串念珠就是阿罗汉的预备了吗?当然不是啦!要想变成阿罗汉的预备,就得从见解、修行、行为上全方位地与众不同。所谓与众不同,当然不是说我们已经是佛菩萨,而是说要跟一般的凡夫有所不同,至少在认知上有些不同,这才可以说是接近善事。这是居士最低最低的见解标准,再没有办法低了;再低的话,就没有什么见解了。
  我们具不具备这些最低的见解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问自己:第一个、我有没有深信因果;第二个、我有没有深信轮回。如果没有,就没有居士的见解了。
  佛说:见解就像人的眼睛;修法和行为就像人的脚。先用眼睛看,然后脚跟着走。如果眼睛看不见,那往哪里走呢?怎么样走解脱道呢?解脱道在哪里我们都看不见,就像盲人一样,那怎么走路呢?所以,没有见解一切都免谈。如果连最低的限度都达不到的话,就根本不是居士,至于修法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等的见解
  中等的见解是什么?中等的见解就是中观的空性不是证悟中观的空性,证悟当然更了不起。此处不是指证悟,而是指能够了解、理解中观空性。比如《中论》、《入中论》等中观论著中讲到的空性、无我,或者没有那么广的,诸如我去年讲过的麦彭仁波切的《人无我的修法》、《法无我的修法》,还有《心经》等比较简略的空性。如果有空性的见解,就是中等的居士见解。
  所有的佛教术语,都有严格的意义。按照严格的梵文意义来解释, “见解”不是指一个模糊的观念,而必须要坚定不移、深信不疑。比如说,对无常有坚定不移的认识,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是无常,绝对是无常,没有一个例外。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才叫做见解。其它的概念都不叫见解,而只是一个概念。
  总结一下刚才的内容,就是说:我们对轮回有没有坚定不移的认识?对因果有没有坚定不移的认识?如果有的话,那我们至少具备了最低层的居士见解。如果不但具备这一点,而且在此基础上对人无我、法无我、空性也有坚定不移的认识。虽然还没有真正证悟,但深信不疑,认为任何一个物质都是空性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有这样坚定不移的认识,就是空性的见解,也是中等的居士见解。
  证悟和见解有什么差别呢?佛教认为:坐禅时候体会到的感觉,一般不叫见解,而叫做证悟或者智慧——无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从禅定中出来以后,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这个观念或认识──毫无疑问,一定是空性,一定是无常,这一般不叫智慧,以智慧和见解来区分的话,就叫做见解。
  证悟和见解我们都需要,如果不信因果,又怎么会信因果不虚呢?如果不信轮回,连轮回自身都站不住脚了,还谈什么下一世、轮回痛苦等等呢?都没必要了。所以,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等等,都建立在此二者的基础上。
  中观的证悟和见解也是这样。如果能在坐禅的时候深深地体会到空性,就叫做证悟
  “体会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头疼的时候,这个疼是什么样自己能亲身感觉到,这不是书本上写的——因为什么神经、什么细胞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就称为疼——现在不需要书就完全能感受到痛,这就不叫见解,而叫证悟。从这个状态当中出来以后,在我们的心里还会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我现在没有刚才的体会,但是,在我坐禅的时候,深深地体会到一切法都是空性,所以,现在我看到的这些东西就是空性。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叫做空性的见解。空性的见解与空性的智慧,这两个要分清楚。
  中等的居士见解,就需要有这样的境界。大家有没有?自己去观察。如果中等的见解没有,下等的见解也没有,从佛法、修行上来说,就等于没有眼睛;如果有下等的见解,虽然目前还没有空性的见解,那就还没有完全失明,我们的眼睛至少能看见一点东西,虽然不是看得很清楚,但是能看见一点点。
  (三)上等的见解
  上等的居士见解是什么呢?就是光明如来藏和密宗的见解。密宗的见解我们暂时不讲。密法认为:一定要有基础才可以听密法;没有基础,听了也没有用。所以就不讲了,以后再说。
  我去年讲过的那些空性修法,我认为就是密宗的观点、密宗的境界,至少是密宗境界的一部分。你们一定认为密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一直要求我讲密宗,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讲密宗的话,到时候有可能你们会失望的。你们会发现原来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以前讲的那些就是密宗,只是改了一个名字而已,其它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你们自己不相信,没有修;如果修的话,这个证悟就是密宗的证悟。如果有密宗的观点或见解的话,这就是居士最高的境界,最高的见解
  没有一本书里分过什么居士的下等见解、中等见解、上等见解,上、中、下是我分的。我为什么这样分呢?我是根据佛的一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的核心内容来分的。
  一转法轮基本上讲的是轮回、因果等等,如果你们有这种见解,就是低层次的见解;二转法轮主要讲的是无我、空性,如果你们有无我、空性的见解,就是中等的见解;当然,密宗是所有佛法里面最高的境界,证悟了密宗,再也没有更高的境界了
  居士的这三种见解大家有没有?你们一定要反省一下。如果没有,那以后到底要不要当居士?想当的话,要怎么样当?凭什么来当?这很重要。我们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内心——内在的修行、智慧等等来当居士。在外表上,我认为你们还是要和普通人一样,不要脱离“群众”。你们都要上班,单位上的同事怎么样,你们就怎么样。除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不能跟他们同流合污以外,其它方面尽量顺应大众,这样别人可能会开心一点。如果整天背一个黄包包,拿一串念珠,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会让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在内在、精神上与众不同就够了。
  以前很多人认为,精神是不值得考虑的,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从而忽略了精神。其实并非如此,在量子物理当中,精神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你们翻一翻量子物理的书籍,看看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怎么说的。我上个月见到一个美国博士,是在大学教佛学的。他说:当我怎么讲都讲不通唯识宗的时候,我就跟学生说:“就是海森堡说的观点”。海森堡的说法比较接近于唯识宗,但唯识宗并不等同于海森堡的观点。
  科学家们已经认同,越进入微观世界,精神就越有地位。现在谁再像以前那样说“精神算什么,它只是大脑的产物”之类的话,就已经不可能再占据什么统治地位了,所以,精神是最关键的。打个比方说,一部电脑要做一件事情,全靠软件程序;同样,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不论修行也好,做世间法也好,全都是精神在推动。如果没有精神,人不就死了吗?所以,精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居士的三个见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诚罗珠堪布       居士见解)(五明学佛网:慈诚罗珠堪布       居士见解)  

 慈诚罗珠堪布:天人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天人 

 慈诚罗珠堪布:放生是大功德 

 慈诚罗珠堪布:如果能发造作的菩提心,竟然都有这么大功&# 

 慈诚罗珠堪布:吃了“尝解脱”甘露丸,躺着就能成佛吗? 

 慈诚罗珠堪布:在某个瞬间,我突然从生老病死中解̴ 

 慈诚罗珠堪布:诸布施中,放生第一 

 慈诚罗珠堪布:功德、福德、福报有什么区别 

 慈诚罗珠堪布:释迦牟尼佛为你揭示流转轮回的真正原因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供护法才能获得帮助? 

 慈诚罗珠堪布: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 

 慈诚罗珠堪布:学佛的功课很多,完不成​怎么办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