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看破放下之法语警句


   日期:2011/9/15 21: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看破放下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痛苦的过程,当你真正放下了越放下越快乐,我在放下的过程中收集了些大德的法语,这些法语对我的修行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拿来供养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儿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莲池大师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儿孙各有各的因缘果报,各人的因果各人了。---净土法门法师 刘素云老师 
    要真正能往生,没有别的,很简单,把这个世缘、亲情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对你的儿孙不是不爱护,爱护,好好教导他,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比爱护儿孙更重要,因为你怎么样爱护儿孙,你都没有办法跟他长期在一起,你会老死,你死了以后不能照顾他。如果你要生到极乐世界的话,你在极乐世界成佛了,你的儿孙无论在哪一道,你都能看得到,你有天眼通,他现在是什么状况,清清楚楚,什么时候你去帮他,他能接受,你自然就会去了,这才叫真正利益众生,真正叫爱护儿孙。 ---净土法门法师
    世间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债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抚养还债,他世则做你的子女,受你的养育,如此,一世一世,怨亲相继,彼此互养,无有终止。而出家乃是要断绝这条生死债缘,将世俗爱别离苦的亲情,转为度这些亲人来皈依三宝,同来念佛、拜佛,度他们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轮回苦,这样才叫做大孝报恩。---广钦老和尚
    夫妻是缘,是善缘是孽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是讨债是还债无债不来。 
    自己身边,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地亩,房屋,首饰,衣服,及女儿,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续)印光大师示周余志莲法语 
    亲情、世缘通通放下彻底靠倒在弥陀名号大誓愿海里,不再管了不再烦了,我自己包括儿孙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去安排。---刘素云老师

【父母】
    世间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债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抚养还债,他世则做你的子女,受你的养育,如此,一世一世,怨亲相继,彼此互养,无有终止。而出家乃是要断绝这条生死债缘,将世俗爱别离苦的亲情,转为度这些亲人来皈依三宝,同来念佛、拜佛,度他们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轮回苦,这样才叫做大孝报恩,否则,父母未度,这点恩情,还会使我们再入娑婆度他们。实则无始以来,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们过去的怨亲眷属,因隔世相远而忘失,今生为父母兄弟,来世可能为怨家债主,有的甚或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所以,我们度众生,必须怨亲平等,慈悲一切,现世父母、兄弟固为亲眷,一切众生亦为过去生的亲眷,故要发大悲心,誓度一切众生,像大愿地藏王菩萨一般,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广钦老和尚 
    父母只是让我们藉著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广钦老和尚
    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爱别离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们投生到这人间来,有父母、兄弟姊妹等,这些都是属于四生轮回中的一环,今世父母生我,以后我再生别人,彼此辗转相生,再加上我们的杀业,现在你杀我、食我,以后我杀你、食你,杀业不绝,冤冤相报,彼此相残,如是相生相残,一下子生为人,一下子又沦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来来去去,永无止息,父母亲眷就是我们轮回的伴侣。---广钦老和尚
    父母对我们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与社会是相反的,越疼我们的,到临终时,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应专心于道上,否则又是爱别离苦,生死轮回的路真危险。---广钦老和尚
    不要起想父母的念头,
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这是生死念头。---广钦老和尚

【是非忍辱】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如果一个人没有度量,吃不了一点亏,受不住别人的一两句坏话,就是没有修行。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广钦老和尚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够忍辱吃亏的人。---广钦老和尚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智慧,延长我们的寿命。---广钦老和尚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 ---莲池大师

【名利】
   
人生如梦,百年刹那,一弹指就过去了。富贵荣华,能几时,犹如过眼烟云。争名逐利,黄梁一梦,一笑无何有。石崇未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士面谋。且人生终是苦多乐少,即使尽是快乐,而草草光阴,不过数十寒暑耳。一切皆幻化不实,如戏梦一场,到头总是空,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还有什么好争的好求的?!
    你看看这个世界,大家都沉在迷梦中,追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 ---广钦老和尚
    至于现在工业社会,一般人民一天忙到晚,只顾如何赚钱,在功名事业方面或有一番成就,世俗人羡其能干,称誉备至,其实此种人最可怜悯。纵能在今世富贵双全,岂能保持永久?富贵荣华能几时?!清音俗世流,纷争何时休,谁能破名利,太虚任遨游。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切都会过去的!光荣辉煌、耻辱失败、财富名利,眼前所出现的一切,终究都会过去的。有了特别好的名声和众人恭敬时,不要起傲慢心,因为这个会过去的;沦落到穷困潦倒时,不要痛苦绝望,这个也会过去的,人生只是一场梦而已。什么都不要执着!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安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生死事大。人命在呼吸之间,哪有时间学世俗学问,哪有心思求虚幻的富贵荣华。稍有错过,便成来世。那时再想出离,比登天还难呢。 ---省庵大师
   
该是我的少不了,不该是我的得不到。人一生的际遇、挣的钱都是定数。---净土法门法师  
    用心计手段方法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决计得不到;不用心计手段,机缘成熟了,福报也会慢慢享用;用了这些手段,只是提前享用,做个增上缘而已;而且因为造作罪业福报还会打折;而且提前享用福报,寿命还会缩短。 ---净土法门法师
    命中有时终会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美色】
    YIN心不除,尘不可出。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三界轮回YIN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YIN”,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YIN欲而生,YIN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花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花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此习。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YIN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印光大师

【身体】
    身体有病,吃什么药也没有用,念佛没事就好了,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身体不好,不要太去理它,说它有病就有病,说没有病就没有什么事了,不要为病苦生烦恼,肉体不去理它,也就是了,贪嗔痴才属大病,肉体的病乃是小病。不要太爱惜身体,生病时不要去理它,这是一种考验,理了它就被考倒。说它有病就有病,说没病,就没什么事了。修行人不要太爱惜这个假体,它终有一天会烂掉的,不要太纵容它。身体就像房子一样会坏的,我们要将这假体放下,不要太爱惜它,愈爱惜它,它愈坏,不要被它利用了,毕竟它是幻化的,但我们要好好利用它修行,我们要的是那个灵灵觉知,不生不灭的东西。不要为病苦生烦恼,遇到病痛时,更应体会出人生无常,难免生老病死苦,更应加倍努力修行。纵然活到120岁,如果不能了生死又有何意义! ---广钦老和尚
   
不要怕死。生死只是换个身体而已,就象换一件衣服一样。 ---净土法门法师
   
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印光大师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傥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印光大师
    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因无信愿);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 ---印光大师
   
念佛法门,此金仙氏之长生也。---莲池大师

【世缘】
    所谓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一十八界都要放下,其他名利、恩爱、毁誉、得失,乃至一切财物、性命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因为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如电如泡,无可留恋,执之即成障道因缘。故统要放下,连此放下之念亦无,一放下一切放下,一时放下、永久放下、尽未来际都放下,如此放下干净了、长永了,本妙明心显现,即与诸佛无异。 ---虚云老和尚
    一切世间一切万象,皆因缘所生,幻化而有。所谓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缘聚则幻有,缘散则幻无。是故古往今来一切事物,无非水月镜花,犹如梦幻泡影,皆是石火电光,亦似过眼云烟。身若浮泡,幻质非坚,老衰病死,苦空无常,这是必然的生灭变易的轨则,迁流而刹那不住的。故人生的旅途,亦自必有其终站,谁都无法幸免的,世界正如旅馆客栈,我乃短暂过客而已。人生数十年,不但已在名利物欲、得失穷通、悲欢离合、憎会爱别、天灾人祸、生活压迫、烦恼忧虑、役形劳心之中打过滚,而且还要生生世世、舍身受身、因果旋转、长劫漂流、出没四生、沉沦五趣、生死梦中、万苦交煎、虚受如此身心大苦,而不觉知。
    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无所谓,不贪恋,什么都不管不问不求,全部都舍掉。
    未来勿将迎,已过勿留滞,专顾现前一句,字字分明。---夏莲居
    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的话。过去就过去了,既成事实无法改变,想了也无济于事,而且自寻烦恼。明天还没来,想了干吗,无法预料,想了也白想。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假的,不值得留恋,何必太认真。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有什么好烦的好想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当年净土法门法师问章嘉活佛:“什么是学佛的秘诀?”章嘉活佛答曰:“看破放下。”此四字可谓尽括三藏十二部。老子亦言:“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可见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看破放下既是入道的前行,也是悟道之根本。因为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唯心所现,大梦醒来,才是真我。
    你要放下一切,今天脱下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 ---刘素云老师
   
凡是带不走的,统统放下。 ---刘素云老师
    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方生至诚恳切心。印祖的死字可以引申为三种含义,常作此想则世缘自淡. 
    ①我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烦的,什么都不管了,任人所为,绝不相争,一切境缘都与我无关;
    ②我马上就要死了,病痛折磨我万分痛苦,水淹我火烧我,没有人救援,急切念佛恳请佛菩萨救我;
    ③我马上就要死了,一口气不来下地狱,刀山火海、抱火柱、下油锅,太惨痛了,急切念佛寻求出离。

【生死】
   
生死事大痛念无常。对佛菩萨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宁可粉身碎骨不失正念,不顾生死不计成败,老实真干把念佛当作命根,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生至诚恳切心,生大勇猛心,立决定志,杀出一条血路,拼了命念佛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生死事大。世间哪件事情能代替生死,能跟了生死相比。
    无常迅速,轮回路险,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人生朝露,无常一到,万事皆休。

    一旦无常至,方知梦中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光阴易移,早办前程。

    生死事大,人命在呼吸间,一口气不来,即成过去,什么都带不走,赶紧念佛。
    生死无常,一旦无常至,措手不及,痛悔不已,故应早办前程,趁年轻,早下工夫。生死事大,要随时放下可以走。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看破       放下)(五明学佛网:看破       放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 

 如瑞法师:从内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