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智慧生活靠勤奋


   日期:2011/10/1 13: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智慧生活靠勤奋  

前几天写了日记《智慧生活不分别》讲了我们如何才能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做得更好,使得自己不掉进是非的纠结之中,又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客户满意,让自己满意。从而走出因为信佛,总是感觉有很多工作不好做的怪圈,让自己能够向上向善。

当然,这一切是要靠我们的努力付出作为代价的,就拿《智慧生活不分别》中所说的对话例子来说,本来他做这份工作可以很简单,不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只要把人挖过来就可以了。但是因为要给用户更多的选择,他就需要把所有的情况罗列出来,把所有的资料准备出来供用户选择。

也就是说,本来可能做一份方案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要做许多份方案准备给客户了。这里面要多做很多很多的工作,在绝大部分的人眼里是很傻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做这些事情是功不唐捐的,这样可以避免你被拖入到是非里面去,因而有效地避免烦恼。

这种做事情的方法在佛教里面可以说就是跳出三界外的处世方法了,或者说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了。所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自然不会有烦恼,自然就能远离是非等二元对立的心态,自然就能保护我们的信心,自然就开始了修行的步骤,自然……

甚至可以这样说,佛教的修行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比如我自己在跟别人介绍如何持好不杀生戒的时候,我就常常教人如何把非要形成杀生的时候,把杀生这件事情变成一堂佛事。这样,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勤奋,就远离了恶法。实际上这也是善将尘劳做佛事的方式。

比如杀生这件事情,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需要打扫卫生或者是农民要打杀虫药。要是一般的人来做,他们直接就把药一放就完事了。但是,我们佛子为了持杀生戒就不能这样把药一放了事了,我们就要想办法如何在持戒的基础上做好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不得不麻烦一些。我们不得不先把所有通道打开,驱赶虫子,然后告诉虫子这里将要放药,希望他们换个地方生活,不要被药药死。实在走不了造成了误杀的话,希望你们早日往生净土(这可以为他们念经或者到寺院挂牌位,甚至是做佛事等)。

就好比我们比丘早上起床的第一句话:“从朝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互,若于足下丧其形,愿汝早日生净土。”如果对于一般不守戒律的人来说,这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守持不杀生戒律的比丘来说,就成为了必做的功课了。

其实这在心理学的咨询里面也是常常见到的。因为心理咨询师不充分投入的话,就得不到患者的认同,就无法与患者沟通,从而无法有效实现治疗;如果过度投入的话,又会堕落到患者的是非纠结之中。这也是心理咨询师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他们要把握好尺度的关键。

自己就曾经听到心理学 家张老师说过,要一只脚在岸上,一只脚在水里救人的比喻。他说,在接受心理患者咨询的时候,不能全部投入,又不能不投入。就好比下水去救人,只有一只脚在岸上,一只脚在水里,这样才能最有效果地救人。如果两只脚都在水里就容易被拖到水里去了;如果两只脚都在岸上,得不到患者的认同。(若能以“应无所住而生心”的状态,两只脚投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心理学的咨询师只好多勤奋一些,多做点世间的人认为无用的工作。做到既能与患者好好地沟通,又不会被患者拉到是非纠结里面去。所以,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是很辛苦的。不过,若以修行的心态投入其中,为他人咨询亦是成就自我,以此心态,辛苦即是不心苦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