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弟子如何对待不和谐的婚姻


   日期:2011/9/21 14: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最好是能超越这一切,就是要开悟证悟,要明心见性。你真开悟证悟了,明心见性了,你就不会受外界的影响,同时也能把所有这些矛盾和冲突化解掉。如果修行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就要转变因果。转变因果就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业,行一切善业。

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这是曾经(指过去世)邪YIN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断除邪YIN,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将来会有更严重的恶报。

学佛的人不能怕现世的报应,要怕造恶业、种恶因。你种下了恶因,将来就要感受果报。种了一次恶因,将来感受果报的时候,不是感受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的,是千倍万倍的报应,而且越来越增长。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业,不怕现世的报应。

你真想解脱,真想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是明心见性,最起码也要断恶行善,尤其是断除邪YIN。要好好受戒持戒,这样才能转变因果。这是唯一的方法,做不到就没办法了,只能自作自受。佛讲得清清楚楚,以前造的业,尤其是自己的行为不正,现在就要感受这样的果报。所以应该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做忏悔最起码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四种对治力中有返回对治力,就是下定决心,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如果你当时下不了这个决心,忏悔也能减轻点业障,但是不能彻底消尽业障。你当时能下这个决心的话,才算是比较圆满的忏悔。决心特别重要。也许你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忏悔时必须要有这样的决心。如果当时你有决心,过后由于烦恼或业力,又没有把握住,没有控制得住又犯了,这也没办法,只有再重新忏悔。

任何事都是,我们下决心以后要尽量做。但是肯定也有做不到的时候,也有做错的时候,这需要重新如理如法地忏悔。我们是学佛修行人,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要圆融,要容纳,尽量不要伤害对方。你尽心尽力了,缘分到了也只能随缘。

婚姻的事,有的想结不敢结,有的想离不敢离,心里很痛苦,这也是自己放不下。该结还得结,该离还得离,这是缘分的事。有修行了能解决,没有修行怎么也改变不了,只能随着缘分走。什么事情都是,最好保持自然。你特意离婚这是错误;你执着不离婚这也是错误。该离就离,该过就过,要把握这样的状态。但是要保持适度也是很难的,有智慧才能把握得住。什么时候该离,什么时候该和,没有智慧就分不清。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

也不是学佛的人坚决不能离婚,也不是学佛的人必须要离婚,一切都要随着缘分走。我们要尽心尽力,尽量别伤害对方,别伤害众生。我们对这些众生,没有什么恶意,在不自私的情况下怎么做都行,不会造业。如果是恶意的,特别自私地做肯定会造业。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看看,我们想离婚或者是不离婚,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如果是为了对方,就没有什么罪过。你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不离,这也是造业。

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好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刚才我们讲的超越因果,转变因果,都在这里。把自己的心态把握住了,会取舍就行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用考虑那么多。但是我们现在总是考虑很多。

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普通人,都是为了各自的名利。结婚离婚也是这样,根本不观察自己的心态,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去考虑这边、考虑那边,总是想不开。很多人都是为了面子,为了各种利益,都是自私的。其实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了就行了,对一个有修行的人来说很简单。看自己的发心动机,你今天要离婚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你如果是为了对方,为了众生,不自私、不自利,没有恶意的情况下,不会担因果,离婚也是个好事,也是一种行善。你自私自利,是恶意的,也不考虑对方,只考虑自己的名利,怕失去自己暂时的利益坚决不离,你是在造业!你为什么不离婚,或者你为什么离婚?看自己的心,你是最清楚自己的,不用问别人。

大乘佛法完全看发心和动机,不看结果。佛经里讲得清清楚楚,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什么叫心地法门?动机善一切善;动机恶一切恶。小乘不一样,不只讲动机还要看结果。因为他还有自私自利,心不是完全清净的,所以还要看结果。大乘佛法就不用,只要完全是为众生的。比如你一点点也不自私,完全是真心实意地为对方做事情,对方也知道你是真心的,万一做错了,结果不好他也不会怪罪你,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结婚、离婚没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凡夫把世间的琐事看得特别重。“结婚是大事,离婚也是大事啊!”所以它们的变动对我们的打击特别大。但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事,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对于有修行的人来说,都是小事——世间的琐事,无所谓。一切随缘,缘来缘去,缘聚缘散;该聚聚,该散散;该来来,该去去。没有什么,这是很正常的。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

夫妻再好也就是一生一世几十年的光景,很短暂!这是按时间来说。按事情来说,夫妻之间除了学佛修行是大事,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大事。

这就是我们刚开始讲的超越因果。已经超越了这一切,就不会执着这一切,所以对他来说不会有任何的障碍。现在我们这些人当中也是,有的夫妻两个,一个有修行学得好;一个没有修行学得不好。没有修行的,就整天烦恼痛苦;有修行的,也不烦恼,也不痛苦,而是看着对方可怜。这是有修行与没有修行的差别。在同一个环境里,面对着同样的事情,一个烦恼,一个幸福;一个痛苦,一个快乐。不仅不烦恼不痛苦还可怜他,还想救度他,这是菩萨行。有修行与没有修行的差别,不在于是否有神通,不在于是否有能量。其实刚才说的那些才是最大的神通,才是最大的能量。

夫妻之间,有的家庭是男的信佛而女的不信;有的是女的信佛而男的不信。这个情况要注意。学佛修行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既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也不会给对方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你因为学佛修行给对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那你肯定有过错,肯定有不对的地方。

你要学佛修行,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时间要把握住。去做一些功德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因为学佛修行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你特别执着家里的佛龛、佛像,然后什么也不顾,整天诵这个念那个的,对方肯定受不了。如果对方不反对还行。对方还不是特别同意,你就不能太执着这些,太自私地去学修。

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包括擦地,洗脸刷牙,做饭吃饭,都可以变成修行。打扫卫生、洗脸刷牙,做饭吃饭这都很正常,过日子么!平时也是,年纪大的叫“老伴儿老伴儿”,就是伴儿么!你也不能总不陪着他,你也应该跟他聊聊天。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要发心。你陪他都是为了他好,也不是贪着这些,而是为了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这不会有什么过失。

以前佛派舍利子去度化皇宫里的众生,舍利子去了以后整天给他们讲法,领他们念诵,结果大家都接受不了。舍利子实在无法度化他们,只能返回。佛陀派文殊菩萨再去。文殊菩萨到了皇宫里,没有给他们讲什么,也没有带他们念什么,就是陪他们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这是方便么,文殊菩萨不是为了自己吃喝玩乐,也不是贪着于这些,完全是为了众生。

为了救度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你吃喝玩乐都行!但是要看你的心态,找借口不行。现在有的人找借口,本来是他自己想喝酒,却说,“为众生喝!”本来是他自己想吃肉,又说,“为众生吃!”这样就是贪着于这些,是自己想吃想喝却找借口,这肯定不行,肯定会造业。有的人自己真不想干这些事,但是没有办法。不是自己贪图这些,完全是为了对方,这就不会造业。

自己一定要把握住,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所谓。现在不信因果的人很多,我们都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是讲因果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权利再大,实力再雄厚,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聪明也欺骗不了它,再厉害也对付不了它。我们最要害怕的就是因果,别的都没有什么可怕的。

取舍因果非常重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不会有浪费,不会有差错,都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记得清清楚楚。“不是不报,时候没到。”所有的这些,不管是善还是恶,到时候一定会现前,一定会报应的。报应有过程,因缘具足的时候果报才会显现,之前不会随随便便的显现。就像播种,有的要好几年才能结果,有的几个月就能结果,有的几天就能结果。因果也是,有的现世现报,有的来世再报,有的可能要很多生生世世以后再报。比如我们今天做功德了,做善业了,再微小也有果报,但它不一定什么时候结果。虽然做了非常微小的善业,但是恶业做得多,肯定会先下地狱,在地狱里感受很多劫的痛苦,最后慢慢才托生为人,才显现善的果报。

因果不会有差错,不会浪费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的是瓜,不可能收获豆;你种的是豆,不可能收获瓜。首先把这些道理弄明白。如果什么也不懂,你怎么取舍因果,怎么修呢?闻思修特别重要,这是有次第有程序的。有的人说不用闻思,直接修就行了,那是不可能的。你要先听闻,然后思惟,弄清楚了再去做,这样才不会做错。没有闻思直接去做,一定会做错的。什么叫盲修瞎炼?没有闻思地修,这叫盲修;没有闻思地炼,这叫瞎炼!

不仅仅是我们学佛,就是学世间的学问,想知道世间上的道理,也需要闻思。佛法和世间讲的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你要先把这些道理弄明白,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去做,这才是修行。包括结婚离婚,家里这些琐事也是这样。都变成学佛修行了,那就不是琐事而是大事了。如果没有变成修行就都是琐事,没有什么意义。什么事情都一样,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离不开无常的本性,离不开空性的本性,都是如幻如梦的。你看电视里演的那些有意义吗?

佛讲得多好,如果没有智慧,结婚、生孩子、上班工作都离不开痛苦。结婚是为了快乐,生孩子也是为了快乐,结果都变成痛苦了。没有结婚还没有那么多事,结婚成家事就多了。没生孩子还行,没有那么多负担,一旦生孩子了,就增加了负担,增加了烦恼,增加了痛苦。就像佛讲的那样,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哪个不是苦?苦苦,变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都离不开这些苦。

然后佛讲了无常。一切诸法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离不开无常的本性,都是如幻如梦的。这三个道理弄明白了,才是看破,才能看淡;你把这些事看破了,看淡了,才不会执着,才放得下;真放下了,才是解脱,才能轻松自在。

如果结婚、离婚这些家庭的琐事引起了你的烦恼,你就没有修行了。真有修行的话不会这样。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会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会有看不惯的事。在已经开悟、证悟的人的境界里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但是对没有开悟的人来说不是这样的。没有开悟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时候肯定有好和坏,有好人和坏人,有好事和坏事,有好和不好的分别。有娑婆世界也有极乐世界;有善也有恶;有菩萨也有凡夫的分别。这都是自己的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婚姻       和谐)(五明学佛网:婚姻       和谐)  

 黄夏年教授:宗教和谐与城市文明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楼宇烈教授:佛教里的和谐 

 徐文明教授:和谐世界从口开始 

 方立天教授: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方立天教授: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方立天教授:“正见”乃和谐之源 

 李利安教授:论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李利安教授:佛教的和谐理念 

 洪修平教授: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 

 杨曾文教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佛教的伦理思 

 杨曾文教授: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