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文学创作

 不只做对的人 还要做慈悲的人


   日期:2009/1/1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老天爷就是在看我们如何原谅别人,来决定以后怎么体谅我们。佛陀与上帝也是在看我们如何善解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善待我们;看我们怎么关怀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关爱我们。不管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或谁是对,谁是错,只要我们是一个慈悲的人,我们就能包容一切的对与错。对的我们跟进,错的我们警惕。人若要喜悦地成长,就不要只是做一个对的人,还要做一个慈悲的人。
曾经有一位志工干部,行事观念有自己的定见,待人接物也不甚圆融,造成了一些志工们的烦恼,也令会务推动遭遇瓶颈。那时我尚经营着工厂,如以企业经营的概念来处置,在人事架构不健全或人不适其职之际,往往会以快刀斩乱麻的果断方式去调兵遣将,让经营绩效立竿见影。但是,我从旁用心观察证严上人的应对之道,不得不心悦诚服于上人的睿智与心量,在面对人事问题而又理性与感性无法兼顾之际,上人选择了“感性”与“慈悲”。之后我才发觉,在以无量悲心去包容及教化众生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随缘示教,也是一种观机逗教,这就是以慈悲为基础的“无上智慧”。可惜,那时我智慧未开,无从体解。

彼时,我不甚了解,心中也疑惑着:“为了包容一个人,让多数的人受影响而无法成长,这样的做法对吗?”以经营事业的角度或经验来看事情,它还是落入事相的主观里头,人一旦落入事相,则容易被无明障住,这会让我们在处理人事问题的时候,偏重在解决事情,而忽略了“人性至情”,也就是理性重于感性,造成理多情就薄。这是为何现今社会,人们常理直气壮,甚至喜好强词夺理之故。人人都比较会注重去做“自认为对”的事,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却忽略了,也要做一个让别人感受到慈悲的人。

那时,上人接二连三派遣资深委员前往该据点,不是进行会务视察,而是给予贴心的关怀与肤慰,犹如慈悲的母亲善解包容着叛逆的孩子一般,最终让孩子因受尽恩泽而顽石点头,无不受到感动。现在回想,终能体会上人的用心良苦。如果设想这是发生在我们与子女身上,在智慧未开之前,我们有可能会以父母的权威“以恶制恶”,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的反弹更大,家庭气氛自然是不得安宁。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启发智慧,要以四两拨千金,学会“以柔克刚”,体会“柔软最大力”,深信“清净无染的爱甚具穿透力”,这就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能激发人的良知与潜能,让小卒变英雄,让小兵立大功,这就是“人、事、理圆融”的悲智双运,而它也一一应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包容与善解的道理用在自己孩子或自己家人身上,我们比较能理解,因为那是在自己家里,彼此也是自家人。但是,用在一个团体或领导者身上,有人可能还是会有疑惑:下面跟随的人要何去何从?要如何自处?要如何应对?我以为,既是修行就要常持“因果观”与“慈悲观”。老天爷就是在看我们如何原谅别人,来决定以后怎么体谅我们。佛陀与上帝也是在看我们如何善解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善待我们;看我们怎么关怀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关爱我们。如果,因为一个人的因素,而表面上好像是阻碍了多数人的成长,则被影响的多数人需视之为教育我们成长的正面教材。处此境界,我们更应提起正念,以悲心转逆境,化逆境为增上缘。唯有将悲心化为善解与包容,将慈悲的力量化为同理的心量,我们才能不受别人影响,仍然欢喜信受、继续成长。

其实,真正会阻碍我们成长的人不是领众者或是主管,而是我们自己。同理,障碍我们的力量也不是来自别人,而是自己。更何况,有一天当我们也因成长而成为领导者或主管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是期待别人能慈悲给予我们善解与包容?甚至期待别人能慈悲给予我们全力的协助与配合?如能以此同理心思考,同时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襟,则我们对任何人与事,就比较会将心比心。如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心安理得”。

生命中,我们虽然会常常互相勉励去做对的事,也会自我审视要做一个对的人,但我们却也常常依自己的主观与偏见去评断“我对你错”或“我对他错”。不管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或谁是对,谁是错,只要我们是一个慈悲的人,我们就能包容一切的对与错。对的我们跟进,错的我们警惕。人若要喜悦地成长,就不要只是做一个对的人,还要做一个慈悲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做对       慈悲)(五明学佛网:做对       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