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邪YIN伤身原理再总结


   日期:2011/9/29 18: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邪YIN伤身

邪YIN者可使自身的精华耗尽,血气亏乏,冲脉气虚,胃经大衰,易染风寒、瘟疫、肺痨等症,以致促成死亡。又身心互相影响,身体亏损,则心理阴暗,精神备受煎熬“死于蛇虎者,千中希得一二。死于贪欲者,什有八九。由是观之,盖甚于猛虎毒蛇也。”(《欲海回狂》)吾人于邪YIN面前必须生大怖心,视邪YIN为死难,敢不远离之?

佛教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曾教导:“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者,无不推之于命。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

性为命根,肾为五脏之本,关系到一生健康长寿的大问题。特别是十来岁的人更要谨慎把握。少年人肾虽初熟但其它脏俯未熟,骨髓未充足要靠肾精滋养,迷惑色情好YIN者精血必亏,精神必减弱,不管是性接触还是手YIN或意YIN都一样,有YIN意肾必应之一样会暗耗肾精。精耗则骨髓枯,科学也证实精的成分跟骨髓脑髓的成分是极其相似的。道家也讲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可见精的重要性,肾虚则骨萎,为何老年人骨脆骨枯,就是年轻时损精太多的缘故。中医至高经典《黄帝内经》里云:精脱者耳聋,(肾衰。)气脱者目不明,(清阳不升。)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茹油茹珠者。谓之绝汗。)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筋失所养)色夭,脑髓消,胫,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正所谓;色刀欲剑斩凡夫,暗里摧人骨肉枯;一旦身陷欲海中,病入膏肓悔恨迟

《寿康宝鉴》中云: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打不过。任他高才绝学。都不得力。盖万事以身为本。血肉之躯。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血为阴。气为阳。阴阳之所凝结为精。精含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贯尾闾。人身之至宝也。故天一之水不竭。则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如水之润物。而百物皆毓。又如油之养灯。油不竭。则灯不灭。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既济。盖心。君火也。火性炎上。常乘血气之未定。炽为YIN思。君火一动。则肝木之相火皆动。肾水遭铄。泄于外而竭于内矣。男子十六而精通。古者必三十而后娶。盖以坚其筋骨。保其元气。近世子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元神耗散。甚至非法之YIN。损伤尤剧。是未娶而先拨其根本。既婚而益伐其萌孽。不数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虽具人形。旋登鬼录。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为立三大则。一曰勤职业以劳其心。二曰别男女以杜其渐。三曰慎交游以绝其诱。诚如此。则内外交修。德业日进。而父兄之道尽矣。

又云:欲火焚烧。精神易竭。遂至窒其聪明。短其思虑。有用之人。不数年而废为无用。皆色念欲火伤身之病也。盖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独居时。展转一念。遂足丧其生而有余。故孙真人(名思邈唐时医后登仙籍)曰。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百病侵。此真万金良药之言也。凡溺爱冶容而作色荒。谓之外感之欲。夜深枕上思得冶容。或成宵寐之变。谓之内生之欲。二者纠缠染著。皆耗元精。增疾病。伤性命。必成不治之症。急须赶紧先将心内色念。断除净尽。再将身体保养。不令走泄。则肾水不至下涸。相火不至上炎。水火既交。自渐愈耳。故曰欲海无边。回头是岸。全在自心把握也。

《家庭宝筏》云:伤生之事不一。好色者必死。此非游移莫决之辞。乃的确不易之理。凡外感之症。从不毙命。其毙命而死者。无不由于内伤。墙屋之倾也。不倾于风雨。而倾于基溃。国家之亡也。不亡于外患。而亡于内乱。人身之死也。不死于感冒。而死于脏伤。盖人全恃气血。纵欲耗精。即伤气血。伤气甚者。多死于秋冬之感。盖秋冬以敛藏为令。气伤而无可敛藏。所以死也。伤血甚者。多死于春夏之感。盖春夏以透发为令。血伤而无可透发。所以死也。人但知失血痨瘵。为因色亡身之明症。而不知外感之死。全由色欲内伤。殊可叹也。即如二三十岁时。正在强壮。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僵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晕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证。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著。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

又云"墙屋之倾也,不倾于风雨,而倾于基溃;国家之亡也,不亡于外患,而亡于内乱;人身之死也,不死于感冒(此感冒的意思是外界环境的感染和侵犯),而死于脏伤。盖人全恃气血,纵欲耗精,即伤气血。伤气甚者,多死于秋冬之感。盖秋冬以敛藏为令,气伤而无可敛藏,所以死也。伤血甚者,多死于春夏之感。盖春夏以透发为令,血伤而无可透发,所以死也。古人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

《欲海回狂》云:无知世人,YIN欲关头,至老不悟。当YIN火动时,便起欲念。欲念起时,精气益耗。精气既耗,YIN火愈动。互相引发,死亡立至。更有服饵热药,助火导YIN,煎灼五脏,其祸尤惨。

苏子云: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道家云:精气神,上药三宝。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虫),YIN念稍动,先天之精便化为后天之精,导致人体精华丧失,阳气渐失,阴气渐增。阳尽则百病丛生,寿命旋尽。

中医师彭鑫博士说:“泄露元气最快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手YIN、房事、邪YIN等等丧失肾精的行为,特别是手YIN和邪YIN(与非自己夫妻的人发生关系)元气的损耗量非常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YIN       邪YIN)(五明学佛网:戒YIN       邪YIN)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