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于丹说佛


   日期:2011/10/9 9: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于丹说佛

 

释宽容 读书笔记

 

于丹说佛
于丹教授在佛寺留念

 

编者按:前两年笔者学习了国学大师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近段时间又细心品读了她著的《庄子》心得及她在扬州讲坛等处的一些讲演文档,深有启发,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觉得他知识渊博,领悟精深,观念新颖,文辞优美,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是在引用佛学理论时,也是信手拈来,阐述精确,行云流水,使人法喜充满。一般的教授学者或专门研究佛学的大法师也达不到这个境界,不愧为国学大师。这也许就是她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缘故吧!悟而知之。否则,常人通过学而知之,在有限的光阴里,那能有如此精深渊博的学问呢?

现将自己做的读书笔记中与佛学有关的十几个段落单独摘录出来,原文一字未动,只是为了方便阅读,笔者给每段加了个标题,供养有缘之人品味分享,以领悟国学智慧,启迪人生品质。

 

1、觉悟

 

天地英雄就是中唐李贺在诗中所说的: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们不要老是觉得,那种效忠于君王的忠臣死士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这样的一种由自己的心智而决定的人生,会给我们每个人开拓出不同的境界。这就是生命的觉悟。

觉悟这个词是一个佛家语。大家可以看一看,觉悟这两个字的写法很有意思,字的下面有一个是左边一个竖心,右边一个吾。其实就是我的心。觉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看见我的心

我们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有几个人看见了自己的心?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是觉悟。

觉悟在佛家禅宗的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觉是第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到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句话,突然之间眼界通透,所谓醍醐灌顶,这叫有所觉。

但是你在一生的长长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要反观内心,去思考,去明白,日积月累,这个长长的、参化的过程叫做悟。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2、无忧是佛

 

我们的生命都像电光石火一样转瞬即逝。在这么有限的生命里面,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你度过什么样的人生,最不应该扔掉的是欢乐。

有人问佛祖:什么叫做佛?

佛祖的回答是:无忧是佛。

人生真正想要达到逍遥之境,需要打破我们的常规束缚,以一种逆向思维,把这个世间中看似天大的事,关于战争,关于政治,关于仇杀,关于恩怨,都把它看小了去,看作蜗牛壳里的纷争,看作电光石火的瞬间事。另一方面,把我们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之大。

我记得丰子恺先生(宽容按:弘一大师弟子)曾经讲过,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主真、主美、主善。

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主真的。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规则,有职业,要顺应很多很多的要求,但求真实而已。

第二重生活是审美生活。这种审美是二三亲朋好友在一起听听音乐,品品诗词,完成一种文学的陶冶,艺术的享受。这一重生活是主美的,因为他完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人生的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

重要的不在于客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寄寓,而在于主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与无用的判读上,主观确立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当我们过分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春花秋月,难道不惋惜吗?我们失去了与孩子、老人的天伦之乐,难道不遗憾吗?我们失去了很多逍遥游的机会,让自己的年华迅速老去,却积累了一大堆无用的事功,难道内心不愧疚吗?

 

3、清净心

 

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从细微处见出大境界呢?

有的时候,大境界是从眼前的小物件上看出来的。也就是说,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让我们眼睛敏锐起来,我们就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

 

4、超越名利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超越这个话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谈到。

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基于现实世界的认知,辨别在纷杂的现实生活中,什么是恒定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先说一个题外话:

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5、价值观与人生感悟

 

我们经常说,命运这个东西太客观了,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

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

在宋代的笔记当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记载:

苏东坡和佛印经常共同出游,看到很多的事物情景,但是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解读。

有一天,两个人结伴出游,见到一个木匠铺,看见木匠自己在那儿正在做家具。木匠拿出一个墨盒,一弹墨线。

佛印见了,马上就拿起这个墨盒来,做了一首诗:

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

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

这诗是拿墨盒作比喻。墨盒有两个墨池,就是两间房;墨盒里面不有一个轮子吗?墨盒的一头通过轮子把这个墨线拉出来,叫做赁与转轮王。这个墨线弹出一条笔直的线,就是正直与准则。在这样正直与准则的标准制衡之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抵御的。这就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这就是理性。

苏东坡也做了一首诗:

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

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

苏东坡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五条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我自己随兴所至的时候拿出来就弹,但曲声是你们别人听不到的,只有我的心智可以听到,尽出天下无声曲

这无声的音乐是至极的天籁,这琴就是人心中感性的欢欣。每到一处地方,每见一个风景,心中便有一种悲悯之情自然生发,一种欢欣之意自然流露。

其实,苏轼与佛印分别代表了我们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叫做依于仁,游于艺

依于仁,指一个人内心要有仁爱的准则。这是一种标准,就像墨盒弹出墨线一样,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游于艺,就是人的自由境界,就是苏东坡心中的那架琴,可以自由演奏内心的音乐。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游万仞的境界,拥有了这样一种自由欢畅的心灵,他在这个寂寞的世界上还会不果敢吗?他面对所有的纷纭万象时,还不能超越吗?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6、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时代在变迁,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着的陀螺。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来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经验与道理却大相径庭。这关系到两点,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我们有没有能力从一草一木中得到启发?能不能够以一种善良在一花一叶上体现关怀?

 

 7、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宽容按:这是宋代禅宗无门禅师的诗偈)

人间真正的好时节,就是没有闲事,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那么,这种闲事往往表现为什么呢?就表现为我们给自己设置的一种障碍,让我们的境界不能开阔。

那么,在生活中,眼界怎么样能够看得真正开阔呢?

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里要是有事,心中就有事,人就会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前生,此际,来世。只要你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成天牵挂着,你就会把前生来世、上辈子下辈子都抵押进去。但是,如果你胸怀开朗,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宽阔。

所以,要想做到真正与天地共逍遥的境界,需要先开阔自己的眼界。

 

8、千江有水千江月

 

于丹说佛三祖禅寺的山门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学有句话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说我们的一颗心是否有分别心,在乎与不在乎的区别。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轮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处处都有一个月亮,心一旦想开了,心似万里晴天。

 

于丹说佛

三祖禅寺全景

 

 9、六根通透

 

大家知道,佛家的僧人出家时都穿僧鞋。这个僧鞋的形状很有意思,前面露五指,后面露脚后跟。为什么?

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所谓六根通透,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

你只有看穿这六根,心灵才真正清净,真正通透。那这人生至理为什么要把你放在脚下鞋上呢?用佛家的话讲,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

 

 10、拈花微笑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至极的道理,既需要我们有辽阔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们有踏实地的实践。

据说佛祖在讲经布道,释迦牟尼拈花,弟子中只有伽叶微笑。伽叶微笑的那一刻,叫做有所心会,心领神会,他懂了,所以微笑。

我们来设想两种结果,第一是佛祖拈花,举座没有一个人笑,那么这个讲经失败了。第二是佛祖拈花,举座全笑了,其实那也很失败,也不可能。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只要是一种精妙的、能够贴近人心的道理,人的参悟都会有深有浅,有远有近,都会根据人心智的不同、阅历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理想境界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一个规整件。真正的道理,不会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精确无误,人人明白。

当佛祖拈花的时候,只有伽叶在微笑。当庄子逍遥游的时候,又有多少心灵真正得到自由的长空?真正有几个人能够与他的天地精神共往来呢?

 

11、把心找回来

 

于丹说佛
于丹教授与星云大师

 

佛光山曾经举办过一次活动,叫做把心找回来。我们要找回什么样的心呢?慈悲心、感恩心、忏悔心,我们越来越发觉,我们距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

 

12、儒道释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以至于连喝茶的时间都没有了。其实,喝茶是一种仪式。茶在岁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间,期待着那一种相遇和苏醒。我们生活的时代,都是钢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气。

  
人生是一锅沸水,要看你拿什么放进去。一种是生鸡蛋,时间久了,就变硬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心肠是变硬了,总是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道黑暗。一种是胡萝卜,从开始的鲜亮色泽,变成了最后的稀泥,这就是被生活软了。变软的人比变硬的人还要多,这就是无处不在的老好人。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干茶叶,茶叶吸收了水分,变得丰润而自信,并且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儒道释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中国有三种思想:儒、道、释。在人生的终极境界上,那是达到一致的。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到了七十就达到了内外合一,社会与人的内心达到了一致,就如同茶叶一样。
   
儒家用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个字,道家只用了五个字:外化内不化,这是庄子所说的。外化,就是不要横眉冷目,在社会上要融合他人,入社会。而内不化,则是内心不妥协,不会找不着自己。
    
佛家就更为简单,就是两个字:觉悟。这不是外在的标准,其实就是见我心,我们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把心找回来,心并不遥远,就在明月之上,烟花之中,三月的微笑瞬间,心永远都在那里,等着你的唤醒。
    
儒家教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道家教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滋养身心;佛家教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文化从来就不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而是一阵风,一轮月,一场微笑。

 

13、花好月圆,茶禅一味

 

于丹说佛

 

问:扬州的垄断性魅力在哪? 

    
扬州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永远有着一种历史的瑰丽。 
    
为什么扬州这个地方能留住人的梦幻,留住人的生命中最好的光阴? 
    
一个盛唐故去,余音袅袅。一片荠麦青青,想见当年繁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于丹感叹,这样的追问我们还听得见吗?我相信桥边的明月还在,芍药年年怒放,但我们的心何等遥远。” 
    “
我之所以那么羡慕做一个扬州人,是因为你们守着一个什么样的宝藏,你们守着让自己心灵欢愉的理由。” 
    
于丹说:扬州这个地方真要打国际的品牌,有八个字——花好月圆,茶禅一味。这对扬州来说是垄断性的。” 
    
她继而解释,这个地方的烟花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这个地方的明月占尽天下。更可在茶禅一味中去看明月,思古今。获得是的无用之间身心的惬意。无用的流光打开了生命的境界。 
    
观一观明月,观一观内心。于丹说,扬州是一种陶冶。明月在心,可以让我们获得比现实生活太多的超越。 
    
扬州是中国最浪漫的城市。

 

于丹说佛

 

14、何为参禅

 

    孔子也说,有四种事情是要断绝的,那就是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勿臆是不要胡思乱想,事事想当然;勿必是不要乱较劲;勿固是不要顽固不化;勿我是不要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孔子说不忧不惧,可是能够真正做到的,是很难的。正如小和尚问道老和尚,何为参禅。老和尚说,参禅就是吃饭、睡觉。吃饭能够做到不挑肥拣瘦,睡觉能做到心无杂念,解决了吃饭睡觉的问题,就是参禅了。

    道家也是这样,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不要相信人定胜天,不要在局限真理上较真。所谓局限,就是自己的小了,就会受到限制。
    
我们要以儒家为大地,在大地上才能行走踏实;要以道家为长空,才能逍遥似神仙;最后要以佛家为内心,联系心灵与生命。

 

推荐再看看另一篇文章:

马千里批于丹:一知半解强说“佛” http://www.xuefo.tw/show1_93434.htm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于丹       宽容法师)(五明学佛网:于丹       宽容法师)  

 宽容法师:用心 

 宽容法师:人为何会生病?佛教认为有这几种原因导致 

 宽容法师:堕胎等于杀生折损福报,两个方法可以忏悔 

 宽容法师:人大致分为三种,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 于丹品读岜沙村 

 观音成道日宽容法师为大众开示《普门品》 

 于丹:“我”到哪儿去了 

 于丹:为生命保鲜 

 于丹: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二) 

 于丹: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 

 于丹: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最好的地方(之二) 

 于丹: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最好的地方(之一)